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四中学
北京市第四中学,简称北京四中(BHSF),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分为高中本部、东校区(即初中部——原北海中学、原北海小学、原北京实用美术学校北海校区)、广外校区和金融街国际校区,是北京市示范性高级中学。
北京市第四中学 Beijing No.4 High School | |
---|---|
地址 | 北京市西城区西黄城根北街甲2号 |
其它名称 | Beijing No.4 High School |
类型 | 公立完全中学 |
创办日期 | 1907年9月29日[1](光绪三十三年) |
学区 | 什刹海学区 |
校長 | 马景林[2] |
教師人數 | 300 |
年级 | 初中和高中 |
学生人数 | 高中约1500 |
校訓 | 勤奋 严谨 民主 开拓 |
校色 | 深蓝色 白色 |
体育 | 足球队、篮球队、桥牌队 |
校歌 | 希望和理想之歌 |
面积 | 约58788平方米 |
校区 | 西黄城根总部、北海校区、广外校区、国际校区 |
曾用名 | 顺天中学堂 京师公立第四中学校 |
校刊 | 《流石》(高中部校刊)、《踏歌行》(初中部校刊)、《讯报》 |
電話號碼 | +86 (0)10 66175061 |
学校网址 | http://www.bhsf.cn |
北京四中是在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六月由当时顺天府出资筹建的,当时名为顺天中学堂。辛亥革命后1912年,北京四中由京师学务局管辖,改名为京师公立第四中学。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现名。
学校历史
晚清时期
北京市第四中学的前身,可追溯至清末光绪、宣统年间的顺天四路学堂而由此改组设立的顺天中学堂。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科举制度在戊戌变法的撼动下结束,中国近代学校京师大学堂附属小学堂(今北京大学附属小学)、宛平民立初级小学、畿辅学堂(今北京十四中)和顺天中学堂(今北京四中)相继创立,开始了新式教育。
建立顺天中学堂的提议始于顺天府兼尹孙家鼐、府尹胡燏棻于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四日(1898年9月19日)呈递的《奏设顺天府中学堂折》:
——拟请将金台书院改为顺天府中学堂——就所属二十四州县,调取学中廪增附生年十六岁以上、二十四岁以下,材识通达、志趣远大者。大县挑选三名,小县挑选二名,来京扃门课以时务、策论,分别甲乙,以定去留,以四十名为额。金台书院向有外省士子肄业;并另设南额二十名,一律考取。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东路中学堂(通州)、南路中学堂(大兴黄村)、西路中学堂(卢沟桥)和北路初级师范学堂(昌平沙河)相继创办。后经顺属二十四州、县所举绅士的会议,顺天府凌府尹福彭决定于京师另立一所中学,分选各属合格学生入堂肄业,并决定以位于西什库的宛平高等小学堂校舍开办顺属中学堂。学部议复御史张世培奏请顺天府正式开设顺天中学堂。
《议复御史张世培奏顺天府尹破坏章程淆乱定章折》部分内容如下[3]:
——查顺天四路学堂创始于前府尹臣陈璧议。由各属契税项下酌加五成,专备四路学堂之用。东路设于通州城内,南路设于大兴县属黄村,每年款项均约六千两。西路设于卢沟桥,每年款项三千两。北路款项仅一千余两,已另摊派各属每年三千两,办理初级师范学堂。而东、西、南三路中学,自开办以来,或三年或二年,议者谓人数太少,程度不齐,遂有主归并中学、添设师范之说。顺天府尹凌福彭到任后,札饬二十四属各举绅士定期会议。开议之时,主归并者十有四人,不归并者十人。遂定于京师另立中学一所,现在三中学之学生、经费概行归并。而不主归并之说者,咸不免啧有烦言。此御史张世培所以有破坏学务、淆乱定章之奏也。……
臣等公同商议,……似应照该府尹原议,先在京师设立一所,分选各属合格学生入堂肄业。查从前顺天府宛平小学堂校舍甚为宏敞,现在该堂移设外城,其原有校舍拟作为顺属中学堂;其现办之东、西、南三路中学堂学生并于此校肄业,北路学生有合格者亦酌量选择收录,以昭平允。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六月,顺天府在今西什库天财库旧址(今称后库)筹设顺天中学堂,并派藩祖荫作监督。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是顺天中学堂正式创校之年。顺天四路学堂42名学生入学肄业(东路14名、西路10名、南路14名、北路4名),称为甲班(今称第一级,于1912年十二月毕业)。学制为四年,设国文、算术、历史、英文、社会学、国画等课程。宣统元年(1908年)正月,学堂添招乙班(英文班),学生三十一名(今称第二级,于1913年七月毕业)。宣统二年(1909年)正月,添招丙班(英文班),学生三十九名(今称第三级,于1915年正月毕业)。
