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嵩
元嵩(469年—507年3月31日),字道岳,河南郡洛陽縣(今河南省洛陽市東)人,追尊魏景穆帝拓跋晃之孫,任城康王拓跋雲第二子,北魏宗室、官員。
生平
元嵩在魏孝文帝元宏時期從中大夫升任員外常侍,轉任步兵校尉。大司馬、安定王拓跋休去世時,還沒到百日祭奠,元嵩就遊玩狩獵。魏孝文帝聽說後大怒,詔令說:「元嵩不能克制自己使言行合乎禮制,心中想著法度,大司馬去世不久,就用蒼鷹鷂子來娛樂。有父輩的悲痛,無侄子的感情,捐除良心拋棄禮法,何等快速!可免除他的官職。」元嵩後來跟隨平定沔水以北,屢次有戰功,出任左中郎將,兼任武衛將軍[1][2]。
太和十九年(495年),魏孝文帝南征,咸陽王元禧、彭城王元勰、元嵩、元麗、廣陵侯元燮、都督大將軍劉昶、王肅、楊大眼、奚康生、長孫稚等三十六路軍隊出兵,號稱百萬大軍[3]。
太和二十三年(499年)三月,魏孝文帝南伐,南梁的將領陳顯達率領軍隊抵禦。元嵩攜帶三件兵器,脫下鎧甲衝鋒在前,將領士兵跟著他,陳顯達潰散逃跑,北魏軍隊殺死擒獲敵人數以萬計,元嵩在這天勇冠三軍。魏孝文帝非常高興的說:「任城康王的福氣德行大,文武人才都出在他家中。」元嵩以功勞獲賜爵高平縣侯,被賜予帛二千五百匹[4][5][6]。
當初,魏孝文帝從洛陽出發時,馮皇后因為犯罪被囚禁在皇宮中。太和二十三年(499年)三月,北魏平定陳顯達後,回師駐紮在穀唐原,魏孝文帝病得很重,將要賜令馮皇后自殺,說:「使者不易得。」魏孝文帝回頭對任城王元澄說:「任城王必定不會辜負我,元嵩也應當不會辜負任城王,可以用元嵩為使者。」於是召元嵩進入行宮,親自下詔派遣他前往洛陽,賜令馮皇后自殺[4][7][8]。
魏宣武帝元恪即位,元嵩以武衛將軍兼任侍中,外任平南將軍、荊州刺史。元嵩上表說:「南齊蕭寶卷骨肉之間互相殘殺,忠臣賢士首先被誅殺,臣下憂愁,無不離心背叛,君臣二心,戰事不斷。傳聞說蕭寶卷的雍州刺史蕭衍的哥哥蕭懿在建業起兵,與蕭寶卷對峙,荊郢二州刺史都是蕭寶卷的弟弟,必定有圖謀蕭衍的心意。臣如果派人送信相告,迎合他們原本的計謀,希望獲得他們共同的心願,合力除掉蕭衍。平定蕭衍之後,他們必定回師去救援丹陽,將不能回來治理邊疆,固全襄沔地區。臣軍隊的威勢已經到達那裡,那麼沔水以南的地方可以一戰收復。沿著漢水炫耀兵力,向他們展示聲威與德行,想歸順有道的就招引容納他們,受懷疑報告危難的就援救接應他們。統領兵馬養精蓄銳,觀察裂痕窺伺嫌隙,如果他們凋敗的形勢已經昭顯,就可以發兵順流而下,長驅直入席捲南方。」詔令說:「所陳述的好計謀,實在是良策。將依時機形勢進軍,任由將軍裁決。」隨後蕭衍很快攻克建業,於是作罷。元嵩出任平北將軍、恆州刺史,轉任平東將軍、徐州刺史,又轉任安南將軍、揚州刺史[9]。
蕭衍湘州刺史楊公則率領部眾兩萬人駐守在洛口,姜慶真率領士兵五千人據守首陂,蕭衍又派遣左軍將軍騫小眼,軍主何天祚、張俊興等人率領部眾七千人攻打圍困陸城,元嵩於是派遣統軍封邁、王會等人率領步兵騎兵八千人討伐他們。封邁到達陸城,南梁軍隊趁夜逃走,封邁追擊打敗他們,斬殺擒獲幾千人,楊公則和姜慶真退回到馬頭。蕭衍徐州刺史昌義之駐守高皇,派遣三支軍隊暗中侵犯陰陵,因為淮河水淺枯竭,不通船隻,駐守在馬頭。蕭衍將領田道龍、何景先等人率領士兵三千人已經到達衡山,計劃進犯陸城,南梁軍隊都很逼近。元嵩派遣統軍李叔仁等人援助合肥、小峴、楊石,接連交戰擊敗敵軍。