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艺术博物馆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英语:Art Institute of Chicago),是一座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的美术馆,于1879年成立,是世界上最古老、规模最大的艺术博物馆之一。该博物馆因其策展与展示大量艺术家的作品而受到欢迎,每年共有约150万人参观[3] 。该博物馆的收藏由11个策展部门管理,并保存了乔治·秀拉的《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巴勃罗·毕加索的《老吉他手》 、爱德华·霍普的《夜游者》和格兰特·伍德的《美国哥特式》等名作,博物馆永久收藏近300,000件艺术品,每年举办30多个特展。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 | |
---|---|
成立 | 1879年;1893年搬到现址 |
地址 | 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密歇根大街111 South |
坐标 | 41°52′46″N 87°37′26″W / 41.87944°N 87.62389°W |
馆藏规模 | 300,000件 |
参观人数 | 179万人 (2016)[1] 365,660 (2020) (因严重特殊传染性肺炎疫情)[2] |
馆长 | James Rondeau |
公共交通 | '芝加哥交通管理局巴士: ( 6和28线) 芝加哥轨道交通车站: 阿当斯/瓦巴什站: 棕线 绿线 橘线 粉线 紫线 门罗站(红线): 红线 门罗站(蓝线): 蓝线 芝加哥城市铁路 车站: 范布伦街站 |
网站 | www.artic.edu |
地图 | |
作为研究机构,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还设有保护与保护科学系、五个保护实验室,以及全国最大的艺术史和建筑图书馆之一瑞尔森和伯纳姆图书馆收藏品的增加,导致原沿用1893年芝加哥哥伦布纪念博览会的馆舍后续进行了多次的增建工程。最近的扩建工程是由伦佐·皮亚诺设计的现代翼栋,并于2009年开放,将博物馆的占地面积增加到近100万平方英尺[4],使其成为仅次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美国第二大艺术博物馆。艺术博物馆与芝加哥艺术学院主要建筑物相连,使其成为美国为数不多的统一艺术机构之一。
2017年,艺术学院接待参观者1,619,316人次,位列全球参观人数第35位的美术馆。[5] 然而在2020年因严重特殊传染性肺炎疫情,博物馆关闭了169天,参观人数比2019年下降了78%,至365,660人。[2]
历史
1866年,共有35名艺术家在迪尔伯恩街的一个工作室成立了芝加哥设计学院,经营一所拥有自己艺术画廊的免费学校。该组织以欧洲的艺术学院(如皇家艺术研究院)为蓝本,由院士和副院士组成。伊利诺伊州州长于1867年3月授与学院特许状,使其免交财产税[6][7]。芝加哥设计学院的课程始于1868 年,采每日开课制,每月费用为10美元。课程的成功使得学校于1870年建造一个新厅舍,并西亚当斯街66号落成。然而当1871年芝加哥大火摧毁了新厅舍后,学院陷入了债务困境,到了1878年,学院负债10,000美元。成员们试图通过与当地商人交易来拯救这个陷入困境的机构,直到1879年,一些成员最终放弃了机构,另行成立了一个名为芝加哥美术学院的新组织。同年芝加哥设计学院破产时,新的芝加哥美术学院在拍卖会上买下了它的总资产。
1882年,芝加哥美术学院更名为现在的芝加哥艺术学院,并选举银行家和慈善家查尔斯·哈钦森为第一任院长,哈钦森是许多芝加哥组织的主席,包括芝加哥大学[8],在他担任院长期间,他决定艺术学院转变为世界级的博物馆[9] ,因此在在1882年,该组织在密歇根大道西南角和范布伦街以45,000 美元的价格购买了土地。该土地上现有的商业建筑被用作该美术学院的总部,并在其后面建造了一座新建筑,作为画廊空间并容纳学校的设施。[10]{到了1885年1月,当受托人注意到需要为该组织不断增长的收藏提供额外的空间,并为此购买了密歇根大道正南的空地。原本的商业建筑被拆除[11],哈钦森聘请著名建筑师约翰·威尔博恩·鲁特设计一座建筑,该建筑将在密歇根大道上创造“令人印象深刻的存在”。
随着芝加哥哥伦布纪念博览会的宣布将于1892-93年举行,艺术学院要求在湖滨建造先使用于博览会,但之后由学院使用的建筑。当芝加哥市政府同意后,该建筑在展会的第二年及时完工。建筑成本通过出售密歇根/范布伦的财产支付。1893年10月31日,研究所迁入新大楼。在 1893年12月8日的开幕酒会上,西奥多·托马斯和芝加哥交响乐团则担任活动的表演演出。
从1900年代初到 1960 年代,学院与洛根家族(董事会成员)一起提供洛根艺术奖章,该奖项为授予美国艺术家最杰出的奖项之一。1959年至 1970年间,在策展人休·爱德华兹和他的助手领导下,艺术博物馆开始于画廊展示纪实摄影。
