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天堂開發團隊
维基媒体列表条目
此條目需要更新。 (2019年5月15日) |
國際總部和分銷商
任天堂有限公司
公司 | 地點 | 企業功能 | |
---|---|---|---|
東亞 | |||
任天堂株式會社 (Nintendo Co., Ltd.) |
NCL | 京都 東京 |
母公司。日本的發行、銷售、營銷和配銷[1]。 |
任天堂(香港)有限公司 (Nintendo (Hong Kong) Ltd.) |
NHL | 香港 | 香港和台灣的發行、銷售、營銷和配銷。 |
韓國任天堂株式會社 (Nintendo of Korea Co. Ltd.) |
NOK | 首爾 | 韓國的發行、銷售、營銷和配銷。 |
任天堂北美
公司 | 地點 | 企業功能 | |
---|---|---|---|
北美 | |||
任天堂美國有限公司 (Nintendo of America Inc.) |
NOA | 美國華盛頓州雷蒙德市 加利福尼亞州雷德伍德城 喬治亞州亞特蘭大 華盛頓州北灣 |
北美分公司經營。美國的出版、銷售、營銷和配銷。 |
任天堂加拿大有限公司 (Nintendo of Canada Ltd.) |
NOC | 加拿大溫哥華 安大略省多倫多 |
加拿大銷售、營銷和配銷。 |
任天堂歐洲
公司 | 地點 | 企業功能 | |
---|---|---|---|
歐洲 | |||
任天堂歐洲有限責任公司 (Nintendo of Europe GmbH) |
NOE | 德國格羅梭斯泰姆 | 歐洲分公司經營。發行、銷售、營銷和配銷。 |
任天堂法國有限責任公司 (Nintendo France S.A.R.L.) |
NFR | 法國的銷售、營銷和配銷。 | |
任天堂比荷盧私人有限公司 (Nintendo Benelux B.V) |
NBE | 比荷盧的銷售、營銷和配銷。 | |
任天堂伊比利股份公司 (Nintendo Ibérica, S.A.) |
NIB | 西班牙馬德里 葡萄牙里斯本 |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銷售、營銷和配銷。 |
任天堂德國 (Nintendo Germany) |
NGE | 德國的銷售、營銷和配銷。 | |
任天堂義大利 (Nintendo Italy) |
NIT | 義大利的銷售、營銷和配銷。 | |
任天堂英國 (Nintendo UK) |
NUK | 波克夏溫莎 | 英國和愛爾蘭的銷售、營銷和配銷。 |
任天堂俄羅斯有限責任公司 (Nintendo RU LLC.) |
NOR | 俄羅斯莫斯科 | 俄羅斯的銷售、營銷和配銷。 |
南非 | |||
核心遊戲系統(控股)有限公司 (Core Gaming Systems (Pty) Ltd.) |
不適用 | 南非的銷售、營銷和配銷。 |
任天堂澳洲
公司 | 地點 | 企業功能 | |
---|---|---|---|
大洋洲 | |||
任天堂澳洲控股有限 (Nintendo Australia Pty. Ltd.) |
NAL | 維多利亞墨爾本 | 澳洲、紐西蘭和大洋洲其他區域的發行、銷售、營銷和配銷。神奇寶貝公司在大洋洲的代理。 |
分銷商
公司 | 地點 | 企業功能 | |
---|---|---|---|
東亞 | |||
展碁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Weblink International Inc.) |
不適用 | 台灣 | 台灣的銷售和配銷。 |
騰訊IEG任天堂合作部 | 不適用 | 中國大陸 | 中國大陸的市場宣傳、發行銷售、配銷及售後。 |
東南亞 | |||
麥克斯私人有限公司 (Maxsoft Pte. Ltd.) |
不適用 | 新加坡 | 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的銷售、營銷和配銷。 |
中東 | |||
Active Gulf FZCO. | 不適用 | 杜拜 | 阿聯的銷售、營銷和配銷。 |
Shas Samurai Co. | 不適用 | 利雅德 | 沙烏地阿拉伯的銷售、營銷和配銷。 |
研究開發部門
開發業務部
任天堂內部開發部門分為三個主要部門:任天堂企劃製作本部(EPD),任天堂主要軟體開發部門,專注純內部遊戲開發以及監督第二第三方團隊授權與開發活動;任天堂平台技術開發本部(PTD),專注家用和掌上遊戲開發;以及任天堂商業發展部(BDD),負責構建任天堂旗下各類業務的商業模式。
研發子公司
雖然大多數研發工作完成於日本,但美國和歐洲也有部分R&D部門為任天堂產品開發軟硬體技術。雖然他們是任天堂的子公司(故也就是第一方),但在和日本任天堂內部開發部門聯合開發時被視為外部資源[3]。
名稱 | 地點 | 作品 |
---|---|---|
任天堂軟體技術(NST) Nintendo Software Technology |
美國雷德蒙德 | 瑪利歐vs.咚奇剛系列、Wii Street U、其他電子遊戲與應用[4] |
任天堂技術開發(NTD) Nintendo Technology Development |
美國雷德蒙德 | 電子遊戲機開發與軟體技術 |
任天堂歐洲研發(NERD) Nintendo European Research & Development |
法國巴黎 | 資料壓縮與中間件等多種軟體技術[5] |
任天堂網路服務資料庫(NSD) Nintendo Network Service Database |
日本京都 | 任天堂網路(Nintendo Network)服務維護 |
任天堂系統(NS) Nintendo System |
日本東京 | 與DeNA的合資公司,強化任天堂數位化業務的研發和營運能力 |
神遊科技有限公司 (iQue, Ltd.) |
中國蘇州 | 遊戲中文在地化,VC遊戲移植,技術支援 |
軟體開發子公司
大多外部第一方軟體開發在日本完成,唯有的例外是位於美國的Retro Studios、Shiver Entertainment和加拿大的Next Level Games。雖然這些工作是都是任天堂子公司(所以也就是第一方),但在和任天堂內部的企劃製作本部(EPD)聯合開發時,常被認作外部資源(即第二方)。
名稱 | 地點 | 作品 |
---|---|---|
1-UP工作室 | 日本東京 | 魔法假期系列、地球冒險3、河童冒險之旅 |
Monolith Soft | 日本東京 | 異度神劍系列、霸天開拓史系列、大災難:危機之日[6] |
日本京都 | 開發合作工作室[7] | |
Nintendo Cube | 日本東京 | Wii Party、瑪利歐聚會系列 |
Retro Studios | 美國奧斯丁 | 銀河戰士Prime系列、大金剛 再起、大金剛 熱帶急凍 |
Next Level Games | 加拿大溫哥華 | 瑪利歐激戰前鋒系列、拳無虛發、路易吉洋樓2、路易吉洋樓3 |
Shiver Entertainment | 美國邁阿密 | 將第三方的遊戲移植至任天堂平台 |
