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討論:命名常規 (生物)
提議為生物類條目建立命名常規
我大致撰寫了一個草案,存放於此處:Wikipedia:命名常規_(生物)。期待社群達成共識。歡迎大家提出建議。——٩(๑❛ᴗ❛๑)۶這裏是一隻名叫ozzy的小浣熊【來玩啊來玩啊】 2018年8月12日 (日) 08:24 (UTC)
- 大方向看來好像沒什麼問題,目前(+)傾向支持,不過細節我還要再想一下。--章安德魯(留言) 2018年8月13日 (一) 10:36 (UTC)
- (+)傾向支持非相關專業,提供不了具體的意見,不過看到有人願意願意改進現有狀況還是得支持的。順帶問一下我覺得名稱/中英文對應關係有問題的條目:灰熊對應en:Alaska_Peninsula_brown_bear,但條目描述後者限定了地區,Grizzly Bear 應該才對應灰熊。很奇怪,翻了下 Wikidata 感覺是 Wikidata 的英文連結指向錯了,看其他語言的單詞更像是 Grizzly Bear 都沒加地區名。——Woclass(留言) 2018年8月15日 (三) 01:10 (UTC)
- 我看了一下,灰熊這個似乎更像是英文那邊出的問題,具體的我也不太明白。——٩(๑❛ᴗ❛๑)۶這裏是一隻名叫ozzy的小浣熊【來玩啊來玩啊】 2018年8月15日 (三) 01:46 (UTC)
- 呼叫幾位近期有在DYK生物類出現的維基人@Cohaf、Koala0090、Lonicear、Theodore Xu、靖天子:和@Lureplant、Panzer VI-II、Wei-Zhe Tseng、乌拉跨氪:各位看看對於上面的生物命名常規草案有沒有任何想法?--章安德魯(留言) 2018年8月22日 (三) 15:55 (UTC)
- 我看了一下,灰熊這個似乎更像是英文那邊出的問題,具體的我也不太明白。——٩(๑❛ᴗ❛๑)۶這裏是一隻名叫ozzy的小浣熊【來玩啊來玩啊】 2018年8月15日 (三) 01:46 (UTC)
- (+)傾向支持大致沒有問題,但「自行擬名」個人覺得不太妥當,我傾向「在任何來源中均沒有中文名」的分類都直接使用學名作為標題,自行翻譯學名有原創研究的疑慮,「按照生物的形態特徵自行擬名」爭議更大。例如我曾與Htmlzycq討論的Mesomycetozoea,這個名稱是因為此生物被認為是具有部分真菌特徵的動物,學名應理解成meso-myceto-zoea,其中meso指「位於中間」,myceto指「真菌」,「zoea」則指動物,但過去真菌疾病的模板上有維基人將其理解成meso-mycetozoea,而譯為「中黏菌門」,因為mycetozoea是黏菌的舊名,如果開放自行擬名可能會有許多類似問題。另外ping@Htmlzycq:參加討論。--Wikimycota~receptor/genome 2018年8月23日 (四) 03:39 (UTC)
- (+)傾向支持,在下認為「在任何來源中均沒有中文名」以及「有個別不可靠來源的中文名」的分類應該直接使用拉丁文學名作為中文條目名,自行翻譯學名有原創研究之嫌。--Htmlzycq(留言) 2018年8月23日 (四) 03:49 (UTC)
- @Htmlzycq、靖天子::那這裏這樣修改如何?使用學名作為條目名,然後掛上命名爭議模板,並且把自己的意見寫在討論頁。——٩(๑❛ᴗ❛๑)۶這裏是一隻名叫ozzy的小浣熊【來玩啊來玩啊】 2018年8月23日 (四) 05:13 (UTC)
- 這樣應該ok,這個規則應該除了條目名稱外,也可以適用於內文跟信息框中。另外「在討論頁取得共識」是指討論如何命名嗎?我認為如果有不可靠來源(例如百度)有譯名,可以在討論頁討論是否使用,如果完全沒有中文名,則不宜透過討論取得共識後創造中譯。(另外「惟不得自行將其採用作條目名稱」有點太強烈了,我覺得只有不可靠來源的話,創建者可以自行選擇使用不可靠來源的翻譯或使用學名,後續如果有人對命名有疑慮再於討論頁發起討論即可)--Wikimycota~receptor/genome 2018年8月23日 (四) 06:18 (UTC)
- 完全沒有找到中文名也不一定真的沒有吧,可能只是沒找到而已。可以在討論頁說明情況,然後對這個條目感興趣的人大家一起找啊。至於不可靠來源的話感覺大家有點分歧,可以再討論一下這個問題。——٩(๑❛ᴗ❛๑)۶這裏是一隻名叫ozzy的小浣熊【來玩啊來玩啊】 2018年8月23日 (四) 06:53 (UTC)
- 討論頁大家一起找當然很好,我是指如果本來沒有譯名,不應眾人討論後想出一個名字。--Wikimycota~receptor/genome 2018年8月23日 (四) 08:28 (UTC)
- 完全沒有找到中文名也不一定真的沒有吧,可能只是沒找到而已。可以在討論頁說明情況,然後對這個條目感興趣的人大家一起找啊。至於不可靠來源的話感覺大家有點分歧,可以再討論一下這個問題。——٩(๑❛ᴗ❛๑)۶這裏是一隻名叫ozzy的小浣熊【來玩啊來玩啊】 2018年8月23日 (四) 06:53 (UTC)
- 這樣應該ok,這個規則應該除了條目名稱外,也可以適用於內文跟信息框中。另外「在討論頁取得共識」是指討論如何命名嗎?我認為如果有不可靠來源(例如百度)有譯名,可以在討論頁討論是否使用,如果完全沒有中文名,則不宜透過討論取得共識後創造中譯。(另外「惟不得自行將其採用作條目名稱」有點太強烈了,我覺得只有不可靠來源的話,創建者可以自行選擇使用不可靠來源的翻譯或使用學名,後續如果有人對命名有疑慮再於討論頁發起討論即可)--Wikimycota~receptor/genome 2018年8月23日 (四) 06:18 (UTC)
- 其實這個主要是防止「原創研究」。比如某人想把Wikipedia:模仿專題/英語維基典範條目#真菌里的en:Armillaria luteobubalina譯為「魯特部巴蜜環菌」,他就可以在百度貼吧等許多論壇里貼一大段將 Armillaria luteobubalina 譯為「魯特部巴蜜環菌」的文字,然後利用這個規則堂而皇之地使用自己的譯名。維基百科的「非原創」原則是要有可靠來源,比如同樣這個地方的en:Armillaria gallica譯為「高盧蜜環菌」或「法國蜜環菌」,都是有可靠來源的,見[1]和[2].
所以在下建議直接使用學名作為標題,待有可靠來源的中文名之後,再進行移動--Htmlzycq(留言) 2018年8月23日 (四) 07:54 (UTC)
- 兄台講得有道理,讓我想到「中黏菌門」被其他網站抄走後,多年來已經變成「約定俗成」的翻譯了......--Wikimycota~receptor/genome 2018年8月23日 (四) 08:28 (UTC)
- 其實有些特殊情況自己擬名沒什麼爭議,比如用化石埋藏地的地名命名的古生物,基本就是直接音譯的,這個是通行做法。(其實蒙特塞克藻就是我自己起的名字……尷尬……)不過這個口子一開,就很難防止有些濫竽充數的人發佈「魯特部巴蜜環菌」了。——٩(๑❛ᴗ❛๑)۶這裏是一隻名叫ozzy的小浣熊【來玩啊來玩啊】 2018年8月23日 (四) 08:38 (UTC)
- 我是支持要為擬中名制定規則的,至少如果有人想要給擬名,我們可以基於某些規則接受他的擬名。如果對方根據命名法規給出一個合理的擬名,我們還要求他把標題移回學名,這似乎有點不知變通。其他論文我不知道,但昆蟲分類學論文中大多有etymology一段,可以做為譯名的參考依據,給出擬名並非不可行之事,前述的問題乃因沒有翻閱原論文而造成。---Koala0090(留言) 2018年8月24日 (五) 10:02 (UTC)'
- 話說這問題感覺應該要ping一下最近有與我談到此事的@Hf9631:大佬---Koala0090(留言) 2018年8月25日 (六) 14:42 (UTC)
- 我之前也是這麼想的,不過中文擬名同時具有翻譯和科學研究兩種性質,所以可能會引發原創研究的爭議,我現在也比較糾結這一點——٩(๑❛ᴗ❛๑)۶這裏是一隻名叫ozzy的小浣熊【來玩啊來玩啊】 2018年8月25日 (六) 23:55 (UTC)
- 欸我是路過的,超懶趴文的。簡單說,站在以條目可信性的質素為立場,我也傾向支持提議。雖然普遍來說「約定俗成」基本上是可行的,我頗大程度上覺得中文維基中不少翻譯過來的條目名字和術語等都是編者自行擬訂,或者從坊間使用的字眼揀選,沒甚麼權威的中文參考來源,換言之這樣「約定俗成」對提高中文維基內容的可信性無正面影響。反之,如兩位所說,我認為能補上類似辭源的內容可以樣讀者更清楚了解原文命名的歷史或中文譯名的淵源,保障條目質素,這是我個人很追求的。Tree♕ 2018年8月26日 (日) 13:17 (UTC)
- 我之前也是這麼想的,不過中文擬名同時具有翻譯和科學研究兩種性質,所以可能會引發原創研究的爭議,我現在也比較糾結這一點——٩(๑❛ᴗ❛๑)۶這裏是一隻名叫ozzy的小浣熊【來玩啊來玩啊】 2018年8月25日 (六) 23:55 (UTC)
- 話說這問題感覺應該要ping一下最近有與我談到此事的@Hf9631:大佬---Koala0090(留言) 2018年8月25日 (六) 14:42 (UTC)
- 我是支持要為擬中名制定規則的,至少如果有人想要給擬名,我們可以基於某些規則接受他的擬名。如果對方根據命名法規給出一個合理的擬名,我們還要求他把標題移回學名,這似乎有點不知變通。其他論文我不知道,但昆蟲分類學論文中大多有etymology一段,可以做為譯名的參考依據,給出擬名並非不可行之事,前述的問題乃因沒有翻閱原論文而造成。---Koala0090(留言) 2018年8月24日 (五) 10:02 (UTC)'
- (+)傾向支持不是環境生態學的學生,不算非常了解,但是以我對二字法的了解,提案沒大礙。--Cohaf(留言) 2018年8月23日 (四) 08:32 (UTC)
- 對了,還有個問題,你們覺得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園運營的多識植物百科這個網站算可靠來源嗎?我記得有人說過wiki類的網站是不能用作來源的,而這個網站雖然是用mediawiki架構搭建的,但是限制外來用戶註冊,只有後台開放給的科研人員有編輯權限。這種情況可以算作可靠來源嗎?——٩(๑❛ᴗ❛๑)۶這裏是一隻名叫ozzy的小浣熊【來玩啊來玩啊】 2018年8月23日 (四) 09:29 (UTC)
- 辰山植物園的伺服器好像出了點問題,打不開了,這個以後再說吧。——٩(๑❛ᴗ❛๑)۶這裏是一隻名叫ozzy的小浣熊【來玩啊來玩啊】 2018年8月23日 (四) 09:35 (UTC)
- 辰山植物園的伺服器好了,這點可以討論下了。——٩(๑❛ᴗ❛๑)۶這裏是一隻名叫ozzy的小浣熊【來玩啊來玩啊】 2018年8月24日 (五) 01:53 (UTC)