中华民国时期
中华民国成立以后,顺天中学堂由京师学务局管辖,委派王道元为校长,下设教务学监和斋务学监。同年9月29日更名为京师公立第四中学校,并定该日为校庆日,并一直延续下来。民国二年(1913年),学校在原有英文班的基础上,开设德文班。全校共有四个班97名学生。
民国八年(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有四中学生代表前住天安门游行集会,途中被军警驱散,并被押送回校。同年6月,学校学生因在街头宣传,数人被捕,关押十余天。同年8月27日,有学生参加京津学生在北京的游行示威,国文老师潘云超因在《益世报》上发表支持学生运动的署名文章,被北洋政府逮捕。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北平沦陷。在日军统治下,学校实行奴化教育,日本教官进驻学校,同时增设日语课程。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日伪校长王岩涛来校,遭到师生反对,后被学生赶出了校门。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接管四中,委派孙鹿宾任校长。此时,中共地下党组织在四中活动,并在高中学生中发展地下党员。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五月二十二日,清华大学、北洋大学、燕京大学的部分四中校友返校,向本校高三学生做反内战宣传。内六区警察局闻讯后派数十名警察持枪冲进学校,包围了礼堂,捆绑正在演讲的校友。在场的四中学生警察发生争执,有几名学生被刺刀刺伤。后北平市长何思源派专人来校为校友松绑,并向学生道歉。同年化学实验室发生爆炸,学生组织义演募捐用来重建化学实验室。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底至三十八年(1949年)初,中华民国国军占领校园,学校被迫停课,校舍成为为兵营,操场成为炮兵阵地,百余株树木被砍伐,课桌椅被焚烧。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同年3月15日北京市军管会委派李复生来校接管四中任校长。同年四中建立了中国共青团团支部和中国共产党党支部,并成立新的学生会。校名亦被改为北京市第四中学,并沿用至今。文革前为一所高干子弟和平民精英云集的著名男子中学。
文革时期
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社论[5],四中从此正式停课[6]。6月4日北京市委派工作组进驻学校;6月15日,全校召开女校长杨滨的斗争会[6]。6月18日《人民日报》分别刊登北京四中和北京女一中废除高考制度的倡议书[7]。两信发布之后,1966年起高考即被“废止”达十一年。
1966年8月25日,四中学生参与成立“首都红卫兵纠察队西城分队”(简称“西纠”)[6]。“西纠”的司令是时任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孔原的儿子,北京四中高三学生孔丹。
改革开放时期
199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视察北京四中时,曾说:“久闻大名,如雷贯耳。到这里来,真是三生有幸。”
2001年2月,国际奥委会2008年奥运申办城市评估团考察北京时,北京四中作为唯一被考察的教育机构接受评估,并且为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8]。
2007年9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北京四中时曾说:“要把四中办成世界一流的学校,中国要有更多像四中这样的学校,这是我们的愿望。”[9]
校园文化
校名
校标
北京四中的校标是民国十年(1921年)建成的北平公立第四中学校门。
校训
北京四中的校训是「勤奋、严谨、民主、开拓」。
训诫
北京四中训诫摘自首任校长王道元撰写的《京师公立第四中学校第八级毕业生通讯录序》。
训诫原文如下:
——须知人之所以生,要以自食其力为本根,以协同尚义为荣卫。所贡献于群众者不啬,斯群众之报施我者必丰。藉势倚权,常与祸构,不可为也。故求其可恃莫如学,势可踣也。学不得而閟也。今学者每期期焉,以学不见用为虑,而不以致用不足为忧,窃以为过矣。不知学无止境,致用亦无止境,有生之年,皆学之日。其受用处,非根器浅薄者所能知,亦非佻达纨絝者所能任也。诸生方盛年,志高而气锐,将欲厚其积储以大效于世耶?抑将浅尝自放以侪于俗耶?是不可不审所处矣。诸生勉乎哉!
