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尔摩中央邮局大楼
斯德哥尔摩中央邮局大楼[2](瑞典语:Centralposthuset、Centralposten)是一座位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历史建筑。该建筑于1903年开幕,由建筑师费迪南德·博伯格设计,并在启用后持续作为瑞典邮政局的总部直到2003年。
斯德哥尔摩中央邮局大楼 | |
---|---|
Centralposthuset | |
概要 | |
类型 | 建筑物、建造物群[*]、地标建筑[*]、旅游景点 |
建筑风格 | 新艺术运动 |
用途 | post station[*] |
所属国家/地区 | 瑞典 |
行政区 | 斯德哥尔摩 |
地址 | Mäster Samuelsgatan 70, SE-111 21 |
坐标 | 59°19′56″N 18°03′30″E / 59.3323°N 18.0582°E |
现居租户 | 瑞典政府 |
起造 | 1898年[1] |
竣工日 | 1904年[1] |
托建方 | 瑞典邮政局 |
所有者 | 瑞典国家财产局 |
技术细节 | |
结构系统 | 砌体结构 |
设计与建造 | |
建筑师 | 费迪南德·博伯格 |
工程师 | 古斯塔夫·达尔 |
保护情况 | individual listed building complex[*] |
地图 | |
在2008年4月进行了大规模改建后,目前该建筑使用于企业部和政府办公室。
历史
瑞典的邮政服务可以追溯到17世纪,并在创立的300年期间将总部设在斯德哥尔摩老城的各个小建筑物中。最后一座容纳邮政部门的建筑物是现在的邮政博物馆,位于莉拉·尼加坦街6号,并于1820年进行了最后一次重建。
随着铁路运输和蒸汽船的引入,邮件数量迅速增加,原有的办公厅舍无法满足庞大的需求。因此政府决定在红仓广场(靠近现今的喜来登酒店)兴建一座新的中央邮政大楼,由阿尔伯特·特恩奎斯特负责设计。该大楼于1870年代完工,然而随着明信片的爆炸性增长,使得总部再次变得过时。因此在1896年,政府决定搬迁至一座更大的建筑物。[3]
现在邮局所在地的附近,在在19世纪中叶的斯德哥尔摩中心的一个相对边缘的区域,但在1871年斯德哥尔摩中央车站的启用后逐渐改变。邮政部门的专家顾问、建筑师古斯塔夫·达尔研究了德国和比利时的现代邮局,并为该场所的新邮局制定了计划。1897年末,邀请了五位瑞典建筑师——卡尔·默勒(Carl Möller)、路德维希·彼得森(Ludvig Peterson)、恩斯特·斯滕哈马、欧根·托尔伯恩(Eugen Thorburn)和费迪南德·博伯格参加立面竞赛,最终由博伯格的设计获胜。[3][4]
最终,该建筑于1903年10月27日由奥斯卡二世国王揭幕。是当时城市最为现代化的建筑,配备了电力、58个镶嵌桃花心木环的卫生间和瑞典首次引进的邮政信箱。然而在揭幕之前很久,建筑选定的场地已被证明容量不足,因此在1915年开始对剩余的第三块区域进行扩建。
1935年,中央邮局大楼被宣布为历史纪念建筑。并在1976年至1978年进行了重大改建,随后在1980年代进行了几次改造。1987年至1992年,其中三个庭院被封闭并建成了一个购物走廊,中央大厅进行了修复,并增加了一个结构,为800个新工作间提供了空间。[4]
2003年,邮政公司将其总部迁至索尔纳市镇,2004年该建筑被瑞典国家财产局接管,并在2008年进行了重建,以容纳瑞典政府。[5]
建筑设计
-
1905年的中央邮局大楼
-
林德罗斯表厂所制作的钟楼
-
中央邮局大楼入口
-
瑞典邮票所描绘的中央邮局大楼,1903年
为了突出建筑的重要性,博伯格选择通过大量精细的雕刻来弥补有限的建筑场地。他称之为:“从建筑物中释放适当的质感,让它或多或少地向上升起”[6]。因此,他在核心上增加了几个类似塔楼的部分:首先是一个短小、高出屋顶的中央塔楼,坐落在一个精心塑造的入口上。其次是两个较小的塔楼,从角落突出并用砖块包裹,向过往行人展示建筑物的地位。
尽管在1960年代和70年代对建筑进行了增建[1][4],但中央邮局大楼仍然在其周边区域中占主导地位。为进一步增加建筑物的权威性,博伯格选择将底层用红色的埃夫德克洛斯特砂岩(Övedskloster)覆盖,与上部覆盖墙壁的红色霍甘斯砖(Höganäs)相相配,深埋的窗户进一步强调建筑的重量。屋顶则采用石板覆盖。
博伯格倾向于将东方主义与适宜性相结合,在那个时代,这样的装饰和异国风格被认为缺乏瑞典的特色。塔楼的八角形顶部有一个平顶圆顶,并伴有顶球,被描述为印度波斯风格。博伯格还善于运用装饰丰富地应用于主入口周围和人行道上,其中更包括瑞典国徽和原鸽,以及包括而松树枝和各种动物雕像等视为典型瑞典风格的事物(即对大自然的热爱)。所有这些雕刻都是根据博伯格的绘图和阿克塞尔·布鲁斯(Axel Bruce)的石膏模型进行的。[1][3][4]
中央大厅的十字拱顶部分有两层高,并通过天窗照亮。大理石拱廊下曾摆放着橡木柜台。抹灰墙原打算用石头包裹,现在则覆盖着邮政徽章、国家、省份和城市的纹章,以及特色的松果边框。楼梯上方的大型壁画于1907年完成,由卡尔·威尔赫姆森创作,展示了一艘蒸汽船将邮件交付到船桥的马车的情景。中央大厅的平顶穹顶采用传统技术建造,没有使用铁构架。[1]
不过,博伯格的设计引起了一些批评,被指责过于自然主义而缺乏庄重感,几乎像是用黏土塑造而非用砂岩雕刻。尽管他因在此邮局的设计而被任命为马尔默邮局的设计者,但批评声音仍在不断加强,十年后导致博伯格放弃了他的建筑事业。[3]
参考文献
- 来源
- ^ 1.0 1.1 1.2 1.3 1.4 Johansson
- ^ P . b. b . Erscheinungsort Wien, Verlagspostamt Wien 40. BUNDESGESETZBLATT FÜR DIE REPUBLIK ÖSTERREICH (PDF). 1966-05-27 [2023-06-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6-14) (瑞典语).
- ^ 3.0 3.1 3.2 3.3 Nilsson
- ^ 4.0 4.1 4.2 4.3 SFV, Centralposthuset.
- ^ SFV, Ombyggnad.
- ^ 瑞典语:utlösa någon lämplig massa ur byggnaden och låta den mer eller mindre gå till väders, (SFV, Centralposthuset).
书籍
- Johansson, Bengt O H. Norra innerstaden. Guide till Stockholms arkitektur 2nd. Stockholm: Arkitektur Förlag AB. 1999: 38. ISBN 91-86050-41-9.
- Nilsson, Staffan, Brevborgen vid Vasagatan (PDF), Kulturvärden (3) (Stockholm: SFV, National Property Board of Sweden), 2005, (3): 22–31 [2008-02-0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6-12)
- Centralposthuset i Stockholm. SFV, National Property Board of Sweden. [2008-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1-07) (瑞典语).
- Ombyggnad av Centralposthuset, kv Blåmannen 21. SFV. [2008-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27) (瑞典语).
- Imports. Arkitekturmuseet. 2006-07-07 [2008-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04) (瑞典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