- 辰山植物園的伺服器好像出了點問題,打不開了,這個以後再說吧。——٩(๑❛ᴗ❛๑)۶這裏是一隻名叫ozzy的小浣熊【來玩啊來玩啊】 2018年8月23日 (四) 09:35 (UTC)
- @Raccoozzy::5、6點建議對調,我們選用的中文名應當以正確性為前提,關注度的更新完全無法控制,且如果出現一物多名和同物異名等問題相當複雜。---Koala0090(留言) 2018年8月23日 (四) 15:42 (UTC)
- 嗯,同意。——٩(๑❛ᴗ❛๑)۶這裏是一隻名叫ozzy的小浣熊【來玩啊來玩啊】 2018年8月24日 (五) 02:03 (UTC)
- 我突然有個不知道有沒有關聯的疑問:改良品系(園藝/農藝/菌株)可不可以單獨建立成一個新條目?--章安德魯(留言) 2018年8月23日 (四) 17:02 (UTC)
- emmm……個人覺得貓狗這種應該可以,因為人工改良已經使得許多品種離野生型有了非常大的變化,主要還是取決於關注度吧。除非像藏獒、波斯貓這種關注度非常高的品種,以及豬堅強這種有新聞效應的生物個體之外,只應該給有明確的生物分類級別的分類群或者種及種下等級(種、亞種、變種、變型)建立條目。——٩(๑❛ᴗ❛๑)۶這裏是一隻名叫ozzy的小浣熊【來玩啊來玩啊】 2018年8月24日 (五) 02:03 (UTC)
- 後來我想起例子有卓錦萬代蘭、越光米、大腸桿菌O157:H7型,這些也都是以本身有關注度為主。--章安德魯(留言) 2018年8月24日 (五) 02:43 (UTC)
- emmm……個人覺得貓狗這種應該可以,因為人工改良已經使得許多品種離野生型有了非常大的變化,主要還是取決於關注度吧。除非像藏獒、波斯貓這種關注度非常高的品種,以及豬堅強這種有新聞效應的生物個體之外,只應該給有明確的生物分類級別的分類群或者種及種下等級(種、亞種、變種、變型)建立條目。——٩(๑❛ᴗ❛๑)۶這裏是一隻名叫ozzy的小浣熊【來玩啊來玩啊】 2018年8月24日 (五) 02:03 (UTC)
- @Raccoozzy::看了一下上海辰山植物園運營的多識植物百科,比如唇形科這個頁面,下面也會掛上「下面列表中的分類群中文名尚未得到多識團隊的完全審定,僅供參考。 」這個模板,類似於中文維基的{{暫定名稱}}。在下個人感覺,沒帶「多識團隊的完全審定,僅供參考」的中文名,應該可以作為可靠來源,但可靠性略小於中國植物志等。
- @靖天子::如果假設有人想把 en:Armillaria luteobubalina譯為「魯特部巴蜜環菌」,他可以先寫一篇中文論文,比如《論蜜環菌屬下若干種真菌的系統發育與進化歷程》,其中帶有這個屬各個物種的原創中文名及取名原因,投稿到同行評審的學術期刊上,在論文見刊之後,就可以把中文維基里的「Armillaria luteobubalina」 條目移動到「魯特部巴蜜環菌」了,專業學術期刊的「同行評審」總比維基里的討論要好吧 。
- @Ch.Andrew::品系(菌株)可以單獨建立成一個新條目的條件是「關注度」,比如像動物實驗常用的en:BALB/c、en:C57BL/6小鼠在英文維基都有自己的獨立條目,但一些少見的品系就只能在相關的列表裏佔一個位置了。--Htmlzycq(留言) 2018年8月24日 (五) 03:11 (UTC)
說起改良品系我第一個想到的是金正日花。同意閣下看法,不過關於少見品系,如果某菌株被兩三篇論文使用,且具備有效介紹(例如該菌株是哪個實驗室做出,上面有哪些marker,這些在論文的Method and Materials都不難找到),這樣關注度足夠嗎?我個人看法是如果有人願意去建立也未嘗不可(閣下說的讓我很想翻譯魯特部巴蜜環菌.....)。另外宣傳一下Portal:生物學/新進條目。--Wikimycota~receptor/genome 2018年8月24日 (五) 03:36 (UTC)
- 我現在一看到魯特部巴蜜環菌就想笑……
- 另外其實中文分類學資料最大的問題是,看起來越權威的資料,更新得越慢,像中國植物志都好多年沒有更新過了。動物學那邊的情況我不太了解,不知道是什麼狀況。其他方面的資料可以引英文論文作參考文獻,但是像中文名這種東西就只能依靠中文文獻了。——٩(๑❛ᴗ❛๑)۶這裏是一隻名叫ozzy的小浣熊【來玩啊來玩啊】 2018年8月24日 (五) 05:04 (UTC)
- @Htmlzycq、Raccoozzy:受不了,我寫了魯特部巴蜜環菌。--Wikimycota~receptor/genome 2018年8月25日 (六) 19:50 (UTC)
- 其實認真地說,luteo-:黃色,最後這個o在拉丁語中是要發音的,所以應該是魯特哦部巴蜜環菌[開玩笑的],-bubalina,像野牛的。合起來應該是黃牛的意思,所以大概可以叫做票販子蜜環菌[開玩笑的]。——٩(๑❛ᴗ❛๑)۶這裏是一隻名叫ozzy的小浣熊【來玩啊來玩啊】 2018年8月25日 (六) 23:51 (UTC)
- 不對,lutea跟bubalinus兩個都是指黃色,原始論文有寫。---Koala0090(留言) 2018年8月26日 (日) 01:44 (UTC)
- 這樣啊,我查的是植物學的拉丁文詞典,因為植物和真菌共用一套命名法規,我以為應該不會差太大才對……果然不能想當然啊。——٩(๑❛ᴗ❛๑)۶這裏是一隻名叫ozzy的小浣熊【來玩啊來玩啊】 2018年8月26日 (日) 03:08 (UTC)
- 這篇比較棘手(H兄選的好例子),作者沒有明示,不過全文只有描述蕈褶的拉丁文中有bubalinae一詞,應該是指蕈褶的顏色。說蕈菇「像野牛」也蠻怪的。不過我喜歡這個名字,所以列入魯特部巴蜜環菌條目中。--Wikimycota~receptor/genome 2018年8月26日 (日) 03:18 (UTC)
- @Htmlzycq、靖天子:我現在在想要不這樣吧:可以採用為「暫定名稱」的不可靠來源必須有一定發佈門檻或者會被一定管理人員監視的平台,比如百度百科的名稱、一些非學術類新聞網站中提到的名稱等。而不能是百度貼吧、微博這種無任何門檻的平台。這樣如何?——٩(๑❛ᴗ❛๑)۶這裏是一隻名叫ozzy的小浣熊【來玩啊來玩啊】 2018年8月26日 (日) 14:19 (UTC)
- 這篇比較棘手(H兄選的好例子),作者沒有明示,不過全文只有描述蕈褶的拉丁文中有bubalinae一詞,應該是指蕈褶的顏色。說蕈菇「像野牛」也蠻怪的。不過我喜歡這個名字,所以列入魯特部巴蜜環菌條目中。--Wikimycota~receptor/genome 2018年8月26日 (日) 03:18 (UTC)
- @Raccoozzy:欸?所以擬名規則被去掉了喔?我認為可以趁此機會討論一下,如果不制定規則,屆時我們要怎麼擬中名進行規範?就像如果今天有人用擬中名建立條目了,你真的會把他標題改學名嗎?那如果他的命名錯誤,沒有依照論文的辭源描述去翻譯,自己望文生義,要怎麼要求他改名?---Koala0090(留言) 2018年8月26日 (日) 01:59 (UTC)
- @Raccoozzy、Koala0090:真菌學有些論文確實sp. nov.底下會有詳細的說明種小名每個詞根的意思,但有些則沒有,比如這篇,全文只有第83頁提到取名由來:"The epithet has been chosen to reflect one of these distinguish- ing features, the very strong yellow ground colour on the pileus and lack of reddish and cinnamon brown hues.",另外就是sp. nov.底下有拉丁文的描述Lamellae sub- decurrentes albae deinde cremeoalbae vel bubalinae,描述蕈褶形態是subdecurrent(參見蕈褶條目的圖示),顏色則是乳白色或黃色,可知這裏的bubalina確實是指黃色。沒有看到其他地方有詳細說明種小名的來源(也可能是我沒看到,我沒有看很仔細),我猜應該lutea是指菌蓋為黃色,bubalina是指蕈褶為黃色,但這也只是我個人的猜測,作者沒有明示。即使這確實是作者本意,我也不知道要翻譯成「黃蜜環菌」、「淺黃蜜環菌」、「棕黃蜜環菌」、「黃蓋蜜環菌」、「蓋褶俱黃蜜環菌」.......諸如此類,所以我個人還是認為除非有權威性的拉丁字源-中文對應表(例如規定lutea就是要翻成「淺黃」),否則個人傾向不接受自訂學名。(Anyway我寫這篇只是為了博君一笑,請大家不要太認真......)--Wikimycota~receptor/genome 2018年8月26日 (日) 02:04 (UTC)
- @靖天子:我就是擔心這樣的情形所以才需要進行規範,對我來說這篇在維基上是無法擬名的,因為原始論文沒有詳細寫出命名緣由,所以我們應該使用學名。但如果不制定規範,要求全部擬名移回學名,屆時可能會導致大家在執行上的困難,反而會導致反效果。---Koala0090(留言) 2018年8月26日 (日) 02:14 (UTC)
- @Koala0090:我個人認為規範寫「有可靠來源則可使用,無可靠來源者一律使用學名」比較簡明,即使論文中有詳細說明命名緣由,翻譯成中文時還是可能有歧異(如上例),一律使用學名則方便多了,除非種小名是taiwanesis這種的,任何人來翻都會翻成台灣XX,如果種小名是描述形態、顏色等,個人都傾向不翻譯(無可靠來源的前提下)。--Wikimycota~receptor/genome 2018年8月26日 (日) 02:19 (UTC)
- @靖天子:如果認為taiwanesis可以接受擬名,那就可以把它納入擬名規範。例如地名、紀念人名可以接受自行擬名等等。形態我認為未嘗不可,只要原作者有說明清楚命名緣由,我認為還是可以接受。不過種小名其實事小,畢竟本來就是形容詞,屬名其實才是大挑戰XD
- 說到屬名,我建議一個地方,如果一物種屬級有變更的話,建議使用新屬名替代舊屬名。---Koala0090(留言) 2018年8月26日 (日) 02:38 (UTC)
- @Koala0090:支持把地名、人名等寫入規範。至於屬名還是不要碰好了,原創研究的疑慮太高了。關於屬級的變動,有些類群的分類變動太快了(例如真菌),今天A改屬名,明天B又改回去,我傾向已明確被學界接受者(比如有分子研究證明是單系群,原本的分類元無效)再改動。這讓我想起我上個月寫了很多嘴巴像湯匙的鴨子,本來都是鴨屬,後來因為支序研究被歸到新的屬去了。--Wikimycota~receptor/genome 2018年8月26日 (日) 02:51 (UTC)
- 嗯,植物學這邊現在還有一個更奇葩的狀況,有些屬按照分子證據應該拆成出來若干個新屬,但是這些新屬卻沒有合法的屬名可以用。如這篇論文將禾本科針茅族進行分子生物學研究,認為應該拆出來幾個新屬,但是沒有合法名稱可用。(不過他們為什麼不自己給新屬命名?)至於擬名的問題,我認為論文明確說明名稱來源於專有名詞,不會產生翻譯上的歧義的情況下可以接受,比如我之前寫的這篇蒙特塞克藻。其他情況可以繼續討論。——٩(๑❛ᴗ❛๑)۶這裏是一隻名叫ozzy的小浣熊【來玩啊來玩啊】 2018年8月26日 (日) 03:21 (UTC)
