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學會

清朝末期政治團體

強學會,清朝末期一個政治團體,現代政黨的雛形。1895年中國慘敗甲午戰爭之後,朝廷內外一部分知識分子開始痛思中國失敗之教訓,尋求中國轉弱為強的途徑。1895年8月17日康有為在北京安徽會館創辦《萬國公報》,成為強學會組織的發端。該報因與上海基督教廣學會的其中一個刊物同名,後改為《中外紀聞》,刊登海外新聞,時評政論和有關公文,以「漸知新法」為宗旨,「遍送士夫黨人」。同時請翰林院侍讀學士文廷式出面,在達智橋胡同河南會館後孫公園胡同安徽會館定期召集集會,演講與討論。11月中旬正式成立強學會,又稱強學書局,或譯書局。康有為作《強學會敘》,陳熾為提調,梁啟超為書記員,入會者眾多。參加學會的除維新派、帝黨外,還有一些開明人士、洋務派、傳教士等。 袁世凱張之洞徐世昌等都列名參加,並出資贊助。李鴻藻翁同龢等也予支持。李鴻章也願捐銀2千兩入會,因簽訂《馬關條約》名聲不好,遭到拒絕[1]。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等也加入強學會。

北京強學會成立之後,康有為立即南下南京,遊說署理兩江總督張之洞。11月上海強學會成立,列名會籍的有康有為張謇陳三立黃遵憲吳德潚等,和張之洞幕僚黃體芳黃紹箕黃紹第梁鼎芬汪康年等。1896年1月12日刊《強學報》,提出開議院的政治主張,倡導維新變法。

強學會之後,各地也紛紛組織會社,有湖北質學會、廣州聖學會、湖南南學會、廣東粵學會、蘇州蘇學會,陝西味經學會、上海有不纏足會農學會譯書會蒙學會等。

1896年1月20日,御史楊崇伊以「私人堂會,將開處士橫議之風」上奏慈禧太后。慈禧太后以光緒皇帝名義嚴禁北京強學會議論時政,[2]將之改為直隸官書局,專欲「譯刻各國書籍」。強學會等於被解散。張之洞也隨之停發上海強學會經費,令其自動解散。1897年,康有為又在京成立「保國會」。

楊崇伊跟李鴻章的長子李經方是兒女親家。

注釋

  1. ^ 鄭師渠. 中国近代史.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7: 161. 
  2. ^ 《清實錄‧德宗景皇帝實錄》,卷381,曰:「御史楊崇伊奏、京官創設彊學書院,植黨營私,請旨嚴禁一摺。據稱近來臺館諸臣,於後孫公園賃屋,創立彊學書院。專門販賣西學書籍,並鈔錄各館新聞報、刊印中外紀聞,按戶銷售,猶復藉口公費,函索外省大員,以毀譽為要挾,請飭嚴禁等語。著都察院查明封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