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龍版本列表
《文心雕龍》版本列表給出了自唐代至清代《文心雕龍》刻本、寫本、校本、注本、叢書本的列表,其中不包括只存在於人的記憶中而無實物的版本(比如《宋書·藝文志》中所載的「辛處信注文心雕龍十卷」[a]:1042)。
《文心雕龍》由劉勰所作,是中國文學批評的論著之一。對於《文心雕龍》的研究和刊行情況最早可見於唐代,在敦煌遺書發現唐朝已經有抄寫和簡單註解的記錄。宋代的時候,《文心雕龍》的傳播已經很廣泛,當中較為重要的有李昉等《太平御覽》、潘自牧《記纂淵海》、王應麟《玉海》的徵引,以及是辛處信《文心雕龍注》的記錄。[b]:864而在明代,隨著批點風氣的流行,研究《文心》的書籍和刊行都比以前為多。從現在資料統計,傳刻方面寫本有4種、單刻本有25種、叢書本有7種、選本有14種、校本有7種、註本有3種。[b]:864-865據林其錟、陳鳳金二人不完全統計,據史料記載和現存的版本,在清代之前的版本一共有104種之多,其中寫本一共有14種、單刻本一共有34種、叢書本一共有10種、選本一共有10種、校本有27種、注本有5種。[b]:863清代時期,《文心》的考訂、校勘本大增,更多學者參與於《文心》的刊行和研究工作。據不完全統計,刊行版本至少有42種之多,當中鈔本9種,刻本8種,叢書3種、校本20種。可見當時對於《文心雕龍》的關注。[b]:868
明朝以前
唐寫本
敦煌遺書《文心雕龍》殘卷(簡稱唐寫本[c]:25,斯坦因編目5478號、翟理斯編目7283號)是目前所存最早的《文心雕龍》版本,屬於抄本,於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在敦煌鳴沙山千佛洞第288窟(今編為第17窟)發現,現藏於大英博物館。此卷蝴蝶裝冊頁,長17厘米,寬12厘米,計22葉。四界烏絲欄,每頁10行或11行,每行20至23字不等。殘卷包括由《原道》贊第五句的「體」字至《諧隱》第十四篇篇題,當中有學僮塗鴉,如徵聖篇下有「大」字十二、「卷第三」下有「大寶積經」、「大寶積佛」等。字體方面,潘重規認為是章草,王蘧常認為是行書。全卷「淵」、「世」、「民」有缺筆,有避諱唐高袓李淵、唐太宗李世民的情況。整書有很多簡字和同音假借字,如篇題所有的「第」字都作「弟」字。[b]:863-4在第一葉背面《微聖弟(第)二》第十七欄下注有「好」字,第十三葉正面第三欄第至第七欄中下注中「皭,靖也」,是當時讀者為寫本難解的字詞、文字作解釋,雖然非常簡單,可以視之為《文心雕龍》註解的先河。[b]:871
年代方面,學界都認為是唐朝人的手筆,但是具體出自於什麼時期有所爭議。趙萬里認為,按「淵」、「世」、「民」的缺筆現象來說,加上筆勢遒勁,應該是中唐學士大夫的作品。楊明照主張,按《銘箴》篇中以「張昶」誤作「張旭」可見,應該是唐玄宗以後的作品。鈐木虎雄則認為「蓋係唐末抄本」。林其錟、陳鳳金認為從不會避「忠」、(高宗太子李忠諱)「照」(武后武照諱)等可見,認為書寫時間不會晚於開元、天寶年間。[b]:864
上海圖書館館長顧廷龍稱,曾於1946年10月22日看過由張元濟所帶來的一種黑底、白字、楷書的敦煌殘卷,並予之和《四部叢刊》本合校,但是下落不明。[b]:864
太平御覽
《太平御覽》一共分55部,5426類,約470萬字,徵引書目達到2079種。《文心雕龍》是其中之一,一共徵引了當中的二十三篇的大部份或者部份,一共有43則,9868字,篇數佔全書46%,字數佔全書的26.7%,較唐寫本還多近一千字左右。太平御覽所依的底本已經沒法考證,但和唐寫本、元至正本和《輯注》互相比較,御覽中相合於唐寫本的比例較元至正本為之更多,更為接近於唐寫本。[b]:864-5