1980年代,时任馆长詹姆斯·N·伍德对艺术博物馆的藏品进行了重大扩展,并监督设施的重大翻新和扩建项目。正如《纽约时报》所描述的,作为“该国最受尊敬的博物馆领袖之一”,伍德举办了保罗·高更、克劳德·莫内和文森·梵高的大型展览,创下博物馆的参观记录。伍德于2004年从博物馆退休。.[12]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在21世纪初开始建造位于哥伦布和门罗西南角的“现代翼”。[13]该项目由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建筑师伦佐·皮亚诺设计,并于2009年5月16日竣工正式向公众开放。该栋建筑物以264,000平方英尺(24,500 平方米)的空间,使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成为第二个美国最大的艺术博物馆。目前该建筑收藏了世界知名的20世纪和21世纪的艺术藏品,特别是现代欧洲绘画和雕塑、当代艺术、建筑和设计以及摄影。在2014年的首次调查中,旅游评论网站和论坛猫途鹰对于数百万旅行者的意见回顾调查,并将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评为世界上最好的博物馆。[14]
该博物馆在2015年收到了可能是其历史上最大的艺术礼物。[15]收藏家斯特凡·艾德利斯和盖尔·尼逊捐赠了批是世界上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战后波普艺术作品。[16] 捐赠的艺术品包括安迪·沃荷、贾斯珀·琼斯、塞‧汤伯利、杰夫·昆斯、查尔斯·雷、理查德·普林斯、辛蒂·雪曼、罗伊·李奇登斯坦和葛哈・利希特的作品。博物馆同意将捐赠的作品至少展出50年。2018年6月,博物馆收到了5000万美元的捐款,这是其历史上宣布的最大单笔捐款。[17]
收藏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的藏品涵盖5,000多年以来世界各地文化的艺术作品,并包含11个策展部门,总计约300,000多件艺术品,从早期的日本浮世绘,到拜占庭帝国的艺术再到当代美国艺术,并主要以美国保存最多的西方绘画收藏而闻名。[18][19]
美洲、非洲和印度艺术
艺术博物馆的非美洲、非洲和印度艺术收藏品,在密歇根大道大楼南端的两个画廊展出。非洲系列包括跨越非洲大陆的400多件作品,突出陶瓷、服装、面具和珠宝等。[20]
美洲印第安人系列,包括北美原住民艺术和中美洲和安第斯山脉的作品。从陶器到纺织品,该系列汇集了各种各样的无间,旨在说明横跨美洲的艺术主题和美学焦点。[21]
美国艺术
艺术博物馆的美国艺术收藏品,包含美国艺术当中的一些最著名的作品,如爱德华·霍普的《夜游者》、玛丽·卡萨特的《孩童沐浴》和格兰特·伍德的《美国哥特式》,收藏范围从殖民地艺术横跨到现代和当代绘画。
博物馆于1942年以3,000美元的价格购买了《夜游者》,[22][23][24]它的收购同时也让这幅画进入大众的视野。[25] 当了当代,《夜游者》被认为是霍珀最著名的画作,也是美国艺术中最知名的形象之一,誉为“美国文化的象征”[22][26][27][28][29],《美国哥特式》则是自1930年以来一直在博物馆的收藏中,仅在2016年才首次借出北美以外进行巡回展览[30]。伍德的作品描绘了被称为“世界上最著名,且冷酷的美国乡村父女”。它于1930年参加了艺术学院的比赛,虽然不是一些评审的首选,但最终该作品依然获奖并被博物馆收购。[31][32]
古代和拜占庭艺术
艺术博物馆的古代收藏品跨越了近4,000年的艺术和历史,展示了古希腊、伊特鲁里亚、古罗马和古埃及等古代文明的文物,时代排序则延伸到拜占庭帝国[33]。包括雕塑、马赛克、陶器、珠宝、玻璃、青铜、古钱币收藏等。该系列约有5,000 件作品。另外博物馆还收藏一位名叫Paankhenamun的木乃伊和其木乃伊盒。[34][35]
建筑与设计
艺术博物馆的建筑与设计保存从1870年代到至今的140,000多件建筑模型、图纸、设计稿,该系列涵盖近代景观建筑、结构工程和工业设计,包括法兰克·洛伊·莱特、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和勒·柯比意的作品。[36]
亚洲艺术
艺术博物馆的亚洲收藏跨越近5000年的历史,包括来自中华文化、韩国、日本、印度、东南亚以及近东和中东的文物。收藏品中共有35,000 物品,展示了青铜器、陶瓷和玉器以及纺织品、屏风、木刻和雕塑。[37]
欧洲装饰艺术
艺术博物馆的欧洲装饰艺术品,展示从公元1100年保存至今的25,000件家具、陶瓷、金属制品、玻璃、珐琅和象等牙。该部门包含曾有亚瑟·鲁布洛夫镇纸收藏中的 1,544 件物品和68间1:12 比例索恩微型房间模型,这些装饰艺术品展示了从中世纪到 193 年代的美国、欧洲和亚洲的家俱设计风格,镇纸和索恩微型房间模型都位于博物馆的一楼。[38]
欧洲绘画和雕塑艺术
