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或称《笔谈》,是中国北宋沈括所作的笔记体著作,原有26卷,分17门,题材广泛,记录作者所见所闻及研究心得,当中有三分一以上的内容,叙述有关科学技术的各方面先进成就,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地理、医药和乐律等各范畴,使本书成为中国科技史研究的重要著作和珍贵资料。科技以外,《梦溪笔谈》记下沈括仕途生涯中的见闻、相关知识及对政策的检讨,也记载作者在考古学、美术与音乐方面的研究心得,以及作者耳闻目睹的各种不可思议的怪异事情。1956年出版的《梦溪笔谈校证》合《梦溪笔谈》原书、《补笔谈》及《续笔谈》共30卷,分609条,是目前学术界使用的标准版本。
梦溪笔谈 | |
---|---|
全名:《梦溪笔谈》 | |
原名 | 《笔谈》 |
作者 | 沈括 |
类型 | 笔记 |
语言 | 中古汉语 文字:中文 |
版本 | 元代1305年茶陵陈氏翻刻本、胡道静《梦溪笔谈校正》 |
成书年代 | 北宋 |
发行信息 | |
保存状态 | 篇数:17门 卷数:26卷或30卷 |
出版地点 | 中国 |
书名
《梦溪笔谈》自宋代开始就流传有两个名字,一则如《宋史》《通志》称之为《笔谈》,二则如《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题之《梦溪笔谈》,清代目录学家周中孚认为前者或许是后者省称,但也有人存在异论[1]:155-156。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的《梦溪笔谈》版本为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扬州州学刊刻本,该本题跋明言题为《笔谈》,沈括自己在《梦溪自记》中也称本书为《笔谈》,明代的孙孟在读《读书志》时候所见引文亦俱称《笔谈》,他据此认为“梦溪”二字系后人添附,而根据现代学者祖慧的考证,“梦溪”二字或系沈括别号,类似也有洪迈《随笔》讹名《容斋随笔》[1]:156-160。
作者
《梦溪笔谈》作者是北宋钱塘人沈括(1031-1095),其人以博学著称[2]:24-25,为饱学之士,以百科全书式的广博知识闻名于世[3]:269,曾任昭文馆校勘、提举司天监事、史馆检讨、集贤院校理等职,得以博览群书。沈括是有为的政治家[2]:31、25,积极参与王安石变法,官至翰林学士、权三司使,主管财政经济,又以察访使名义到各地视察新政的实施情况,新法失败后被旧党列入新党的黑名单,是30人中的第15名[4]:351-352 。沈括注意发展农业,在参与变法前,曾主持沭水和芜湖万春圩的水利工程,在变法活动中又主持整治汴渠的工程,并察访两浙路和河北西路的农田水利。他掌管过司天监,创造新天文仪器,改革历法,采用卫朴的《奉元历》。他能加强战备,抵抗侵略,掌管军器监时,研究城防、兵器及战术;出使契丹时,驳倒辽国的无理要求,谈判得胜;担任鄜延路经略使时,击破西夏7万兵力的侵骚[4]:353。沈括晚年定居镇江,在梦溪园将一生所见所闻及研究心得,写成《梦溪笔谈》[2]:25。廖咸惠指出约成书于1088年前后[5]:401,傅大为则认为约成书于1090年代早期[3]:269。
篇目
《梦溪笔谈》是笔记体作品,随笔记录见闻和心得,全书609条[4]:354,归入17个门类:1.故事(前朝掌故)、2.辩证(事物与词语的论辩)、3.乐律(音乐与律数)、4.象数(现象背后的数字规律)、5.人事(文人性格)、6.官政(官场之事)、7.权智(急智)、8.艺文(艺文活动或评论)、9.书画、10.技艺(技术与机巧)、11.器用(高贵或古代的器物)、12.神奇(神奇惊人的事迹)、13.异事(奇异与变化)、14.谬误(常见的错误)、15.讥谑(机智与讽刺)、16.杂志(对边缘或非正统事物的记录)、17.药议(对药物的议论)。《梦溪笔谈》知识分类上类似《太平御览》的传统,趋于朝廷与官方取向,比较关注现世[3]:270。
科技
科技知识占《梦溪笔谈》全书内容三份一以上,贡献最大是天文、数学、物理、地理、医药和乐律等方面[4]:354,也涉及气象、化学、冶金、兵器、水利、建筑、动植物等领域[2]:25。
天文历法
