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圓術,是從《九章算術》的「方田」章所載的「弧田術」的基礎發展而成的,並載於《夢溪筆談》一書,但作者沈括并未给出这一公式的推导。

所謂「會圓術」就是已知弓形的高和所在圆直径,通过勾股定理求出弓形的弦长,进而求出弓形弧長的方法。即:。其中为弧长,為弧所在的圓之直径,為弓形的弦长, 為弓形的高。

元代王询郭守敬等人在推算《授时历》的过程中,曾應用会圆术推算“赤道積度”(太陽赤經余弧)和“赤道內外度”(太陽赤緯),類似歐美的球面三角形的公式。但由於会圆术弧矢公式易出現误差,圆心角越大,誤差越大,推得的周天直径不够精确,因而其结果也就不十分精确。而計算方法僅限於畢氏定理,不知利用三角函數的正切,由弧度求弦矢,计算過於繁琐。[1]明朝末年制定《崇祯历书》则由徐光啓直接引进西方数学。

内容

沈括说:“履亩之法,方圆曲直尽矣,未有会圆之术。凡圆田,既能拆之,须使会之复圆。”,“拆”即将圆割掉一个弓形,“会”意为合,也就是把“拆”掉的圆再复原回去,因此沈括又将这种方法称为“拆会之术”。

已知圆的直径和弓形的高,沈括先用勾股定理求出弓形的弦长:“置圆田,径半之以为弦,又以半径减去所割数,余者为股;各自乘,以股除弦,余者开方除为勾,倍之为割田之直径”。“所割之数”指弓形的高,而“直径”指的是弓形的弦长,不是圆的直径。即 ,其中 為弓形的弦长, 為弧所在的圓之直径,  為弓形的高。然后“以所割之数自乘倍之,又以圆径除所得,加入直径,为割田之弧”。即 ,其中 为弧长。

推导过程

虽然沈括没有给出他的推导过程,但可以根据《九章算術·方田》中的「弧田術」、「宛田術」和「圭田術」(即弓形、扇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沈括的公式。

「弧田術」认为:弓形面积 “以弦乘矢,矢又自乘,并之,二而一”,即  為弓形的弦长,  為弓形的高;

「宛田術」指出:扇形面积=“以徑乘周,四而一”,即  为弧长, 为所在的圓之直径;

「圭田術」指出:三角面积=“半廣以乘正從”,即  高,则弓形所在扇形的圆心与弓弦围成的三角形面积= 

 
会圆术求得的弧长与实际弓形弧长之比较

弓形所在扇形面积=弓形面积+该扇形圆心与弓弦围成的三角形面积,即

 ,化简整理:

 

 

因为所依据的「弧田術」是错误的弓形面积公式,所以「會圓術」計算所得的弓形弧长也不正确,只是近似值,偏差随圆心角增大而增大。

注釋

  1. ^ 钱宝琮:《授时历法略论》,见《钱宝琮科学史论文选集》,科学出版社,1983年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