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什库大街
39°55′39″N 116°22′25″E / 39.92738°N 116.37370°E
| ||||||
---|---|---|---|---|---|---|
地点 |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西城区 | |||||
附近主要建筑物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门诊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第二住院部 北京市第四中学 西什库教堂 | |||||
起点 | 地安门西大街 | |||||
终点 | 西安门大街 |
简介
西什库大街北起地安门西大街,连接德胜门内大街,南至西安门大街。原来该大街南北两端有转弯,北端向东折,南端向西折。2000年代,该大街调直拓宽,北端改为略向东北弯曲的道路,南端除保留向西折的原路外,又新辟了一条笔直南下的道路,形成了岔路。明朝时,在此设置十库,故名。“什”即“十”。刘若愚《明宫史》载,内廷有甲字库、乙字库、丙字库、丁字库、戊字库、承运库、广盈库、广惠库、广积库、赃罚库,贮备物资,“总谓之十库”。自戊字库之后,不使用天干的原因是“己者,已也,止也。是以不得不改用别名也”。赃罚库位于今永祥里以及爱民一巷,其余九库从今地安门西大街到今西什库教堂南端,依次排列,位于今西什库大街西侧。如今,九库旧址自北向南依次为金台饭店、北京市第四中学、全国人大会议中心、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第二住院部、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西什库教堂、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第一门诊部等。西什库大街东侧如今则有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门诊部等单位。[1]
西什库教堂俗称“北堂”,清朝光绪十三年(1887年)由蚕池口(今府右街北端)迁建至此地。教堂位于今大红罗厂街南至西什库大街南口以北,西黄城根北街至西什库大街之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曾被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北京市低压电器厂等单位占用,后归还天主教教会使用。[1]
西什库大街,清朝末年至中华民国时期,南段称“西什库”,中段称“西什库东夹道”,大红罗厂街迤北称“后库”。 1965年,合并统称为“西什库大街”。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集体化路”,后恢复原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