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團龍補服
四團龍補服,又稱團龍補服,是清代多羅郡王以上的高級宗室、皇帝及諸皇子、或是外藩諸王才能穿着的補服,即在身前、身後、兩肩上都各有一團龍紋補子,其中又分行龍、正龍兩種花紋。而同時四團龍補服也作為清代大臣、將軍、王公們,在立下大功時的賞賜物,一般是作為榮譽性質的物品,但也有例外,皇帝允許日常或重大場合穿着的情況存在。是清代一項很是高貴的榮譽賞賜,根據學者王彥章先生統計,有清一代近三百載,皇帝賞賜的次數約莫只有寥寥73次而已。
規制
乾隆朝以前,清代的各項服裝規制並未有十分明確的規範,因此在當時的四團龍補服上,常會出現行龍、正龍補子混用的情況,如清朝康熙皇帝的補服-「織石青緞四團金龍面袷褂」等袞服上都並非一定是正龍紋。就是在兩肩為正龍紋,前後胸則是繡上雙龍戲珠的行龍紋。[1]
而從目前已知的清代四團龍補服,在乾隆朝的《皇朝禮器圖式》、《大清會典》時分化為四種等級的形制。分別是皇帝穿的袞服,其形制是在四團正龍補子外,在兩肩上還有象徵帝王的日月章紋(即《尚書·益稷》中所言象徵帝王的十二種章紋)[2]及後方的萬壽篆文。其二就是尚未封爵的皇子們所穿着的四團正龍補子。其三就是和碩親王所穿着的前後正龍補子,兩肩行龍補子。其四就是多羅郡王及親王世子所穿着的四團行龍補子。
皇帝及皇子補服
清朝有關皇帝和皇子等的補服、補掛,最早可以在《皇朝禮器圖式》、《大清會典》等乾隆朝的書籍中,見到補服的明確規範制度,如下。
- 《皇朝禮器圖式·卷四·冠服一》:「皇帝袞服,色用石青,繡五爪正面金龍四圍,兩肩前後各一。其章左日右月,前後萬夀篆文,間以五色雲,春秋棉祫,夏以紗,冬以裘,各惟其時。……皇太子龍褂,色用石青,繡五爪正面金龍四團,兩肩前後各一,間以五色雲,棉袷紗裘,各惟其時,皇子同。」[3]
- 《乾隆朝大清會典·卷三十·禮部·冠服》:「袞服,色用青,長覆膝,織金為卷龍文四。」[4]
可見皇帝所穿着的四團龍補服是在清代的乾隆朝時正式規範其規制,皇帝的補服為「四團正龍補子」,再佐以各種象徵皇帝的紋章和篆文,就成為了皇帝穿着在最外面的補服。而尚未封爵的皇子或是皇太子的補掛,則是相同的四團正龍補子,去除掉象徵皇帝皇權的紋章和篆文。
親王補服
- 《皇朝禮器圖式·卷四·冠服一》:「本朝定製,親王補服,色用石青,繡五爪金龍四團。前後正龍、兩肩行龍,世子同。」[3]
- 《嘯亭雜錄》:「舊制,親王服四正龍補服,郡王服二正二行龍補服。乾隆中,傅文忠公以為與御服無別,乃奏改親王服二行龍二正龍補服,郡王服四行龍補服,以為定製。諸王有特賜四正龍者,許服用焉。」[5]
可見清朝和碩親王的補服在乾隆朝以前,是與皇帝皇子們一樣的四團正龍補服。但到了乾隆朝時,和碩禮親王昭槤所寫的筆記《嘯亭雜錄》中及《乾隆朝大清會典》等記載中,就開始有了明顯規制,雖說與皇帝皇子們一樣前後胸都是繡上正面金龍,但是兩肩上都改為側身的龍紋,即行龍紋。使得和碩親王及親王世子的補服就成為了「兩正龍兩行龍補子」。
郡王補服
- 《皇朝禮器圖式·卷四·冠服一》:「本朝定製,郡王補服,色用石青,繡五爪行龍四團,兩肩前後各一。」[3]
- 《嘯亭雜錄》:「舊制,親王服四正龍補服,郡王服二正二行龍補服。乾隆中,傅文忠公以為與御服無別,乃奏改親王服二行龍二正龍補服,郡王服四行龍補服,以為定製。諸王有特賜四正龍者,許服用焉。」[5]
可見在乾隆朝以前,多羅郡王的補服還是兩正龍兩行龍的形制,但等到乾隆朝開始劃分等級後,就將多羅郡王的補服改為「四團行龍補子」,即四條側身的龍紋。
至於在往下層級的清代宗室貴族,就是所謂的多羅貝勒和固山貝子,雖說還是以圓形補子為樣式,但是卻不再是五爪龍紋,而是改為四爪蟒紋,並且其團數也少了肩上的兩個,變成只有前後胸的補子樣式。多羅貝勒為「兩團正蟒補子」,固山貝子則是「兩團行蟒補子」。而再往下的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以及非宗室的民公、侯、伯等超品爵位,則更是不再能使用圓形補子,改為方形補子,即「兩方正蟒補子」。[6]
身分 | 樣式 | 相同者 |
---|---|---|
清朝皇帝 | 四團正龍補子 | 皇太子、皇子、皇子福晉 |
和碩親王 | 兩正龍兩行龍補子 | 親王世子、親王福晉、世子福晉、固倫公主、和碩公主、郡主 |
多羅郡王 | 四團行龍補子 | 郡王福晉、縣主 |