艺术博物馆的绘画和欧洲绘画和雕塑艺术以19世纪后期的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绘画收藏而闻名[39],被认为是除了法国以外保存最多印象派作品收藏的博物馆之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包括克劳德·莫奈的30多幅画作,包括他的六幅《干草堆》系列和一些《睡莲》系列。还收藏了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的《露台上的两姐妹》、古斯塔夫·卡耶博特的《雨天的巴黎街道》、保罗·塞尚的《苹果篮》、《坐在黄色椅子上的菲凯夫人》。 亨利·德·图卢兹-罗特列克的《在红磨坊》。
乔治·秀拉的《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是博物馆最为亮眼的作品。这幅点画大师的杰作也启发了一部音乐剧,并在约翰·休斯执导的《跷课天才》中出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收藏的另个著名作品,则是文森特·梵高的《在亚尔的卧室(第二个版本)》和1887年的自画像。
在1930年代中期,博物馆收到了由安妮·斯万·科伯恩赠送的一百多件艺术品(署名:刘易斯·拉恩德·科伯恩夫妇纪念收藏”)。因此雷诺阿的作品也成为艺术博物馆印象派绘画收藏的核心。[40]欧洲绘画系列还包括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武器和盔甲藏品,包括George F. Harding的武器和盔甲收藏,[41]和三个世纪的古典大师作品。[42]
现代、当代艺术
2015 年,收藏家斯特凡·艾德利斯和盖尔·尼逊向该部门赠送了 40 多件大师作品,使博物馆当前展示大量现代和当代艺术收藏,最知名的作品为巴勃罗·毕加索的《老吉他手》,亨利·马蒂斯的《河边的沐浴者》。康斯坦丁·布朗库西的《金鸟》,和雷内·马格利特的《被刺穿的时间》,展示于现代翼栋的三楼。[43][44]当代艺术则位于二楼,包含安迪·沃荷、辛蒂·雪曼、贾斯珀·琼斯、塞‧汤伯利、杰夫·昆斯、罗伊·李奇登斯坦和葛哈・利希特等现代、当代艺术家的作品。
摄影艺术
1949年,乔治亚·欧姬芙将美国摄影师阿尔弗雷德·施蒂格利茨大部分的摄影作品捐赠给了博物馆,艺术学院因而正式建立摄影收藏[45]。当代,博物馆的摄影藏品已经增长到大约20,000件,涵盖了从1839年成立到现在的摄影历史。
印刷品和版画
印刷品和版画收藏始于1887年由伊丽莎白·S·斯蒂克尼捐赠的460件作品,并于 1911 年组织成自己的部门。当代,这些展品已增长保存约11,500幅绘画和60,000幅版画,保存范围则从15世纪到当代为主。[46]该系列包含弗朗西斯科·戈雅、林布兰、阿尔布雷希特·丢勒和詹姆斯·惠斯勒的大量作品。由于纸上作品对光敏感且降解迅速,因此这些作品很少展出,以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良好状态。
纺织品
纺织系共保存13,000多件纺织品和66,000个样本,涵盖了从公元前 00 年至今的一系列文化。从英国针线活、日本的服装再到美国的棉被,目前该部门展示了各种各样的物品,包括当代作品和纤维艺术。[47]
永久收藏
请注意,该系列中还有其他值得注意的作品,但以下示例是公共领域中的作品,并且有图片可供使用。2018年,在重新设计网站时,艺术博物馆根据知识共享零(CC0) 许可发布了52,438件公共领域作品。[48]
绘画
-
让-安托万·华托,《Fête champêtre (Pastoral Gathering)]》 1718–1721年
-
爱德华·马奈, 《海景与平静的天气》, 1864–1865年
-
爱德华·马奈, 《柏拉图》, (Beggar with Oysters), 1864–1867
-
但丁·加百列·罗塞蒂《贝塔贝娅特丽克丝》,1871–1872年
-
克劳德·莫奈, 《到达诺曼地的火车,圣雷札火车站》1877年
-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By the Water》 1880年
-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露台上的两姐妹》, 1881年
-
朱尔斯·布雷顿《百灵鸟之歌》 1884年
-
保罗·塞尚 《从埃斯塔克看马赛海湾》 1885年
-
文森特·梵高《在亚尔的卧室(第二个版本)》,1888年
-
亨利·德·图卢兹-罗特列克《在红磨坊》,1892年
-
保罗·高更, 《你为何愤怒?》 (No te aha oe Riri), 1896
-
温斯洛·霍默《After the Hurricane》,1899年
-
奥迪隆·雷东《Sita》,1903年
-
爱德加·窦加《Woman at Her Toilette》 1900–1905年
-
瓦西里·康丁斯基《Landscape With Two Poplars》,1912年
-
卡济米尔·谢韦里诺维奇·马列维奇《足球运动员的绘画写实——第四维的色块》 1915年
-
阿梅代奥·莫迪利亚尼《雅克和贝尔特·利普奇茨》, 1916年
雕塑
-
理查德·杭特《Hero Construction》1958年
其他
另见
- 美国艺术学院
