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

無患子科, 荔枝屬的一種植物

荔枝學名Litchi chinensis)又名荔支離枝丹荔、麗枝、貴妃香、火山荔、勒荔、荔果[1],是中國南部出產的一種亞熱帶果樹,屬無患子目無患子科,是荔枝屬的唯一物種,為華南的重要水果農作物,每年產量逾百萬噸。荔枝對保鮮的要求相當高,所以一般採用低溫運輸。生荔枝和荔枝含有毒物亞甲基環丙基乙酸英語Methylene cyclopropyl acetic acid,食用過量會導致低血糖和急性癲癇發作[2]。其果樹與果實狀似同科不同屬的龍眼

荔枝
荔枝剝皮前後,和中間果實的樣子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維管束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雙子葉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薔薇類植物 Rosids
目: 無患子目 Sapindales
科: 無患子科 Sapindaceae
亞科: 無患子亞科 Sapindoideae
屬: 荔枝屬 Litchi
Sonn., 1782
種:
荔枝 L. chinensis
二名法
Litchi chinensis
Sonn., 1782

植物學特徵

 
荔枝的花
 
玉荷包種子非常小

常綠喬木,高8~20m。莖上多分枝,灰色;小枝圓柱形,有白色小斑點和微柔毛。雙數羽狀複葉互生,連葉柄長10~25 cm;小葉2~4對,對生,具柄,葉片披針形或矩圓狀披針形,長6~15 cm,寬2~4 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而稍偏斜,全緣、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粉綠。春季開綠白色或淡黃色小花,圓錐花序,花雜性。核果球形或卵形,果皮暗紅色,有小瘤狀突起。種子外被白色、肉質、多汁、甘甜的假種皮,易與核分離。種子矩圓形,褐色至黑紅色,有光澤。

荔枝樹的壽命很長,有樹齡1,300年的荔枝樹仍然有結果實的能力。

歷史

中國的古籍中荔枝最初作「離枝」,《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隱夫薁棣,答遝離支。」李善注引晉灼曰:「離支,大如雞子,皮麄,剝去皮,肌如雞子中黃,味甘多酢少。」《扶南記》記:「荔枝之弱而蒂牢,不可摘取,必以刀劙其枝」,故名離枝。一般相信荔枝是源自中國南部的野生森林。《西京雜記》所載,公元前2世紀漢朝劉邦稱帝時,南海尉趙佗以荔枝進奉。公元1世紀的《異物志》、3世紀的《廣誌》中,荔枝都是作為嶺南物產登錄。東漢楊孚《異物志》:

荔支為異:多汁,味甘絕口,又小酸,所以成其味。可飽食,不可使厭。生時大如雞子,其膚光澤。皮中食,乾則焦小,則肌核不如生時奇。四月始熟也

公元3世紀時張勃著的《吳錄》有「蒼梧多荔枝,生山中,人家亦種之」的記載。蒼梧便在今日的廣西境內。現在廣東廣西海南的原始森林中仍然可以找到野生的荔枝樹。

晉郭義恭《廣志》:

荔枝樹,高五六尺,大如桂樹。綠葉蓬蓬,冬夏榮茂。青花朱實,大如雞子。核黃黑似熟蓮子。實白如肪,甘而多汁,似安石榴有甜醋者。

由此可見,荔枝在中國南部的栽種和生產已有二千年的歷史。《華陽國志》等史籍就記載宜賓一帶早在秦漢時就盛產荔枝,《新唐書·地理志》也載宜賓土貢有荔枝煎。蔡襄的《荔枝譜》是中國最早的荔枝專著,列舉了福建沿海四郡的陳紫、江緑大、方家紅、游家紫等三十二個品種。據元代《王禎農書》記載,中國的荔枝在元代已經遠銷西夏,新羅,日本,琉球,大食等地[3]

產地

 
滿樹的荔枝
 
未熟的荔枝

中國大陸荔枝種植範圍主要分佈在北緯18度至北緯28度,北至四川南部的合江縣,南至海南島五指山一帶,主產地區有廣東廣西海南福建雲南四川,另外貴州浙江等地亦有零星分佈。其中又以廣東荔枝分佈最廣,種植面積及產量均佔全國五成以上,茂名更是全球最大的荔枝生產基地。其他如臺灣越南泰國等地都有荔枝出產,引入荔枝栽種的國家則有美國佛羅里達州加利福尼亞州澳洲昆士蘭印度南非馬達加斯加以色列墨西哥等。