多羅貝勒 | 兩團正蟒補子 | 貝勒夫人、郡君 |
固山貝子 | 兩團行蟒補子 | 固倫額駙、貝子夫人、縣君 |
奉恩鎮國公 | 兩方正蟒補子 | 奉恩輔國公、和碩額駙、民公(非宗室公爵)、侯爵、伯爵 |
需要注意的是,清朝女性后妃或命婦等,在穿着朝服時,穿着的是無袖的「朝褂」,而在女性穿着吉服時,則要穿着與男性相同的「補褂(補服)」,因此被稱為「吉服褂」、「女補掛」。而上述寫的相同者中女性人物的部分,即為吉服褂的部分。
受賞人物
除了外藩宗室諸王以外,清代時還將賞四團龍補服當作一項殊榮給予立下大功的臣子,根據學者楊虎於《故宮博物院刊·清代賞四團龍補服述略》一文中所統計的資料,有清一代,獲賞四團龍補服的大臣,一共有73位。[1]
康熙朝
一共有4位。
人物 | 民族 | 時間 | 官職 | 爵位 | 諡號 | 事件 |
---|---|---|---|---|---|---|
圖海 | 滿洲鑲黃旗 | 康熙十五年(1676年) | 撫遠大將軍、中和殿大學士、吏部尚書、滿洲正黃旗都統 | 一等忠達公爵 | 文襄 | 平陝西王輔臣之亂 |
孫思克 | 漢軍正白旗 |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 | 太子少保、振武將軍、甘肅提督 | 一等男爵兼一雲騎尉 | 襄武 | 昭莫多戰役 |
馬見伯 | 漢人 |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 | 鎮守山西太原等處地方副將管總兵官事 | 康熙六旬萬壽盛典 | ||
施世驃 | 漢軍鑲黃旗 | 康熙六十年(1721年) | 福建水師提督 | 一等輕車都尉 | 勇果 | 平台灣朱一貴之亂 |
雍正朝
一共有4位。
人物 | 民族 | 時間 | 官職 | 爵位 | 諡號 | 事件 |
---|---|---|---|---|---|---|
年羹堯 | 漢軍鑲黃旗 | 雍正二年(1724年) | 太保、撫遠大將軍、川陝總督 | 一等公爵 | 平青海羅布藏丹津之亂 | |
隆科多 | 滿洲鑲黃旗 | 雍正二年(1724年) | 太保、步軍統領、吏部尚書,兼管理藩院事 | 一等公爵 | 《聖祖仁皇帝實錄》、《大清會典》、《明史》總裁官 | |
高其位 | 漢軍鑲黃旗 | 雍正二年(1724年) | 江南提督 | 文恪 | 進獻雙龍玉印 | |
岳鍾琪 | 漢人 | 雍正二年(1724年) | 奮威將軍、四川提督 | 三等威信公爵 | 襄勤 | 平青海羅布藏丹津之亂 |
乾隆朝
一共有19位。
人物 | 民族 | 時間 | 官職 | 爵位 | 諡號 | 事件 |
---|---|---|---|---|---|---|
史貽直 | 漢人 | 乾隆初登基時 | 戶部尚書、署理陝西巡撫 | 文靖 | 舊臣入覲,伏謁梓宮 | |
李衛 | 漢人 | 乾隆二年(1737年) | 太子少保、直隸總督 | 敏達 | 執法秉公 | |
鄂爾泰 | 滿洲鑲藍旗 | 乾隆十年(1745年) | 太保、軍機大臣、保和殿大學士 領侍衛內大臣、翰林院掌院學士 |
三等襄勤伯爵 | 文端 | 病危 |
傅恆 | 滿洲鑲黃旗 | 乾隆十四年(1749年) | 太保、經略大金川軍務、保和殿大學士、戶部尚書 | 一等忠勇公爵 | 文忠 | 大金川之戰主帥 |
班第 | 蒙古鑲黃旗 | 乾隆二十年(1755年) | 定北將軍、兵部尚書、領侍衛內大臣 | 一等誠勇公爵 | 義烈 | 準噶爾之役 |
薩賴爾 | 蒙古正黃旗 | 乾隆二十年(1755年) | 定邊右副將軍、領侍衛內大臣 | 一等超勇公爵 | 準噶爾之役 | |
瑪木特 | 準噶爾部 | 乾隆二十年(1755年) | 北路參贊大臣、內大臣 | 三等信勇公爵 | 準噶爾之役 | |
策楞 | 滿洲鑲黃旗 |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 | 定西將軍、內大臣 | 一等公爵 | 擒獲厄魯特汗阿睦爾撒納 | |
兆惠 | 滿洲正黃旗 |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 | 定邊將軍、領侍衛內大臣、戶部尚書、鑲白旗漢軍都統 | 一等武毅謀勇公爵 | 文襄 | 黑水營之圍主帥 |