元至正本
劉候貞嘉禾刻本(簡稱元至正本),由嘉興知府劉貞刻於至正十五年(1355年),是最早的刻本,目前由上海圖書館藏。書前有錢惟善《文心雕龍序》,序題下方有「安樂堂藏書記」和「明善堂覽書畫印記」,可見清代時曾被怡親王收藏。接著是文心雕龍目錄。正文每半葉十行,每行二十字。書下有徐乃昌讀印。版心有些注「謝茂刊」,有些注「楊清刊」。《隱秀》、《序志》篇有缺文。[d]:17-20
明朝
元至正本 | |||||||||||||||||||||||||||||||||||||||||||||||||||||||||||||||||
馮允中本 | |||||||||||||||||||||||||||||||||||||||||||||||||||||||||||||||||
汪一元本 | 余誨本 | ||||||||||||||||||||||||||||||||||||||||||||||||||||||||||||||||
張之象本 | |||||||||||||||||||||||||||||||||||||||||||||||||||||||||||||||||
何允中本 | |||||||||||||||||||||||||||||||||||||||||||||||||||||||||||||||||
梅慶生本 | 王惟儉本 | 錢功甫本 | |||||||||||||||||||||||||||||||||||||||||||||||||||||||||||||||
梅重修本 | 曹批六次本 | 《奇賞匯編》本 | 凌雲五色套印本 | 謝恆抄、馮舒校本 | |||||||||||||||||||||||||||||||||||||||||||||||||||||||||||||
合刻五家言本 | |||||||||||||||||||||||||||||||||||||||||||||||||||||||||||||||||
梁傑訂正本 | |||||||||||||||||||||||||||||||||||||||||||||||||||||||||||||||||
抱青閣本 | 沈岩臨何焯批校本 | ||||||||||||||||||||||||||||||||||||||||||||||||||||||||||||||||
黃叔琳本 | |||||||||||||||||||||||||||||||||||||||||||||||||||||||||||||||||
王謨本 | |||||||||||||||||||||||||||||||||||||||||||||||||||||||||||||||||
崇文書局本 | 顧譚合校本 | 陳鱣本 | 張松孫本 | 紀本 | |||||||||||||||||||||||||||||||||||||||||||||||||||||||||||||
說明:
- 實綫表示翻刻前一種版本或者是以前一種版本加以校勘;
- 虛綫表示校勘時參考過的版本;
- 沒有連接的表示沒有關係,又或者是關係不明。[e]
版本 | 簡寫 | 性質 | 年份 | 藏址 | 說明 |
---|---|---|---|---|---|
馮允中吳門刊本《文心雕龍》 | 吳本、馮允中本[c]:25 | 刻本 | 弘治十七年(1504年) | 中國國家圖書館(國圖)[d]:21 | 正文每半葉十行,每行二十字,分訂四冊。卷首有《重刊文心雕龍序》,《隱秀》篇和《序志》篇都不全,和元刻本相同。卷十未有「吳人楊鳳繕寫」字樣,書後有都穆的序。最後抄錄了大量的藏書印。[d]:20-21 |
