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歷史

河南古稱豫州,是《尚書》《爾雅》《周禮》等古代典籍中所記載的九州之一。而豫州成為一級行政區劃,始於西漢魏晉南北朝都有豫州建制。唐朝設置河南道北宋京畿路京西北路元朝設置河南江北行省明朝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清朝改為河南布政使司,通稱河南省[1]

河南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源地,古稱中州中原中國等。北魏北宋時期,當時的首都或最大城市都在今河南境內。北宋建炎年間全境淪於金國後,河南逐漸開始衰弱。

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三皇五帝時代

 
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臨汝縣出土,仰韶文化中國國家博物館

河南省發現的古人類主要有南召猿人欒川人許昌人等。南召猿人牙齒化石發現於南召縣杏花山,大約生活在69萬至23萬年前。[2][3]欒川人牙齒化石出土於欒川縣孫家洞遺址,同樣屬於猿人,年代約為73萬至30萬年前。[4][5]許昌人頭骨化石出土於許昌市靈井遺址,他們生活在12.5萬至10.5萬年前,兼有北京人和縣人等中國北方古人類、尼安德特人、早期現代人的特徵。[6][7][8][9]鄭州市老奶奶廟遺址嵩山東麓5萬至3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遺址,為中國及東亞現代人類的本土起源說提供了證據。[10][11]老奶奶廟遺址古人類喜歡將大量獵物的下頜骨擺放在家中,新鄭市趙莊遺址居民長途搬運紫紅色石英砂岩砌成堆,並在堆上擺放古棱齒象頭骨。這些非功利性行為體現了現代人種的特點。[10][12]

新石器時代: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廟底溝二期文化龍山文化

 
偃師二里頭遺址出土的青銅爵

登封有夏代龍山文化城堡遺址。

 
安陽出土的后母戊鼎中國國家博物館

商代在河南建都,後來遷到「殷」(今安陽)。朝歌(河南省北部的淇縣)是商朝武乙帝乙帝辛最後幾代殷王的都城。周滅商後,康叔被封在朝歌建立衞國,都於此403年。

偃師商城洹北商城鄭州商城殷墟

西周

西周周成王時,周公修建城都雒邑,以作為防備東方叛亂的根據地。

春秋戰國

 
新鄭鄭公大墓出土的蓮鶴方壺河南博物院

公元前711年周王朝遷都雒邑,開始分裂動盪的東周時期,那時河南分成許多小國,如戴國陳國蔡國曹國鄭國衞國宋國。北面的強國晉國後來分為三個國家,其中韓國的都城新鄭魏國的都城大梁(開封)都在今天河南境內。南面的強國楚國(楚國第一個首都丹陽可能也在今河南境內)也在河南南部擁有南陽等軍事要地。最終,在前221年,西面的秦國消滅了所有諸侯國,形成了統一的中國。

而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齊放,很多影響中華文化後代的哲學家思想家很多也從黃河兩岸走出。

秦漢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實行郡縣制,在河南設立了三川、潁川、南陽、河內、陳郡、東郡、碭郡七郡。

西漢時期,河南境內有弘農、河內、河南、潁川、汝南、陳留、南陽、魏郡8個郡,以及淮陽、梁國2個諸侯國。在郡和諸侯國之上,西漢在全國設立司隸校尉部和十三個州刺史部,作為監察區。河南分別屬於司隸校尉部和豫州兗州荊州冀州4州管轄,

東漢定都洛陽,河南設有弘農、河內、潁川、南陽、汝南、陳留、東郡、魏郡等8郡及陳、梁2個諸侯國,分別屬於司隸校尉部及豫州、兗州、荊州、冀州、揚州5州管轄,

魏晉南北朝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後,中原群雄割據,先是董卓光熹昭寧元年進入洛陽,後廢漢少帝而立漢獻帝,遷都長安。國愈發混亂。