- 還沒下定決心要立新屬阿,如果要立新屬還需要把所有該科親緣關係較近的模式標本重新revision一遍,你還想畢業嗎[開玩笑的]---Koala0090(留言) 2018年8月26日 (日) 03:33 (UTC)
- 嗯,植物學這邊現在還有一個更奇葩的狀況,有些屬按照分子證據應該拆成出來若干個新屬,但是這些新屬卻沒有合法的屬名可以用。如這篇論文將禾本科針茅族進行分子生物學研究,認為應該拆出來幾個新屬,但是沒有合法名稱可用。(不過他們為什麼不自己給新屬命名?)至於擬名的問題,我認為論文明確說明名稱來源於專有名詞,不會產生翻譯上的歧義的情況下可以接受,比如我之前寫的這篇蒙特塞克藻。其他情況可以繼續討論。——٩(๑❛ᴗ❛๑)۶這裏是一隻名叫ozzy的小浣熊【來玩啊來玩啊】 2018年8月26日 (日) 03:21 (UTC)
- @靖天子:如果認為taiwanesis可以接受擬名,那就可以把它納入擬名規範。例如地名、紀念人名可以接受自行擬名等等。形態我認為未嘗不可,只要原作者有說明清楚命名緣由,我認為還是可以接受。不過種小名其實事小,畢竟本來就是形容詞,屬名其實才是大挑戰XD
- @Koala0090:我個人認為規範寫「有可靠來源則可使用,無可靠來源者一律使用學名」比較簡明,即使論文中有詳細說明命名緣由,翻譯成中文時還是可能有歧異(如上例),一律使用學名則方便多了,除非種小名是taiwanesis這種的,任何人來翻都會翻成台灣XX,如果種小名是描述形態、顏色等,個人都傾向不翻譯(無可靠來源的前提下)。--Wikimycota~receptor/genome 2018年8月26日 (日) 02:19 (UTC)
- @靖天子:我就是擔心這樣的情形所以才需要進行規範,對我來說這篇在維基上是無法擬名的,因為原始論文沒有詳細寫出命名緣由,所以我們應該使用學名。但如果不制定規範,要求全部擬名移回學名,屆時可能會導致大家在執行上的困難,反而會導致反效果。---Koala0090(留言) 2018年8月26日 (日) 02:14 (UTC)
- 這樣啊,我查的是植物學的拉丁文詞典,因為植物和真菌共用一套命名法規,我以為應該不會差太大才對……果然不能想當然啊。——٩(๑❛ᴗ❛๑)۶這裏是一隻名叫ozzy的小浣熊【來玩啊來玩啊】 2018年8月26日 (日) 03:08 (UTC)
- 不對,lutea跟bubalinus兩個都是指黃色,原始論文有寫。---Koala0090(留言) 2018年8月26日 (日) 01:44 (UTC)
- 我覺得要求編輯相關條目的維基人必須全文通讀命名法規很不現實。只要規定有可靠來源就可以,畢竟絕大多數論文上的名稱不會是不合法名或裸名,剩下的少數情況,相關專業的人手動處理就好了。——٩(๑❛ᴗ❛๑)۶這裏是一隻名叫ozzy的小浣熊【來玩啊來玩啊】 2018年8月26日 (日) 03:44 (UTC)
- 這倒不是問題,訂規則是制定修改目標,不是新條目的考核標準。新條目沒幾個完全符合格式手冊的,但有規則的話至少我們可以往那個方向去改善---Koala0090(留言) 2018年8月26日 (日) 03:52 (UTC)
- 不過如果是從一個現有的屬移入另一個現有的屬,我是支持修改名稱的。——٩(๑❛ᴗ❛๑)۶這裏是一隻名叫ozzy的小浣熊【來玩啊來玩啊】 2018年8月26日 (日) 03:26 (UTC)
- 這串討論下來,Wikipedia:命名常規_(生物)應該是沒什麼問題了,將討論後需要修訂的段落增補完,我會(+)支持。--章安德魯(留言) 2018年8月27日 (一) 13:48 (UTC)
- 改完了,但是關於收錄原則的那一段,我認為不應該放這篇,而應該放關注度,所以沒有加在這篇,不知道大家怎麼看。——٩(๑❛ᴗ❛๑)۶這裏是一隻名叫ozzy的小浣熊【來玩啊來玩啊】 2018年8月28日 (二) 03:40 (UTC)
- 擬名的處理方法保留意見。雖然有原創研究的嫌疑,但嚴格按照種加詞進行擬名是否應該允許?以符合含義先到先得,有異議再做調整為原則是否可行呢?反對「文獻衝突處理」中的7與8條,倭不一定指代日本,大部分情況下只是單純指矮;生僻字不應該作為不使用的原因。烏拉跨氪 2018年9月1日 (六) 14:56 (UTC)
- @乌拉跨氪:也沒說指的是日本啊,只是說「具有侮辱性」,不過我又想了想,說竹子矮好像不能構成侮辱,所以把例子刪掉了。第八條前面有前提「如果沒有任何其他理由區分不同名稱」,就是說這兩個名稱在其他方面相似,這種情況避用生僻字並沒有不合理之處。——٩(๑❛ᴗ❛๑)۶這裏是一隻名叫ozzy的小浣熊【來玩啊來玩啊】 2018年9月2日 (日) 06:33 (UTC)
- 首先應該常用為主,只有多個名稱都常用,才應該考慮其他的規則--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8年9月3日 (一) 02:05 (UTC)
- (-)反對:科學類條目應該以科學性正確為主,比如滴水觀音和海芋、甲基苯丙胺和冰毒。科學性上沒有明顯差別,才考慮常用性。——٩(๑❛ᴗ❛๑)۶這裏是一隻名叫ozzy的小浣熊【來玩啊來玩啊】 2018年9月10日 (一) 08:01 (UTC)。
- 一個相關的問題:{{暫定名稱}}(好像還有一個外文標題的模板)現在是黃色的維護模板,但掛此模板不表示條目有維護問題,只是暫時沒有中文名而已,建議將此二模板改為消歧異、醫學免責聲明等小型模板。--Wikimycota~receptor/genome 2018年9月3日 (一) 08:34 (UTC)
- 我也覺得暫定名稱之類的模板改成像是消歧義的型態會比較好,免得到時候在DYK討論時因為規則而產生誤解。--章安德魯(留言) 2018年9月5日 (三) 17:25 (UTC)
- 這樣說的話,用{{CJK-New-Char}}或{{NomText}}這種模板比較恰當。但目前模版內的說明似乎更適合mbox--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8年9月6日 (四) 02:40 (UTC)
- 我也覺得暫定名稱之類的模板改成像是消歧義的型態會比較好,免得到時候在DYK討論時因為規則而產生誤解。--章安德魯(留言) 2018年9月5日 (三) 17:25 (UTC)
@Shizhao:這樣的話能否考慮將不當名稱和暫定名稱分為兩個模板?可以將由於主編編輯過程中的錯誤導致的名稱問題歸類為前者,「不當名稱」;而由於無中文名稱、多個名稱沒有明顯的優劣之分等客觀原因導致的名稱問題歸類為後者,「暫定名稱」,如何?——٩(๑❛ᴗ❛๑)۶這裏是一隻名叫ozzy的小浣熊【來玩啊來玩啊】 2018年9月25日 (二) 15:45 (UTC)
生物分類單元的命名問題及相關各大方針的修改
生物物種/分類單元的數量繁多,其中大多數沒有中文名稱,對於在所有可靠來源均找不到中文名稱的物種/分類單元(如Armillaria luteobubalina),我基於WP:命名常規中的「在中文維基百科,條目的標題也應該是中文標題。但是,如果原文名稱比中文翻譯的名稱在中文中更加常用,應使用原文名稱。」主張直接以拉丁文學名為標題,但有其他編者似乎認為這種情況應該自行草擬一中文名作為條目標題。實務上目前此類條目並不多,因為沒有中文名稱的物種/分類單元通常也較冷門,在中文維基百科編寫生物條目的編輯長年短缺的情況下,自然也不容易被建立,但隨着中文維基百科深度、廣度的成長,將來一定會有更多此類生物條目出現。Wikipedia:命名常規 (生物)由Raccoozzy君所創立,早前曾在客棧進行討論,希望對此感興趣的人能繼續參與討論,以便將生物的命名常規正式確立為方針指引,避免往後有類似爭議發生,謝謝。--Wikimycota~receptor 🍄 2018年11月13日 (二) 01:33 (UTC)
- 維基百科確實有外文名稱的條目可以自行翻譯中文名的規定,但是無中文名生物擬中文名不是一個普通的翻譯行為,而是正經的學術研究,甚至專門的學者擬的名字都會有各種爭議(見此:https://weibo.com/1671631987/GCYuEwM2q?type=comment#_rnd1542002582120 ),為了防止類似問題,我支持無可靠中文名來源,應採用學名作為標題。——٩(๑❛ᴗ❛๑)۶這裏是一隻名叫ozzy的小浣熊【來玩啊來玩啊】 2018年11月13日 (二) 02:03 (UTC)
- 屬以上的分類單元若無中文譯名則應考慮用英文。-Mys_721tx(留言) 2018年11月13日 (二) 02:23 (UTC)
- 樓上應該是指拉丁文?--Wikimycota~receptor 🍄 2018年11月13日 (二) 02:53 (UTC)
- 把硅藻、單鞭毛生物、靈長類等分類單位的英文用法搞混了。應該用拉丁文。-Mys_721tx(留言) 2018年11月13日 (二) 03:32 (UTC)
- 我認為「常用」這個標準有點不妥,因為這是一個很不可靠且沒有依據的標準。(甚至連中文俗名都有這個問題,許多較優質的中文名反而較劣質的中文名罕用)我認為應該直接修訂Wikipedia:命名常規的規則,以及修訂GA和FA對於拉丁學名條目的投票標準。面對堅持一定要中文擬名的用戶也許冬蟲不可語冰,不過至少我們有一個條文可以反駁此類問題,否則即使修好了生物的命名常規,大家還是一樣照舊。---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13日 (二) 04:47 (UTC)
- 把硅藻、單鞭毛生物、靈長類等分類單位的英文用法搞混了。應該用拉丁文。-Mys_721tx(留言) 2018年11月13日 (二) 03:32 (UTC)
- 樓上應該是指拉丁文?--Wikimycota~receptor 🍄 2018年11月13日 (二) 02:53 (UTC)
- (-)反對修改命名常規。這是將一個問題複雜化。再來某人說夏蟲不可語冰那句話在我看來涉及誹謗,在此提出警告。--貝塔洛曼※外交公務箱-本月驚悚熱映 2018年11月13日 (二) 09:48 (UTC)
- 樓上的Koala0090討論,我認為有誇大的成份。我在澳大利亞蜜環菌只是投中立票。中立票不是反對票,計票也不算有效的票(至少不會影響評選)。竟然為了限制某一個用戶,就動輒修改命名常規,甚至典範條目和優良條目候選。如果真要做那是給整個制度再篩選用戶,違反維基百科人人有權編輯的精神。當然,除非樓上的各位認為你們是學術組織,可以挑選自己只喜歡的人進去。--貝塔洛曼※外交公務箱-本月驚悚熱映 2018年11月13日 (二) 09:56 (UTC)
