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能仁
富能仁(英语:James Outram Fraser,1886年8月26日—1938年9月25日[1]),又译傅雷塞[2],是一位中国内地会派往中国传教的英国籍传教士,他在20世纪上半叶在云南省西北部的傈僳族中间传教近30年。以发明傈僳族拼音文字著称。
富能仁 James Outram Fraser | |
---|---|
出生 | 1886年8月26日 英国伦敦 |
逝世 | 1938年9月25日 中国云南省保山县 | (52岁)
职业 | 传教士 |
配偶 | 邰洛西 |
早年
1886年,富能仁出生于英国伦敦的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是祖籍苏格兰的加拿大人,是皇家兽医外科学院院长,母亲是莫拉维亚名门之后,都是循道会的虔诚信徒。富能仁共有兄弟姊妹5人,他排行第三。在他十余岁时父母离异,母亲搬到赫特福德郡的莱奇沃思,购置了房产。富能仁擅长数学与音乐。1906年他20岁,就读于伦敦帝国学院的工程系,举办了钢琴独奏音乐会。
初到云南
同年,他在一次基督徒训练营中,结识了内地会传教士施达德(C.T.Studd),对内地会的不募捐、不求告的信心原则颇为欣赏。富能仁大学毕业后,曾经3次申请加入中国内地会,前2次都因为他患有耳炎而被拒绝。在他的耳炎治愈之后,第三次申请,终于获得批准。1908年22岁时,他前往中国,先在安庆语言学校学习汉语。在那里,他被内地会在云南拓荒传教的老资格传教士麦克悌选中,一同经上海、香港、缅甸前往中国西南山区。
1909年5月24日,富能仁经过漫长的旅行,骑着骡子,由缅甸的山路抵达中国云南省西部边境口岸城市腾越(今腾冲),当地已驻有内地会传教士安选生(W.J.Embery)。不久安选生被调往大理,于是富能仁独自负责腾越的传教站。起先他向当地汉人传教,但是皈依基督者寥寥无几。于是他将传教重点转向此前不为人知的傈僳族。此后的许多年中,他热衷于独自一人,翻越崇山峻岭,向聚居于中缅边境怒江上游大峡谷的傈僳族讲道。傈僳人乐意接待这位传教士,于是他就住在他们泥屋中。起初他们只能用有限的汉语交谈,然后他开始学习傈僳族的语言。傈僳语是一种属于藏缅语族的语言。富能仁掌握这种语言后,立即着手将《马可福音》和赞美诗翻译为傈僳语,发挥傈僳族在歌唱方面的天赋,还计划将傈僳族口头历史歌曲用音符记录下来。在最初的几年传教过程中,富能仁遇到了许多怀疑和困难,直到1916年,他们才成功地使3个家庭皈依基督教。到1918年,这些信徒自己继续进行家庭福音布道,已经有600名信徒受洗。富能仁有效地建立强有力的本土教会,使他成为中国西南其他少数民族以及其他国家教会扩展的典范。
休假与结婚
1922年圣诞节之前,富能仁首次回英国休假。1924年回到中国,内地会总监何斯德指派他到甘肃兰州任内地会中学校长。1928年,富能仁被委任为内地会云南总监,得以重返傈僳山区。当时,他还负责护送7位新分派到云南的传教士:海教士(J.David Harrison)夫妇和杨志英(John B.Kuhn)到云南府(昆明),费教士(Francis J. Fitzwilliam,一名李崇德)夫妇和贾教士(J.Harold Casto)夫妇到腾越[3]。1929年10月24日,已经43岁的富能仁在昆明与邰洛西(Roxie Dymond)结婚,当时邰洛西23岁,是循道会传教士邰慕廉(F.J.Dymond)之女,生于中国,毕业于英国某大学历史系。婚后,夫妇用四个半月时间进行了1400英里的长途旅行,遍访云南各传教区。
复兴与富能仁字母
1920年到1925年,富能仁在缅甸克伦族传教士巴拖和傈僳族信徒摩西的帮助下,发明了一套傈僳文字,首先用它编写了教义问答、翻译《马可福音》和《约翰福音》,以及傈僳历史与语言手册,然后将翻译工作交给青年同工杨志敬(Allyn Cooke)夫妇,后来他又回来进行修订工作,最后在1936年,完成了全部新约的翻译。