建安元年,曹操漢獻帝迎入自己的地盤許昌,建都許都

建安五年,曹操官渡之戰中大敗河北軍閥袁紹,統一華北

延康元年,獻帝禪讓予曹操之子曹丕,曹丕建立,都洛陽,丕諡號魏文帝

魏雖鼎立中原,卻無法消滅江南西南蜀漢,遂與三分天下,史稱三國

魏元帝在位時期,大夫司馬昭已掌握實權,覬覦皇位。「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典出於此。

此時魏雖有鄧艾鍾會大軍平定蜀漢,但魏國表面上的浮華背後是強人預謀篡位。

司馬昭篡位未成,其子司馬炎最終使曹奐禪讓成立,都洛陽。史稱西晉

西晉立國十五年,杜預率領大軍滅,全國統一。但此後僅僅過了十年,皇室內訌,兵戎相見,天下又亂,史稱八王之亂。期間趙王司馬倫一度攻克洛陽,囚禁晉惠帝,封賞百官,人數之多以至於官帽上需要的貂尾不夠用,只能用狗尾充數,是為「貂不足,狗尾續」,後來演化為「狗尾續貂」。由此可見西晉政治體制的迅速腐化。

八王之亂凡十六年,國家元氣大傷,原先的王侯中僅存東海王司馬越。在內訌平息前兩年,移民山西南匈奴人和四川人紛紛起兵造反,建立。又七年,軍攻陷洛陽,俘虜晉懷帝晉愍帝自立於長安,苟延殘喘。又三年,軍攻克長安西晉滅亡。皇室餘部南渡建康司馬睿重建晉朝,史稱東晉,睿為晉元帝

此後河南全境為游牧民族佔據,先有前趙後趙,再有前燕前秦,竟由前秦一度統一華北,後由於淝水之戰的失利而再次土崩瓦解。河南先後由後燕後秦佔有,但此時東晉軍隊在劉裕統帥下揮師北伐,節節勝利,使得晉朝收復黃河以南、淮河以北的廣大地區,並一度光復長安洛陽十六國中的後起之秀、北朝的開山鼻祖——北魏東晉劃黃河而治。

北魏孝文帝元宏後來遷都洛陽,以進逼南朝

隋、唐、五代

南北朝以後,河南洛陽逐漸成為國際大都市,隋唐洛陽為東都全盛時人口百萬,四方納貢,百國來朝,盛極一時。

公元690年,武則天奪李唐皇位,改國號「唐」為「周」,遷都洛陽,史稱武周,也稱「大周」,稱洛陽為神都洛陽。

晚唐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溫篡位,朱溫把唐朝皇帝挾持到洛陽,定都洛陽,唐朝滅亡。建國號「大梁」,史稱「後梁」,改元「開平」至此,立國290年、傳20帝的唐王朝滅亡,中國進入自魏晉南北朝以來又一次大分裂時期——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時,五代首都都在今天的河南省境內。後梁(開封)、後唐(洛陽)、後晉(開封)、後漢(開封)、後周(開封)。

後唐後漢期間,契丹首領耶律德光曾經一度進入河南,攻佔洛陽與開封。

宋、金

宋代建都開封為「汴京」。河南其他地方分屬京西北路京西南路京東西路等。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原本全圖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兵臨澶州(今河南濮陽),軍民奮起抵抗,在寇準力諫下,真宗御駕親征至澶。宋以少勝多,大敗遼兵。遼軍戰敗求和,雙方簽訂了有名的「澶淵之盟」。

時期,在河南設置了南京開封路等。金皇統四年(1144年)改澶州為開州,轄今濮陽、清豐。

金朝末期東北遼東和河北地區全部被蒙古攻佔,金朝遷都開封

元朝時屬河南江北行省,治汴梁路(今河南開封縣)。

元末民變時,河南是遭受戰爭破壞嚴重的地區,千里無人煙,洪武年間由朝廷強制性組織了從山西來的大規模的移民。

1368年,大明建立,河南的省界已經與今天大致相同。下設8個府:開封、河南(洛陽)、歸德(商丘)、南陽、汝寧(汝南)、衛輝、彰德(安陽)和懷慶(沁陽)。在開封還駐有周王。1641年,李自成攻佔洛陽,殺福王朱常洵。1642年李自成的叛軍三次攻打開封,在第三次攻城中,為了水淹叛軍,官兵趁黃河漲水,連夜開挖城北的朱家寨和馬家口,頓時開封變成一片汪洋,城裏水深數丈,整座開封城,淤於水下,全城37萬人只倖存3萬人。