- 我可沒有針對誰,不要對號入座。我只是認為面對這樣專業的考量時,應該回歸專業判斷,沒有人必須學會所有東西。既然沒有人能學會所有東西,專業者在聆聽對方的建議後,如果認為該聲索不合理,可以先嘗試說服對方立場,如果無法說服,則夏蟲不可語於冰也,此時就應該跳出來維護專業的考量,拒絕不合理的聲索。這些方針當初制定的時候並無專業考量,因此沒有必要抱着一個規則不放。如今既然有人願意討論可行性,那麼當然應該完善這個制度。另外,我沒有為了限制某一個用戶,目前為止該議題的反對意見,還沒有用戶偉大到我們必須為了限制一個人而修改規則。會大家一致同意修訂,只是因為這個規則早該修了----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13日 (二) 10:08 (UTC)
- 那你說修訂FA和GA的投票標準又是什麼意思?--貝塔洛曼※外交公務箱-本月驚悚熱映 2018年11月13日 (二) 10:43 (UTC)
- 這我撤回,我想了一下沒有修訂必要---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13日 (二) 11:05 (UTC)
- 那你說修訂FA和GA的投票標準又是什麼意思?--貝塔洛曼※外交公務箱-本月驚悚熱映 2018年11月13日 (二) 10:43 (UTC)
- 我可沒有針對誰,不要對號入座。我只是認為面對這樣專業的考量時,應該回歸專業判斷,沒有人必須學會所有東西。既然沒有人能學會所有東西,專業者在聆聽對方的建議後,如果認為該聲索不合理,可以先嘗試說服對方立場,如果無法說服,則夏蟲不可語於冰也,此時就應該跳出來維護專業的考量,拒絕不合理的聲索。這些方針當初制定的時候並無專業考量,因此沒有必要抱着一個規則不放。如今既然有人願意討論可行性,那麼當然應該完善這個制度。另外,我沒有為了限制某一個用戶,目前為止該議題的反對意見,還沒有用戶偉大到我們必須為了限制一個人而修改規則。會大家一致同意修訂,只是因為這個規則早該修了----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13日 (二) 10:08 (UTC)
- (&)建議建議對WP:命名常規進行以下方針修訂,以釐清子方針及母方針的優先順位
|
|
---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13日 (二) 10:37 (UTC)
- (-)反對條文敘述。話說得不清楚,依據什麼細則、哪一個條文的哪一款?如果我是提案人,至少這樣寫:
“ | 在中文維基百科,條目的標題也應該是中文標題。但是,如果原文名稱比中文翻譯的名稱在中文中更加常用,應使用原文名稱。有些生物學的專業名詞不一定適用命名常規,宜通過第三方的權威機構(如官方或民間的學術組織、大學等等)來取名,參照可靠來源的辦法。 | ” |
--貝塔洛曼※外交公務箱-本月驚悚熱映 2018年11月13日 (二) 10:51 (UTC)
- (!)意見,維基百科少說有上百條條文、子方針和翻譯不全的條款。Koala0090 的寫法是令人困惑又含混不清。此外,我給這則辦法也娶個俗名,叫靖天子命名條款。--貝塔洛曼※外交公務箱-本月驚悚熱映 2018年11月13日 (二) 10:55 (UTC)
- 感謝閣下贈與此稱號,不過閣下所指的「辦法」是WP:命名常規 (生物)還是WP:命名常規的這句修訂?如果是前者,那草稿並不是我寫的,我只是參與以及重啟討論而已,如果是後者,那也不是我加的,且我已明言此事有共識前,不再寫沒有中文名稱的生物條目,所以這幾項提案通過與否,於我個人都沒有好處與壞處,故不知閣下所指為何。--Wikimycota~receptor 🍄 2018年11月13日 (二) 19:17 (UTC)
- @靖天子:,至少對你有好處。--貝塔洛曼※外交公務箱-本月驚悚熱映 2018年11月13日 (二) 19:44 (UTC)
- @Beta Lohman:我提出此討論,是以中文維基百科未來可能收錄大量無中文名的生物條目為出發點,至於對我個人有什麼好處,如果是指條目評選,我此前並未因此爭議而在評選中受阻(如閣下所說,您是投中立票,未有影響評選),而我已明言此事有共識前,不再寫沒有中文名稱的生物條目,自然也不會有新的條目在評選中因此爭議受阻。如果是指其他方面,還請閣下明示。--Wikimycota~receptor 🍄 2018年11月13日 (二) 20:03 (UTC)
- @靖天子:我不是在說評選。看來靖天子未能理解,還怎麼做出判斷?我這裏不確定有沒有你想聽的答案,你要不先提示下,我再看看怎麼接近你的預期範圍。--貝塔洛曼※外交公務箱-本月驚悚熱映 2018年11月13日 (二) 20:33 (UTC)
- @Beta Lohman:我已經看不懂閣下在說什麼了....我單純是好奇閣下認為此條文通過,對我個人有何好處?至少我自己是看不到它對我有任何好處或壞處。但我認為它對中文維基百科而言是有好處的。--Wikimycota~receptor 🍄 2018年11月13日 (二) 20:40 (UTC)
- @靖天子:我不是在說評選。看來靖天子未能理解,還怎麼做出判斷?我這裏不確定有沒有你想聽的答案,你要不先提示下,我再看看怎麼接近你的預期範圍。--貝塔洛曼※外交公務箱-本月驚悚熱映 2018年11月13日 (二) 20:33 (UTC)
- @Beta Lohman:我提出此討論,是以中文維基百科未來可能收錄大量無中文名的生物條目為出發點,至於對我個人有什麼好處,如果是指條目評選,我此前並未因此爭議而在評選中受阻(如閣下所說,您是投中立票,未有影響評選),而我已明言此事有共識前,不再寫沒有中文名稱的生物條目,自然也不會有新的條目在評選中因此爭議受阻。如果是指其他方面,還請閣下明示。--Wikimycota~receptor 🍄 2018年11月13日 (二) 20:03 (UTC)
- 母方針本來就不應規範細節,因此細節由子方針規範並無不妥。然後,WP:善意推定---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13日 (二) 11:01 (UTC)
- 是沒錯,但沒根據哪一條判定,等於是給了自由心證的空間。然後,到底是要修訂WP:命名常規 (生物)還是WP:命名常規?以新法解釋舊法,有點人大釋法的意味。--貝塔洛曼※外交公務箱-本月驚悚熱映 2018年11月13日 (二) 11:12 (UTC)
- 本來就應該要這樣規定,原方針涵蓋面過廣,本來施行細節就應該由子方針規定,這只是釐訂其優先順序。至於學名標題問題我們會再修訂生物子方針---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13日 (二) 11:21 (UTC)
- 沒必要寫出是方針中的哪一條規定,這規範過度細節且冗餘,只會造成日後新法條通過後的認定困難---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13日 (二) 11:24 (UTC)
- 所以是先修定生物命名方針,然後再修訂命名常規?條文沒有清楚描述,反而更令人誤解。
除非有任何明示說到適用哪則條款,否則很抱歉,我(-)反對修改wp:命名常規,但(+)支持特別制定生物學命名條款。--貝塔洛曼※外交公務箱-本月驚悚熱映 2018年11月13日 (二) 11:30 (UTC)- 我已經不知道你在說什麼了,無法回答---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13日 (二) 11:47 (UTC)
- 無所謂,簡單說條文敘述不清楚,反對修改命名常規。--貝塔洛曼※外交公務箱-本月驚悚熱映 2018年11月13日 (二) 11:56 (UTC)
- 我已經不知道你在說什麼了,無法回答---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13日 (二) 11:47 (UTC)
- 所以是先修定生物命名方針,然後再修訂命名常規?條文沒有清楚描述,反而更令人誤解。
- (?)疑問,Koala0090 說新法通過會認定困難,從何得知?具體說明下。--貝塔洛曼※外交公務箱-本月驚悚熱映 2018年11月13日 (二) 12:00 (UTC)
- 我並沒有說新法通過會認定困難,我是說若母方針規範過度細節,會導致日後方針修訂困難。自己思考一下如果今天任何一個小領域要修改命名方針,都必須連同母方針一同修訂,很容易漏修甚至矛盾,因此必須規範法案認定的優先序,這樣在法條矛盾時才可以判定準則。---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13日 (二) 12:22 (UTC)
- 我提出此項討論,單純是預見到此類爭議日後可能再次發生,才希望討論出一個具體結論讓大家得以遵守,不知為何Beta Lohman君有「為了限制某一個用戶」之誤解。在wp:命名常規上註明子方針優先確有必要,事實上這也並非生物條目專利,現行已有Wikipedia:命名常規 (人名)、Wikipedia:命名常規 (化學)、與Wikipedia:命名常規 (電子遊戲)、Wikipedia:錢幣學專題/條目指引等,皆已是方針指引,也列於母方針的「具體命名」一節中,因此子方針優先於母方針,亦符合目前的運作方式。另外關於生物學名的命名,即使先不討論WP:命名常規 (生物),單純只討論wp:命名常規,沒有中文名的生物也應該用學名為標題吧,因為命名常規並未規定「所有條目標題皆應使用中文」,而是明言:
在中文維基百科,條目的標題也應該是中文標題。但是,如果原文名稱比中文翻譯的名稱在中文中更加常用,應使用原文名稱。
--如果一個物種連中文名都不存在,就遑論比原文名稱在中文中更常用了。Wikimycota~receptor 🍄 2018年11月13日 (二) 18:20 (UTC)
- (!)意見,既然有化學和電子遊戲的命名法,那就直接制定生物學的命名細則,不必修改「命名常規」的任何字。靖天子要是擔心以後再有爭議,可以直接拿出WP:命名常規 (生物)說明。我堅持原先反對的理由。--貝塔洛曼※外交公務箱-本月驚悚熱映 2018年11月13日 (二) 19:38 (UTC)
- 不過這整串看下來,依然不是很了解閣下原先的反對理由為何,能否請閣下再詳述。這個對命名常規修訂的提案,不是為生物條目而修,而是適用於所有命名常規之下的子方針,包括化學、電子遊戲等,也是為了避免子方針與母方針若有衝突時認定上的爭議。--Wikimycota~receptor 🍄 2018年11月13日 (二) 20:31 (UTC)
- 可以更清楚的表示嗎?原文標題的適用時機及施行細節依各子方針所制定之規則為優先。所以是要等到對的人(來源)我們才能命名中文嗎?