歙汪一元校新安刻本《文心雕龍》、或稱汪一元私淑軒刻本 | 歙本、汪本[c]:25 | 刻本 | 嘉靖十九年 (1540年) | 北京大學圖書館、國圖[d]:22 | 正文每半葉十行,每行二十字。卷首有方元禎序,板心上有「私淑軒」三字。大致增改自馮允中本,缺文和元至正本相同。[d]:21 |
- | 覆刻汪本[a]:1010 | 刻本 | - | 四川省圖書館 | 相比起原刻,文字有很多俗體,某些文字有臆補、誤刻,和原刻有較大差異。[a]:1010 |
歙佘誨校新安刻本《文心雕龍》 | 余本[c]:25、佘誨本[a]:1010 | 刻本 |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 | 北京大學圖書館、國圖[d]:22-24 | 正文每半葉十行,每行二十字。卷首有佘誨序,《隱秀》篇有缺文,而《序志》篇缺文已經補上。[d]:24-25 |
- | 魯藩覆馮本 | 刻本 | 隆慶三年(1569年) | 復旦大學圖書館 | 卷首有朱謀後記,較原版稍遜,由魯藩覆刻。[a]:1009-10 |
張子象雲間刻本《文心雕龍》 | 張子象本[c]:25 | 刻本 | 萬曆七年(1579年) | 北京大學圖書館 | 正文每半葉十行,每行十九字。卷首有張子象自序,每卷末列有校者姓名,和卷首一致。《隱秀》篇和《序志》篇都不全。[d]:25-26 就楊明照所見五種之中,都互相有不同,可能是張子象有改刻或者他人覆刻。[a]:1011 |
胡維新《兩京遺編本》 | 兩京本[c]:25 | 刻本 | 萬曆十年(1582年) | 北京大學圖書館 | 正文每半葉九行,每行十七字。有佚名硃、黃、墨三色校語和批詞。[d]:26 |
何允中《漢魏叢書》本 | 何允中本[c]:25 | 叢書 | 萬曆二十年(1592年) | - | 正文每半葉九行,每行二十字。卷首有佘誨序。[d]:26 |
梅慶生音注本(甲) | 梅本[c]:26 | 注本 | 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 | 復旦大學圖書館 | 左右雙邊,書目先是自序、梁書劉勰傳、「楊升庵先生與張禺山書」、凡例、校者姓氏和目錄。鈴印有「理詠樓藏板」、「王氏二十八宿研齋秘笈之印」,第六次定本即是以此本重訂而成。[1][2] |
梅慶生音注本(乙) | 上海圖書館 | 四周單邊,將凡列、校者姓氏置於梁書傳之後,「楊升庵先生與張禺山書」放在目錄之前。版心下刻有乙、二、三等流水編號,但沒有頁數。[1][2] | |||
梅慶生音注本(丙) | 上海圖書館、昌平學問所、內閣文庫、北京大學圖書館 | 左右雙邊,書目次序和甲本相同,但序文有乙、二、三等流水號,版心沒有頁數。[1][2] | |||
河南王惟儉訓故本《文心雕龍》 | 王惟儉本[c]:25、《訓故》 | 注本 | 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註 1] | 國圖 | 正文每半葉十行,每行二十字。首先是王惟儉的序,序後是南史·劉勰傳、凡例共七條以及目錄,卷未有「楊升庵先生與張禺山書」。全書一共校901字,標疑74處。[a]:1013 |
凌雲五色套印本《劉子文心雕龍》 | 凌本[c]:26 | 刻本 | 約萬曆四十年至天啟二年間(1612年-1622年)[a]:1016 | 國圖 | 正文每半葉九行,每行十九字。二卷五冊,明閔繩初刻。卷首有曹學佺序。先是曹學佺序,次為楊升庵先生與張禺山書,吳興閔繩初《刻楊升庵先生批點文心雕龍引》,草書。再次為吳興凌雲 (凌宣之)[註 2]凡例,行書。劉舍人本傳和《文心雕龍》校讎姓氏。[d]:29-30 |
