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山礦體

本山礦體,位在臺灣新北市瑞芳區金瓜石山(亦稱大粗坑山),本山本脈南北延伸達2,000多公尺,垂直分佈由海平面下百餘公尺至地表超過700公尺,是金瓜石地區主要金銅礦脈。[1]

地質構造

本山礦體為中世紀沈積岩及石英安山岩所構成,北端及南端位於沈積岩內,中段位在石英安山岩內。[1] 屬於裂罅充填及鑛染礦床,[2] 礦脈呈南北走向,礦體傾斜80度直立。[3]

岩石與礦物

本山礦脈北端為本山礦場,岩石為矽化安山岩,安山岩受熱液換質作用(metasomatism,又稱交代換質作用),由礦化中心的矽化作用往外漸變為黏土化作用,再往外變成綠泥石化作用,又稱為青磐岩化;南端為樹梅礦場,發育於南港層砂、頁岩中。[1]

矽化安山岩主要成份為二氧化矽礦物,如石英和石髓,硬度接近7,堅硬不易風化,本山礦脈露頭便是這類矽化安山岩的富礦體,在1894年發現金礦,因外形似金瓜,稱「大金瓜」,為金瓜石地名之由來。[4] 後來經露天開採,現已不復見。[5][6]

本山礦體礦物為含金黃鐵礦硫砷銅礦呂宋銅礦及少數法馬丁礦,脈石礦物則有石英重晶石明礬石高嶺土等。本山礦體金礦品位高且成色足,常見於黃鐵礦或硫砷銅礦,但不易以肉眼辨識,僅在少數富礦體裡發現如砂粒大小的黃金顆粒。[5]

礦業發展

1896年由日人田中長兵衛取得金瓜石礦山礦權後,進行開採本山礦體。1925年金瓜石礦山開發權轉賣給金瓜石礦山株式會社,1933年金瓜石礦區再度易手,由日本鑛業株式會社收購,並成立臺灣礦業株式會社;戰後由國民政府接收後,臺灣金屬鑛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臺金公司)經營至1987年。[4]

採礦方式除了本山露頭以露天開採方式之外,其餘則採坑道採礦,自露頭向下,每隔100至150公尺開鑿坑口,找到礦體後,沿礦脈開鑿坑道進行採礦,主要坑道間有輔助坑道,使上下坑道相接,作為採礦準備、砂土填充、運送、通風等功能。[2]

本山礦體約海拔560.5公尺處開鑿本山一坑,528公尺處開二坑,476公尺處開三坑,404公尺處開四坑,[7] 共開鑿九坑,第八坑、第九坑已達海平面以下。[6]坑坑相連,水平坑與豎坑坑道長度合計超過600公里。[8]

金瓜石山原本海拔約660公尺,經臺金公司露天開採本山露頭之後,[6]目前山的高度約576公尺。[5][9]

工業遺產再利用

1972年金瓜石地區停止開採金礦,臺金公司逐一撤收封閉本山礦體的礦坑,[10] 於1987年宣告停止營運,將設施、土地轉移給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負責後續管理。2004年臺北縣政府與台電公司、台糖公司三方共同資源整合,[11]本山五坑周圍礦業設施規劃為黃金博物園區(現為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以現地保存聚落紋理與景觀特色,透過博物館研究、展示、教育、推廣等功能,呈現礦業文化遺產的內涵。[12]

露天開採的本山礦場規劃為金瓜石地質公園,為觀察多樣地質遺跡之自然場域,例如東西向斷層裂隙、青磐岩化安山岩、黏土化安山岩、石英安山岩體等。[13] 此外,優人神鼓劇團曾於2015年以5年為期,向台電公司承租本山礦場約0.8公頃的土地使用權,作為訓練及演出場地,命名為亙古劇場。[14]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余, 炳盛; 方, 建能; 蘇, 建華. 黃金山城地質趣. 臺北市: 臺灣博物館. 2019: 第90頁. ISBN 9789865437732. 
  2. ^ 2.0 2.1 臺灣鑛業統計第一期. 臺北市: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工礦處礦務科. 1945: 第29頁 (中文(臺灣)). 
  3. ^ 林朝棨. 臺灣之金-臺灣之金礦床. 臺灣銀行季刊. 1950, 第3卷: 第6-20頁. 
  4. ^ 4.0 4.1 礦業發展. 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 [2021-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4) (中文(臺灣)). 
  5. ^ 5.0 5.1 5.2 方, 建能; 余, 炳盛. 金瓜石-九份金銅礦床導覽. 臺北市: 臺灣省立博物館. 1995: 第51–52頁. ISBN 9579497354. 
  6. ^ 6.0 6.1 6.2 張, 藝曦. 孤寂的山城. 繪圖:滿腦袋. 臺北市: 麥田出版社. 2007: 第94–97頁. ISBN 9789861733029. 
  7. ^ 余, 炳盛; 方, 建能. 台灣的金礦. 新北市: 遠足文化. 2003: 第63頁. ISBN 9789867630100. 
  8. ^ 金光下的山城-黃金博物園區導覽手冊. 臺北縣: 臺北縣黃金博物園區. 2004: 第46頁. ISBN 9570186453. 
  9. ^ 金瓜石山. 台灣山岳. [2021-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5) (中文(臺灣)). 
  10. ^ Central News Agency. 到黃金博物館最想的事 體驗採金礦坑. 台灣英文新聞. 2015年11月19日 [2021年7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6月27日) (中文(臺灣)). 
  11. ^ 蔡宗雄. 工業遺產旅遊發展與社區的關係;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經營邁向第十年 (PDF). 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2014年學刊. 2014, (第2期): 第6-20頁 [2021-07-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7-13). 
  12. ^ 金光下的山城-黃金博物園區導覽手冊. 臺北縣: 臺北縣黃金博物園區. 2004: 第42–44頁. ISBN 9570186453. 
  13. ^ 黃克峻. 金瓜石、九份岩石與礦床之旅(礦區地質) (PDF). 地質. 2012, 31卷 (第3期): 第32-38頁 [2021-12-2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11-04). 
  14. ^ 林欣恬. 兩年整修 金石優人亙古劇場首次對外公開. 中國時報. 2016年10月16日 [2021年7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7月13日)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