保存

未經保存處理的荔枝有「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味變,四日色香味盡去」[1]的特點。荔枝的保鮮相對較為困難。傳聞唐代唐玄宗為博楊貴妃一笑,從嶺南把荔枝送到長安[4]蔡襄的《荔枝譜》與吳曾的《能改齋漫錄》說是洛州(今重慶涪陵),宋景文《益部方物略記》則認為貴妃所食的荔枝來自嘉州(樂山),今人藺同在《涪州文史資料選輯》肯定楊貴妃吃的是洛州荔枝),為了保存荔枝的色香味,要以快騎驛送[5]杜牧有《過華清宮》詩:「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杜甫有《病橘》詩曰:「憶昔南海使,奔騰獻荔枝,百馬死山谷,到今耆舊悲。」《楊貴妃外傳》談到楊貴妃在馬嵬驛被賜縊死,恰好廣州進貢的荔枝到,玄宗用它來祭奠貴妃。

現代一般常用的保存方法是挑選易於保存的品種,以低溫高濕(攝氏二至四度,濕度90%至95%)保存。亦有配合使用氣調,降低氧氣比例以減慢氧化;或配合藥物來殺菌防腐。亦有使用二氧化硫;有謠傳稱不法商販用稀硫酸噴灑在荔枝以防腐、對人體有害云云,不符事實[6]

新鮮的荔枝每年五月開始上市,七至八月是最當造的時節。產地附近的城市經常可以買到剛剛摘下來的新鮮荔枝。至於離產地較遠的地方,便只可以買到冰凍過的。荔枝罐頭也非常流行,一般是去殼去核,泡在淡糖水裏。味道和新鮮度差的很遠,經常用來作冷飲甜點。亦有用淡鹽水浸泡荔枝的吃法。

藥用

《本草綱目》載:荔枝有補脾益肝、生津止呃、消腫痛、鎮咳養心等功效。但李時珍說:「荔枝氣味純陽,其性微熱。鮮者食多,即齦腫口痛也。」

  • 根部:微苦、澀,溫。消腫止痛。用於胃脘脹痛。[來源請求]
  • 葉片:
  • 果肉:假種皮,甘、酸,溫。益氣補血。用於病後體弱,脾虛久瀉,血崩。[來源請求]
  • 果核:甘、微苦、澀,溫。理氣,散結,止痛。用於疝氣痛,鞘膜積液,睾丸腫痛,胃痛,痛經。[來源請求]

種類

 
中國深圳大南山的古荔枝樹
 
荔枝樹樹枝新芽(中國深圳)
 
台灣高雄市玉荷包(妃子笑)荔枝

荔枝有多個品種,當中桂味,糯米糍是上佳的品種,亦是鮮食之選;掛綠更是珍貴難求的品種。「羅崗桂味」,「畢村糯米糍」及「增城掛綠」有「荔枝三傑」之稱。 惠陽鎮隆桂味,糯米糍更為美味鮮甜。

