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Cometgrass/Portal:地震


地震主题

全球地震分布区, 1963年–1998年
全球地震分布区, 1963年–1998年

地震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震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

地震可由地震仪所测量,地震的震级是用作表示由震源释放出来的能量,通常以“里氏地震震级”来表示;烈度则透过“修订麦加利地震烈度表”来表示,某地点的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引致该地点地壳运动的猛烈程度,是由震动对个人、家具、房屋、地质结构等所产生的影响来断定。

在地球的表面,地震会使地面发生震动,有时则会发生地面移动。震动可能引发山体滑坡甚或火山活动。如地震在海底发生,海床的移动甚至会引发海啸

一般而言,地震一词可指自然现象或人为破坏所造成的地震波。人为自然地形的破坏、大量气体(尤其是沼气)迁移或提取、水库蓄水、采矿油井注水、地下核试等;自然的火山活动、大型山崩、地下空洞塌陷、大块陨石坠落等均可引发地震。

震动的发源处称为震源。大多数震源都在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即岩石圈内。根据震源的深度,地震可分为三类:浅源地震(深度在0-70公里)、中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和深源地震(深度在300公里以上)。由震源竖一垂直线至地面上的位置称为震中。震中是地表距离震源最近的地方,因此地震波最早到达这处,震动也最为强烈,破坏程度也最大。

阅读更多...

地震波的传播。

地震学是一门研究地震以及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学问,也研究其它由地震引起的现象,如海啸,以及会引起地震的现象,如板块运动、火山运动等。

地震可以在地球内部引致地震波,通过观察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导,人们可以了解和推断出地球内部的结构和构造。对地震波的研究最早的结论之一是地球内部是液态的:纵波可以传过地核,横波无法通过地核,而横波的传播需要比较坚硬的媒介。现在科学家的认识是,地球的不同深度状态是不同的,地核又可以分为固态的内核和液态的外核,这都是由地震学的研究得来的。

阅读更多...

特色条目

30°17′02″N 102°57′22″E / 30.28389°N 102.95611°E / 30.28389; 102.95611
2013年芦山地震,也称雅安芦山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UTC+8)2013年4月20日星期六)08时02分46秒,震中位于中国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龙门乡马边沟,距离省会成都市116公里。中国地震局测定此次的面波震级Ms7.0,震源深度13公里。中国科学院评估雅安地震的烈度为IX度,受灾范围约15,720平方公里(按照地震烈度6度区域计算)。除了雅安市及成都市外,四川省其他部分地区及周边的重庆市甘肃省陕西省贵州省云南省也有震感。为了开展救援任务,四川省人民政府于当日8时40分启动一级救灾响应。


特色图片

新闻

  • 2013年4月20日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里氏7.0级地震,截至4月21日18:00,死亡188人。

你知道吗?

参与其中

欢迎参与

话题

查找其他维基媒体网站

进入以下维基媒体计划可获取更多相关信息:

刷新服务器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