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山矿体

本山矿体,位在台湾新北市瑞芳区金瓜石山(亦称大粗坑山),本山本脉南北延伸达2,000多公尺,垂直分布由海平面下百馀公尺至地表超过700公尺,是金瓜石地区主要金铜矿脉。[1]

地质构造

本山矿体为中世纪沉积岩及石英安山岩所构成,北端及南端位于沉积岩内,中段位在石英安山岩内。[1] 属于裂罅充填及矿染矿床,[2] 矿脉呈南北走向,矿体倾斜80度直立。[3]

岩石与矿物

本山矿脉北端为本山矿场,岩石为矽化安山岩,安山岩受热液换质作用(metasomatism,又称交代换质作用),由矿化中心的矽化作用往外渐变为黏土化作用,再往外变成绿泥石化作用,又称为青磐岩化;南端为树梅矿场,发育于南港层砂、页岩中。[1]

矽化安山岩主要成份为二氧化矽矿物,如石英和石髓,硬度接近7,坚硬不易风化,本山矿脉露头便是这类矽化安山岩的富矿体,在1894年发现金矿,因外形似金瓜,称“大金瓜”,为金瓜石地名之由来。[4] 后来经露天开采,现已不复见。[5][6]

本山矿体矿物为含金黄铁矿硫砷铜矿吕宋铜矿及少数法马丁矿,脉石矿物则有石英重晶石明矾石高岭土等。本山矿体金矿品位高且成色足,常见于黄铁矿或硫砷铜矿,但不易以肉眼辨识,仅在少数富矿体里发现如砂粒大小的黄金颗粒。[5]

矿业发展

1896年由日人田中长兵卫取得金瓜石矿山矿权后,进行开采本山矿体。1925年金瓜石矿山开发权转卖给金瓜石矿山株式会社,1933年金瓜石矿区再度易手,由日本矿业株式会社收购,并成立台湾矿业株式会社;战后由国民政府接收后,台湾金属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台金公司)经营至1987年。[4]

采矿方式除了本山露头以露天开采方式之外,其馀则采坑道采矿,自露头向下,每隔100至150公尺开凿坑口,找到矿体后,沿矿脉开凿坑道进行采矿,主要坑道间有辅助坑道,使上下坑道相接,作为采矿准备、砂土填充、运送、通风等功能。[2]

本山矿体约海拔560.5公尺处开凿本山一坑,528公尺处开二坑,476公尺处开三坑,404公尺处开四坑,[7] 共开凿九坑,第八坑、第九坑已达海平面以下。[6]坑坑相连,水平坑与竖坑坑道长度合计超过600公里。[8]

金瓜石山原本海拔约660公尺,经台金公司露天开采本山露头之后,[6]目前山的高度约576公尺。[5][9]

工业遗产再利用

1972年金瓜石地区停止开采金矿,台金公司逐一撤收封闭本山矿体的矿坑,[10] 于1987年宣告停止营运,将设施、土地转移给台湾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台湾糖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后续管理。2004年台北县政府与台电公司、台糖公司三方共同资源整合,[11]本山五坑周围矿业设施规划为黄金博物园区(现为新北市立黄金博物馆),以现地保存聚落纹理与景观特色,透过博物馆研究、展示、教育、推广等功能,呈现矿业文化遗产的内涵。[12]

露天开采的本山矿场规划为金瓜石地质公园,为观察多样地质遗迹之自然场域,例如东西向断层裂隙、青磐岩化安山岩、黏土化安山岩、石英安山岩体等。[13] 此外,优人神鼓剧团曾于2015年以5年为期,向台电公司承租本山矿场约0.8公顷的土地使用权,作为训练及演出场地,命名为亘古剧场。[14]


参考资料

  1. ^ 1.0 1.1 1.2 余, 炳盛; 方, 建能; 苏, 建华. 黃金山城地質趣. 台北市: 台湾博物馆. 2019: 第90页. ISBN 9789865437732. 
  2. ^ 2.0 2.1 臺灣鑛業統計第一期. 台北市: 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工矿处矿务科. 1945: 第29页 (中文(台湾)). 
  3. ^ 林朝棨. 臺灣之金-臺灣之金礦床. 台湾银行季刊. 1950, 第3卷: 第6-20页. 
  4. ^ 4.0 4.1 礦業發展. 新北市立黄金博物馆. [2021-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4) (中文(台湾)). 
  5. ^ 5.0 5.1 5.2 方, 建能; 余, 炳盛. 金瓜石-九份金銅礦床導覽. 台北市: 台湾省立博物馆. 1995: 第51–52页. ISBN 9579497354. 
  6. ^ 6.0 6.1 6.2 张, 艺曦. 孤寂的山城. 绘图:满脑袋. 台北市: 麦田出版社. 2007: 第94–97页. ISBN 9789861733029. 
  7. ^ 余, 炳盛; 方, 建能. 台灣的金礦. 新北市: 远足文化. 2003: 第63页. ISBN 9789867630100. 
  8. ^ 金光下的山城-黃金博物園區導覽手冊. 台北县: 台北县黄金博物园区. 2004: 第46页. ISBN 9570186453. 
  9. ^ 金瓜石山. 台湾山岳. [2021-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5) (中文(台湾)). 
  10. ^ Central News Agency. 到黃金博物館最想的事 體驗採金礦坑. 台湾英文新闻. 2015年11月19日 [2021年7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6月27日) (中文(台湾)). 
  11. ^ 蔡宗雄. 工業遺產旅遊發展與社區的關係;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經營邁向第十年 (PDF). 新北市立黄金博物馆2014年学刊. 2014, (第2期): 第6-20页 [2021-07-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7-13). 
  12. ^ 金光下的山城-黃金博物園區導覽手冊. 台北县: 台北县黄金博物园区. 2004: 第42–44页. ISBN 9570186453. 
  13. ^ 黄克峻. 金瓜石、九份岩石與礦床之旅(礦區地質) (PDF). 地质. 2012, 31卷 (第3期): 第32-38页 [2021-12-2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11-04). 
  14. ^ 林欣恬. 兩年整修 金石優人亙古劇場首次對外公開. 中国时报. 2016年10月16日 [2021年7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7月13日)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