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柷敔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0年2月12日) |
林
林柷敔 | |
---|---|
性別 | 男 |
出生 | 1915年12月29日 中國江蘇省滬海道上海縣 |
逝世 | 1975年8月11日 中國上海市 | (59歲)
國籍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別名 | 林怡昌 |
職業 | 語言學家、翻譯家、學者 |
生平
高中時受其語文教員陳伯吹的影響,常向報刊投稿,曾在《東方雜誌》發表論文《哲學的復活》。後入暨南大學外文系學習,得到鄭振鐸、李健吾的指導。其間與吳岩、華鈴等人合辦《文藝》雜誌、《生活與實踐》叢刊,同時在《文匯報·世紀風》、《大晚報》、《申報·自由談》等報刊發表抗日愛國的散文、雜文等作品,在淪陷時期的上海文壇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1940年畢業後,長期在上海從事教育工作。這時期寫了《仙人掌的夢》、《辣的信》等散文、小品,散見於上海《萬象》、《新中華》等報刊。中共建國後任教於上海教育學院[3]。1975年去世。
著作
其作品有論著《蘇聯文學進程》《比較文學概論》《語言學史》《印支語泛論》等,譯著《比較語言學》《惡之花》等。
參考
- ^ 「柷」「敔」均為古代樂器名,始見於《尚書·益稷》:「下管鞀鼓,合止柷敔。」意為在音樂開始時奏「柷」,在音樂結束時奏「敔」。以此命名,含「古雅、有序、尚美」的寓義。
- ^ “比较文字学”术语的早期使用. [2020-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25).
- ^ 林柷敔-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二卷散文卷. [2020-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