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寧M1921重機槍

布朗寧M1921是一款由約翰·布朗寧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設計的水冷式.50重機槍,並且在1929年步入生產,發射12.7×99毫米(.50 BMG)大口徑彈藥

布朗寧M1921 .50口徑水冷式活動型重機槍
Browning Machine Gun, Cal. .50, M1921, Water-Cooled, Flexible
類型重機槍
原產地 美國
服役記錄
服役期間1923—1933年
使用方參見使用國
生產歷史
研發者約翰·勃朗寧
研發日期1921年
生產商曲特
生產日期1921—1933年
衍生型
基本規格
重量不連水:35.83公斤(79
長度1,422.4毫米(56吋)
槍管長度914.4毫米(36吋)

子彈12.7×99毫米(.50 BMG)
口徑12.7毫米(0.50吋)
槍管1根,水冷式套管冷卻,本身不可快速拆卸
槍機後座作用
發射模式全自動
射速500—650發/分鐘
槍口初速930米/秒(3,051.18呎/秒
有效射程1,830米(2,001.31,6,003.94
供彈方式M9彈鏈供彈
瞄具機械瞄具

概述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時任美國遠征軍總司令約翰·潘興將軍要求為軍隊裝備更大口徑的機槍,他向軍械部門下達了製作新型機槍的要求:口徑不低於0.5吋(12.7毫米)以及槍口初速不低於2,700呎(820米/秒),以滿足防空與反裝甲的需要。新型重機槍的設計工作交給了當時與曲特工廠合作的設計師約翰·布朗寧溫徹斯特公司[1]

布朗寧M1921的12.7×99毫米(.50 BMG)彈藥由美國溫徹斯特開發,主要是對抗一戰時期德國研製的毛瑟13.2×92毫米反坦克步槍彈藥。而從原型.50口徑的M1918研發的重機槍其實是布朗寧M1917的口徑放大重製版本。1921年,新型重機槍完成基本設計,1923年美軍把該重機槍(當時的M2)命名為「M1921」。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的1920年代,美國陸軍海軍海軍陸戰隊雙方都採用M1921;由於其達到121磅的重量,該重機槍大都被用作一台靜態防空及反裝甲用途武器。

自1926年布朗寧去世之後的1927年至1932年之間,由美國的塞繆爾·格林博士針對M1921的設計問題以及軍方需求做出調整[1],直到1929年才正式投產及使用。1930年,曲特還針對M1921推出了部分改進的版本,比如M1921A1與M1921E2。改進以後的.50口徑機槍的機匣可以使用不同的組件,可以連接水冷與氣冷兩種套管及槍管,還可以選用自左向右與自右向左兩種方向供彈方式,搭配組合以滿足不同需要。

持續研發結果是1932年改進版本,它正式被美軍命名為「M2」,原布朗寧M1921就被其取代。當時的M2仍裝有水冷散熱裝置[2],而在同一時間美軍也採用了氣冷式槍管的地面型和航空型M2,後來兩者合併並改用重槍管以後成為M2的現在版本。

使用國

參見

資料來源

  1. ^ 1.0 1.1 《重裝集結》 P.32
  2. ^ AAA Weapons in Focus: The M2 .50-Caliber Machine Gun. [2016-05-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6-06).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