王世貞批、趙雲龍、沈嗣選校本 | 校本 | 萬曆年間[a]:1013 | 九州大學 | 每半葉八行,每行二十字。五篇相接,分卷則別起。文字有很多俗體。[a]:1013 | |
鍾惺評合刻五家言本金陵錦堂梓行本《文心雕龍》 | 鍾本、聚錦堂本[c]:26 | 叢書 | 早於天啟二年(1622年) | - | 正文每半葉九行,每行二十字。五家言指是道言、德言、術言、辨言、文言五家,分別對應《文子》、《劉晝新論》、《鬼谷子》、《公孫龍子》、《文心雕龍》。眉批有楊慎、曹學佺、梅慶生、鍾惺四家評語。楊明照指,按《麗辭》篇的校正推斷,此書的出版年份比《文心雕龍音注》應為早。[a]:1024[d]:38 |
梅慶生重修音注本 | 梅六次本[c]:26 | 注本 | 天啟二年(1622年) | 初藏於復旦大學圖書館,又藏於天津市圖書館 | 基於甲本原版剜改,其餘版片為重刻,所以字體模糊。相比甲本,書眉中增加了曹學佺的批語,並校改約一百二十餘處的文字,而《宗經》篇另從善本校定。首頁版心下鐫有「天啟二年梅子庾第六次校定藏板」,之後是隸書顧起元序、曹學佺序、凡例、「劉勰傳」、校者姓氏和目錄,書末後有「丹徒趙氏三願堂兩世所得書記」等印。[1] |
古吳陳長卿本 | 注本 | - | 北京大學圖書館 | 陳長卿本是按初版重印,並改換部份版片,但相比起第六次校定本,書眉上沒有了批語,而《定勢》、《隱秀》篇也有所缺頁。鈐有「徐乃昌校勘經籍記」、「積學齋徐乃昌藏書」等印。[1] | |
馮班抄本 | 抄本 | 天啟四年(1624年) | 常熟圖書館 | 每半葉九行,每行二十字。左右雙邊,黑口,單魚尾。卷首先是目錄、接著是正文,卷末有錢允治的題識和馮班的後記。[4] | |
姜午生覆刻梅慶生萬曆音注本 | 刻本 | 天啟六年(1626年) | 復旦大學圖書館 | 四周單邊,書目次序是傅岩序、姜午生序、楊若題辭、「楊升庵先生與張禺山書」、校者姓氏和目錄。《文心雕龍校注拾遺》、《文心雕龍義證》都有敘錄此本[a]:1015[1][2] | |
謝恆抄本 | 抄本 | 天啟七年(1627年) | 國圖 | 每半葉九行,每行二十字。卷首目錄,接著是正文。黑格紙,白文。五篇相接,分卷另卷。卷末有馮舒硃筆手跋。[a]:1004 | |
謝恆抄本、馮舒校本 | 校本 | 明 | 國圖 | 以謝恆抄本作為底本,並以馮允中本、佘誨本、錢允治本、謝兆申校本,以硃筆作批校。[a]:1031 | |
陳仁錫《奇賞彙編》本《文心雕龍》 | 陳本[c]:26 | 叢書 | 崇禎七年(1634年) | 北京大學圖書館 | 《奇賞齋古文彙編》一共有二百三十六卷,由陳仁錫選。卷一百二十五至一百二十六為《劉子文心雕龍》。卷前有佘誨序。兩卷合共選四十七篇,未選《隱秀》、《指瑕》、 《總術》。入選的都有所刪節,有的有贊,有的不選贊語。有頂批。[d]:37-38 |
黃澍葉紹泰評選《漢魏六朝別解》本[a]:1026 | 叢書 | 崇禎十一年 | 四川省圖書館[a]:1026 | 《漢魏別解》一共分十六卷,四十六種,黃澍、葉紹泰合編,《文心雕龍》在當中的第十四卷。每葉九行,每行三十六字。選有三十二篇,篇黎有葉氏的評語,有眉端評語。[a]:1026 | |
葉紹泰評選增訂《漢魏六朝別解》本[a]:1026 | 叢書 | 崇禎十五年(1642年) | 中國科學院圖書館[d]:39 | 葉紹泰編,居第四十三 。內收《宗經》、《辨騷》、《明詩》、《樂府》、 《詮賦》、《史傳》、《神思》、《體性》、《風骨》、 《情采》、《夸飾》、《時序》十二篇,每篇都加了簡單的解說。[d]:39 | |
鍾惺評祕書十八種本 | 祕書本 | 叢書 | 天啟崇禎年間 | - | 每半葉九行,每行二十五字,以梅慶生萬曆三十七年本作底本。卷首有曹學佺的序。[a]:1025 |