額敏和卓 | 維吾爾族 |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 | 參贊大臣 | 吐魯番回部札薩克多羅郡王 | 黑水營之圍一役 | |
霍集斯 | 蒙古正白旗 |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 | 阿克蘇回部郡王品級多羅貝勒 | 黑水營之圍一役 | ||
黃廷桂 | 漢軍鑲紅旗 |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 | 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陝甘總督 | 三等忠勤伯爵 | 文襄 | 籌辦西域軍需 |
明瑞 | 滿洲鑲黃旗 |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 | 議政大臣、雲貴總督、兵部尚書、正白旗漢軍都統 | 一等承恩毅勇公爵 | 果烈 | 清緬戰爭 |
車布登扎布 | 車臣汗部 |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 | 第十代車臣汗 | 喀爾喀扎薩克多羅郡王 | 七十大壽 | |
阿桂 | 滿洲正藍旗 |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 | 太子太保、御前大臣、定西將軍 戶部尚書、領侍衛內大臣 |
一等誠謀英勇公爵 | 文成 | 大小金川之役主帥 |
福康安 | 滿洲鑲黃旗 |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 | 協辦大學士、陝甘總督兼管甘肅巡撫事 辦理將軍事務 |
多羅嘉勇郡王 | 文襄 | 林爽文事件 |
海蘭察 | 滿洲鑲黃旗 |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 | 領侍衛內大臣、參贊大臣、正紅旗蒙古都統 | 一等超勇公爵 | 武壯 | 林爽文事件 |
阮光平 | 京族 |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 | 安南國王 | 越南西山朝光中帝 | 太祖武皇帝(越諡) 忠純(清諡) |
乾隆八旬萬壽盛典 |
拉特納巴都爾 | 廓爾喀人 |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 | 廓爾喀額爾德尼王爵 | 乾隆八旬萬壽盛典 |
嘉慶朝
一共有31位。
人物 | 民族 | 時間 | 官職 | 爵位 | 諡號 | 事件 |
---|---|---|---|---|---|---|
朱珪 | 漢人 | 嘉慶四年(1799年) | 太子少保、南書房行走、管理三庫大臣、戶部尚書 | 文正 | 召見重用 | |
宗室親王郡王及御前行走之蒙古親王郡王等30人 | 嘉慶十一年(1806年) |
道光朝
一共有5位。
人物 | 民族 | 時間 | 官職 | 爵位 | 諡號 | 事件 |
---|---|---|---|---|---|---|
瑪尼巴達喇 | 土默特部 | 道光八年(1828年) | 御前大臣、領侍衛內大臣 | 郡王銜多羅貝勒、固倫額駙 | 張格爾之亂 | |
長齡 | 蒙古正白旗 | 道光八年(1828年) | 太子太保、文華殿大學士、領侍衛內大臣、揚威將軍 | 一等威勇公爵 | 文襄 | 張格爾之亂 |
策登多爾濟 | 土爾扈特部 | 道光九年(1829年) | 第六任札薩克卓哩克圖汗、土爾扈特汗盟長 | 張格爾之亂籌備軍需 | ||
綿偲 | 滿洲?旗 |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 | 領侍衛內大臣、宗人府右宗正、鑲藍旗蒙古都統 | 多羅貝勒 | 七十壽辰 | |
僧格林沁 | 科爾沁部 | 道光三十年(1850年) | 左翼監督、正藍旗滿洲都統 | 第十一代扎薩克博多勒噶台親王 | 忠 |
咸豐朝
一共有5位。
人物 | 民族 | 時間 | 官職 | 爵位 | 諡號 | 事件 |
---|---|---|---|---|---|---|
奕譞 | 滿洲鑲白旗 | 咸豐元年(1850年) | 和碩醇親王 | 賢 | 咸豐皇帝登基 | |
奕詥 | 滿洲?旗 | 咸豐元年(1850年) | 多羅鍾郡王 | 端 | 咸豐皇帝登基 | |