  • 掛綠:因外殼四分微綠六分紅,每個都有一圈綠線而名。據《廣東新語》說,掛綠「爽脆如梨,漿液不見,去殼懷之,三日不變。」當中增城掛綠歷來都是皇帝的貢品。據聞乾隆年間,增城人因為不堪每年納貢之擾,把百棵掛綠砍掉。亦有傳大部分掛綠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砍掉。現只存一棵母樹現仍存在增城荔城街掛綠園,稱「西園掛綠」。西園掛綠每年仍有結果,2001年便有一顆西園掛綠荔枝,在拍賣會中創下「最貴水果」的世界紀錄。
  • 桂味:特點是有桂花味,肉爽而清甜。果皮淺紅色,皮上的裂片峰尖刺手,皮薄而脆;核有正常發育的大核,亦有退化的焦核。桂味中有一種叫「鴨頭綠」,有墨綠色的斑片,是特佳的品種,羅崗桂味更為名品。
  • 糯米糍:特點是肉厚,多汁,濃甜如蜜。果皮鮮紅,皮薄,皮上裂片無峰尖。核小,更有退化成無核的,畢村糯米糍為名品。
  • 三月紅:是最早熟的品種,每年5月左右就會上市。
  • 妃子笑:四川叫鉈提,結果碩大,肉厚核小。妃子笑的特點是果皮青紅,個大,肉色有如白蠟,脆爽而清甜,果核小。傳說當年唐明皇為搏楊貴妃一笑,千里送的荔枝就是妃子笑。(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 玉荷包:台灣研發的王牌品種,核小肉肥多甜度極高,外包以紅帶綠為上品。近年臺灣高雄市推廣粒裝式玉荷包,把枝葉留在山林裏作肥料。[來源請求]
  • 懷枝:傳聞古時有尚書路過嶺南,把鄉親送的荔枝入懷中,故名。
  • 黑葉:中熟品種,果實大、果核大、果皮暗紅心形。雖然黑葉荔枝果核大,但因為其獨特的荔枝味道深得顧客歡心,且香味濃郁,很多荔枝雪糕或乳酪都是使用黑葉荔枝來調味。是臺中市潭子區頭家裏的名產之一。
  • 白糖罌:又名蜂糖罌,主產於廣東西南部,早熟品種,一般於5月下旬成熟。果型為歪形或短歪心形,果皮薄而鮮紅,果核一般中大,也有少部份小核,肉質厚,爽脆而蜜甜。
  • 白臘:又稱白蠟子,原稱電白白蠟,主產於廣東省茂名市的電白、高州等地,因果肉色白如蠟得名,多汁清甜。早熟豐産,於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成熟,一般比白糖罌晚熟一周左右。白蠟品種也有着不同的品系,有電白下洞的白蠟、高州的新興、茂南地區的大果白蠟等。
  • 吉荔:新品種的台農四號「吉荔」是農業試驗所鳳山分所研發的新品種,由太平區農會引進試種,一般荔枝每粒重25公克,吉荔重45公克,體積也比一般大1倍,果厚、汁甜,是目前最大的荔枝。

台灣農民對於荔枝產期有着:「三月紅→五月玉荷包(南部趕早)→六七月黑葉(中部大出)→八月糯米茲(北部拼晚)」的口訣,正好是每種荔枝盛產時期與接續品種上市。

 
十七世紀波蘭籍天主教耶穌會來華傳教士卜彌格著作《Flora Sinensis》(譯:中國植物志)筆下的荔枝樹

營養

生荔枝
每100 g(3.5 oz)食物營養值
276 kJ(66 kcal)
16.53 g
15.23 g
膳食纖維1.3 g
0.44 g
飽和脂肪0.099 g
單元不飽和脂肪0.12 g
多元不飽和脂肪0.132 g
0.83 g
色氨酸0.007 g
賴氨酸0.041 g
蛋氨酸0.009 g
維生素
維生素A equiv.
(0%)
0 μg
(0%)
0 μg
0 μg
硫胺(維生素B1
(1%)
0.011 mg
核黃素(維生素B2
(5%)
0.065 mg
煙鹼酸(維生素B3
(4%)
0.603 mg
吡哆醇維生素B6
(8%)
0.1 mg
葉酸(維生素B9
(4%)
14 μg
維生素B12
(0%)
0 μg
膽鹼
(1%)
7.1 mg
維生素C
(86%)
71.5 mg
維生素D
(0%)
0 IU
維生素E
(0%)
0.07 mg
維生素K
(0%)
0.4 μg
膳食礦物質
(1%)
5 mg
(2%)
0.31 mg
(3%)
10 mg
(3%)
0.055 mg
(4%)
31 mg
(4%)
171 mg
(0%)
1 mg
(1%)
0.07 mg
其他成分
81.76 g
參照美國標準的相對百分比
成人每日的參考膳食攝入量(DRI)
來源:(英文)美國農業部營養數據庫

荔枝果肉中含糖量高達20%;每一百毫升果汁中,維生素C含量最高可達70毫克,此外還含有蛋白質脂肪等成分。

毒性

荔枝含有抑制人體產生葡萄糖毒素次甘氨酸印度北部以前每年有超過100名兒童因為空腹吃大量荔枝中毒,發生急性腦腫喪命。後來發現病因與吃荔枝有關,治療方法是迅速按照低血糖症處理。在查明原因後,官員教導家長不要讓孩子空腹吃大量荔枝,當地兒童急性腦腫病例數目大減。[7]