《梦溪笔谈》详实描述五星运行的轨迹和陨石坠落时的情景[2]:27。书中记载沈括曾对北极星空,做了极精密而繁复的观察与纪录,连续三个月,每晚都作观察记录,画出约两百多张星图描绘北天中北极星的运动,以定位出真正不动的北极位置,判定它离当时所谓的北极星其实有三度之遥。其实三度的结论是错误的,是沈括读错了仪器,混淆了圆周角与圆心角,结果大了一倍。书中反而批评祖暅较正确“一度有余”的数字[6]:292。《梦溪笔谈》记述了沈括对晷漏进行的研究,第一次从理论上推导出冬至日昼夜一天的长度“百刻而有余”,夏至日昼夜一天的长度“不及百刻”。针对传统的阴阳合历在历日安排上的缺失,《梦溪笔谈》提出新建议,主张使用“十二气历”,即以“十二气为一年”,以立春为一年之始,“大尽三十一日,小尽三十日”,而传统的月相变化仅作为历注书明。这一建议既简便又科学,比起现行公历格列高利历还要合理。当时这项建议招致批评,但书中指出他日必有人采纳[2]:27-28。
数学
《梦溪笔谈》研究的数学课题有“隙积术”和“会圆术”。隙积术是一种计算有空隙物体的体积的技术,计算在一种特定堆栈法下,酒瓮的总数目:以长方形为底,平铺一层酒瓮,再层层上堆,依次缩小每层的堆栈数,使成为类以跺的平头截体[3]:275。隙积术属于高阶等差级数求和问题,是求解垛积问题,具体提到累棋、层坛及酒家积罂等的垛积问题。会圆术是已知弓形的圆径和矢高求弧长的问题,书中推导得求弓形弧长的近似公式[2]:28。《梦溪笔谈》也讨论围棋棋步,延续唐代名僧一行的问题,计算所有棋步变化的总数。在纵横十九路所划成的棋盘中,每个交叉点只有白、黑与无三种可能,因此棋步的变化是可以穷尽的[3]:275。书中又用几何学来解释弩机上“望山”(类似瞄准器)的用法[4]:374。
物理学
磁学上,《梦溪笔谈》记述指南针四种装置的方法,并比较优劣。书心指出磁针“常微偏东,不全南也”的现象,是关于磁偏角的最早记载,比西欧的记录要早400年左右[2]:28。书中视磁偏角为不稳定的异常现象,怀疑是否指南针本身技术上出问题,建议改用丝线来垂吊磁针,“则针常指南”[3]:285-286。光学上,《梦溪笔谈》记载了对凹面镜成像所作的实验,指出物件在凹面镜焦点之内时得正像,在焦点上时不成像,而在焦点之外时得倒像。书中试图用小孔成像的原理,解释物件在焦点外成倒象的现象,但其解释并不完全正确[2]:28-29。《梦溪笔谈》又细心观察与研究透光镜,透光镜能反射背面的花纹,书中以铸镜时冷却速度不同来解释,其说不一定符合历史事实(透光镜的效果,从制镜的技术史上看,较一致的看法是认为利用磨制的方法而成的)。声学上,《梦溪笔谈》记载了用纸人进行共振现象的实验,证明弦线的基音与泛音的共振关系。沈括剪一个小纸人,放在基音弦线上,拨动相应的泛音弦线,纸人就跳动,弹别的弦线,纸人则不动。这个实验要比欧洲人所做的类似实验早几百年。书中也探讨古代扁形乐钟的机制[2]:29。
地理学
地理学方面,《梦溪笔谈》记载沈括对浙东地区的察访,看到“峭拔险怪”的雁荡山诸峰的地貌景观,提出流水侵蚀作用的自然成因说,指出中国西部黄土地区“立土动及百尺”的地貌特征,也是同一原因造成[2]:29。书中又记述太行山麓的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推断昔日这是海滨,进一步指出此地“今距东海已近千里,所谓大陆者,皆浊泥所湮耳”,以泥沙的淤积作用,解释了华北平原的成因[2]:30。《梦溪笔谈》记述沈括巡视各地时,沿途细心收集山川道路的地理资料,制成木刻地形模型[4]:355;又记载沈括奉命编修天下州县图,共绘制全国大地图1轴(12乘10尺),小地图1轴,又全国十八路各一轴,共20轴。沈括把州县相对方位的描述,由原先8个方位增至24个方位,同时十分注意两地间水平直线距离(“鸟飞之数”)的测算,使州县间的相对位置更为精确可靠[2]:30。
医学
药物学方面,《梦溪笔谈》根据实物,对一物多名或多物一名的药物,进行证同辨异,校正前人的错误,如指明杜若即高良姜,赤箭就是天麻等等。对药物的采集和使用,也多有纠谬正误之处[2]:31。“药议”一门中所有条目,都是从沈括先前的著作《良方》中撷取的,该门附在全书最后,作为附录[3]:277。书中也记述了医学理论“五运六气”,沈括曾运用这个理论,成功占测久旱后的一场大雨,震动了京师[3]:272。
工艺
《梦溪笔谈》对古代的工匠技术,颇为称赞,例如指出唐高宗时所造的“大驾玉辂”技术,根本不是宋代造辂技术所能望其项背的。对各种古代工艺技术,如古透光镜、古照物镜、各种古剑古刀、各种出土古弩机等,都常称赞有加,而且因其奥妙之法已失传,无法复制而深感惋惜[6]:277。书中也忠实记录当时的科技成就,如喻皓《木经》、毕昇活字印刷术、水工高超巧合龙门的三埽施工法,冷锻瘊子甲和灌钢技术、磁针装置四法、水法炼铜法、淮南漕渠的复闸、苏州昆山浅水中筑堤法等等[2]:25、27。
