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官话

中國大陸使用人數第二的漢語官話

中原官话官话的一个分支,为中原民系关中民系母语,其母语人口有1.86亿人,在官话区中仅次于西南官话

中原官话
母语国家和地区中国
区域河南大部、江苏安徽北部、山东西南部、河北南部、陕西中部、甘肃东部及西部、新疆天山以南地区
母语使用人数
1.86亿
语系
官方地位
管理机构
语言代码
ISO 639-3
ISO 639-6zgyu
语言学家列表cmn-zho
Glottolog
huab1238  Huabei Guanhua[2]
中原官话在中国境内的分布

中原官话以河南陕西关中西南为中心,覆及北、北、南、南、东南、东南、南疆等地,此外在天津市区及部分郊区、江苏苏州市吴江区松陵镇长兴县皖南宣城广德市部分地区、浙江湖州长兴部分地区、杭州市等地,中原官话亦有方言岛分布,共392个县市。

分区

分区历史

 
中原官话核心区分布图

1934年上海申报馆出版的《中华民国新地图‧语言区域图》将中国语系分为华北官话区、华南官话区、吴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海南方言七种。中原官话属于华北官话区。1984年民族语则将中原官话分拆入北方官话西北官话中。

1985年,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李荣发表〈官话方言的分区〉,将中原官话独立分出[3]。198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澳洲人文学院合作编纂《中国语言地图集》,将中原官话分为9片,分别为:郑曹片、蔡鲁片洛徐片信蚌片汾河片关中片秦陇片陇中片南疆片[4] 中华民国教育部汉字古今音数据库中的小学堂官话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亦沿用此分类法。

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发表《中原官话分区(稿)》一文,将关东的中原官话东半部重新分区,分为兖菏片徐淮片郑开片洛嵩片南鲁片漯项片商阜片信蚌片8片。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香港城市大学语言资讯科学研究中心撰写的《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承袭此分类,将中原官话分为十四片。

现行分区

分片名称 主要分布地区 说明
郑开片 中原北侧:河南郑州开封鹤壁濮阳冀南大名县魏县东。 属于淮北河南话,毗邻晋语邯新片区及冀鲁官话区。平翘音郑开型
洛嵩片 中原西北西洛阳市,此片都分布在河南境内。 属于淮北河南话,东有郑开片,西有关中片,南有南鲁片,北为晋语邯新片区。以洛阳话为代表。平翘音洛阳型
南鲁片 中原西南:西南南阳、豫中许昌平顶山,以及陕东南商南县 属于淮北河南话,东有漯项片,西过渡至西南官话川黔片汉中话,南有信蚌片及西南官话湖广片,北接郑开、洛嵩二片。平翘音蔡鲁型
漯项片 中原中央偏西:东南漯河周口驻马店,此片都分布在河南境内。 属于淮北河南话,东有商阜片,西有南鲁片,南有信蚌片,北有郑开片,四面都被中原官话包围。平翘音蔡鲁型
商阜片 中原中央偏东:商丘阜阳亳州宿州 属于淮北河南话,东有徐淮片,西有漯项片,南有信蚌片,北有兖菏片及郑开片,四面都被中原官话包围。
信蚌片 中原东南边缘:信阳东北蚌埠 属于淮南河南话,毗邻江淮官话黄孝片洪巢片宁庐方言区。
兖菏片 中原东北:西南兖州菏泽枣庄郯城临沂等市,豫东北范县台前县,几乎在山东境内。 毗邻山东的冀鲁官话区,是山东话的一种,平翘音兼具三种类型。
徐淮片 中原东侧:徐州宿迁淮北宿州豫东永城市夏邑县西南枣庄 位于黄淮平原边界,毗邻江淮官话洪巢片扬淮方言区,平翘音有洛阳型及蔡鲁型。以徐州话为代表。
汾河片 汾河下游的临汾运城陕东韩城 晋语吕梁片有关联,是晋语演化成中原官话的过渡区。是否归属于晋语,目前存在争议。
关中片 陕西西安铜川咸阳渭南商洛宁夏泾源县甘肃宁县西三门峡湖滨区 即关中东府话,以西安话为代表。
秦陇片 陕西宝鸡宁夏固原甘肃东南平凉庆阳陇南,在青海西宁有方言飞地。 即关中西府话。毗邻兰银官话区。
陇中片 甘肃东南天水定西宁夏西吉县隆德县
河州片 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乐都同仁 毗邻兰银官话区,词汇多为汉语词,但语法为突厥语架构。
南疆片 甘肃敦煌新疆塔里木盆地吐鲁番库尔勒喀什和田阿克苏阿图什等。 包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河南移民的“团场话”。

