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学会

清朝末期政治團體

强学会,清朝末期一个政治团体,现代政党的雏形。1895年中国惨败甲午战争之后,朝廷内外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痛思中国失败之教训,寻求中国转弱为强的途径。1895年8月17日康有为在北京安徽会馆创办《万国公报》,成为强学会组织的发端。该报因与上海基督教广学会的其中一个刊物同名,后改为《中外纪闻》,刊登海外新闻,时评政论和有关公文,以“渐知新法”为宗旨,“遍送士夫党人”。同时请翰林院侍读学士文廷式出面,在达智桥胡同河南会馆后孙公园胡同安徽会馆定期召集集会,演讲与讨论。11月中旬正式成立强学会,又称强学书局,或译书局。康有为作《强学会叙》,陈炽为提调,梁启超为书记员,入会者众多。参加学会的除维新派、帝党外,还有一些开明人士、洋务派、传教士等。 袁世凯张之洞徐世昌等都列名参加,并出资赞助。李鸿藻翁同龢等也予支持。李鸿章也愿捐银2千两入会,因签订《马关条约》名声不好,遭到拒绝[1]。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等也加入强学会。

北京强学会成立之后,康有为立即南下南京,游说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11月上海强学会成立,列名会籍的有康有为张謇陈三立黄遵宪吴德㴋等,和张之洞幕僚黄体芳黄绍箕黄绍第梁鼎芬汪康年等。1896年1月12日刊《强学报》,提出开议院的政治主张,倡导维新变法。

强学会之后,各地也纷纷组织会社,有湖北质学会、广州圣学会、湖南南学会、广东粤学会、苏州苏学会,陕西味经学会、上海有不缠足会农学会译书会蒙学会等。

1896年1月20日,御史杨崇伊以“私人堂会,将开处士横议之风”上奏慈禧太后。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名义严禁北京强学会议论时政,[2]将之改为直隶官书局,专欲“译刻各国书籍”。强学会等于被解散。张之洞也随之停发上海强学会经费,令其自动解散。1897年,康有为又在京成立“保国会”。

杨崇伊跟李鸿章的长子李经方是儿女亲家。

注释

  1. ^ 郑师渠. 中国近代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161. 
  2. ^ 《清实录‧德宗景皇帝实录》,卷381,曰:“御史杨崇伊奏、京官创设彊学书院,植党营私,请旨严禁一折。据称近来台馆诸臣,于后孙公园赁屋,创立彊学书院。专门贩卖西学书籍,并钞录各馆新闻报、刊印中外纪闻,按户销售,犹复借口公费,函索外省大员,以毁誉为要挟,请饬严禁等语。著都察院查明封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