校歌
老校歌
歌词
半如鄉村半如城,花木蒼翠四時榮,巍然吾學黌。融融兮師生,浩浩兮前程,朝夕相處共奔競,熙然會群英,愛如家庭親,校譽日以升。勸爾勤學業,勿負此嘉名,良辰美景流若星,一逝難再營,讀書即革命,前哲是先聲。
現校歌
北京四中的校歌是由语文组作词、施光南作曲的「希望和理想之歌」,作于70年代。
歌词
崭新的校园沐浴着朝阳,同学少年蓬勃向上。我们在祖国的怀抱中成长,美丽的校园荟萃着群芳。听书声琅琅啊歌声飞扬,和时代旋律一起交响。我们勤奋进取,我们刻苦朴实,学习优秀体魄健壮。肩负着人民的希望。古老的银杏树伴我们回想,挺拔的银杏树给我们力量。往日峥嵘,多少人才辈出。优良的传统,我们永不忘。看今天崛起啊豪情满腔,要做那振兴中华的栋梁。我们探索开拓,我们献身创新,面向世界憧憬未来。要实现辉煌的理想。
校园
旧校园
顺天中学堂选址于位于京师后库(现北京市西城区后库)的宛平高等小学堂。校园虽经多次翻新、重建,地址未曾改变。全校占地面积为98.6亩,体育场占地40.6亩,包括篮球场,网球场,排球场和足球场。校园内有树木1500余株,花卉100余种。校园南院有植物园地,种有农作物,并建有一个古朴的井亭,颇有田园意境。如当时校歌所描述的:“半似乡村半似城,花木苍翠四时荣”。
目前校园
1983年北京市政府决定改建北京四中校舍,并列为市重点工程。新扩建的四中校园占地46372平方米。
校长室
校长室是学校学堂时期唯剩的旧建筑。校长室为三间硬山式北房,青砖灰瓦,房前设有平台,称为“望月台”。
教学楼
北京四中的大部分的教室集中在一座教学楼。教学楼共四层,每层有教室八间。设计者摒弃常用的矩形而采用六边形平面,取得了大容量、短视距和小视角的综合效果。另外因多个六边形教室组合而自然形成的走廊空间的收放变化,既满足了交通疏散的要求,也为学生提供了多个课间交往娱乐的理想空间。[10]
实验楼
实验楼共六层。第一层至第五层分别设有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和计算机机房,供学生完成教学实验和课外活动。第六层设有天文台。
办公楼
办公楼于2003年竣工,用于教职员和行政人员的办公。此外另设有一間大型会议室(被四中人称为501会议室)供日常会议和接待。
综合楼
竣工于2007年百年校庆以前,楼内有食堂、礼堂、北京四中国学讲堂,部分行政人员在此楼办公。
室外体育场
北京四中设有一个塑胶室外体育场。附有标准六线四百米跑道,一个中型足球场、二个排球场、六个篮球场、田径运动设施和看台,供学生和教职员使用。
室内体育馆
北京四中设有一间多功能体育馆,可用于多种体育运动,例如篮球、羽毛球。此外另设有乒乓球室、健身房及标准50X25米六道室內游泳池。
其他设施
北京四中亦设有老办公楼(現已拆除改建為综合楼)、宿舍、饭堂等。从教学楼通往实验楼的走廊也是四中的特色。
初中部
北京四中初中部则分为东操场和西操场,由两个学校合并而成。西操场多为初一和初二学生使用,初三学生则主要活动于东操场。其中西操场下为一座古代陵墓。
部门设置
教学处
语文组 数学组 外语组 物理组 化学组 历史组 地理组 政治组 音美组 生物组 劳技组 教务组 教学教研室
学生处
年级组班主任 学生常规管理组 美育管理组 学生会 学生电视台 学生宿舍管理组 德育研究室
体卫处
体育组 卫生室 场馆组
电教处
电教组 计算机组 网络组
总务处
财务组 图书馆 管理组 维修组 食堂 电话机房
校务办
人事室 档案室 校史室 外事接待室 保卫室 司机班 联系校友会 留学办公室
开发办
物业公司 基建办公室 游泳培训班
校办企业
商店 图书资料中心 培训中心 北京四中网校
办学特点
道元班
北京四中计划在2010年新高一年级组建“北京四中杰出创新后备人才培养道元实验班”,简称“道元班”。该班将面向全市招收30名学生。选拔标准是:学生在某一领域具有浓厚的兴趣甚至达到痴迷、迷恋的程度,有着扎实的基础和超越同龄人的学习潜力,且在此领域具有超常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敏感性和创造性,并有超乎寻常的学习内在动力。同时参照学生的学习成绩。[11]在2010年3月27日的中招咨询会上,校长刘长铭公开表示,道元创新实验班已通过北京市教委等有关部门审批。
自2019级新生起,“道元培养计划”已不再独立组建行政班。
教学水平
北京四中是中国最早实行分层教学的学校之一,它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打乱班级上课。每年有百余人次在市区以上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计算机竞赛中获奖。在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中,共获得六枚金牌、两枚银牌、一枚铜牌。北京四中是北京的重点中学,有95%以上的学生可以进入重点大学,1994年至2002年期间,每年有40%以上的毕业生升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两所高校,比例居全国第一,至今这一数字稳定在每年五分之一(一百人)左右,另有更多的毕业生升入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等国内名校以及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等香港名校。
四中的出国班每年都会送几十名学生到国外名校留学。从2010年到2012年,出国班都是由经过两年高考班培训之后的普通学生在高三组成的新班级,而2012年以后学校增设三年的出国班。
选修课
所有北京四中的高一和高二的学生每周都必须上两节选修课。选修课的覆盖内容很广,包括:厨艺、电影制作、3D动画制作、历史地理、诗歌鉴赏、新闻、古汉语、工业工程、战争史、地理信息系统、心理学、古典音乐、解剖、英美文学、量子物理、摄影、天文、计算机科学、数学建模、服装设计、法语等等。
体育
北京四中有篮球、足球、田径、武术、桥牌等项目。学校从高一到高三都每天一节体育课,冬季每天还有冬季长跑活动。四中还规定学生毕业之前必须考取深水证,否则不予毕业。
社团