那一堆公司名稱可以有中文了--船到橋頭自然捲(留言) 2018年11月13日 (二) 11:14 (UTC)- @Milkypine:我的意思是「外文標題」,我改一下---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13日 (二) 11:18 (UTC)
- 其實生物學分類名詞如果缺少可查證來源中文俗名的話:其一,編者可以根據學名含義結合上級分類自創翻譯,這也是WP:NOR所允許的例外;其二,拉丁文學名作為國際通用的名稱,在無可用中文俗名的情況下當然可以使用,這在enwiki下沒有英文俗名的情況下也有大量使用;其三,使用拉丁文學名並不與使用中文俗名相衝突,出現中文俗名之後替代即可,何須爭執不休?--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18年11月14日 (三) 01:51 (UTC)
- @PhiLiP:有中文俗名後改以中文俗名,這個應該是無異議,但在中文俗名出現以前,要使用學名,或是編者自行擬名,目前似乎有爭議,WP:NOR寫「可以提供他們自己翻譯的版本」,但似乎有編者認為是「應該提供他們自己翻譯的版本」(見Talk:Armillaria luteobubalina、User talk:靖天子/存檔6#關於DYK的意見等),因此提出來給社群討論。兩者相比我自己是傾向以學名作為標題,不過這只是我個人的意見,如果社群討論的結果是希望主編能依照學名(甚至英文俗名)設計一個擬中名,或是主編可自行選擇學名或自行擬名,我亦樂見其成。--Wikimycota~receptor 🍄 2018年11月14日 (三) 02:19 (UTC)
- @PhiLiP:現在就是打算修訂命名方針容許拉丁學名作為標題,但母方針的限制過於嚴苛且無專業考量,因此必須釐清方針的優先順序,日後發生同一件事才不會有人同時搬出WP:命名常規 (生物)和WP:命名常規兩個相互牴觸的方針,且日後若化學、物理條目希望訂出相對應的外文標題方針,也不會造成方針修訂的混亂。---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14日 (三) 02:33 (UTC)
- 好吧,我是覺得引用WP:NOR就足夠了,因為這個才是上位法。另外,從學名的地位(包括在可靠中文文獻中的地位)上來說,把學名定義為外文並不合適。--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18年11月14日 (三) 04:03 (UTC)
- @PhiLiP:如果使用WP:NOR會有另一個問題,因為中文維基現在許多譯名都是來自原創,如果真的要把NOR定為絕對上位法,恐怕很多譯名會必須還原成外文,但這點似乎並不實際,不如由各專題子方針進行細則制定較為彈性。在中文的語境中,外文是指中文以外的語言,因此學名是外文這點當屬無疑,不會因其效力較高而改變此一事實。---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14日 (三) 04:39 (UTC)
- 可是,NOR說的是「如果非中文的材料沒有公開的中文譯本時,維基百科編者可以提供他們自己翻譯的版本」呀。這就意味着上位法許可在無可靠來源條件下,原創譯名的存在:我看不出有改回的必要啊。--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18年11月14日 (三) 07:31 (UTC)
- 同樣的問題,NOR無法提供標題命名的細節,因此仍需有一個方針對各專業領域的標題進行規範。在我的提議中,是將命名的細節規範空間放在專題的子方針,如有不妥可以討論。---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14日 (三) 08:28 (UTC)
- 可是,NOR說的是「如果非中文的材料沒有公開的中文譯本時,維基百科編者可以提供他們自己翻譯的版本」呀。這就意味着上位法許可在無可靠來源條件下,原創譯名的存在:我看不出有改回的必要啊。--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18年11月14日 (三) 07:31 (UTC)
- @PhiLiP:如果使用WP:NOR會有另一個問題,因為中文維基現在許多譯名都是來自原創,如果真的要把NOR定為絕對上位法,恐怕很多譯名會必須還原成外文,但這點似乎並不實際,不如由各專題子方針進行細則制定較為彈性。在中文的語境中,外文是指中文以外的語言,因此學名是外文這點當屬無疑,不會因其效力較高而改變此一事實。---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14日 (三) 04:39 (UTC)
- @PhiLiP:有中文俗名後改以中文俗名,這個應該是無異議,但在中文俗名出現以前,要使用學名,或是編者自行擬名,目前似乎有爭議,WP:NOR寫「可以提供他們自己翻譯的版本」,但似乎有編者認為是「應該提供他們自己翻譯的版本」(見Talk:Armillaria luteobubalina、User talk:靖天子/存檔6#關於DYK的意見等),因此提出來給社群討論。兩者相比我自己是傾向以學名作為標題,不過這只是我個人的意見,如果社群討論的結果是希望主編能依照學名(甚至英文俗名)設計一個擬中名,或是主編可自行選擇學名或自行擬名,我亦樂見其成。--Wikimycota~receptor 🍄 2018年11月14日 (三) 02:19 (UTC)
- (:)回應:Beta Lohman君文筆不錯,我剛好藉此機會解釋下以現行方針與生物命名常規草案的規定,以上案例將如何發展:
- 案例1:王雲峰的命名可以被接受。
- 案例2:陳雲琦的命名起初不能被接受,後來可以被接受。
- 「無臉魚」之稱,為陳雲琦「以外形特徵」而取,不見於任何第三方可靠來源,故不被接受。不因現實生活中陳雲琦為生物領域人士而有所不同。
- 三天後,此名稱發表於學術論文,如上所述,屬第三方可靠來源,因此此名稱已可以被接受。(但前提是論文已被期刊所接受並刊出)
- 生物命名常規的草案,皆言在無任何中文名稱的情況下,以學名作為標題,而生物學名皆為拉丁文,因此不會有以西班牙文、英文、法文、德文、馬來文、印尼文為標題的情況。
- 如上所述,條目不會因為標題爭議被刪除,條目的關注度亦與語言無關,一個生物物種很可能毫無中文網頁提及,只有英文論文提及,不影響其關注度。
- 「外文唯一優先的生物學方針」與事實不符,無論是生物的命名常規草案,或命名常規的修正案,皆非以「以外文為唯一優先」,相反,是以中文為優先,是在真的沒有中文名稱的前提下,無可奈何才使用學名為標題。而意欲避免的,就是如閣下的故事中,陳雲琦在無可靠來源的前提下,自行擬名的狀況。
以上--Wikimycota~receptor 🍄 2018年11月13日 (二) 22:17 (UTC)
- 該故事更荒謬的一點是論文竟然可以三天出版。如果有期刊能在投稿後三天出版,其本身的可靠性就值得懷疑。命名法規規定(ICZN 8.1, ICN 35.1)命名在論文出版後才成為正式命名。維基百科不符合ICZN 8.5對電子出版物的規定,在動物學命名中不能作為首先出版來源。由於命名文獻通常也包括對物種的描述,因此在沒有其他文獻描述該物種時,該條目亦不應存在於維基百科上。-Mys_721tx(留言) 2018年11月13日 (二) 23:50 (UTC)
- 看到西班牙文我就不想再說下去了,生物命名方針的草案連看都不看,自己一直在那邊腦補一些莫名其妙的後果---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14日 (三) 02:36 (UTC)
- 按照國際生物命名法規,要成為有效學名必須發表在學術期刊中,在第三章8.1節中甚至對於著作物的資格進行規範。也就是說,在1986年後如果還有不符規定的情事,很可能會被定為無效名或是裸名。如果今天故事一,王雲峰教授在發表學術論文之前,就先發在維基百科,那當然會被刪除,因為這是一個無效名,且完全符合原創研究。如果有發在期刊上,那根本不會有你說的問題,因為維基百科根本沒有規定可靠來源是來自於可信網站,學術期刊是比網頁更高一階的來源。這根本不是方針通過後會發生的荒謬故事,這是缺乏查資料能力造成的荒謬故事。---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14日 (三) 02:52 (UTC)
- 私以為該故事最荒謬的一點在於貝塔這位維基人根本就沒有讀懂我及koala的提議的兩則草稿的內容,就依靠自己的想像力編了這兩個故事。雖然我很不願意在維基百科這樣講話,但是@Beta Lohman:我真的認為我們之間難以交流。這不是人身攻擊,而是因為您對該領域最基本的概念沒有了解,並且拒絕了解。當然不能要求作為行外人的您去讀英文的生物命名法規,但是至少請讀一下我在WP:命名常規 (生物)的開頭對這些概念的科普性介紹可以嗎?——٩(๑❛ᴗ❛๑)۶這裏是一隻名叫ozzy的小浣熊【來玩啊來玩啊】 2018年11月14日 (三) 07:06 (UTC)
- 因應β洛曼的言論,我已留下相應的文字訊息。Sænmōsà 2018年11月14日 (三) 09:05 (UTC)
- 按照國際生物命名法規,要成為有效學名必須發表在學術期刊中,在第三章8.1節中甚至對於著作物的資格進行規範。也就是說,在1986年後如果還有不符規定的情事,很可能會被定為無效名或是裸名。如果今天故事一,王雲峰教授在發表學術論文之前,就先發在維基百科,那當然會被刪除,因為這是一個無效名,且完全符合原創研究。如果有發在期刊上,那根本不會有你說的問題,因為維基百科根本沒有規定可靠來源是來自於可信網站,學術期刊是比網頁更高一階的來源。這根本不是方針通過後會發生的荒謬故事,這是缺乏查資料能力造成的荒謬故事。---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14日 (三) 02:52 (UTC)
- 看到西班牙文我就不想再說下去了,生物命名方針的草案連看都不看,自己一直在那邊腦補一些莫名其妙的後果---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14日 (三) 02:36 (UTC)
導回正題
|
|
以上是我建議的母命名常規更新版。Sænmōsà 2018年11月14日 (三) 09:13 (UTC)
我也順道微調了一下Wikipedia:命名常規 (生物)的首段,以符合現時情況。Sænmōsà 2018年11月14日 (三) 09:19 (UTC)
- 同意Sanmosa的更動---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14日 (三) 09:51 (UTC)
- (?)疑問:本討論標題是「修改生物命名常規」,若要一併討論「命名常規」之更動,應適當修改討論之標題(例如「修改命名常規中關於專業外文名詞標題的優先適用範圍」?—— Eric Liu(留言.留名.學生會) 2018年11月14日 (三) 10:29 (UTC)
- 請問這樣修改可以嗎——٩(๑❛ᴗ❛๑)۶這裏是一隻名叫ozzy的小浣熊【來玩啊來玩啊】 2018年11月14日 (三) 10:51 (UTC)
- (?)疑問:本討論標題是「修改生物命名常規」,若要一併討論「命名常規」之更動,應適當修改討論之標題(例如「修改命名常規中關於專業外文名詞標題的優先適用範圍」?—— Eric Liu(留言.留名.學生會) 2018年11月14日 (三) 10:29 (UTC)
- 可以,感謝修改。—— Eric Liu(留言.留名.學生會) 2018年11月14日 (三) 12:45 (UTC)
- (+)支持本來沒有任何可靠來源的名稱不應該逼出一個。--Cohaf (向我留言/我的貢獻) 2018年11月14日 (三) 14:29 (UTC)
- 對於在正文中使用拉丁名,以靈長目為例,假設靈長目沒有中文名稱,以下哪種方式比較恰當?
- 分類單位存同義名應該用哪一個?
- "Primata是哺乳綱的一個目"
- "Primates是哺乳綱的一個目"
- 這個我傾向使用第一個,使用原始學名(不過靈長目這個例子中,也很多人把primates當成學名用了)。--Wikimycota~receptor 🍄 2018年11月14日 (三) 23:35 (UTC)
- 作為專有名詞,拉丁名是否應當遵循大小寫規則?
- "相對於其他的哺乳類,Primates的大腦大了許多"
- "相對於其他的哺乳類,primates的大腦大了許多"
- 應該使用大寫。--Wikimycota~receptor 🍄 2018年11月14日 (三) 23:35 (UTC)
- 作為集合名詞,在正文中指代分類單位中的個體時,拉丁名是否需要相應修改?(靈長類不是一個較好例子,Primates是目名,primates是英文複數形式)
- "相對於其他的哺乳類,Primates的大腦大了許多"
- "相對於其他的哺乳類,靈長目的大腦大了許多"
- "相對於其他的哺乳類,primates的大腦大了許多"
- "相對於其他的哺乳類,靈長動物的大腦大了許多"
- "相對於其他的哺乳類,Primates的大腦大了許多"
- 分類單位存同義名應該用哪一個?