附郭縣 散州、廳
開封府 祥符縣 陳州 許州 鄭州 禹州 中牟縣 陳留縣 杞縣 蘭陽縣 儀封縣 通許縣 尉氏縣 新鄭縣 密縣 滎陽縣 鄢陵縣 洧川縣 滎澤縣 汜水縣 河陰縣 太康縣 扶溝縣 西華縣 商水縣 項城縣 沈丘縣 郾城縣 長葛縣 臨潁縣 襄城縣 延津縣 封丘縣 原武縣 陽武縣
歸德府 商丘縣 睢州 永城縣 夏邑縣 寧陵縣 虞城縣 柘城縣 鹿邑縣
河南府 洛陽縣 陝州 偃師縣 鞏縣 登封縣 孟津縣 新安縣 澠池縣 宜陽縣 嵩縣 永寧縣 靈寶縣 綬鄉縣 盧氏縣
南陽府 南陽縣 鄧州 裕州 新野縣 唐縣 內鄉縣 鎮平縣 南召縣 葉縣 舞陽縣 泌陽縣 桐柏縣 淅川縣
汝寧府 汝陽縣 光州 信陽州 上蔡縣 西平縣 遂平縣 真陽縣 確山縣 新蔡縣 羅山縣 光山縣 固始縣 商城縣 息縣
彰德府 安陽縣 磁州 湯陰縣 臨漳縣 林縣 武安縣 涉縣
衛輝府 汲縣 / 輝縣 新鄉縣 獲嘉縣 淇縣 胙城縣
懷慶府 河內縣 / 武陟縣 修武縣 孟縣 溫縣 濟源縣
汝州直隸州 / / 郟縣 寶豐縣 魯山縣 伊陽縣

明末清初(1630年—1662年)的戰爭,河南是遭受戰爭破壞嚴重的地區。康熙時,河南的農業經濟得到恢復,期間重新開始成為重要的人口集中地和糧食主產區。開封仍為豫省省會,開封同時獲得自明末李自成所釀「人禍」和清初的戰亂以來的再次繁榮。和《石頭記》、《海上花列傳》等同樣享有盛譽的清中期的豫人小說歧路燈》中,對故事發生地省城開封的描述引人入勝。

1887年9月30日,鄭州下汛十堡(今惠濟區花園口鎮石橋村)發生黃河決口[13],致使200多萬(一說93萬;一說最保守估計150萬;一說700萬)人罹難,清史研究學者夏明方稱其為「近代中國人口損失最嚴重的一次洪水災害」[14],英國密德薩斯大學國際關係學教授彼得·霍夫(Peter Hough)稱其為「人類歷史上最致命的自然災害之一」[15]

1911年12月22日同盟會會員張鍾端發動武裝起義失敗。河南與直隸、甘肅,是辛亥革命時期關內十八省效忠清王朝的三個省份。

附郭縣 散州、廳
開封府 祥符縣 鄭州 禹州 儀封廳 中牟縣 陳留縣 杞縣 蘭陽縣 通許縣 尉氏縣 新鄭縣 密縣 滎陽縣 鄢陵縣 洧川縣 滎澤縣 汜水縣
歸德府 商丘縣 睢州 永城縣 夏邑縣 寧陵縣 虞城縣 柘城縣 鹿邑縣
陳州府 淮寧縣 / 太康縣 扶溝縣 西華縣 商水縣 項城縣 沈丘縣
河南府 洛陽縣 / 偃師縣 鞏縣 登封縣 孟津縣 新安縣 澠池縣 宜陽縣 嵩縣 永寧縣
南陽府 南陽縣 鄧州 裕州 新野縣 唐縣 內鄉縣 鎮平縣 南召縣 葉縣 舞陽縣 泌陽縣 桐柏縣 淅川縣
汝寧府 汝陽縣 信陽州 上蔡縣 西平縣 遂平縣 正陽縣 確山縣 新蔡縣 羅山縣
彰德府 安陽縣 / 湯陰縣 內黃縣 臨漳縣 林縣 武安縣 涉縣
衛輝府 汲縣 / 輝縣 新鄉縣 獲嘉縣 滑縣 淇縣 濬縣 延津縣 封丘縣 考城縣
懷慶府 河內縣 / 武陟縣 修武縣 孟縣 溫縣 濟源縣 原武縣 陽武縣
許州直隸州 / / 郾城縣 長葛縣 臨潁縣 襄城縣
光州直隸州 / / 光山縣 固始縣 商城縣 息縣
陝州直隸州 / / 靈寶縣 綬鄉縣 盧氏縣
汝州直隸州 / / 郟縣 寶豐縣 魯山縣 伊陽縣