四中的学生社团活动很多。社团的种类也很多,包括考古社、文学社、科技社、天文社、国学社、话剧社、街舞社、辩论社、芭蕾社、桥牌设、电影社和模拟联合国等等。文学社的《流石》已经成为学校最受欢迎的校刊,并获全国校内报刊评比特等奖。
历任校长
- 1907-1911 刘祖荫(顺天中学堂监督)
- 1912-1917 王道元:京师大学堂首届毕业生,充吏部主事。民国元年接收顺天中学堂。
- 1917-1924 阎翰升
- 1925-1940 齐树芸
- 1940-1941 王岩涛
- 1941-1943 刘清
- 1943 马士奇
- 1944 王育黎
- 1945 高去疾
- 1945-1946 孙芳芩
- 1946-1948 田植萍
- 1949 李复生
- 1950 张镜
- 1951-1953 卞慎吾
- 1954-1958 温寒江:北京教育学院院长。
- 1958 卢禹
- 1958-1959 解才民:北京大学数学系毕业生,北京大学附属工农速成中学校长。
- 1960-1961 陶希镰
- 1962-1965 解才民
- 1965-1966 杨滨:北平燕京大学毕业生,北平女一中校长。
- 1966-1971 文革军训团工宣队
- 1972-1973 张印斗:革命委员会主任。
- 1974-1978 李恩浩:革命委员会主任。
- 1978-1982 韩家鳌
- 1983-1985 刘铁岭
- 1985-1990 刘秀莹
- 1990-2003 邱济隆
- 2003-2017刘长铭
- 2017—现在马景林
著名教师
- 陈景润: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3年-1954年在北京四中任教,因陈口齿不清,被拒绝上讲台授课,只可批改作业,后被“停职回乡养病”。
- 刘景昆: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生,北京市化学特级教师,北京市劳动模范。1920年-1962年在北京四中任教。
- 李志钧:北京四中毕业,北京大学毕业生。1924年-1940年在北京四中任物理教师。
- 马文元:北京大学数学系毕业生,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1935年-1950年在北京四中任数学教师。
- 张子锷:河北工学院毕业,北京市物理特级教师,北京市劳动模范。1937年-1975年在北京四中任教。
- 韩茂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批篮球国际级裁判,第一届全国运动会篮球赛副裁判长,北京市特级教师,全国十佳体育教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1年-1994年在北京四中任教。
- 王镜如:辅仁大学英语系毕业生。1952年-1988年在北京四中历任语文和英语教师。
著名校友
北京四中至今有三万五千名毕业生[12]。由于北京四中的英文名为Beijing High School No. Four,因此近来不少四中人以BHSFer自称。北京四中在各个方面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学术界
- 汤用彤:国学大师,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1911年毕业于北京四中(顺天中学堂)。
- 陆宗达:训诂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1924年毕业于北京四中。
- 陈士骅:水利工程学家、教育家。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曾任北京大学工学院代院长,清华大学副校长。1924年毕业于北京四中。
- 冯元桢:力学家、生物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教授。生物力学、生物医学工程的奠基人。1934年毕业于北京四中。
- 常 迵:无线电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1935年毕业于北京四中。
- 虞福春:实验物理学家。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曾任北京大学物理系系主任。1946年参与发现核磁共振现象。1936年毕业于北京四中。
- 方励之:理论物理学家。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天体物理学教授,曾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1952年毕业于北京四中。
- 王崇愚:金属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1950年毕业于北京四中。
- 何芳川:历史学家。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1953年至1956年在高中部就读。
- 王文采: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1939年至1945年在北京四中就读。
- 丁伟岳: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1956年至1962年在北京四中就读。
- 郝柏林: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1946年曾在北京四中就读。
- 石耀霖: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1955-1961年在北京四中就读。
- 涂传诒:空间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1952-1958年在北京四中就读。
- 丁国瑜:地球物理与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