常見荔枝品種

桂味荔枝類:1.桂味 2.八寶香 3.大丁香 4.小漢 5.水精球 6.無核荔 7.紅球 8.蘇州荔 9.麗仔 10.香荔 等等。

笑枝類: 1.笑枝 2.大造 3.電白白蠟 4.焦核荔 5.攀穀子 等等。

進奉類: 1.增城進奉 2.大肉 3.小丁香 4.六月雪 5.布袋 6.紅荔 7.靈山香荔 8.金剛錘 9.枚瑰露 10.香荔 11.絕淮子 12脆肉 13.高州進奉 14.黃丁香 15.四季荔 16.鵝蛋荔 17.稱鉈 18.仙進奉 等等。

三月紅類:1.三月紅 2.四月半 3.敗育三月紅 等等。

黑葉荔枝類: 1.黑葉 2.水東 3.白臘 4.白糖罌 5.宋家香 6.青殼 7.掛綠 等等。

糯米糍類: 1.糯米糍 2.小金鐘 3.龍荔 4.娘喜 5.尚枝 6.甜岩 7.雪懷子 8.紫娘喜 9.甜眼 等等。

淮枝荔枝類 1.淮枝 2.七月熟 3.廣元紅 4.風吹寮 5.將軍荔 等等。

文學上的荔枝

荔枝常見於文學作品之中。

  • ·杜牧《過華清宮三絕》:「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說的是唐明皇為博楊貴妃紅顏一笑,不惜勞師動眾,千里送荔枝的事。
  • ·白居易《荔枝圖序》:「荔枝生巴峽間,形團團如帷蓋。,冬青;如桔,榮;實如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如紅,膜如紫肉瑩白如,漿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實過之。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
  • 蘇東坡哲宗紹聖年間被貶嶺南,在紹聖二年第一次吃到荔枝,非常喜愛。以後多次在他詩詞內提到荔枝,當中以《惠州一絕》:「羅浮山下四時春,蘆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最為著名。
  • ·宋徽宗趙佶《宣和殿荔枝》:「密移造化出閩山,禁御新栽荔枝丹。玉液乍凝仙掌露,絳初結水晶丸。酣國艷非朱粉,泛天香轉蕙蘭。何必紅塵飛一騎,芬芳數本座中看。」
  • ·徐勃《詠荔枝膜》:「曾向忠州里描,胭脂淡掃醉容消。盈盈瓣風前落,片片桃花雨後嬌。」
  • ·文徵明《新荔篇》:「常熟顧氏自閩中移荔枝數本,經歲遂活。石田使折枝驗之,翠葉芃芃,然不敢信也。以示人,良是。因作《新荔篇》命同賦。」
  • 賈祖璋的作品《南州六月荔枝丹》被選入中國大陸初中、高中語文教材。

註釋

  1. ^ 1.0 1.1 王禎農書》 卷九 荔枝
  2. ^ 遺傳代謝之不思議-生荔枝有毒. 2017-01-26 [2017-06-27]. [永久失效連結]
  3. ^ 元 王禎 《農書》 《百穀譜集之七·荔枝》
  4. ^ 《資治通鑑》卷二一五《唐紀》三十一載:「玄宗天寶五年(746年),(楊貴)妃欲得生荔枝,歲命嶺南馳驛致之,比至長安,色味不變。」李肇《唐國史補》卷上:「楊貴妃生於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勝蜀者,故每歲飛馳以進。然方暑而熟,經宿則敗,後人皆不知之。」另外《太平御覽》所引《唐書》以及明人徐勃《荔枝譜》等都認為貴妃食荔來自嶺南
  5. ^ 《碧雞漫志》稱:「太真妃好食荔枝,每歲忠州置急遞上進,五日至都」。《新唐書·楊貴妃傳》記載:「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走數千里,味未變已至京師。」
  6. ^ 保鲜术让荔枝比砒霜还毒? 说法严重失实_新闻频道_中国青年网. news.youth.cn. [2024-0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06). 
  7. ^ Indian children died after 'eating lychees on empty stomach'. BBC News. 2017-02-01 [2017-0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02).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荔枝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
 植物名實圖考·荔枝》,出自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

參閱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