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朗寧M1921重機槍
白朗寧M1921是一款由約翰·白朗寧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設計的水冷式.50重機槍,並且在1929年步入生產,發射12.7×99公釐(.50 BMG)大口徑彈藥。
白朗寧M1921 .50口徑水冷式活動型重機槍 Browning Machine Gun, Cal. .50, M1921, Water-Cooled, Flexible | |
---|---|
類型 | 重機槍 |
原產地 | 美國 |
服役記錄 | |
服役期間 | 1923—1933年 |
使用方 | 參見使用國 |
生產歷史 | |
研發者 | 約翰·勃朗寧 |
研發日期 | 1921年 |
生產商 | 柯特 |
生產日期 | 1921—1933年 |
衍生型 |
|
基本規格 | |
重量 | 不連水:35.83公斤(79磅) |
長度 | 1,422.4公釐(56英寸) |
槍管長度 | 914.4公釐(36英寸) |
子彈 | 12.7×99公釐(.50 BMG) |
口徑 | 12.7公釐(0.50英寸) |
槍管 | 1根,水冷式套管冷卻,本身不可快速拆卸 |
槍機 | 後座作用 |
發射模式 | 全自動 |
射速 | 500—650發/分鐘 |
槍口初速 | 930公尺/秒(3,051.18英尺/秒) |
有效射程 | 1,830公尺(2,001.31碼,6,003.94英尺) |
供彈方式 | M9彈鏈供彈 |
瞄具 | 機械瞄具 |
概述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時任美國遠征軍總司令約翰·潘興將軍要求為軍隊裝備更大口徑的機槍,他向軍械部門下達了製作新型機槍的要求:口徑不低於0.5英寸(12.7公釐)以及槍口初速不低於2,700英尺(820公尺/秒),以滿足防空與反裝甲的需要。新型重機槍的設計工作交給了當時與柯特工廠合作的設計師約翰·白朗寧和溫徹斯特公司[1]。
白朗寧M1921的12.7×99公釐(.50 BMG)彈藥由美國溫徹斯特開發,主要是對抗一戰時期德國研製的毛瑟13.2×92公釐反戰車步槍彈藥。而從原型.50口徑的M1918研發的重機槍其實是白朗寧M1917的口徑放大重製版本。1921年,新型重機槍完成基本設計,1923年美軍把該重機槍(當時的M2)命名為「M1921」。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的1920年代,美國陸軍、海軍和海軍陸戰隊雙方都採用M1921;由於其達到121磅的重量,該重機槍大都被用作一台靜態防空及反裝甲用途武器。
自1926年白朗寧去世之後的1927年至1932年之間,由美國的塞繆爾·格林博士針對M1921的設計問題以及軍方需求做出調整[1],直到1929年才正式投產及使用。1930年,柯特還針對M1921推出了部分改進的版本,比如M1921A1與M1921E2。改進以後的.50口徑機槍的機匣可以使用不同的組件,可以連接水冷與氣冷兩種套管及槍管,還可以選用自左向右與自右向左兩種方向供彈方式,搭配組合以滿足不同需要。
持續研發結果是1932年改進版本,它正式被美軍命名為「M2」,原白朗寧M1921就被其取代。當時的M2仍裝有水冷散熱裝置[2],而在同一時間美軍也採用了氣冷式槍管的地面型和航空型M2,後來兩者合併並改用重槍管以後成為M2的現在版本。
使用國
參見
- 白朗寧M1917重機槍
- 白朗寧M1919中型機槍(M1917重機槍氣冷式版本)
- 白朗寧M2重機槍
資料來源
- ^ 1.0 1.1 《重裝集結》 P.32
- ^ AAA Weapons in Focus: The M2 .50-Caliber Machine Gun. [2016-05-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