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能仁
富能仁(英語:James Outram Fraser,1886年8月26日—1938年9月25日[1]),又譯傅雷塞[2],是一位中國內地會派往中國傳教的英國籍傳教士,他在20世紀上半葉在雲南省西北部的傈僳族中間傳教近30年。以發明傈僳族拼音文字著稱。
富能仁 James Outram Fraser | |
---|---|
出生 | 1886年8月26日 英國倫敦 |
逝世 | 1938年9月25日 中國雲南省保山縣 | (52歲)
職業 | 傳教士 |
配偶 | 邰洛西 |
早年
1886年,富能仁出生於英國倫敦的一個富裕家庭,父親是祖籍蘇格蘭的加拿大人,是皇家獸醫外科學院院長,母親是莫拉維亞名門之後,都是循道會的虔誠信徒。富能仁共有兄弟姊妹5人,他排行第三。在他十餘歲時父母離異,母親搬到赫特福德郡的萊奇沃思,購置了房產。富能仁擅長數學與音樂。1906年他20歲,就讀於倫敦帝國學院的工程系,舉辦了鋼琴獨奏音樂會。
初到雲南
同年,他在一次基督徒訓練營中,結識了內地會傳教士施達德(C.T.Studd),對內地會的不募捐、不求告的信心原則頗為欣賞。富能仁大學畢業後,曾經3次申請加入中國內地會,前2次都因為他患有耳炎而被拒絕。在他的耳炎治癒之後,第三次申請,終於獲得批准。1908年22歲時,他前往中國,先在安慶語言學校學習漢語。在那裏,他被內地會在雲南拓荒傳教的老資格傳教士麥克悌選中,一同經上海、香港、緬甸前往中國西南山區。
1909年5月24日,富能仁經過漫長的旅行,騎着騾子,由緬甸的山路抵達中國雲南省西部邊境口岸城市騰越(今騰沖),當地已駐有內地會傳教士安選生(W.J.Embery)。不久安選生被調往大理,於是富能仁獨自負責騰越的傳教站。起先他向當地漢人傳教,但是皈依基督者寥寥無幾。於是他將傳教重點轉向此前不為人知的傈僳族。此後的許多年中,他熱衷於獨自一人,翻越崇山峻岭,向聚居於中緬邊境怒江上游大峽谷的傈僳族講道。傈僳人樂意接待這位傳教士,於是他就住在他們泥屋中。起初他們只能用有限的漢語交談,然後他開始學習傈僳族的語言。傈僳語是一種屬於藏緬語族的語言。富能仁掌握這種語言後,立即着手將《馬可福音》和讚美詩翻譯為傈僳語,發揮傈僳族在歌唱方面的天賦,還計劃將傈僳族口頭歷史歌曲用音符記錄下來。在最初的幾年傳教過程中,富能仁遇到了許多懷疑和困難,直到1916年,他們才成功地使3個家庭皈依基督教。到1918年,這些信徒自己繼續進行家庭福音佈道,已經有600名信徒受洗。富能仁有效地建立強有力的本土教會,使他成為中國西南其他少數民族以及其他國家教會擴展的典範。
休假與結婚
1922年聖誕節之前,富能仁首次回英國休假。1924年回到中國,內地會總監何斯德指派他到甘肅蘭州任內地會中學校長。1928年,富能仁被委任為內地會雲南總監,得以重返傈僳山區。當時,他還負責護送7位新分派到雲南的傳教士:海教士(J.David Harrison)夫婦和楊志英(John B.Kuhn)到雲南府(昆明),費教士(Francis J. Fitzwilliam,一名李崇德)夫婦和賈教士(J.Harold Casto)夫婦到騰越[3]。1929年10月24日,已經43歲的富能仁在昆明與邰洛西(Roxie Dymond)結婚,當時邰洛西23歲,是循道會傳教士邰慕廉(F.J.Dymond)之女,生於中國,畢業於英國某大學歷史系。婚後,夫婦用四個半月時間進行了1400英里的長途旅行,遍訪雲南各傳教區。
復興與富能仁字母
1920年到1925年,富能仁在緬甸克倫族傳教士巴拖和傈僳族信徒摩西的幫助下,發明了一套傈僳文字,首先用它編寫了教義問答、翻譯《馬可福音》和《約翰福音》,以及傈僳歷史與語言手冊,然後將翻譯工作交給青年同工楊志敬(Allyn Cooke)夫婦,後來他又回來進行修訂工作,最後在1936年,完成了全部新約的翻譯。