- 张肇西: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 刘广志:探矿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1942年毕业于北京四中。
- 毛二可:雷达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1946年至1948年在北京四中就读。
- 汪成民:1976年唐山大地震前,正确的作出了预报,是唐山大地震“青龙奇迹”的重要贡献者。1954年毕业于北京四中。
- 王 壮:航天技术专家。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神舟号”飞船副总设计师。1954年毕业于北京四中。
- 张顺江:著名学者,决策学创始人。1958年毕业于北京四中。
- 沈志华:中苏关系史、国际冷战史专家,独立历史学家,国际冷战史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1966年毕业于北京四中。
- 李 强:社会学家,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1968年毕业于北京四中。
- 周孝正:社会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1966年毕业于北京四中。
- 钟秉林:教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校长。1969年毕业于北京四中。
- 吴燕生:航天技术专家,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1981年毕业于北京四中。
- 张晓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
- 聂大江:兰州大学校长、党委书记,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 张泰苏: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2001年毕业于北京四中。
- 王思远:耶鲁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2018年入选Innovators Under 35 China[13]。2003年毕业于北京四中。
文化艺术体育界
- 冯 至:现代诗人、学者。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1955年)。
- 王 蒙:当代作家,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部長(1986至1989年)。
- 叢维熙:作家。
- 韩少华:作家。
- 谢 飞:电影导演,1957年毕业,曾执导《湘女萧萧》《本命年》《香魂女》《黑骏马》等。
- 陈凯歌:电影导演。1965年就读,曾执导《黄土地》《霸王别姬》《和你在一起》《梅兰芳》等。
- 滕华涛:电影导演,曾监制执导《失恋33天》《剩者为王》《蜗居(电视剧)》等。
- 刘玉山:当代艺术家,曾任中央美术出版社总编辑。
- 北 岛:当代诗人,多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1967年就读。
- 高晓松:当代音乐人、词曲创作者、制作人、导演、脱口秀节目主持人。1982年入学,1988届校友。
- 戴士和: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
- 于 丹:当代传媒学者,1983届校友。
- 亚 宁: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现在电影频道总编室工作。1988届校友。
- 张 路:国安俱乐部副董事长、著名体育解说员。1967届初中校友。
- 李翊云:在美华人女作家。1991年毕业于北京四中高中。2010年麦克阿瑟奖获得者。
- 吴 京:演员、电影导演,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武术运动员[14]。
政经界
- 王昆仑:现代政治活动家,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创建人之一,曾任民革中央主席,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17年毕业于北京四中。
- 俞正声:第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十二届全国政协主席。第十六届至十七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曾任上海市委书记,湖北省委书记,建设部部长。1963年毕业于北京四中。
- 陈昊苏: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1959年毕业于高中部。
- 陈 元: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曾任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行长。1964年毕业于北京四中。
- 林立果:空军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兼作战部副部长。1961年在北京四中初中毕业,1964年在北京四中高中毕业。
- 马 凯:第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任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1959年考入初中部,1965年高中毕业后留校任教,至1971年调离。
- 阿沛·晋美:美国自由亚洲电台西藏部主任。1964年就读于北京四中。
