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诗 (诗集)

杜诗即“杜甫诗集”,据《新唐书》载,原有六十卷[1],经五代动乱,已大致亡佚,未有家集传世[2]。杜甫一生潦倒,其诗“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3]大历年间,唐代润州刺史樊晃曾集杜甫诗为《杜工部小集》六卷,收杜诗二百九十首,并作《杜工部小集序》,是收集杜诗第一人。

杜诗
翻译成朝鲜语的杜诗
作者杜甫
类型

北宋学者王洙崇文院编目期间,利用“秘府旧藏”和“通人家所有”的残篇予以重新汇整,得一千四百零五篇,编为十八卷,又别录赋笔杂着二十九篇,共二十卷,宝元二年(1039年)集结成《杜工部集[4]。嘉祐四年(1059年),由王琪增订刊刻《杜工部集》于苏州,并撰写《后记》。

在王洙之前,着手整理杜诗者有苏舜钦[5]王安石[6]刘敞[7]三家。苏轼《东坡题跋》卷二记他与刘斯立曾于管城人家叶子册中,得到古抄《杜员外诗集》。王沬《杜工部集记》记载所用杜集有九种,苏舜钦等三家所据各集,王洙均未取用。例如唐代“古本”二卷、“蜀本”二十卷[8]、“集略”十五卷、樊晃序《小集》六卷[9]、“孙光宪序本”二十卷、“郑文宝序《少陵集》”二十卷、“别题小集”二卷、“孙仅”一卷、“杂编”三卷。

王洙收杜诗一千四百零五首。后人续搜逸诗,又得五十馀首,这其中有真有假,“其馀皆非真木”[10],存佚的问题至今仍是个谜。杜诗律切深严,工于用字,鲜涉艳情,多言国事,韦縠《才调集》录李白诗二十八首却不选杜诗,冯舒《才调集评注》以为“崇重老杜”,《四库提要》说“实以杜诗高古,其书体例不同。”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亦不收杜诗,实因当时杜甫已非青年诗人,因而不在选录之列。唐人选诗,仅韦庄《又玄集》收有杜诗,以杜甫、李白、王维置于卷首。宋朝的杜诗选本,以《文苑英华》、《唐文粹》最著名。

历代为杜诗作注者众,号称有千家之多[11],南宋时即出现《黄氏补千家集注杜工部诗史》,实收注家一百五十一人。刘辰翁首开杜诗评点之风,其一生对杜诗用力最多,并成《兴观集》,但未刊。高楚芳删存诸注,以刘评附于《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二十卷,《文集》二卷。[12]又如南宋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王嗣奭的《杜臆》、清代钱谦益《笺注杜工部集》、仇兆鳌《杜诗详注》、杨伦笺注《杜诗镜铨》二十卷、浦起龙《读杜心解》。王嗣奭在《杜臆》中运用“以杜证杜”的注释手法,例如王嗣奭举杜诗《对作花卿歌》中的“成都猛将有花卿,学语小儿知姓名”证明花卿即指花敬定仇兆鳌说:“宋元以来,注家不下数百……各有所长,其最有发明者,莫若王嗣奭之《杜臆》。”[13]万曼作《杜集叙录》[14]边连宝以为《千家注杜》“杂而舛”,《赵注》“浅而略”,《顾注》“琐而凿””至于《仇注》“所取太博,时或短于抉择”。唐汝询《唐诗解》卷首谓:“杜集旧有千家注,而李集惟杨、萧二家。然杜注多伪,李注近烦。”

注释

  1. ^ 樊晃的《杜工部小集序》:“文集六十卷,行于江汉之南。属时方用武,斯文将坠,故不为东人所知。……君有子宗文宗武,近知所在,漂寓江陵,冀求其正集,续当论次云。”《崇文总目》仅载“《杜甫集》二十卷。”
  2. ^ 吕陶《净德集》卷二四《杜敏求墓志铭》、《琬琰集删存》卷二查籥《杜御史莘老行状》
  3. ^ 杜甫《南征》
  4. ^ 《宋史》卷二百八《艺文志》:“王洙《注杜诗》三十六卷。”
  5. ^ 苏舜钦《题杜子美别集后》云:“天圣末,冒黎韩综官华下,于民间传得号《杜工部别集》者,凡五百篇。予参以旧集,削其同者,馀三百篇。”(《苏学士集》卷十三)
  6. ^ 《杜工部后集序》云:“予之令鄞,客有授予古之诗世所不传者二百馀篇。”(《临川集》卷八四)
  7. ^ 刘敞〈《寄王二十》诗序〉:“先借王《杜集外集》,会疾未及录。近从吴生借本,增多于王所收,因悉抄写分为五卷。”(《公是集》卷廿四)
  8. ^ 王得臣《增注杜工部诗集序》称仅十卷。(见蔡婪弼《杜工部草堂诗笺》,《古逸丛书》本,简作《蔡笺》)
  9. ^ 《崇文总目》、《新唐书·艺文志》著录
  10. ^ 王若虚《滹南诗话》录其舅周昂
  11. ^ 董居谊《黄氏补注杜诗序》云:“近世锓板注以集名者毋虑二百家。”周采泉《杜集书录》收录宋至清的杜集(注本、选本、谱录等)共八百三十五种。
  12. ^ 《四库全书》收元代高楚芳编《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提要云:“宋荦谓杜诗评点自刘辰翁始,刘本无注,元大德间有高楚芳者,删存诸注,以刘评附之。”
  13. ^ 仇兆鳌在《杜诗详注·杜诗凡例》“历代注杜”
  14. ^ 《杜甫研究论文集》第三辑及《唐集叙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