SRD | 日本京都 | 開發合作工作室 |
軟體開發合作夥伴
任天堂自FC發行後,通過發行協議與開發合作,建立了一大批開發夥伴。曾經大多任天堂外部專案由任天堂企劃開發本部(SPD)監督,現時由任天堂企劃製作本部(EPD)第一組、第二組和第六組負責監督。
研發夥伴
名稱 | 作品 |
---|---|
Hatena | Miiverse(與Nintendo Network Business & Development合作)、Flipnote Studio系列(與Nintendo EAD Tokyo Group No. 1合作). |
Vidyo | Wii U Chat(與Nintendo European Research & Development合作). |
Internal divisions
Corporate Analysis and Administration Division
- General Manager Tatsumi Kimishima
- Personnel Department
Finance Division
- General Manager Shigeyuki Takahashi
Manufacturing Division
- General Manager Hirokazu Shinshi
Marketing Division
- General Manager Satoshi Yamato
Licensing Division
- General Manager Susumu Tanaka
General Affair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 overseas projects.
銷售/市場調研
- HFI Inc.
- NES Merchandising Inc.
- NHR Inc.
- Nintendo Research, Inc.
其他附屬公司
- 任天堂影業
- 任天堂銷售
- 任天堂系統(與DeNA合資,任天堂占股80%)
- Mario Club Co., Ltd.
- Warpstar Inc.(與HAL研究所共同持有)
- Pokémon 公司(與GAME FREAK和Creatures共同持有)
- Siras Inc.
- Fukuei Inc.
原子公司
原合作夥伴
- 三美電機 - 硬體最大外部供應商
- Cing(於2010年破產解散) - 異色代碼,黃昏旅館
- AlphaDream(於2019年10月1日破產解散) - 瑪利歐與路易吉RPG系列
參考文獻
- ^ Nintendo's most recent list of subsidiaries | GoNintendo - What are YOU waiting for?. GoNintendo. 2013-06-28 [2013-1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2).
- ^ Intelligent Systems Co., Ltd. Intsys.co.jp. [2011-05-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18).
- ^ "I didn't really go into this today, but Nintendo Europea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AS France (NERD) helped us with our video player and Nintendo Software Technology (NST) helped with WebKit's JavaScript JIT, 'so' this new Internet Browser really came about with help from so many different 'people outside the company'.", Tetsuya Sasaki, Software Development & Design Department, see http://iwataasks.nintendo.com/interviews/#/wiiu/internet-browser/0/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November 9th 2012
- ^ has helped with WebKit's JavaScript JIT, see http://iwataasks.nintendo.com/interviews/#/wiiu/internet-browser/0/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November 9th 2012
- ^ formerly known as Mobiclip, has developed the videoplayer of the Wii U Internet Browser, see http://iwataasks.nintendo.com/interviews/#/wiiu/internet-browser/0/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November 9th 2012
- ^ IGN: Monolith Software (JP). Games.ign.com. 2011-04-29 [2011-05-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29).
- ^ Monolith Soft war an Zelda: A Link Between Worlds beteiligt. Nintendo-Online.de. 2013-11-15 [2014-04-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08).
- ^ IGN: Ambrella (Marigul). Games.ign.com. 2011-09-14 [2011-10-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17).
- ^ Monster Games. Mgiracing.com. 2005-02-07 [2011-05-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2).
- ^ IGN: Noise (Marigul). Games.ign.com. 2011-04-29 [2011-05-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29).
外部連結
- 任天堂國家和地區選擇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