富能仁一直实行对傈僳族信徒的培训(通常全家、全村参加)。并且,与当时其他传教士的做法不同,富能仁让傈僳族信徒自费购买书籍、建造教堂和供养传道人。这些做法后来帮助了傈僳族教会在日后遭到迫害时期(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并不因为失去原有的外援而受到挫折。(虽然其中也有数万人逃往邻近的缅甸和泰国)。富能仁将教会管理权交给傈僳族长老,在当地很少留下英国差会的烙印,不过他在家乡却组织了阵容庞大的祷告团,以支持他在傈僳族中的传教工作。
整个30年代其他传教士都在努力传教,但是大部分新信徒都是来自傈僳族地区,包括傈僳族,以及克钦人和彝族。当时发生了大复兴。中国政府承认,到1990年代,中国的傈僳族有90%是基督徒。[来源请求]
去世和遗产
1938年9月25日,富能仁在中国云南省西部的永昌府(保山)因脑疟疾去世,年仅52岁,留下了妻子和3个年幼的孩子,但是当时他的传教工作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女儿Eileen Crossman在1982年出版了一本关于他的传记《山雨》(Mountain Rain)。
“1938年9月25日,富能仁在中国云南保山去世,年仅52岁。他最初葬在保山的一个山坡上,后来由于政治原因,和土地侵蚀几经搬迁,现在埋葬在保山的清华教堂。傈僳族教会新立了墓碑,表达他们对富能仁的深切纪念。富能仁虽然起初流泪播种,但是今天已经欢呼收割。碑文使用傈僳语、汉语和英语。英文:“IN LOVING MEMORY. JAMES O. FRASER 1886-1938. How beautiful are the feet of those who bring good news. WITH DEEPEST LOVE REMEMBER YOU ALWAYS—THE LISU CHURCH.” 中文:“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基督教会立,2004年3月15日”
“保山的傈僳族教会计划每7年在新建的圣经训练中心用特别的东方仪式纪念富能仁。云南省西北角维西县的傈僳族信徒也举行了纪念富能仁的活动。
“傈僳族教会在过去的数十年中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在1950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有14,800名基督徒。到1995年,基督徒数字已经上升到超过10万—其中大部分是傈僳族。1980年代初,云南省基督教协会出版了数千册傈僳文圣经。到1995年,已经出版了45,000册傈僳文圣经,以及65,000册傈僳文赞美诗。这些印刷品使用的都是富能仁发明的傈僳文字。不过,教会也面临许多困扰:当地的贫困、高文盲率、缺少受训练的传道人,云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以及青年人从偏僻的山谷移居城市寻找工作的浪潮,也给傈僳族教会带来许多变化,当然并不都是正面的。
富能仁发明的傈僳文字被称为老傈僳文。1949年以后被限定在基督教范围内使用,中国大陆政府另外组织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语言学家发明了新傈僳文。1992年,中国政府正式承认富能仁发明的傈僳文字为傈僳语的正式书写系统。由于老傈僳文久已深入人心,较为通行。今天,富能仁仍是东亚最成功的基督教传教士之一。
现时,富能仁牧师的遗体葬于云南保山市隆阳区永盛街道[5]大栗树村清华场的山村,在他的坟前亦于2007年9月成立了一间教会清华教会。
延伸阅读
- Behind The Ranges : Fraser of Lisuland S.W. China,戴存义夫人(金乐婷),1944年
- 《山雨》(Mountain Rain),Eileen Fraser Crossman
- 富能仁文集
外部链接
- 富能仁字母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富能仁:祷告创造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