- -Mys_721tx(留言) 2018年11月14日 (三) 20:48 (UTC)
- 傾向後者。不過我的話會在正文中刻意避開使用拉丁名,而稱之為「本目的類群」、「本目的物種」、「本目的動物」等。--Wikimycota~receptor 🍄 2018年11月14日 (三) 23:35 (UTC)
- 我也認為,在行文中應當儘可能避免使用學名。——٩(๑❛ᴗ❛๑)۶這裏是一隻名叫ozzy的小浣熊【來玩啊來玩啊】 2018年11月15日 (四) 00:06 (UTC)
- 中文摻雜英文名詞情況,似乎英文名詞不需要變化--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8年11月15日 (四) 03:08 (UTC)
- (?)疑問:「至於個別專題下之條目之命名,如有對應子方針,則應以該子方針之規則為優先」中的「子方針」指什麼?是不是只包括掛了{{policy}}的頁面?--仍然相信友誼就是魔法的CuSO4 2018年11月16日 (五) 13:18 (UTC)
- 子方針即「WP:命名常規 (XX)」等方針---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17日 (六) 15:42 (UTC)
- @CopperSulfate:我現時把「子方針」改成了「子方針指引」;基本上這個字眼就是代表經過社群共識通過的下級方針指引,也即是只包括掛了{{policy}}和{{guideline}}的頁面,所以閣下的邏輯理解沒有錯誤。Sænmōsà 2018年11月19日 (一) 10:50 (UTC)
- (?)疑問:「至於個別專題下之條目之命名,如有對應子方針,則應以該子方針之規則為優先」中的「子方針」指什麼?是不是只包括掛了{{policy}}的頁面?--仍然相信友誼就是魔法的CuSO4 2018年11月16日 (五) 13:18 (UTC)
- 對於修訂《母命名常規》和通過《生物學條目子命名常規》,現予以公示七日,期間如無合理反對意見,即視為通過。至於修訂《非原創研究方針》部分,則由於未見明顯共識,予以繼續討論。Sænmōsà 2018年11月21日 (三) 11:38 (UTC)
- (+)支持《母命名常規》的修訂,但(-)反對設Wikipedia:命名常規_(生物)為方針,原因如下:
- 這個頁面似乎沒有成為方針的必要。我們的方針指引已經很多了,在設立新方針指引的問題上,我主張「如無必要,勿增實體」,但現在我沒有看到這個必要。
- (這是主要原因。)這個頁面的質量不夠高。
- (+)支持《母命名常規》的修訂,但(-)反對設Wikipedia:命名常規_(生物)為方針,原因如下:
- 如「中文普通名一般有如下來源:……由科研機構運營的生物類群主題網站,例如……上海辰山植物園運營的多識植物百科」(應該不夠專業)
- 「採用非音譯名稱。……採用更符合中文語法和構詞法的名稱。……採用更廣泛使用、關注度更高的名稱。……避免採用具有侮辱、種族歧視、淫穢色情字眼的名稱」(第一條根據不足,第二條主觀性太強,第三條似乎沒搞清「關注度」一詞在維基百科的含義,第四條根據不足且流於過了頭的政治正確,不符維基百科的精神)
- 「對於有一定發表門檻或者其內容會被管理人員監視的平台,如各式百科網站或非學術類的平面、網絡大眾新聞媒體,可以採用作條目名」(這樣說的話,百度百科、蘋果日報上自行創造的名稱也可以用了)
- 這些內容,我認為不合適作為方針甚至合理的論述。
- 以上--仍然相信友誼就是魔法的CuSO4 2018年11月23日 (五) 11:47 (UTC)
- (:)回應:首先不好意思編輯了您的留言,為了回應方便給您的三條觀點加了序號,以下是正式回應。
- 為甚麽?這個網站由科研機構建立、主要編輯是學者,請問它不專業的理由是什麼?而且據我所知多貌生物這一中文名就是來自多識植物百科。
- 非音譯名稱是中文名擬名常年以來的傳統,音譯名稱最大的問題是它完全沒有信息量,做不到見名知義,例如Victoria,如果稱作「維多利亞屬」,除了讓人知道它是紀念一個叫維多利亞的人(連這個被紀念的維多利亞和維多利亞女王是不是同人都無法確定)之外,還能讓人知道什麼?(我相信您也不願意看到魯特部巴蜜環菌。)第二條主觀性在哪裏?第三條已修改。至於第四條,請注意衝突處理的所有這些條之間是有順序的,請問如果兩個名字擬名理由同樣充分、均不含有錯別字異體字、均非音譯、均符合中文語法和構詞法、使用的廣泛程度相若,那麼採用其中可能讓人不適的那一個名字的理由是什麼?最後,您所質疑的前兩條均有來源。
- 是否能用,要看具體情況,百度百科上帶有「本詞條由 「科普中國」 百科科學詞條編寫與應用工作項目審核 」模板的條目中的名稱,我看不出來不能用的理由。至於新聞媒體,例如光明日報的這一條新聞: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8-01/25/nw.D110000gmrb_20180125_3-13.htm ,其中提到的 南京花屬 樹狀蕊南京花 的名字,就完全可用。
以上。——٩(๑❛ᴗ❛๑)۶這裏是一隻名叫ozzy的小浣熊【來玩啊來玩啊】 2018年11月24日 (六) 15:58 (UTC)
- @Raccoozzy:您好:
- 0.「這個頁面似乎沒有成為方針的必要」的問題依然存在,這次這樣的事情我認為通過修訂母方針已經可以解決;
- 因為它是個Wiki,而Wiki不能算作可靠來源。其介紹頁面中說:「如果您有意參與百科撰寫,請和我們聯繫,管理員在通過您的資格審核之後會為您創建個人賬號。……多識植物百科可以發表原創性研究,主要是多識團隊為世界植物所做的擬名,這也是建立多識植物百科的主要目的之一。」我認為這個「資格審核」不能佐證維基百科所需的可靠性要求。
- 嗯。
- 如果「是否能用,要看具體情況」,那就不該那樣寫。我提出的問題依然存在。科普中國審核的條目也未必靠譜(可以看看 https://zhihu.sogou.com/zhihu?query=%E7%99%BE%E5%BA%A6%E7%99%BE%E7%A7%91+%E7%A7%91%E6%99%AE%E4%B8%AD%E5%9B%BD 中的例子)。
- 以上--仍然相信友誼就是魔法的CuSO4 2018年11月25日 (日) 11:04 (UTC)
- (:)回應:@CopperSulfate:2.已達成共識。3.在上次討論時就是爭議點,您說的也有道理,所以已經修改到了最保守的方案。
- 0.如果Wikipedia:命名常規#具體命名的各類子方針都能作為方針,我看不出來Wikipedia:命名常規_(生物)不能設為方針的理由。
- 1.wiki本身只是一種技術,並不存在採用了某種技術的網站就不能作為可靠來源這種說法,傳統上所說的「Wiki不能算作可靠來源」指的是像維基百科這樣開放、身份不設限的wiki。事實上,僅從理論上講,絕大部分網站都可以採用wiki技術構建,只是不會開放註冊而已,但是這只是技術的不同,一個來源可靠與否的重點是內容而不是技術。另請參見Wiki#社區
- 另外,最重要的是,這一條的重點是「由科研機構運營的生物類群主題網站」,而不是「多識植物百科」(它只是前者的一個例子),事實上,將這個例子替換作其他類似網站,對Wikipedia:命名常規_(生物)沒有任何影響。但是,即使我們做了這樣的替換,也仍然不會改變「多識植物百科」屬於「由科研機構運營的生物類群主題網站」這樣一個事實,即使換一個例子,它也仍然符合該子常規對來源的規範。
- 除非您要將此條改作「由科研機構運營的生物類群主題網站(不包括多識植物百科)」,請問您是這個意思嗎?
- 以上——٩(๑❛ᴗ❛๑)۶這裏是一隻名叫ozzy的小浣熊【來玩啊來玩啊】 2018年11月25日 (日) 15:29 (UTC)
- Wiki內容不一定穩定。評估來源可靠程度時應當對此加以考慮。-Mys_721tx(留言) 2018年11月26日 (一) 04:44 (UTC)
- @Raccoozzy:
- 我對新方針指引設立的基本看法是:如果沒有特別的理由支持「這個頁面應該被設立為方針/指引」,那就反對設立。因為我們的方針指引已經很多了,難以全部閱讀。對此在下本人深有體會。
- 我不是要將此條改作「由科研機構運營的生物類群主題網站(不包括多識植物百科)」。但至少「多識植物百科」這個例子可能並不算合適。
- 以上--仍然相信友誼就是魔法的CuSO4(話說SiuMai已經被不限期封禁三年了啊) 2018年11月27日 (二) 11:21 (UTC)
- 如果您堅持的話,我可以換掉,但是剛才說過啦,將這個例子替換作其他類似網站,對 Wikipedia: 命名常規_(生物) 沒有任何影響。但是,即使我們做了這樣的替換,也仍然不會改變 「多識植物百科」 屬於 「由科研機構運營的生物類群主題網站」 這樣一個事實,即使換一個例子,它也仍然符合該子常規對來源的規範。——٩(๑❛ᴗ❛๑)۶這裏是一隻名叫ozzy的小浣熊【來玩啊來玩啊】 2018年11月27日 (二) 14:57 (UTC)
- 命名常規母方針的修訂案已公示七天,且無合理反對意見出現,故可按之修訂。--仍然相信友誼就是魔法的CuSO4(話說SiuMai已經被不限期封禁三年了啊) 2018年11月29日 (四) 07:19 (UTC)
- 已修改命名常規母方針。--仍然相信友誼就是魔法的CuSO4(話說SiuMai已經被不限期封禁三年了啊) 2018年11月29日 (四) 07:21 (UTC)
- 不好意思,已經修改了但是表達一下意見。新增條文的最後一句同命名常規首段第一段最後一句實質上是重複的。我沒有特別的傾向性(因為重複一遍也很重要),但出於行文簡潔,請考慮此處重複一遍是否真的有必要;或者換個角度,別的幾項原則是否會有同樣的情況,需要添加最後這句例外,如果也有,那麼這裏不應該添加。 --達師 - 370 - 608 2018年11月29日 (四) 07:27 (UTC)
- 已修改命名常規母方針。--仍然相信友誼就是魔法的CuSO4(話說SiuMai已經被不限期封禁三年了啊) 2018年11月29日 (四) 07:21 (UTC)
- @Raccoozzy:我對新方針指引設立的基本看法是:如果沒有特別的理由支持「這個頁面應該被設立為方針/指引」,那就反對設立。因為我們的方針指引已經很多了,難以全部閱讀。對此在下本人深有體會。您怎麼看呢?--仍然相信友誼就是魔法的CuSO4(話說SiuMai已經被不限期封禁三年了啊) 2018年11月29日 (四) 07:23 (UTC)
- 我不認為存在 「必須閱讀所有的方針指引」的道理。而且,我們認為子常規在自己的領域應該比母常規位階更高(Wikipedia:命名常規:如果條目所屬的專門領域存在具體命名規定,應遵照該規定執行,而不再按照命名慣例的要求確定名稱),如果子常規作為論述,在出現問題時難以援引其作為約束。——٩(๑❛ᴗ❛๑)۶這裏是一隻名叫ozzy的小浣熊【來玩啊來玩啊】 2018年11月29日 (四) 08:11 (UTC)
- 我也不太認同「因為方針指引已經過多,沒有特別理由就不設立方針指引」的說法,之所以需要設立各領域的方針指引,是因為各領域有其專業,對命名、格式等的使用習慣難以由母常規一一定義(比如此例中,生物學名擬中名的訂定便是一件高度專業、具有學術性質的行為,與一般條目可以原創譯名不同),而這也非生物條目的專利,化學、電子遊戲等領域的命名相信也是有其專業,才有相應子方針的設定。事實上也沒有人需要閱讀所有方針指引,就像現實社會中沒有人會去閱讀所有法律條文,而是發生爭議時有個可以依循的準則,此頁面如成為方針指引,可以提供往後編寫生物條目的編者參考,以減少爭議發生。當然具體內容、用字仍有討論空間,我個人目前是支持草案的內容。關於非學術來源的使用,我傾向在沒有學術來源提供中文名的情況下,新聞媒體上的名稱可以作為標題,百度百科等平台則持保留態度--Wikimycota~receptor 🍄 2018年12月5日 (三) 22:28 (UTC)
