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部
科尔沁部(蒙古语:ᠬᠤᠷᠴᠢᠨ
ᠠᠶᠢᠮᠠᠭ,西里尔字母:хорчин аймаг;满语:ᡴᠣᡵᠴᡳᠨ
ᠠᡳ᠌ᠮᠠᠨ,穆麟德轉寫:korcin aiman)是明代中后期、清初蒙古旧部名,为与阿鲁科尔沁部区别,又称嫩科尔沁部,是最早与后金努尔哈赤结盟的蒙古部落。
明朝中后期,部落历经迁移,后金天聪年间,与扎赉特、東杜爾伯特、郭尔罗斯等部在哲里木山会盟,组成哲里木盟。划定以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通辽市、兴安盟为中心的牧地。1990年,在内蒙古自治区200多万的蒙古族人口中,科尔沁部与阿鲁科尔沁部后裔约占70%[1]。
历史
科尔沁部源于成吉思汗之弟拙赤合撒兒及其后裔所属部下。1491年时,科尔沁部参加达延汗统一东蒙古的战役。在哈撒儿后王治下,科尔沁部被编为一个万户,尊为“阿巴噶科尔沁”[1]。
明朝嘉靖初年,科尔沁部首领奎蒙克塔斯哈喇[a]带领部众从鄂嫩河、额尔古纳河流域迁徙至嫩江流域。占领扎赉特、杜尔伯特、郭尔罗斯部和锡伯、卦勒察、萨哈尔察等部部分,形成嫩科尔沁部,即后世通称的科尔沁部。此部是明末辽东边外地区强大的蒙古部落集团之一[2]。
察哈尔部土蛮汗执政时期,科尔沁部臣服于察哈尔部。现代研究者认为,在初期他们与土蛮汗“仅仅是暂时的军事联盟而已,甚至土蛮汗曾用兵攻打(科尔沁部)者儿得[b]部众。到了1575年,土蛮汗与科尔沁诸酋之间的关系明显缓和”。1583年,土蛮汗率领科尔沁部、(内喀尔喀)速把亥诸子十余万骑,“声欲略广宁、辽沈、开原、铁岭”。研究者认为,他们在此时已臣服于察哈尔部。万历初年,科尔沁部驻牧于开原、铁岭西北边外地区。扯赤掯[b]的儿子翁果岱、者儿得的儿子土门儿(清朝译图美)为科尔沁部首领。在此期间,科尔沁部与明朝互市。1588年,曾与翁果岱一同入明境劫略的内喀尔喀首领煖兔、扎鲁特部以儿邓对其部进行攻击。翁果岱、土门儿“避居混同江”,即嫩江与混同江汇合之外[2]。
翁果岱等避居混同江后,逐步控制海西女真北部地区,因与此女真诸部关系更为密切。建州女真的努尔哈赤崛起后,翁果岱与海西女真诸联盟,参加古勒山之战,战败。1608年,再度败于努尔哈赤。后与努尔哈赤通好。翁果岱死后,其子奥巴成为科尔沁部首领[2]。天启四年(1624年),奥巴与察哈尔部林丹汗失和,率部投奔努尔哈赤,为最早归附清王朝的蒙古部落。
而自翁果岱的族兄弟——莽古斯、明安、孔果尔三兄弟一代起,科尔沁部即不断与清皇室联姻,关系密切。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帝的多个妃子,包括孝端文皇后、孝莊文皇后等均出于此部。清末将领僧格林沁、起义军首领嘎达梅林等都是科尔沁蒙古人。满洲人认识藏傳佛教也与科尔沁蒙古人有关,而他们也几乎世代与清代满族贵族通婚。
崇德元年(1638年),科尔沁部所属六旗,与扎赉特旗、杜尔伯特、郭尔罗斯前后两旗共十旗,会盟于哲里木(哲里木山在今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境),哲里木盟始建。而随着1630年代,划定科尔沁部牧地[2],哲里木盟十旗的牧地固定于约今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以及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等地。
备注
延伸阅读
[编]
参考文献
- ^ 1.0 1.1 胡日查. 《科尔沁部牧地考》.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新疆师范大学). 1990, (1990年2期): 45–50. ISSN 1005-924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1) (简体中文).
- ^ 2.0 2.1 2.2 2.3 2.4 2.5 胡日查. 《16世纪末17世纪初嫩科尔沁部牧地变迁考》.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北京市: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 2001, (2001年第4期): 64–70. ISSN 1002-680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7) (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