- 贝西·班尼特,20世纪初装饰艺术策展人
- 森林田园诗
- 美国访问量最大的博物馆名单
- 芝加哥博物馆和文化机构名单
- 艾梅·莱昂·梅维斯
- 芝加哥的视觉艺术
参考资料
- ^ Johnson, Steve. Chicago museums set attendance records in 2016. Chicago Tribune. 2017-01-25 [2021-01-29].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2-03-19).
- ^ 2.0 2.1 Sharpe, Emily; da Silva, José. Visitor Figures 2020: top 100 art museums revealed as attendance drops by 77% worldwide. The Art Newspaper. 2021-03-30 [2022-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7).
- ^ Visitor Figures 2013: Museum and exhibition attendance numbers compiled and analysed (PDF). The Art Newspaper International. April 2014, XXIII (256) [2022-07-0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11-18).
- ^ Smith, Roberta. A Grand and Intimate Modern Art Trove. The New York Times. 2009-05-13 [2011-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2).
- ^ Exhibition and Museum Visitor Figures 2017. The Art Newspaper. 2018-03-26 [2021-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7).
- ^ Quick facts: Timeline. School of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2023-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1).
- ^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History. il-hist-art-project. [2023-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9).
- ^ Few Changes Made - University of Chicago Trustees Hold an Election - Two Vacancies Filled - Other Members Whose Terms Expired Re-Elected - Examinations for Positions as Teachers in the Public Schools of the City. The Daily Inter-Ocean. 1893-06-28: 1.
- ^ Dillon, Dian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Encyclopedia of Chicago (The Newberry Library). 2004-09-18 [2015-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31).
- ^ Hilliard, Celia. "The Prime Mover" - Charles L. Hutchinson and the making of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Chicago: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2010. ISBN 978-086559-238-4.
- ^ The Art Institute – The Western Art Movement and its Splendid Achievements in Chicago – The New Home of the Fine Arts – The Ward Collection – The Century, Harper's - The Formal Opening of the New Museum – The Loan Collection – A Noble Triumph. The (Chicago) Inter Ocean. 1887-11-20, XVI (239): 9.