沈巖臨何焯批校本《文心雕龍》 | 刻本 | 明 | 南京圖書館 | 分作三冊,先是錢允治(功甫)和沈巖臨何焯的後記。此本以曹批梅慶生第六次校定本作底本。[d]:35-37 | |
謝兆申校本《文心雕龍》 | 謝校[c]:26 | 校本 | 明 | 北京大學圖書館 | 王利器稱以汪一元本作底本。 |
徐𤊹校本《文心雕龍》 | 徐校[c]:26 | 校本 | 明 | 卷前有加頁一紙,從《福州府志》抄錄了徐𤊹、徐延壽、徐鍾震履歷。接著是《梁書‧劉勰傳》。正文有黃、藍、硃、白筆圈點和硃、藍、墨筆校語。《隱秀》有補文,《序志》篇從《廣文選》訂補。[d]:22-24 | |
梁傑評《文心雕龍》 | 梁本[c]:26 | 刻本 | 明 | 清華大學 | 每半葉五行。先是行書曹學佺《文心雕龍序》,下為劉舍人本傳。大致和合刻五家言本相同。[d]:38 |
清朝
版本 | 簡寫 | 性質 | 年份 | 藏址 | 說明 |
---|---|---|---|---|---|
清謹評藍格舊鈔本 | 清謹軒鈔本[f]:22 | 抄本 | 清初 | 北京大學圖書館 | 每半葉九行,每行二十字。板心下欄有「清謹軒」三字,楷書。不分卷,每篇相接。沒有贊。「胤」、「玄」有缺筆。[a]:1004 |
抱青閣重鐫姜午生本 | 抱青閣本[f]:23 | 刻本 | 康熙三十四年 | - | 扉葉左側上方有「康熙三十四年重鐫」的字樣,下方有「武林抱青閣梓行」的字樣。大致和本來的姜午生本沒有太大分別。[a]:1019 |
黃叔琳輯注本 | 《輯注》、黃本、黃注本 | 注本 | 乾隆六年 | - | 每半葉九行,每行十九字。原刻出於養素堂,是清中葉以來最通行的版本。卷首先是黃叔琳序,接著是《南史·劉勰傳》、例言、元校姓氏和目錄。正文之後有姚培跋。[a]:1021 |
四庫全書薈賈本 | 抄本 |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開始編纂,歷時9年成書 | 國立故宮博物院 | 每半葉八行,每行二十至二十一字。卷首稱按「汪一元本繕錄」,但是實際來說內容不盡相同,可能是館臣按別本有所修改。先是目錄,提要,最後是原書。[a]:1004 | |
四庫全書文淵閣本 | 四庫本 | 抄本 | 國立故宮博物院 | 每半業八行,每行二十一字。卷首目錄 ,接著提要,方元禎文心雕龍序,底本是汪一元本。各冊均附有「總校官、校對人、謄錄人」字樣。首緣眉有「文淵閣寶」,末頁書眉有「乾隆御覽之寶」。[a]:1004 | |
四庫全書文淵閣黃叔琳輯注本 | 四庫輯注本 | 抄本 | 國立故宮博物院 | 雙頁並列十八字。一書四冊,先是提要,接著是黃叔琳原序。特徵同四庫全書文淵閣本。[a]:1005 | |
四庫全書文津閣本 | 抄本 | 國圖 | 每半葉八行,每行二十一字。標題辭句大字,其他則雙行小楷。先是提要,接著是原書。[a]:1006 | ||
四庫全書文津閣黃叔琳輯注本 | 抄本 | 國圖 | 每半葉八行,每行二十一字。標題辭句大字,其他則夾行小楷。卷首是先提要,沒有黃氏的序和例言,接著是《輯注》原書。所引書目和原注用硃筆,以互相區別。[a]:1007 | ||
四庫全書文溯閣本 | 抄本 | 遼寧省圖書館 | 格式大致和四庫全書文津閣本,但是對於文津閣本有所剜改。[a]:1006-7 | ||
四庫全書文溯閣黃叔琳輯注本 | 抄本 | 遼寧省圖書館 | 格式大致和四庫全書文津閣輯注本,但是對於文津閣輯注本有所剜改。[a]:1008 | ||
