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海外領土
海外領土(法語:territoire d'outre-mer ,簡稱TOM)是法國在1946年為取代殖民地地位而設立的一種行政區劃,目前僅適用於法屬南部和南極領地。
1958年,大部分海外領土成為了法蘭西共同體的成員國,後紛紛獨立。2003年,僅存的海外領土中大部分(馬約特、法屬玻里尼西亞、聖皮耶與密克隆、瓦利斯和富圖那)成為了海外集體,只有無人居住的法屬南部和南極領地仍為海外領土。
歷史
法蘭西聯盟時期
1946年,法國通過《海外省法》,四個前法殖民地瓜德羅普、馬丁尼克、留尼旺及法屬圭亞那升格爲海外省,其地位與法國歐洲本土的省份相同,並且適用本土所有法律。1946年10月27日法蘭西第四共和國成立,根據憲法創建法蘭西聯盟。所有殖民地及聯合國託管領土成爲法國的海外領土,是法蘭西共和國建制的一部分。
聯盟內所有的公民皆爲法國公民,海外領土有選派其在法國議會中的代表。但法國公民又分兩類,分別爲法國公民及法國屬地公民。[1]
聯盟創造了兩個不同的選舉團:法國公民選舉團及法國屬地公民選舉團;後者的選舉權相當有限。[1][2]同時,法國歐洲本土的法律亦不適用於海外領土。[3]
1950年至1954年間,法屬印度被新獨立的印度吞併。
1955年,法屬南部及南極領地成立,包括了印度洋上曾經爲馬達加斯加管轄的島嶼,以及法國在南極洲宣稱主權的部分。
出於殖民地獨立運動所帶來的壓力,法國頒佈《海外領地根本法》,取消了多重選舉團及殖民地不平等的選舉權。[5][6]
第五共和國時期
1958年10月4日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成立,法蘭西聯盟由法蘭西共同體取代。根據憲法第76條,所有海外領地面臨著三個選擇:[1]
- 保留海外領土的地位;
- 成爲法國海外省;
- 成爲法蘭西同共同體的成員國,取得自治權。
只有5處海外領土選擇維持現狀 (葛摩群島、法屬玻里尼西亞、法屬索馬利蘭、新喀里多尼亞、聖皮耶與密克隆)。加彭選擇成爲海外省,但在戴高樂的說服下放棄。幾內亞拒絕憲法並於1958年通過公投獨立。其他海外領地則選擇成爲法共體的成員國,並於60年代時期先後獨立。[1]
根據憲法第74條,海外領土獲得自治權,實行本土法律。
瓦利斯和富圖那於1961年通過1959年公投選擇成爲海外領土。[7]1967年,法屬索馬利蘭成爲法屬阿法爾和伊薩領地的一部分,並且於1977年獨立,更名爲吉布地。葛摩群島則於1975年獨立。但馬約特是葛摩群島中唯一在獨立公投中投反對票的島嶼。該島繼續維持法國治理,並且於1976年成爲法國海外集體。[8]
1998年,法國政府與新喀里多尼亞達成《努美阿協定》,根據憲法第76條獲得特殊地位,並且結束了當地多年的暴力衝突。
2003年,憲法第74條通過修正案將所有海外領土更名爲海外集體(法屬南部及南極領地除外)。憲法第73條亦保留了各海外集體在未來通過公投改變其地位的權利。馬約特正是通過該法條於2011年成爲海外省。
海外領土列表
名稱 | 位置 | 所屬管轄區 | 開始時間 | 結束時間 | 備註 |
---|---|---|---|---|---|
喀麥隆
(聯合國託管地) |
法屬赤道非洲 | 1946 | 1958 | 1958年成爲法共體一員,1960年獨立。 | |
法屬印度支那 | 法屬印度支那 | 1946 | 1954 | ||
葛摩群島 | 1946 | 1975 | 1975年獨立(馬約特除外)。 | ||
象牙海岸 | 法屬西非 | 1946 | 1958 | 1958年成爲法共體一員,1960年獨立。 | |
達荷美 |
法屬西非 | 1946 | 1958 | 1958年成爲法共體一員,1960年獨立。 | |
法屬剛果 | 法屬赤道非洲 | 1946 | 1958 | 1958年成爲法共體一員,更名剛果,1960年獨立。 | |
圭亞那 | 法屬西非 | 1946 | 1958 | 拒絕第五共和國憲法並於1958年獨立。 | |
上伏塔 | 法屬西非 | 1947 | 1958 | 1958年成爲法共體一員,1960年獨立。 | |
法屬印度 | 1946 | 1954 | 1950年至1954年間併入印度。 | ||
馬達加斯加 | 1946 | 1958 | 1958年成爲法共體一員,1960年獨立。 | ||
毛利塔尼亞 | 法屬西非 | 1946 | 1958 | 1958年成爲法共體一員,1960年獨立。 | |
馬約特 | 1976 | 2003 | 該島於葛摩群島獨立後依然維持法國領土,並成爲海外集體。2011年起成爲海外省。 | ||
尼日 | 法屬西非 | 1946 | 1958 | 1958年成爲法共體一員,1960年獨立。 | |
新喀里多尼亞 | 1946 | 1998 | 依照《努美阿協定》保持特殊地位。 | ||
烏班吉沙立 | 法屬赤道非洲 | 1946 | 1958 | 1958年中非共和國名義加入法共體,1960年獨立。 | |
法屬玻里尼西亞 | 1946 | 2003 | 從海外領土轉爲海外集體。 | ||
塞內加爾 | 法屬西非 | 1946 | 1958 | 1958年加入,1959年併入馬里聯邦,1960年獨立。 | |
法屬阿法爾
(1957年起) |
1946 | 1958 | 1977年更名吉布地並獨立。 | ||
聖皮埃爾 | 1946 | 2003 | 1976年至1985年間爲海外省,後成爲海外集體。 | ||
法屬蘇丹 | 法屬西非 | 1946 | 1958 | 1958年加入,1959年併入馬里聯邦,1960年獨立成爲現馬里。 | |
查德 | 法屬赤道非洲 | 1946 | 1958 | 1958年成爲法共體一員,1960年獨立。 | |
法屬南部 | 1955 | — | 僅存海外領土,屬無人區。 | ||
多哥
(聯合國託管地) |
法屬西非 | 1946 | 1958 | 1958年成爲法共體一員,1960年獨立。 | |
瓦利斯和富圖那 | 1961 | 2003 | 現爲海外集體。 |
參考文獻
- ^ 1.0 1.1 1.2 1.3 Dimier, Véronique, De la France coloniale à l'outre-mer, Pouvoirs, 2005, 2 (113): 37–57 [2020-06-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2)
- ^ Loi no 46-2151 du 5 octobre 1946 relative à l'élection des membres de l'Assemblée nationale.
- ^ Article 72 de la Constitution du 27 octobre 1946
- ^ Loi no 47-1707 du 4 septembre 1947 tendant au rétablissement du territoire de la Haute-Volta
- ^ Loi no 56-619 du 23 juin 1956 MESURES PROPRES A ASSURER L'EVOLUTION DES TERRITOIRES RELEVANT DU MINISTERE DE LA FRANCE D'OUTRE-MER
- ^ Gaston Defferre fait adopter la loi-cadre sur l'évolution des territoires d'outre-mer, Archives de France, [23 août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22)
- ^ Loi no 61-814 du 29 juillet 1961 conférant aux îles Wallis et Futuna le statut de territoire d'outre-mer
- ^ Loi no 76-1212 du 24 décembre 1976 RELATIVE A L'ORGANISATION DE MAYOT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