- ^ Kennedy, Randy (June 14, 2010). "James N. Wood, President of the Getty Trust, Dies at 6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New York Times. Retrieved 2010-06-21.
- ^ Kamin, Blair. Art Institute to Add New Wing. Chicago Tribune. 2005-05-31 [2021-01-29].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9-05-05) (美国英语).
- ^ Grossman, Samantha. These Are the 25 Best Museums in the World. 时代杂志. 2014-09-18 [2014-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0).
- ^ Johnson, Stev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gets its largest gift ever, including 9 Warhols. Chicago Tribune. 2015-04-22 [2022-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5).
- ^ Chappell, Bill. Gift Worth $400 Million To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Includes Works By Warhol. WBEZ News. 2015-04-22 [2022-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25).
- ^ Johnson, Steve. Art Institute lands largest announced cash donation, $70 million in total. Chicago Tribune. 2018-04-17 [2021-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2) (美国英语).
- ^ Chilvers, Ian (编).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Art: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813–814. ISBN 978-0-1928-0022-0.
Celebrated masterpieces: Nighthawks; American Gothic; A Sunday Afternoon on the Island of La Grande Jatte.
- ^ World's most beautiful museums. Fox News. 2013-05-03 [2013-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Must-see masterpieces: Georges Seurat's A Sunday on the Island of La Grande Jatte, Nighthawks, and Vincent Van Gogh's Bedroom in Arles.
- ^ Arts of Africa.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2019-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9).
- ^ Arts of the Americas.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2016-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0).
- ^ 22.0 22.1 Nighthawks.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2022-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8).
- ^ The sale was recorded by Josephine Hopper as follows, in volume II, p. 95 of her and Edward's journal of his art: "May 13, '42: Chicago Art Institute - 3,000 + return of Compartment C in exchange as part payment. 1,000 - 1/3 = 2,000." See Deborah Lyons, Edward Hopper: A Journal of His Work New York: 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 1997, p. 63.
- ^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visual-arts-cork.com. [2022-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8).
- ^ Levin, Gail. Edward Hopper's Nighthawks, Surrealism, and the War.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Museum Studies. 1996, 22 (2): 180–195 at 189, 193–194. JSTOR 4104321. doi:10.2307/4104321.
- ^ Edward Hopper. A Closer Look.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2006 [2013-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12).
- ^ About This Artwork: Nighthawks, 1942.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2013-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10).
- ^ Simon, Scott. Present at the Creation: Edward Hopper's Nighthawks. Morning Edition. 2002-10-07 [2018-09-10]. NPR.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01).
- ^ Wood, James N.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20th-Century: Painting and Sculpture. Hudson Hills. 1996. ISBN 978-0-8655-9096-0.
- ^ American Gothic.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2016-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3).
- ^ Fineman, Mia (June 8, 2005). "The Most Famous Farm Couple in the World: Why American Gothic still fascinat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late.
- ^ About This Artwork: American Gothic.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2010-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28).
- ^ Ancient and Byzantin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2016-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0).
- ^ Coffin and Mummy Case of Paankhenamun (PDF).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2013-01-1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9-10).
- ^ Coffin and Mummy of Paankhenamun.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2016-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22).
- ^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2016-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0).
- ^ Asian Art.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2016-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0).
- ^ Thorne Miniature Rooms.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2011-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15).
- ^ Galloway, Paul, and Alan G. Artner (September 29, 1996). "City's Impressionist Trove Rooted in House of Palme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hicago Tribune. Retrieved 2019-10-28.
- ^ Case 8: Annie Swan Coburn. Women of the Art Institute. [2018-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8).
- ^ Karcheski, Jr., Walter J. Essay: George F. Harding, Jr. and His "Castl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1995 [2021-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0).
- ^ Arms, Armor, Medieval, and Renaissanc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2016-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31).
- ^ Johnson, Steve. Massive art gift transforms Art Institute. Chicago Tribune. 2015-12-09 [2016-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0).
- ^ Modern Art.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2016-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0).
- ^ Photography.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2016-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2).
- ^ Engelbrecht, Theresa Moir. "Inter-Collected: The Shared History of the Print Club and Museum Collec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rt in Print. Vol. 7 No. 2 (July–August 2017), 30.
- ^ Textiles.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2016-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0).
- ^ Neault, Michael. Behind the Scenes of the Website Redesign.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2018-10-22 [2018-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0)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