语音特征

高耀洁医师母语是山东曹县话,日后在河南省行医一样讲中原官话。
河南南阳市唐河县方言样本

入声归派

中原官话之中,中古汉语入声清音声母次浊声母字今读阴平入声全浊声母字今读阳平,这是中原官话区的主要特点。入声次浊声母字读阴平是区分点,与冀鲁官话胶辽官话(读去声)相异。中原民系形成与明初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有关,在入声归派上,晋语将清入与次浊入读作阴入,中原官话便派入阴平;晋语将全浊入读为阳入,中原官话派入阳平。由此可见两种语言的对应关系。

在入声韵变成舒声韵的过程中,中原官话也与北京官话有所差异:

入声字发音演变比较
中古汉语韵摄 中原官话韵母 北京官话韵母 例字
曾摄梗摄 /ɛ/、/aɪ/、/ei/ /ɤ/ 则、客、德
宕摄江摄 /io/、/yo/ /iau/ 药、角、学
山摄 /ye/、/yo/ /ye/ 缺、雪、月

中古汉语中,知组字(舌上音)与照组字(正齿音)读龈后音,精组字(正齿音)读齿龈音,历经历史演变,两者分合在中原官话中大致有三种模式:

  1. 型:知照组读翘舌音,精组读平舌音,可见发生辅音后移
  2. 洛阳型:合口字翘舌音开口字中,止摄知组(如知、池)读翘舌音照组(如纸、翅)读平舌音,发音与三十六字母相近;除止摄外,知组三等字(如张、场)、章组(如周、手)读翘舌音知组二等字(如罩、茶)、庄组(如查、沙)、精组平舌音,发音与切韵音相近。
  3. 蔡鲁型:知照精组字均读平舌音东南、南部分地区及其他零星区域属于此类,如驻马店济宁等。

中国语言地图集》曾依以上三种模式,将中原官话分出郑曹片(1)、洛徐片(2)、蔡鲁片(3)三区。

北京官话尖团合流,中原官话则大多会区分尖团音。中古的见组细音颚音化变成团音(gi变成ji,ki变成qi,hi变成xi),但中古精组细音不颚化,仍保持尖音的读法。对立范例诸如“箭zian/剑jian”、“小siao/晓xiao”、“酒ziu/久jiu”、“亲cin/钦qin”、“心sin/欣xin”、“积zi/鸡ji”、“先sian/掀xian”、“千cian/牵qian”等,斜线前为尖音,斜线后为团音。尖团区分在老年人中常见,而年轻人受普通话影响,多已合流。

中古知组照组合口字,在中原官话区东部(西南、东、北、北)和西部(关中晋南陇东南疆)等地有轻唇音读法。常见的是将shu-读为唇音f-音,如书读做fu,水读做fei,双读作fang;西安枣庄等地或将zhu-,chu-分别读作清唇齿塞擦音bf-, pf-。如抓读作bfa,吹读作pfei等。

中古轻唇音部分,在中古后期发音为蟹摄止摄合口三等非组的字,如“非肥匪费”等,在关东除了信蚌片,其余多发fi音。关西则如下[来源请求]

“肺”为蟹摄字,其余为止摄字。
分区
汾河片 运城 /ɕi/ /ɕi/ /ɕi/ /ɕi/ /ɕi/ /ɕi/ /vi/ /vi/ /fei/
关中片 渭南 /ɕi/ /ɕi/ /ɕi/ /ɕi/ /ɕi/ /ɕi/ /vi/ /vi/ /fei/
秦陇片 宝鸡 /fi/ /fi/ /fi/ /fi/ /fi/ /fi/ /vi/ /vi/ /fei/
陇中片 天水 /fi/ /fi/ /fi/ /fi/ /fi/ /fi/ /vi/ /vi/ /fei/

子变韵

开封郑州洛阳等地,普通话中的“-子”尾词不加“-子”尾,而以[au]音作结尾。如开封:鸭子iau,骡子luau,鼻子biao,筷子kiau。

濮阳商丘清丰南乐一带则将子读为“得”dê[te],如车得、票得、房得、孩得等等。

所有格变韵

在语法上,部分中原官话的人称代词转为所有格时会变韵。如第一人称(普通话“我”,英语I)在关中话中为/ŋè/,第一人称所有格代词(普通话“我”或“我的”,英语my)则变为/ŋǎi/。

参见

参考资料

  1. ^ 徐通锵,《历史语言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52
  2. ^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编). Huabei Guanhua. Glottolog 2.7.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3. ^ 中国社会科学院,用发展的眼光看语言学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18-04-25
  4. ^ 中国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中国语言地图集》(第一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