- 再次提議將Wikipedia:命名常規 (生物)設為方針。請有權限的管理員協助處理。——٩(๑❛ᴗ❛๑)۶這裏是一隻名叫ozzy的小浣熊【來玩啊來玩啊】 2018年12月29日 (六) 07:23 (UTC)
建議同時修改WP:非原創研究
|
|
——٩(๑❛ᴗ❛๑)۶這裏是一隻名叫ozzy的小浣熊【來玩啊來玩啊】 2018年11月14日 (三) 10:47 (UTC)
- (+)支持沒有問題。--Cohaf (向我留言/我的貢獻) 2018年11月14日 (三) 14:28 (UTC)
- 「...則應直接採用非中文內容,具體何種材料不得自行翻譯,應以其他方針的規範為準」這句使用「其他方針」一詞會造成引用困難,且本文對譯名的似乎限制太過強烈(畢竟維基上的中名很多都是原創研究),如果有天真的出現了一個法匠把這些譯名移到原文,那還真的無法限制他的行為。---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14日 (三) 15:14 (UTC)
- 我認為原條文的規範其實比較符合維基現在的狀況,可以改為「如果非中文的材料沒有公開的中文譯本,維基百科編者可以提供他們自己翻譯的版本。但如果自行翻譯的版本受到了質疑,眾編者就應協力改善,以達成眾人都能接受的版本。在遵守版權限制的前提下,由可靠來源發表的中文譯本應比維基百科編者自行翻譯的版本優先使用。若譯文無法取得共識,或該非中文材料的翻譯在其領域有特殊規範,則得使用原文譯名。採用原文譯名的施行細節應以命名常規對應的子方針為準;若無對應子方針則依命名方針的規範為準。」---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14日 (三) 15:26 (UTC)
- 支持。「其他方針」這種說法的範圍確實太大了。——٩(๑❛ᴗ❛๑)۶這裏是一隻名叫ozzy的小浣熊【來玩啊來玩啊】 2018年11月14日 (三) 15:29 (UTC)
- 不太支持為此事修改NOR的做法。我覺得套用「法無禁止即可行」的common sense就行了啊。NOR現有的條文只是為可能的原創翻譯開了一個例外,並非禁止非中文標題:因此,在其他方針或指引上指定特殊條目要使用非中文標題並不與NOR衝突。如果共識的確為「生物學條目在沒有可靠文獻中文俗名的情況下,必須使用學名」(但實際上我並不是很支持這樣做:我的意見是學名和無爭議的自創翻譯均可接受),那麼在子方針里逕行規定就行,這事到不了要改NOR的級別。--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18年11月14日 (三) 23:13 (UTC)
- 同意,在子方針局部限制自創翻譯即可;其實Koala0090的建議增訂版的第二句可以加入,以明確此點。Sænmōsà 2018年11月14日 (三) 23:40 (UTC)
- 我後來更動的條文並沒有影響菲菇所提出的理念,僅是根據明確性原則,將適用外文標題的時機和規範歸屬做出說明而已---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15日 (四) 01:42 (UTC)
- 「則得使用原文譯名」,這裏的」得「其實是規定一定要使用了。至於明確性原則,我覺得「法無禁止即可行」是最明確的,基礎方針上規定越細反而問題越多。另外,上級方針沒有明確規定的細節自然可以在下級方針規定(只要不與上級方針衝突),看不到有再行強調應該遵守下級方針的必要。--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18年11月15日 (四) 02:12 (UTC)
- 法學上「得」並無強制性,有強制性的字眼是「應」,因此沒有您說的問題,另外規範當然是越明確日後越不會產生問題。今天會被提出討論,就是因為舊有的方針對於外文標題的規範不夠明確,因此才會需要解決此問題,看不出來有任何必須含糊處裏的理由。---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15日 (四) 05:48 (UTC)
- Sænmōsà 2018年11月15日 (四) 07:59 (UTC)
- 「可」和「得」在台灣法學上的強制性類似,如確有用語問題,用「可」代換---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15日 (四) 12:50 (UTC)
請注意台灣中心,香港無單用「得」字的習慣;建議改用「可」。
- Sænmōsà 2018年11月15日 (四) 07:59 (UTC)
- 法學上「得」並無強制性,有強制性的字眼是「應」,因此沒有您說的問題,另外規範當然是越明確日後越不會產生問題。今天會被提出討論,就是因為舊有的方針對於外文標題的規範不夠明確,因此才會需要解決此問題,看不出來有任何必須含糊處裏的理由。---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15日 (四) 05:48 (UTC)
- 「則得使用原文譯名」,這裏的」得「其實是規定一定要使用了。至於明確性原則,我覺得「法無禁止即可行」是最明確的,基礎方針上規定越細反而問題越多。另外,上級方針沒有明確規定的細節自然可以在下級方針規定(只要不與上級方針衝突),看不到有再行強調應該遵守下級方針的必要。--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18年11月15日 (四) 02:12 (UTC)
- 我後來更動的條文並沒有影響菲菇所提出的理念,僅是根據明確性原則,將適用外文標題的時機和規範歸屬做出說明而已---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15日 (四) 01:42 (UTC)
- 同意,在子方針局部限制自創翻譯即可;其實Koala0090的建議增訂版的第二句可以加入,以明確此點。Sænmōsà 2018年11月14日 (三) 23:40 (UTC)
- (-)反對:如果生物學對命名方面有特別需求,應該僅在WP:命名常規 (生物)中修改表述,並使生物命名常規中關於禁止原創生物物種名的規定不受命名常規主方針約束即可。貿然修改命名常規主方針原文可能帶來其他領域不必要的爭議。—— Jyxyl9悼念鄧起東院士 2018年11月18日 (日) 06:15 (UTC)
- 都起爭議了還說不必要的爭議?這次也沒改什麼內容,只是將適用方針的時機說清楚而已,到底哪裏造成不必要的爭議?---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19日 (一) 13:54 (UTC)
|
|
---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24日 (六) 01:43 (UTC)
我還是覺得加這麼兩句話不是一個很好的做法。一來,NOR的這個例外不只是針對標題的,還可以針對條目內引文的翻譯:因此原句才故意用的「中文譯本」而不是「中文譯名」;二來,從NOR到命名常規的相關性跨度太大,上級方針提及下級方針指引的例子不是沒有,但總有直接的相關性,比如可供查證和可靠來源二者;三來,「以命名常規對應的子方針為準」在邏輯上具有排他性,是不是就意味着其他方針,譬如總的命名常規方針就不能規定了?--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18年11月24日 (六) 06:39 (UTC)
- (▲)同上,我也覺得還是別這樣改了吧。--仍然相信友誼就是魔法的CuSO4 2018年11月24日 (六) 08:54 (UTC)
- 有子方針的才具有排他性,但沒有的話就是遵循命名常規啊。另外一個要人遵守的規定本來就應該有排他性,這次就是因為有用戶堅持引用命名常規中對中譯材料極度粗略的簡述,所以我們才會起來修訂這一系列方針。另外不只標題,內文我也認為應該要釐清規定的優先順位,所以沒有菲菇你說的問題。我是覺得如果菲菇你覺得有問題,你要不要直接舉一個例子我們再來討論?即使是思想實驗也是需要一個故事啊,我們這邊已經有一個現成的例子佐證我們的修法合理性,那你要不要也舉一個我們比較好達成共識?----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24日 (六) 09:38 (UTC)
- 我就是不覺得現有的這個例子需要上修到NOR啊,在命名常規里做就夠了(理由前面我的發言已經提出)。至於思想實驗,要修改NOR的人是您,您來提出更適當。最後,我的意見並不是針對您本人,我只是就事論事罷了;也希望閣下能夠冷靜並就事論事。—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18年11月24日 (六) 16:31 (UTC)
- 對您應該沒有不冷靜的地方,我也是就事論事的人,如果文字上表達感覺比較激動,那應該純屬無心。其實對外文標題拿捏不了的用戶不只有上面某用戶,不過因為靖天子人緣不錯,大多數人只是發表意見,只有一名用戶稍嫌激動。但過去發生這種事的話,都會引起不少爭執。我認為上面的例子已經足夠要我們制定清楚的規則。擬中名一事本來就牽涉原創研究的問題,既然如此,規範當然越慎重越清晰越好。這是我的想法。會希望你舉例是因為我看不出來修法之後會造成什麼問題,所以無法理解閣下的擔憂。---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24日 (六) 19:00 (UTC)
- 我是覺得,擬中文譯本時的原創研究一向是作為NOR的例外存在,這樣的例外是有意義的:在英語作為學術界事實通用語的背景下,相對於英文維基百科,其他語種的維基百科在面向學術界以及專業人士的功能上是缺少存在的意義的。(換句話說,學術界有了英文版能查為啥查你中文版的?)但同時,維基百科乃至廣義的百科全書的功能都在於面向大眾,而世界範圍內的普羅大眾是沒有一門通用語的。因此,維基百科發展出了多語種來滿足其在各種語言下記錄並面向大眾普及知識的意義。中文維基百科的意義,就在於用中文來記錄和普及知識。
但是,我們應該正視這一個事實:現有的中文並不能描述世界上所有的事物,而且可能永遠都無法做到。然而,如果NOR的規則被嚴格執行,那麼許多非中文圈的事物我們都無法描述其名稱。這便是NOR的這一例外存在的原因,它允許編者創造一個臨時的、折衷的譯本:並明示當可靠來源出現後,這個臨時的譯本應當被替換掉。
回到生物類條目,我其實一直都不是很贊成在找不到可靠來源名稱前一定要用學名當標題,因為學名不是中文。作為一個native speaker,中文具有自解釋性:哪怕不會讀「鵙」這個字,普通讀者從偏旁也能看出它是種鳥;但學名「Laniidae」就無法實現這個效果。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規定用學名讓條目部分失去了面向使用中文的普羅大眾的功能。
但是,事情並不是絕對的,我也認為在自行翻譯存在爭議甚或編者懶得翻譯的情況下,可以直接用學名。因為維基百科是一個發展中的計劃,現在用學名當標題並不意味着永遠都要用學名,正如現在用自創翻譯並不意味着永遠都要用自創翻譯。始終抱有未來條目會更加完善的信心,而不要用過分嚴格的規則來苛求編者。這就是為什麼我一直反對不贊同在NOR中加入上述強制性語句的主要原因。
再者,我認為在關於生物類條目的規定中(如命名常規之生物)作出推薦寫法是合適的,這有助於提高該類條目的整體質量;但同樣,這也不應該是強制的(所以我覺得命名常規/生物作為指引比方針更合適)。
最後,關於@Koala0090君索取的思想實驗:其實這一串討論就是最好的例子:它正是強制的惡果。因為上位法WP:命名常規中存在過於強制的「使用中文」語句,諸位不得不提出對命名常規的修訂。但是,修訂的時候,是不是更應該去掉這種強制,而不是強制另一種做法呢?