日本岡白駒句讀本 | 岡本、日本刊本[f]:23 | 刻本 | 享保十六年(雍正九年,1731年) | - | 正文每半葉九行,每行二十字。以何允中本作底本,但當中文字也有異同,一些是刻意校正,一些是寫刻之誤。[a]:1020 |
張松孫輯注本 | 張松孫本[f]:23 | 注本 |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 | - | 正文每半葉九行,每行十八字。卷首有張松孫自序、序後有八條凡例、《梁書·劉勰傳》、「楊升庵先生與張禺山書」、元校姓氏和目錄。雖然按《音注》和《輯注》作為底本,但是正文有所不同,可能按別本有所修改。[a]:1021-2 |
王謨《漢魏叢書》本 | 叢書 |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 | - | 正文每半葉九行,每行二十字。書前有陳蘭森序,卷首有佘誨序,卷末有王氏跋。以何允中本作底本,但是字句間有所不同。[a]:1027 | |
盧坤紀評套印本 | 刻本 | 道光十三年(1833年) | - | 正本每半葉十行,每行二十一字,由盧坤所刻,吳梅修改。原刻是芸香堂朱墨套印本,但和黃叔琳的《訓故》部分文字有所出入,有繕寫之誤。黃叔琳的評語以黑字標示,紀昀的評語朱字標示。[a]:1022 | |
崇文書局三十三種叢書本 | 崇文本[f]:23 | 叢書 | 光緒三年(1877年) | - | 正文每半葉十二行,每行二十四字。五篇相接,分卷另起。沒有序跋。[a]:1027 |
思賢講舍重刻紀評本 | 刻本 | 光緒十九年(1893年) | - | 以翰墨園本作為底本,因為不是朱墨套板,黃、紀的評語都以附以姓氏分辨。四部備要以此本排印。[a]:1023 | |
日本尚古堂本 | 日本活字本[f]:22 | 刻本 | 清 | 國圖 | 活字印刷。正文每半葉九行,每行二十字。版心下有「尚古堂」三字。卷首有余(佘)誨序。活字印刷。[a]:1020 |
翰墨園覆刻芸香堂本 | 翰墨園本 | 刻本 | 清 | - | 覆刻自芸香堂本,但是不知實際何年覆刻。刻印方面不如原刻,有誤校情況。此本廣為流傳。[a]:1023 |
陳鱣校本 | 刻本 | 清 | 國圖 | 底本是黃素堂原刻。所校勘只有六處,其他相同。[a]:1032 |
註解
參考
書目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楊明照. 增訂文心雕龍校注. 北京: 中華書局. 2000.
-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林其錟; 陳鳳金. 增訂文心雕龍集校合編. 上海: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1.
-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李曰剛. 文心雕龍斠詮. 台北: 國立編譯館. 2018.
-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詹鍈. 文心雕龍義證.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 ^ 李平. 《文心雕龍》研究史論. 合肥: 黃山書社. 2009: 254–5. ISBN 978-7-5461-0840-7. OCLC 640028826.
- ^ 6.0 6.1 6.2 6.3 6.4 6.5 王利器. 文心雕龍校證.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