中華民國

在20世紀,隨着平漢鐵路(1906年通車)和隴海鐵路(1910年開封到洛陽段通車,1918年修到徐州,1925年修到海州,1927年到靈寶,1935年修到西安,1937年到寶雞,1945年到天水,1953年到蘭州)的陸續修通,河南又成為重要的交通樞紐。

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廢府存道,設開封道河洛道汝陽道河北道,道尹公置分別駐開封、洛陽、信陽、汲縣北洋軍閥時期,1920年,洛陽曾是直系軍閥吳佩孚的基地,設有兩湖巡閱使公署和陸軍第三師司令部。1923年,河南省長公署遷至洛陽,洛陽成為河南省會。1926年,馮玉祥參加北伐戰爭,進駐河南。1930年,蔣介石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之間展開大規模內戰──中原大戰,河南是主要戰場。蔣介石的中央軍大獲全勝。1932年1月,上海一二八事變後,南京國民政府洛陽為行都,並遷洛辦公。同年十二月遷回南京。1928年-1932年期間,共產黨的張國燾徐向前等人在大別山區開闢武裝割據的鄂豫皖革命根據地,一度威脅武漢。新集(今新縣)是鄂豫皖根據地的首府,紅軍的第一架飛機「列寧號」在此誕生。

1923年2月4日,京漢鐵路總工會宣佈京漢鐵路總同盟大罷工。2月7日吳佩孚對工人進行鎮壓,罷工領導人高斌及共產黨員林祥謙、施洋等40多人犧牲,300多人負傷。

1938年6月,日軍攻佔開封後,國民政府挖開鄭州花園口黃河大堤以阻止日軍進攻鄭州、武漢,但也造成河南、安徽江蘇三省40餘縣成為黃泛區,89.3萬人命喪黃泉[16][17],1200萬人流離失所,被迫遷移[18];黃河直至1946年方才回歸故道[19]。1939年秋,河南省政府再次遷洛陽

1942年河南爆發重大旱災[20],據當時的國民政府統計,這一年總共造成了360萬老百姓餓死。

1948年,中國共產黨軍隊佔領開封、洛陽。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75年8月河南「75·8」水庫潰壩洪水淹沒範圍

1954年,河南省會從開封遷往鄭州。1950年代初還短期存在過平原省,包括河南北部和山東西部,省會新鄉,1952年撤銷。

1954年1月,第一個五年計劃中安排在洛陽西郊澗西區由蘇聯援建7個大型重工業:東方紅拖拉機廠洛陽礦山機器廠洛陽軸承廠洛陽銅加工廠洛陽柴油機廠洛陽耐火材料廠洛陽熱電廠;黃河冶煉廠。洛陽遂形成一座重要的新興重工業城市。1954年,洛陽市升格為河南省直轄市。

1958年4月20日,在遂平縣成立中國第一個人民公社──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掀開了大躍進的序幕。在隨後的三年大饑荒中,河南也是損失最慘重的省份,估計有幾百萬人死亡[21],其中著名的有信陽事件

