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機械人學
機械人學主題機械人學(英語:Robotics)是關於機械人的科學和技術,包括它們的設計,製造和應用。機械人需要電子,機械和軟件的操作知識。在此領域工作的人是機械人學家。 「機械人」(英語:Robot)這個詞最初是由捷克作家卡雷爾·恰佩克(Karel Čapek)在他的科幻小說《R.U.R.(Rossum公司的通用機械人)》(1920年)中創造的,而機械人學這個詞最初是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在他的科幻短篇小說《環舞(Runaround)》」(1941年)中使用的。 機械人(Robot)是一個電氣機械或者生物力學的裝置,可以自主執行或者運行預先編排的任務。它既可以接受人類遙控指揮,又可以運行預先編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據以人工智能技術提供的原則綱領自主的決策。機械人可用於執行對人類太危險或困難的任務,如放射性廢料清理,或者可用於自動化無意識的重複的任務,例如通過機械人可以進行更精確的汽車生產工作。 「機械人」這個詞是用來指範圍廣泛的機器,其中的共同特點是,它們都能夠運動的,可用於執行物理任務。機械人有許多不同的形式,從人形機械人,其外觀模仿人類外觀形式和運動的方式,到工業機械人,其外觀取決於其要執行的功能。大部分機械人的形式是介於以上兩種極端形式之間的各種各樣的形式,並被預先編排的電腦程式控制。 特色條目新視野號(New Horizons)是美國太空總署目前正在前往矮行星冥王星的機械人太空船任務,它將是第一艘飛越和研究冥王星和它的衛星,凱倫、尼克斯和許德拉的太空探測器。NASA可能還會批准它飛越另一個或更多個古柏帶天體。 新視野號已經在2006年1月19日發射,直接進入地球和太陽逃逸軌道,在最後關閉引擎時相對於地球的速度是16.26公里/秒,或每小時58,536公里 (10.10英里/秒或36,373英里/小時)。因此,它是有史以來最高的發射速度離開地球的人造物體。它在2007年2月28日飛越木星,2008年6月8日飛越土星軌道,2011年3月18日飛越天王星軌道,預計在2015年7月14日抵達冥王星,然後在離開太陽系之前繼續進入古柏帶。
特色圖片火星科學實驗室(Mars Science Laboratory),是美國太空總署火星探索計劃,其主要利用火星探測車。火箭於2011年11月26日15:02(UTC)發射,並在2012年8月6日05:31UTC使好奇號成功登陸火星蓋爾撞擊坑(4.6°S 137.2°E)。這輛探測車比2004年登陸的火星探測車機遇號和勇氣號重五倍,長兩倍。比起之前其它火星任務,它攜帶了更多先進科學儀器。國際社群提供部份的儀器。火星科學實驗室由擎天神五號541型火箭發射。好奇號將會分析數十個樣本,從泥土挖出、從岩石中鑽取粉末,並預計運作至少一個火星年(約2個地球年),比起之前任何火星探測車還要探測更廣大的區域。它將調查火星以前或現在維持生命的可能性。NASA科學家形容此火星探測車為「夢幻探測車」。
歡迎參與
維基專題分類有關主題主要話題概念: 人工智能 - 自動化技術 - Behavior - Calibration - Control - 控制論 - Human interaction - Kits -Locomotion - Mapping - 機械電子學 - 微型機械人學 - 納米機械人學 - 神經網絡 - Odometry - 尋路 - Servomechanism - 軟件 - 視覺
維基媒體計劃進入以下維基媒體計劃可獲取更多相關資訊: 維基主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