蕭衍征虜將軍趙草駐守黃口,元嵩派遣軍司趙熾等人前往討伐,先派遣統軍安伯丑暗中出兵趁夜渡河,在下蔡埋伏。趙草率領士兵四千人迎上前來應戰,安伯丑與下蔡戍主王虎等人前後夾擊,大敗趙草,南梁軍隊被俘獲斬首及溺死的有四千多人。統軍李叔仁等人在夜晚襲擊硤石的南梁軍隊,又打敗他們。姜慶真專門據守肥水以北,冠軍將軍曹天寶駐守雞口,軍主尹明世駐守東硤石。元嵩派遣別將羊引駐紮在淮河以西,離南梁軍隊的軍營十里,司馬趙熾率領士兵一萬人做里外的聲援。北魏各軍會合後,分別攻打南梁的四個營壘,南梁軍隊戰敗逃走,南梁軍隊被俘獲斬首數千人,溺死的以萬計數。統軍牛敬賓攻打硤石,尹明世趁夜逃走。姜慶真聚集殘餘部眾順著淮河而下,下蔡戍主王略截斷水流攻打他們,俘獲斬殺了大半。北魏於是威名大振[10][11][12][13]。
正始四年歲次丁亥春三月庚申朔三日壬戍(507年3月31日),元嵩為奴僕李太伯等人合謀殺害,虛歲卅九,夫人穆氏和兒子元世賢也同時遇害。魏宣武帝在東堂為元嵩舉辦喪事,賜予絹一千匹,贈予車騎大將軍、領軍將軍,諡號剛侯,正始四年秋七月戊午朔十六日癸酉(507年8月9日)葬於河陰縣穀水北崗[4][14][15]。
家庭
祖父
父親
兄弟姐妹
夫人
- 穆氏
兒子
參考資料
- ^ 《魏書·卷十九中·列傳第七中》:澄弟嵩,字道岳。高祖時,自中大夫遷員外常侍,轉步兵校尉。大司馬、安定王休薨,未及卒哭,嵩便游田。高祖聞而大怒,詔曰:「嵩不能克己復禮,企心典憲,大司馬薨殂甫爾,便以鷹鷂自娛。有如父之痛,無猶子之情,捐心棄禮,何其太速!便可免官。」後從平沔北,累有戰功,除左中郎將,兼武衛將軍。
- ^ 《北史·卷十八·列傳第六》:澄弟嵩,字道岳,孝文時,位步兵校尉。大司馬、安定王休薨,未及卒哭,嵩便游田。帝聞而大怒,詔曰:「嵩,大司馬薨殂甫爾,便以鷹鷂自娛,有如父之痛,無猶子之情,捐心棄禮,何其太速!便可免官。」後兼武衛將軍。
- ^ 《南齊書·卷五十七·列傳第三十八》:宏時大舉南寇,偽咸陽王元憘、彭城王元勰、常侍王元嵩、寶掌王元麗、廣陵侯元燮、都督大將軍劉昶、王肅、楊大眼、奚康生、長孫稚等三十六軍,前後相繼,眾號百萬。
- ^ 4.0 4.1 4.2 4.3 4.4 《北史·卷十八·列傳第六》:孝文南伐,齊將陳顯達率眾拒戰,嵩身備三仗,免冑直前,勇冠三軍,將士從之,顯達奔潰。帝大悅曰:「任城康王大有福德,文武頓出其門。」以功賜爵高平縣侯。初,孝文之發洛也,馮皇后以罪幽於宮內。既平顯達,回次穀唐原,帝疾甚,將賜後死,曰:「使人不易可得。」顧謂任城王澄曰:「任城必不負我,嵩亦當不負任城,可使嵩也。」於是引嵩入內,親詔遣之。宣武即位,為揚州刺史,威名大振。後並妻穆氏為蒼頭李太伯等所害。諡曰剛侯。
- ^ 《魏書·卷十九中·列傳第七中》:高祖南伐,蕭寶卷將陳顯達率眾拒戰。嵩身備三仗,免冑直前,將士從之,顯達奔潰,斬獲萬計。嵩於爾日勇冠三軍。高祖大悅而言曰:「任城康王大有褔德,文武頓出其門。」以功賜爵高平縣侯,賚帛二千五百匹。
- ^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四十二·齊紀八》:陳顯達引兵渡水西,據鷹子山築城;人情沮恐,與魏戰,屢敗。魏武衛將軍元嵩免胄陷陳,將士隨之,齊兵大敗。嵩,澄之弟也。
- ^ 《魏書·卷十九中·傳第七中》:初,高祖之發洛也,馮皇后以罪幽於宮內。既平顯達,回次穀唐原,高祖疾甚,將賜後死,曰:「使人不易可得。」顧謂任城王澄曰:「任城必不負我,嵩亦當不負任城,可使嵩也。」於是引嵩入內,親詔遣之。