1975年8月,颱風尼娜為河南等地帶來暴雨,最終引致河南「75·8」水庫潰壩駐馬店地區板橋、石漫灘兩座大型水庫,以及數十座中小型水庫同時垮壩潰決,造成29個縣市被淹,1100萬畝農田受到毀滅性的災害,1100萬人受災,24萬人死亡,倒塌房屋596萬間,沖走耕畜30.23萬頭,豬72萬頭,京廣線被沖毀102公里。2005年該事件被美國《探索頻道》評為世界歷史上最重大的人為技術災難第一名[22][23]

參看

參考資料

  1. ^ 河南历史概况. 新華網. 2006-01-01 [2012-1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06) (中文(簡體)). 
  2. ^ 程有為; 王天獎 (編). 河南通史 第1卷. 鄭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5-12: 9. ISBN 721504985X. 
  3. ^ 南阳人,你知道“南召猿人”是如何发现的,是男是女?. 南陽晚報. 2018-11-28 [2020-08-28] –透過新浪. 
  4. ^ 河南首次考古出土猿人化石 揭秘栾川人之谜(图). 大河網. 2013-03-18 [2020-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22) –透過中新網. 
  5. ^ 河南栾川孙家洞“直立人儿童化石”研究公布新成果. 新華網. 2018-08-06 [2020-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8). 
  6. ^ 许昌人可能是“中欧混血”. 北京日報. 2017-03-04 [2020-08-28] –透過人民網. [失效連結]
  7. ^ “许昌人”的生与亡. 新京報. 2017-03-28 [2020-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02). 
  8. ^ 河南许昌灵井旧石器遗址.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 2009-04-30 [2020-08-28]. 
  9. ^ 河南考古成果展(一)灵井许昌人遗址.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2018-08-03 [2020-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16). 
  10. ^ 10.0 10.1 郑州老奶奶庙遗址:中原古人类并非从非洲迁移而来. 大眾日報. 2012-05-22 [2020-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07) –透過中新網. 
  11. ^ 四万年前中原人类的生活实证—郑州老奶奶庙遗址的考古发现. 大眾考古. 2015-10 [2020-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12) –透過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12. ^ 考古印证中国现代人的独立起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6-05-23 [2020-08-28] –透過中國台灣網. 
  13. ^ 1887年9月30日 黄河决口. 人民日報. 2011-09-30 [2020-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9). 
  14. ^ 从清末灾害群发期看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史条件.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 2015-01-08 [2020-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5). 
  15. ^ Peter Hough. Understanding Global Security. Routledge. 2014: 198– [2020-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7). 
  16. ^ 抗战老兵郝柏村揭秘花园口事件:为激发抗日情绪嫁祸日本人. 鳳凰衛視. [2022-01-17]. [失效連結]
  17. ^ 郑州发书揭秘抗战花园口事件:致89万人死亡. 環球網. [2022-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08). 
  18. ^ 花园口千年一“决”:蒋介石放黄龙淹死89万同胞. 中國中央電視台. [2022-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9). 
  19. ^ 国民党军扒黄河花园口阻日军 89.3万人死亡 -中新网. 中國新聞網. [2022-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2). 
  20. ^ 據《宋任窮回憶錄》提到晉冀魯豫根據地冀南軍區:「一九四二年春,天旱無雨,夏糧收成無幾。春旱持續發展,旱情波及十幾個縣,許多地方大秋作物無法下種,致使秋收所獲甚微。一九四三年災情更為嚴重。先是旱災,自春到秋久旱無雨長達八個月。許多水井幹涸,河水斷流,甚至人畜的飲水都成了問題。」河南《前鋒報》記者李蕤寫道:「旱災燒死了他們的麥子,蝗蟲吃光了他們的高粱,冰雹打死了他們的蕎麥,到秋天,最後的希望,又隨着一棵棵的垂斃的秋苗枯焦。」
  21. ^ 佚名. 大跃进饿死百万河南人. 文匯報. 2005-12-22 [2012-1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23) (中文(繁體)). 
  22. ^ 75年河南水灾:滔天人祸令十万人葬身鱼腹. 鳳凰網. [2020-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30). 
  23. ^ 河南75·8溃坝:世界最惨垮坝惨剧. 中國網. [201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