富能仁一直實行對傈僳族信徒的培訓(通常全家、全村參加)。並且,與當時其他傳教士的做法不同,富能仁讓傈僳族信徒自費購買書籍、建造教堂和供養傳道人。這些做法後來幫助了傈僳族教會在日後遭到迫害時期(特別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並不因為失去原有的外援而受到挫折。(雖然其中也有數萬人逃往鄰近的緬甸和泰國)。富能仁將教會管理權交給傈僳族長老,在當地很少留下英國差會的烙印,不過他在家鄉卻組織了陣容龐大的禱告團,以支持他在傈僳族中的傳教工作。
整個30年代其他傳教士都在努力傳教,但是大部分新信徒都是來自傈僳族地區,包括傈僳族,以及克欽人和彝族。當時發生了大復興。中國政府承認,到1990年代,中國的傈僳族有90%是基督徒。[來源請求]
去世和遺產
1938年9月25日,富能仁在中國雲南省西部的永昌府(保山)因腦瘧疾去世,年僅52歲,留下了妻子和3個年幼的孩子,但是當時他的傳教工作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女兒Eileen Crossman在1982年出版了一本關於他的傳記《山雨》(Mountain Rain)。
「1938年9月25日,富能仁在中國雲南保山去世,年僅52歲。他最初葬在保山的一個山坡上,後來由於政治原因,和土地侵蝕幾經搬遷,現在埋葬在保山的清華教堂。傈僳族教會新立了墓碑,表達他們對富能仁的深切紀念。富能仁雖然起初流淚播種,但是今天已經歡呼收割。碑文使用傈僳語、漢語和英語。英文:「IN LOVING MEMORY. JAMES O. FRASER 1886-1938. How beautiful are the feet of those who bring good news. WITH DEEPEST LOVE REMEMBER YOU ALWAYS—THE LISU CHURCH.」 中文:「維西傈僳族自治縣基督教會立,2004年3月15日」
「保山的傈僳族教會計劃每7年在新建的聖經訓練中心用特別的東方儀式紀念富能仁。雲南省西北角維西縣的傈僳族信徒也舉行了紀念富能仁的活動。
「傈僳族教會在過去的數十年中經歷了巨大的發展。在1950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有14,800名基督徒。到1995年,基督徒數字已經上升到超過10萬—其中大部分是傈僳族。1980年代初,雲南省基督教協會出版了數千冊傈僳文聖經。到1995年,已經出版了45,000冊傈僳文聖經,以及65,000冊傈僳文讚美詩。這些印刷品使用的都是富能仁發明的傈僳文字。不過,教會也面臨許多困擾:當地的貧困、高文盲率、缺少受訓練的傳道人,雲南旅遊業的快速發展,以及青年人從偏僻的山谷移居城市尋找工作的浪潮,也給傈僳族教會帶來許多變化,當然並不都是正面的。
富能仁發明的傈僳文字被稱為老傈僳文。1949年以後被限定在基督教範圍內使用,中國大陸政府另外組織中國社會科學院的語言學家發明了新傈僳文。1992年,中國政府正式承認富能仁發明的傈僳文字為傈僳語的正式書寫系統。由於老傈僳文久已深入人心,較為通行。今天,富能仁仍是東亞最成功的基督教傳教士之一。
現時,富能仁牧師的遺體葬於雲南保山市隆陽區永盛街道[5]大栗樹村清華場的山村,在他的墳前亦於2007年9月成立了一間教會清華教會。
延伸閱讀
- Behind The Ranges : Fraser of Lisuland S.W. China,戴存義夫人(金樂婷),1944年
- 《山雨》(Mountain Rain),Eileen Fraser Crossman
- 富能仁文集
外部連結
- 富能仁字母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富能仁:禱告創造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