其他内容
政务
《梦溪笔谈》记录沈括仕途生涯中的所见所闻,一些他从事各种官职所学到的实用知识,如制作坚固堡垒的窍门,解决军队给养问题的方法,也谈及作者在短暂处理北宋财政事务时,对财经政策的反省,如盐和茶的各种交换机制、钱银的供应与钱币通货的平衡,谷价政策等[3]:273。《梦溪笔谈》也检视既有的政策,如陈恕的茶法、范祥的盐钞法、陶鉴的建制水闸(在运河中设置水闸,以便舟船通过)、范仲淹力主维持的商税。书中也解释了唐代刘晏所实行,可以知道全国谷价的方法。书中记下宋朝各时期所铸钱币数量,背后其实是作者对钱币供应与平衡的看法[3]:274。军事方面,书中研究城防和阵法、行军运粮之法,又讲求改进武器,如弓弩、剑和兵车的制造,对炼钢和锻铁甲也有所论述[4]:355。
考古与艺术
考古学方面,《梦溪笔谈》相关的有廿余条,涉及石斧、殷周青铜器、战国时玉器和金币、汉代铜器、画象石和印章、六朝时的古墓和玉臂钏、唐代的玉钗、肺石和铜钱。此外还有金属武器铜弩机和铁剑。书中也谈到古器物花纹、古墓发掘,古墓和古城的考证[4]:358-359,根据考古文物,指正宋初聂崇义《三礼图》等书籍的谬误[4]:363。有关艺术,《梦溪笔谈》讨论如何摹写正午下的猫和牡丹、演奏特定音符时琵琶的拨法、画中所呈现音乐的节拍、佛像背光的形状、为何画牛虎皆画毛而惟马不画毛、如何写“藏锋”的书法,如何铺排笔划的间架,解释何以王维《袁安卧雪图》中会有“雪中芭蕉”。书中批评论书法者多谓书不必有法,以为好的书法家可以创造自己独特的标准与艺术,即“各自成一家”,其实学书法必须师法前人,忠实临摹前人的法书范例[3]:281-282。书中也计算出帝舜的两个妃子在舜驾崩时已届百岁,批评文人骚客将“黄陵二女”视为年轻仕女的说法,是渎慢而不礼貌的[3]:271。
奇闻
《梦溪笔谈》记述了一些现代人看来不科学的内容,却是作者的亲证,如木中纹理变成颜真卿的书法、鸭卵生得“烂然通明”、生肉转活成小牛、人患上奇症身形缩小如儿童、蛟蜃之气变成人物车马(可能是海市蜃楼)、蛇蜃蜕化成石、宝剑可屈伸自如、鳄鱼卵却孵化成鱼或鼍鼋、旋风望之插天如羊角、冰纹显成花果林木模样、雨雹看似头颅形状[3]:275-276。书中记载僧人文捷有预知他人命运的能力,能清楚预言沈括从侄沈遘的仕途、年寿及死后在地下世界的任职,准确至可谓神奇的地步[5]:398-399、401。《梦溪笔谈》谈到扬州有一能够飞行的“张壳大珠”,光芒夺目,不能正视,“十余里间,林木皆有影,如初日所照;远处但见天赤如野火,倏然远去,其行如飞,浮于波中,杳杳如日……荧荧有芒焰,殆类日光。”现代谈飞碟学的著作,许多都会提到《梦溪笔谈》这一条,名气颇大[7]:9。
《梦溪笔谈》不会轻易批评一些古代奇术为欺诞,也没有“迷信”观念,论述《洪范》五行术、古卜者的繇辞术、揲蓍之法,八卦的过揲之数,各种《易》法(纳音纳甲)与易象之学、各种六壬学[6]:278。书中讨论“六壬术”时,检讨传统对“十二神将”的诠释(十二神将配对五行、十二地支),结果认为其实只有十一位神将,因为最尊贵的“贵人”居中,左右各有五位神将随待,十二个中最后一个名叫“天空”,位居贵人正对面,“天空”就是天中空无一物的意思,所以只有十一位神将[6]:294。书中不喜欢谈鬼神,全书只谈到锺馗一只鬼[7]:8。
版本
《梦溪笔谈》成书以后,在当时就有刻版和流传。现今传世的各种版本,都源自南宋1166年扬州州学刻本,其中有一个元代1305年茶陵陈氏翻刻本由于刻印精妙,孤本仅存,被誉为稀世之珍。《梦溪笔谈》出版后,沈括继续写有笔记,后人据其原稿,编成《补笔谈》3卷,现存最早刻本是明代万历末年《宝颜堂秘笈.汇集》本。稍后商濬以其所得《梦溪笔谈》和《补笔谈》以外的沈括笔记原稿11篇刻入《稗海》,题为《续笔谈》。三者合共30卷,即《四库全书》著录之本[8]:227。1956年,上海出版了胡道静的《梦溪笔谈校证》,次年北京出版了《新校正梦溪笔谈》,都把全部30卷全文编号为609条[8]:228。《梦溪笔谈校证》是目前学术界使用的标准版本[3]:271。1978年日文译本出版,梅原郁主译,列入“东洋文库”[8]:228。
地位
在宋代文人圈子中,《梦溪笔谈》是著名笔记[3]:269,内容往往为其他笔记著作所采纳,并加以辩论[7]:3。《梦溪笔谈》更是科技史上一部十分重要的著作[2]:27,李约瑟视之为“中国整部古代科学史上的座标”[8]:226,由此可以衡量科技史的成就[7]:2。书中叙述各种创造与发明,提供第一手资料,具有非凡价值[8]:228,介绍了毕昇的活字印刷术,木匠喻皓编写的《木经》和他固定木塔的故事,磁州锻坊的炼钢、淮南漕渠的复闸和水中筑长堤法。这些工匠的贡献,在一般史籍上一字不提,只有在《梦溪笔谈》中才有详细记载,成为研究中国科技史的珍贵资料[4]:356。
