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N-二甲基色胺

化合物



N,N-二甲基色胺(N,N-Dimethyltryptamine,簡稱DMT),是一種色胺致幻劑。它以痕量見於人體中,由色胺-N-轉甲基酶催化產生。通常會在冥想禁食期間大量產生。其結構與血清素褪黑激素相似,也與其他色胺類致幻劑如5-甲氧基二甲基色胺蟾毒色胺脫磷酸裸蓋菇素結構類似。

N,N-二甲基色胺
臨床資料
給藥途徑口服(與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吹入、直腸、吸入、肌肉注射、靜脈注射
ATC碼
  • 未分配
法律規範狀態
法律規範
識別資訊
  • 2-(1H-indol-3-yl)-N,N-dimethylethanamine
CAS號61-50-7  checkY
PubChem CID
IUPHAR/BPS
DrugBank
ChemSpider
UNII
KEGG
ChEBI
ChEMBL
CompTox Dashboard英語CompTox Chemicals Dashboard (EPA)
ECHA InfoCard100.000.463 編輯維基數據鏈接
化學資訊
化學式C12H16N2
莫耳質量188.269 g/mol
3D模型(JSmol英語JSmol
密度1.099 g/cm3
熔點40至59 °C(104至138 °F)
  • CN(C)CCc1c[nH]c2ccccc12
二甲基色胺分子立體結構

DMT也存在於一些植物當中(例如死藤水[a]相思樹樹皮[2],參見已知含有精神活性生物鹼的相思樹種列表英語List of Acacia species known to contain psychoactive alkaloids)。在部分領域當中,DMT被認為是一種可以打開人類潛能的物質。

歷史

DMT於1931由加拿大科學家Richard Helmuth Fredrick Manske首次合成。總括來説,DMT是被巴西科學家及微生物學家Oswaldo Gonçalves de Lima於1946首次被發現,他在一次析取含羞草內的生物鹼時發現,當時被命名為nigerina

藥理

結合親和力 Ki(nm)[3]
5ht1a >10,000
5ht1b >10,000
5ht1d 93
5ht1e 455.7
5ht2a 2323
5ht2b 107.6
5ht2c 334.6
5ht5a 611
5ht6 487.4
5ht7 87.5
D1 271.1
α1A 1745
α1B 973.7
α2A 1561
α2B 257.7
α2C 258.6
SERT 3742

註釋

  1. ^ 一種從金虎尾科屬的死藤煮成的湯液,南美洲亞馬遜雨林原住民會透過飲用這種汁液來提升其通靈能力。[1]

參考資料

  1. ^ Outside》亞馬遜的迷幻草藥:死藤水的熱潮 - 自由評論網.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6-11-06 [2022-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7). 
  2. ^ 提煉二甲基色胺 工程師製毒走私澳洲. 中央社 CNA. 2017-01-17 [2022-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4) (中文(臺灣)). 
  3. ^ Ray, Thomas S. Manzoni, Olivier Jacques , 編. Psychedelics and the Human Receptorome. PLoS ONE. 2010-02-02, 5 (2): e9019. ISSN 1932-6203. PMC 2814854 . PMID 20126400. doi:10.1371/journal.pone.0009019 (英語). 

外部連結

Template:Serotonergics {{ Template:SafeTempla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