- 阿沛·图道多吉: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
- 薄熙来:原第十七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2007-2012年)。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部长,辽宁省省长,大连市委书记,市长。1968年毕业于北京四中。
- 薄熙永:曾任中国光大集团执行董事兼副总经理。
- 凌 青:原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
- 刘 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曾任军事科学院政委,成都军区副司令员。上将军衔。1964年进入初中部就读。
- 蒋效愚:北京奥组委会副主席。
- 陶西平: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 乔宗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2001-2008年),曾任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
- 李 敖:中华民国第六届立法委员
- 傅 洋: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彭真之子。
- 罗世谦: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2001-2007年)。1961年毕业于北京四中。
- 贺鹏飞: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海军中将,曾任海军副司令员。贺龙元帅之子。1960届初中毕业,1963届高中毕业。
- 孔 丹:原光大集团副董事长,2007年起担任中信集团公司总经理。1965年年毕业于北京四中。
- 秦 晓:招商局集团董事长,招商银行董事长,1966年毕业于北京四中。
- 徐小岩: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信息化部部长,1966年毕业于北京四中。[15]
- 杨东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中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1967年毕业于北京四中。
- 张雪松: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副庭长,北京四中「砥砺奖学金」创始人,1990年毕业于北京四中。
- 耿 爽: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官,曾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现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副代表。1991年毕业于北京四中。
产业界
相关书籍
参考文献
- ^ 李庄《北京四中建校时间考》
- ^ 西城区委区政府宣布北京四中领导班子调整方案. 2017-08-31 [2017-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1).
- ^ 《顺天四路学堂与顺天中学堂》
- ^ 一张珍贵的历史照片的发现经过
- ^ 社论. 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社). 1966-06-01 [2016-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2).
- ^ 6.0 6.1 6.2 北島. 北京四中. 民间历史.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 2016-12-22 [2016-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3).
- ^ 新华社. 北京四中全体革命师生响应女一中同学的革命倡议 向毛主席表示赞成废除旧的升学制度.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社). 1966-06-18 [2016-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2).
- ^ 国际奥委会委员何振梁04年1月1日在北京奥组委举行的“纪念顾拜旦诞辰141周年暨《中学生奥林匹克知识读本》首发仪式”上说,四中接待奥委会评估团的活动,对我国成功申办奥运会起到了重要作用。
- ^ 温家宝考察北京四中纪实:学校代表着国家的未来. [July 15,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18).
- ^ 《建筑初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清华大学 田学哲 主编
- ^ 北京四中将招收道元创新实验班. 2010-03-27 [2010-03-27].[永久失效連結]
- ^ 北京四中学校介绍
- ^ MIT科技评论. [2019-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5).
- ^ https://www.caishimv.com/index.php/web/web_archives/info_details.html?id=7271 深度报道|吴京
- ^ 布衣元帅徐向前. [July 15,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4).
- ^ 刘长铭的博客. [2019-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