在“官政”门,《梦溪笔谈》记录了一些与王安石经济政策有关的数字与金额,是宋代笔记中所特有的。如淮南漕渠在水闸设置前后,米运输的各种数量、宋朝各时期铸造钱币的数量、京师所岁支吏人薪饷的最大值、对各种茶法实行后“茶收入”的绝对金额比较等等,所叙述的财政数字的精准性,即使是宋代以财政知名的士人张方平所写的《乐全集》也比不上。书中所载类似《宋史·食货志》中种种数字与金额,其历史重要性很高[3]:274。部分学者对《梦溪笔谈》稍有批评,认为书中“夹杂着某些封建性、神秘主义的糟粕,如宿命论、因果报应说之类”[2]:31-32。
参考文献
- ^ 1.0 1.1 祖慧. 沈括评传.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ISBN 978-7-305-05985-8. OCLC 910572609.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杜石然等. 《中國科學技術史稿》下冊.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2. ISBN 9787301200018 (中文(简体)).
-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傅大为. 〈宋代筆記裡的知識世界:以《夢溪筆談》為例〉. 《法国汉学》. 2002, 6: 269–289 (中文(简体)).
-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夏鼐. 〈沈括和考古學〉. 《考古學論文集》.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 351–377. ISBN 9787543438699 (中文(简体)).
- ^ 5.0 5.1 廖咸惠. 〈閒談、紀實與對話:宋人筆記與術數知識的傳遞〉 (PDF). 《清华学报》. 2018, 48:2: 387–418 [2019-08-2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7-15) (中文(繁体)).
- ^ 6.0 6.1 6.2 6.3 傅大为. 〈從文藝復興到新視野─—中國宋代的科技與《夢溪筆談》〉. 祝平一 (编). 《中國史新論:科技與中國社會分冊》. 台北: 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0: 271–297. ISBN 9789860225709 (中文(繁体)).
- ^ 7.0 7.1 7.2 7.3 傅大为. 〈我研究《夢溪筆談》的幾個階段經驗與感想〉 (PDF). 《科学史通讯》. 2015, 39: 1–12 [2019-08-2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7-15) (中文(繁体)).
- ^ 8.0 8.1 8.2 8.3 8.4 胡道静. 〈科技百科《夢溪筆談》和它的作者沈括〉. 《辞书研究》. 1981, 2: 226–233 (中文(简体)).
延伸阅读
[编]
- 赖锡三. 〈《夢溪筆談》〈象數〉門中的「象數」與「環中」〉 (PDF). 《政大中文学报》. 2008, 10: 121–144 [2021-08-2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9-13) (中文(繁体)).
- 雷祥麟; 傅大为. 〈夢溪裡的語言與相似性——對「夢溪筆談」中「人命運之預知」及「神奇」、「異事」二門之研究〉. 《清华学报》. 1993, 23:1: 31–60 [2019-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5) (中文(繁体)).
- 傅大为. 〈「夢溪筆談」的「佛牙」神奇——略談「迷信/科學」的心理叢結〉 130: 62–67. 1998 [2019-08-28] (中文(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