奕譓 | 滿洲?旗 | 咸豐元年(1850年) | 多羅孚郡王 | 敬 | 咸豐皇帝登基 | |
僧格林沁 | 科爾沁部 | 咸豐五年(1855年) | 御前大臣、參贊大臣、正藍旗滿洲都統 | 第十一代扎薩克博多勒噶台親王 | 忠 | 平太平天國林鳳祥北路軍 |
端華 | 滿洲?旗 | 咸豐十年(1860年) | 御前大臣、內廷行走、步軍統領、崇文門正監督、正藍旗滿洲都統 | 和碩鄭親王 | 咸豐三旬萬壽盛典 |
光緒朝
一共有5位。
人物 | 民族 | 時間 | 官職 | 爵位 | 諡號 | 事件 |
---|---|---|---|---|---|---|
本格 | 滿洲正藍旗 | 光緒十五年(1889年) | 閱兵大臣、總理行營事務大臣、領侍衛內大臣、宗人府左宗正 | 和碩豫親王 | 光緒皇帝大婚 | |
奕劻 | 滿洲鑲藍旗 | 光緒十五年(1889年) | 御前大臣、領侍衛內大臣、管理火器營事務 宗人府右宗正、鑲黃旗滿洲都統 |
和碩慶親王 | 密 | 光緒皇帝大婚 |
世鐸 | 滿洲?旗 | 光緒十五年(1889年) | 軍機大臣、宗人府宗令、正黃旗滿洲都統、管理欽天監事 | 和碩禮親王 | 恪 | 光緒皇帝大婚 |
伯彥訥謨祜 | 科爾沁部 | 光緒十六年(1890年) | 領侍衛內大臣、鑾儀衛掌衛事大臣、管理武備院事務、正白旗滿洲都統 | 第十二代扎薩克博多勒噶台親王 | 慎 | 光緒二旬萬壽盛典 |
晉祺 | 滿洲?旗 | 光緒二十年(1894年) | 領侍衛內大臣、宗人府右宗正、正白旗滿洲都統 | 多羅克勤郡王 | 誠 | 慈禧六旬萬壽盛典 |
宣統朝
一共有1位。
人物 | 民族 | 時間 | 官職 | 爵位 | 諡號 | 事件 |
---|---|---|---|---|---|---|
善耆 | 滿洲?旗 |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 | 民政部尚書、宗人府左宗正、管滿洲火器營事、玉牒館總裁官、鑲藍旗滿洲都統 | 和碩肅親王 | 忠 | 宣統皇帝登基 |
參考文獻
- ^ 1.0 1.1 楊 虎. 清代赏四团龙补服述略 (PDF). 故宮博物院刊. 2013年, (2013年第4期・ 總第168期): 129–142 [2022-03-1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4-09).
- ^ 孔子. 《尚書·虞書·益稷》:「予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會;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繡,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2022-03-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2).
- ^ 3.0 3.1 3.2 《皇朝禮器圖式·卷四·冠服一》.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2022-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8).
- ^ 《乾隆朝大清會典·卷三十·禮部·冠服》. 維基文庫. [2022-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8).
- ^ 5.0 5.1 和碩禮親王昭槤. 《嘯亭雜錄》.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2022-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8).
- ^ 《皇朝禮器圖式》:「本朝定製,貝勒補服,色用石青,前後繡四爪正蟒各一團。……本朝定製,貝子補服,色用石青前後繡四爪行蟒各一團,固倫額駙同。……本朝定製,鎮國公補服,色用石青,前後繡四爪正蟒方補,輔國公和碩額駙皆同。……本朝定製,民公補服,色用石青,前後繡四爪正蟒,侯伯皆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