- ^ 《魏書·卷一百五之四·天象志一之四第四》:至三月,上南征不豫,詔武衛元嵩詣洛陽,賜皇后死。
- ^ 《魏書·卷十九中·列傳第七中》:世宗即位,以武衛將軍兼侍中,出為平南將軍、荊州刺史。嵩表曰:「蕭寶卷骨肉相殘,忠良先戮,臣下囂然,莫不離背,君臣攜貳,干戈日尋。流聞寶卷雍州刺史蕭衍兄懿於建業阻兵,與寶卷相持,荊郢二州刺史並是寶卷之弟,必有圖衍之志。臣若遣書相聞,迎其本謀,冀獲同心,並力除衍。平衍之後,彼必旋師赴救丹陽,當不能復經營疆陲,全固襄沔。臣之軍威已得臨據,則沔南之地可一舉而收。緣漢曜兵,示以威德,思歸有道者則引而納之,受疑告危者則援而接之。總兵竚銳,觀釁伺隙,若其零落之形已彰,怠懈之勢已著,便可順流摧鋒,長驅席捲。」詔曰:「所陳嘉謀,深是良計。如當機形可進,任將軍裁之。」既而蕭衍尋克建業,乃止。除平北將軍、恆州刺史。轉平東將軍、徐州刺史。又轉安南將軍、揚州刺史。
- ^ 《魏書·卷十九中·列傳第七中》:蕭衍湘州刺史楊公則率眾二萬,屯軍洛口,姜慶真領卒五千,據於首陂,又遣其左軍將軍騫小眼,軍主何天祚、張俊興等率眾七千,攻圍陸城,嵩乃遣統軍封邁、王會等步騎八千討之。邁達陸城,賊皆夜遁,追擊破之,斬獲數千,公則、慶真退還馬頭。衍徐州刺史昌義之屯據高皇,遣三軍潛寇陰陵,以淮水淺竭,不通船艦,屯於馬頭。衍將田道龍、何景先等領卒三千已至衡山,規寇陸城。寇並充逼。嵩遣兼統軍李叔仁等援合肥、小峴、楊石,頻戰破之。衍征虜將軍趙草屯於黃口,嵩遣軍司趙熾等往討之,先遣統軍安伯丑潛師夜渡,伏兵下蔡。草率卒四千,逆來拒戰,伯丑與下蔡戍主王虎等前後夾擊,大敗之,俘斬溺死四千餘人。統軍李叔仁等夜襲硤石之賊,又破之。衍將姜慶真專據肥汭,冠軍將軍曹天寶屯於雞口,軍主尹明世屯東硤石。嵩遣別將羊引次於淮西,去賊營十里,司馬趙熾率兵一萬為表里聲勢。眾軍既會,分擊賊之四壘。四壘之賊,戰敗奔走,斬獲數千,溺死萬數。統軍牛敬賓攻硤石,明世宵遁。慶真合餘燼浮淮下,下蔡戍主王略截流擊之,俘斬太半。於是威名大振。
- ^ 《魏書·卷八·帝紀第八》:九月己巳,揚州刺史元嵩擊破衍湘州刺史楊公則等,斬獲數千。
- ^ 《魏書·卷九十八·列傳第八十六》:九月,衍湘州刺史楊公則率眾寇壽春,揚州刺史元嵩擊破之,斬獲數千級。
- ^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四十六·梁紀二》:九月,己巳,楊公則等與魏揚州刺史元嵩戰,公則敗績。
- ^ 《魏書·卷十九中·列傳第七中》:後為蒼頭李太伯等同謀害嵩,並妻穆氏及子世賢。世宗為嵩舉哀於東堂,賻絹一千匹,贈車騎將軍、領軍,諡曰剛侯。
- ^ 《漢魏南北朝墓誌彙編》:故使持節都督揚州諸軍事安南將軍贈車」騎大將軍領軍將軍揚州刺史高平剛侯之」墓誌」君姓元,諱嵩,字道岳,司州河南洛陽文始里」人也。」魏恭宗景穆皇帝之孫,任城康王之第二子。年卅九,正始四年歲次丁亥春三月庚申朔」三日壬戍薨於州治。秋七月戊午朔,十六日」癸酉窆於河陰縣穀水之北崗。其辭曰:」祥煥璠嶺,景衍乾緒,彪瑰鏡映,貞彩韶浦。旌」鉞再臨,節開四府,麗績兩辰,聯貂二主。宜君」宜民,顯文顯武,德昭在三,道光九五。蕃輝未」暢,報恩中止,明塗永閟,泉堂開始。人之雲亡,哀」慟邦里,況我孔懷,痛何己已。人亦有言,粵仁」者壽,邦之彥梟,庶貽不朽,寂理豈恆,顯道不」拘。霜沴瓊波,冰摧蘭軀,明宇陸離,穸寢泉居。」楊門佇駟,松埏奄途,勒金重源,永銘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