此上。--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18年11月25日 (日) 02:18 (UTC)
- 我是覺得,擬中文譯本時的原創研究一向是作為NOR的例外存在,這樣的例外是有意義的:在英語作為學術界事實通用語的背景下,相對於英文維基百科,其他語種的維基百科在面向學術界以及專業人士的功能上是缺少存在的意義的。(換句話說,學術界有了英文版能查為啥查你中文版的?)但同時,維基百科乃至廣義的百科全書的功能都在於面向大眾,而世界範圍內的普羅大眾是沒有一門通用語的。因此,維基百科發展出了多語種來滿足其在各種語言下記錄並面向大眾普及知識的意義。中文維基百科的意義,就在於用中文來記錄和普及知識。
- 對您應該沒有不冷靜的地方,我也是就事論事的人,如果文字上表達感覺比較激動,那應該純屬無心。其實對外文標題拿捏不了的用戶不只有上面某用戶,不過因為靖天子人緣不錯,大多數人只是發表意見,只有一名用戶稍嫌激動。但過去發生這種事的話,都會引起不少爭執。我認為上面的例子已經足夠要我們制定清楚的規則。擬中名一事本來就牽涉原創研究的問題,既然如此,規範當然越慎重越清晰越好。這是我的想法。會希望你舉例是因為我看不出來修法之後會造成什麼問題,所以無法理解閣下的擔憂。---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24日 (六) 19:00 (UTC)
- 我就是不覺得現有的這個例子需要上修到NOR啊,在命名常規里做就夠了(理由前面我的發言已經提出)。至於思想實驗,要修改NOR的人是您,您來提出更適當。最後,我的意見並不是針對您本人,我只是就事論事罷了;也希望閣下能夠冷靜並就事論事。—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18年11月24日 (六) 16:31 (UTC)
- 有子方針的才具有排他性,但沒有的話就是遵循命名常規啊。另外一個要人遵守的規定本來就應該有排他性,這次就是因為有用戶堅持引用命名常規中對中譯材料極度粗略的簡述,所以我們才會起來修訂這一系列方針。另外不只標題,內文我也認為應該要釐清規定的優先順位,所以沒有菲菇你說的問題。我是覺得如果菲菇你覺得有問題,你要不要直接舉一個例子我們再來討論?即使是思想實驗也是需要一個故事啊,我們這邊已經有一個現成的例子佐證我們的修法合理性,那你要不要也舉一個我們比較好達成共識?----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24日 (六) 09:38 (UTC)
- 好,這樣講完我大概了解閣下的擔憂了,容我稍微整理一下
- 中文維基重視面向普羅大眾的知識推廣
- 學名與中文名相比,中文名更能讓普羅大眾理解知識的意含
- 根據以上的目的,在中文維基百科應當優先採用中文
- 因此,我們在WP:命名常規內鼓勵使用中文標題。
- 根據以上的目的,在中文維基百科應當優先採用中文
- 為了知識的可靠性,中文維基不應當鼓勵收錄原創研究
- 在沒有前例的狀況下,在維基上進行擬中名係屬原創研究。
- 然而在第一點的前提下,維持原文會阻礙普羅大眾理解的意含
- 要解決此一問題,必須中文維基在「推廣大眾知識」和「學術正確性」的優先性做出選擇
- 情境1:菲菇認為比起面向學術界,推廣大眾知識應該擺在優先順位。
- 推論1:根據菲菇的想法,維基上的擬中名應當被容許,請應當被鼓勵。
- 情境2:靖天子認為推廣大眾知識不應影響學術正確性。
- 推論2:根據靖天子的想法,學名的優先順位應該擺在擬名之前。
- 情境1:菲菇認為比起面向學術界,推廣大眾知識應該擺在優先順位。
- 要解決此一問題,必須中文維基在「推廣大眾知識」和「學術正確性」的優先性做出選擇
- 然而在第一點的前提下,維持原文會阻礙普羅大眾理解的意含
- 在沒有前例的狀況下,在維基上進行擬中名係屬原創研究。
- 學名與中文名相比,中文名更能讓普羅大眾理解知識的意含
- 所以目前分析起來問題就出在路線之爭,我自己是覺得雙方都有部分理據可以說服我。根據我自己的想法,如果按照先前的例子,中文維基確實比起面向學術界,更傾向對於普羅大眾的推廣,如果在譯名方面強行執行NOR似乎確實不符維基的現況。如果中文維基能夠制定出學術界認可的擬名規定,那麼問題當然會小很多,問題就是在於擬名這件事實在是一套很難規範化的東西。---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25日 (日) 07:08 (UTC)
- 中文維基重視面向普羅大眾的知識推廣
- 是的,同意Koala君說法,生物擬中文名稱真的是一個特例中的特例。要說它是否是翻譯,那它確實有翻譯的成分;要說它是否是學術研究,那他也確實有學術研究的成分。在這個地方的衝突難以調和。所以我目前也傾向於暫不修改NOR,因為這種修改對於解決目前問題沒有幫助。
- 另外我能想到的一個方案是邀請學者參與。事實上之前送DYK的澳門細蟻就是一個經命名人參與審查的條目。而其標題「澳門細蟻」僅見於中文媒體,未見於任何學術文獻(https://scholar.google.co.jp/scholar?hl=en&as_sdt=0%2C5&q=%22%E6%BE%B3%E9%96%80%E7%B4%B0%E8%9F%BB%22&btnG= )。——٩(๑❛ᴗ❛๑)۶這裏是一隻名叫ozzy的小浣熊【來玩啊來玩啊】 2018年11月25日 (日) 15:43 (UTC)
- 另,關於學術性和通俗性的問題,甲基苯丙胺和冰毒可以算作一個很好的例子。——٩(๑❛ᴗ❛๑)۶這裏是一隻名叫ozzy的小浣熊【來玩啊來玩啊】 2018年11月25日 (日) 15:52 (UTC)
- 中文媒體出現就算有來源了,先前我所創設的台灣生物學專案群更符合您說的情境,裏面大多數物種都是直接請學者或發現者進行擬名的,這就真的是完全沒有出現在其他中文材料的原創研究了。---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25日 (日) 16:47 (UTC)
- 樂見共識。關於生物擬中文名稱的這個特例,我的意見是援引WP:V方針的精神:盡最大可能地去主動避免由編者來認定中文俗名的「真實正確」:這其中就包括有專業學者或發現者作為維基百科編者的場景。我覺得這裏的rationale在於,維基百科是基於互聯網存在的,互聯網的匿名性和編者的私隱權都讓我們難以查證編者的身份,何況維基百科還有開放式編輯的特點。我提議的名稱優先級如下:
- 來自同行評審期刊的作者中文命名;
- (平級)來自同行評審期刊的第三方中文命名 / 來自學術數據庫的中文命名 / 來自其他可靠來源的作者中文命名;
- 來自其他可靠來源的第三方中文命名;
- (平級)來自維基百科編者(不區分編者身份)的無異議自創命名 / 學名。
- 此外,我認為在平級上我們不須提倡先到先得,而應儘量倡導個案討論處理。--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18年11月25日 (日) 21:06 (UTC)
- 然而上面的硫酸銅同學質疑新聞媒體中的名字是否可用。我也很無奈,僅限定在學術性來源是最保守最可靠的做法,但並不利於維基百科發揮大眾科普作用。
——٩(๑❛ᴗ❛๑)۶這裏是一隻名叫ozzy的小浣熊【來玩啊來玩啊】 2018年11月26日 (一) 01:26 (UTC)
- 不是特別明白這裏的用意。其實說的有一些困惑了。材料本身還是可以按照意思翻譯的。維基百科也並沒有一起翻譯來源的具體實踐。認為相應領域的專業內容應當由對應的WikiProject管轄。同時建議修改規定為「無廣泛認可的學術名詞(如生物拉丁文學名)可以不翻譯。」~ viztor ✪ 2018年11月26日 (一) 13:17 (UTC)
- 另外,實際上不認可維基編者假擬「中文學名」會對普羅大眾有幫助。
- 其次,維基百科並非以通俗為唯一目的,自由的百科仍然是百科。再者,草擬名稱是一類原創研究,可能會導致大眾誤解,不認為未經學術界認可的原創譯名會對大眾有特別的幫助,但可以放入條目,解釋名稱意思。~ viztor ✪ 2018年11月26日 (一) 13:22 (UTC)
- 小弟在這個領域沒有專業。但單憑維基上的經驗,同意路線之爭的講法:在沒有譯名的情況下,中維的譯名有機會成為暫時唯一的譯名,然後因大眾媒體傳播出去,變相為中維的原創譯名帶來合法性。這樣固然是中維為中文翻譯界立下的功勞,但同樣也是原創研究。是否好事,實在難有定論。--Temp3600(留言) 2018年11月26日 (一) 17:19 (UTC)
- 另一點是,小弟相信當年訂下這一規則,有希望中維協助擴展中文旳描述能力一層意思在內。不然為什麼我們不開bot刷條目呢?--Temp3600(留言) 2018年11月26日 (一) 17:25 (UTC)
- 稍作補充。上述講法並非是否認按照字面義翻譯,而是認為其按字面義解釋的學名可以放在條目當中,而非作為標題,以免後有歧義。~ viztor ✪ 2018年11月30日 (五) 18:38 (UTC)
- 關於新聞媒體中的名字。以我的經驗,科學網經常會報道新物種發現,其中相當部分物種,在報道的時候都會直接給出中文名。這類中文名要麼是發現人給的,要麼是相關領域學者給的,當然也有不清楚來源,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翻譯的--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8年12月11日 (二) 03:06 (UTC)
- 我有兩個問題,1,「惟若」這個用法大陸根本不會用,不知是否港台限定。2,「原文」,學名是拉丁文,並非「原文」,尤其考慮到許多英語條目會採用英語俗名命名,可能導致困惑。淺藍雪❉ 2018年12月22日 (六) 23:11 (UTC)
三個及以上不同實體的地區詞循環同名該如何處理?
轉發自telegram生物學群。
學名 zh-cn zh-tw
Prinia striata 山鷦鶯 斑紋鷦鶯
P. superciliaris 黑喉山鷦鶯 山鷦鶯
P. atrogularis 黑胸山鷦鶯 黑喉山鷦鶯
我目前是striata條目命名為斑紋鷦鶯,atrogularis條目命名為黑胸山鷦鶯,Prinia superciliaris以學名建立條目,黑喉山鷦鶯和山鷦鶯處理為重定向。
標題本來是「三個及以上不同生物的地區名稱循環同名該如何處理?」,發佈之前想了想改成了「不同實體」。
--——🦝Procyon rolandae Luo, 2022 「我々は堅く同志小林の血路に沿って前進し握手するのだ」(留言・貢獻) 2022年8月25日 (四) 16:51 (UTC)
都用學名然後中文名消歧義。建議先將來源和{{各地中文名}}補全。更名史也要寫明白,中文名「山鷦鶯」的變化網上有一些文章提到。--YFdyh000(留言) 2022年8月25日 (四) 19:16 (UTC)- 我感覺NoteTA+地區用詞應該就夠用了。--——🦝Procyon rolandae Luo, 2022 「我々は堅く同志小林の血路に沿って前進し握手するのだ」(留言・貢獻) 2022年8月26日 (五) 00:19 (UTC)
- 雖然IOC World Bird List記載,但我建議查證原始和更多來源,我在[3]沒找到其中繁體名稱的可靠來歷(簡體是《中國鳥類名錄》The CBR Checklist of Birds of China)。而且,其中「斑紋鷦鶯〔山鷦鶯〕」不是「Prinia crinigera」的名稱嗎,「Prinia striata」的繁體名空缺。Prinia crinigera的Italian寫的是Prinia striata。( π )題外話 我個人建議「xx作xx」後面也作腳註,不然依據什麼不直觀,僅放在句子後面像給整句和定義句作來源。--YFdyh000(留言) 2022年8月26日 (五) 01:11 (UTC)
- [4]
- 台灣物種名錄Prinia striata的中文名為斑紋鷦鶯〔山鷦鶯〕,因為P. striata原本是P. crinigera的亞種,拆分之後後者在台灣無分佈,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把斑紋鷦鶯〔山鷦鶯〕這個名字留給了P. striata。--——🦝Procyon rolandae Luo, 2022 「我々は堅く同志小林の血路に沿って前進し握手するのだ」(留言・貢獻) 2022年8月26日 (五) 01:19 (UTC)
- 雖然IOC World Bird List記載,但我建議查證原始和更多來源,我在[3]沒找到其中繁體名稱的可靠來歷(簡體是《中國鳥類名錄》The CBR Checklist of Birds of China)。而且,其中「斑紋鷦鶯〔山鷦鶯〕」不是「Prinia crinigera」的名稱嗎,「Prinia striata」的繁體名空缺。Prinia crinigera的Italian寫的是Prinia striata。( π )題外話 我個人建議「xx作xx」後面也作腳註,不然依據什麼不直觀,僅放在句子後面像給整句和定義句作來源。--YFdyh000(留言) 2022年8月26日 (五) 01:11 (UTC)
- 我感覺NoteTA+地區用詞應該就夠用了。--——🦝Procyon rolandae Luo, 2022 「我々は堅く同志小林の血路に沿って前進し握手するのだ」(留言・貢獻) 2022年8月26日 (五) 00:19 (UTC)
- 建議此討論結果彙整到WP:命名常規 (生物)草案中。--Anghualee(留言) 2022年8月26日 (五) 16:09 (UTC)
- 用生物分類或學名消歧義?——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9月4日 (日) 10:17 (UTC)
- 目前兩難那個的我是用學名建立條目的,但是這違反了WP:命名常規#使用中文,在中文名明顯存在的情況下應當使用中文作為條目名。--——🦝Procyon rolandae Luo, 2022 「我々は堅く同志小林の血路に沿って前進し握手するのだ」(留言・貢獻) 2022年9月4日 (日) 13:31 (UTC)
- 我不是說命名,是說消歧義。——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9月7日 (三) 05:23 (UTC)
- 用學名作為消歧義關鍵詞的話未免太長了。--——🦝英特浣熊耐爾 就一定要實現(留言・貢獻) 2022年9月8日 (四) 08:55 (UTC)
- 我不是說命名,是說消歧義。——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9月7日 (三) 05:23 (UTC)
- 目前兩難那個的我是用學名建立條目的,但是這違反了WP:命名常規#使用中文,在中文名明顯存在的情況下應當使用中文作為條目名。--——🦝Procyon rolandae Luo, 2022 「我々は堅く同志小林の血路に沿って前進し握手するのだ」(留言・貢獻) 2022年9月4日 (日) 13:31 (UTC)
- 另外還有一個類似的。
- 學名 zh–cn zh–tw
- Charadrius alexandrinus 環頸鴴 東方環頸鴴
- Charadrius hiaticula 劍鴴 環頸鴴
- Charadrius placidus 長嘴劍鴴 劍鴴
- 那邊是完全採用了先到先得。--——🦝Procyon rolandae Luo, 2022 「我々は堅く同志小林の血路に沿って前進し握手するのだ」(留言・貢獻) 2022年9月4日 (日) 13:34 (UTC)
參見紅花羊蹄甲、宮粉羊蹄甲、洋紫荊、羊蹄甲屬#名稱混淆,條目命名先到先得,正文中說明清楚--苞米(☎)💴 2022年9月8日 (四) 08:59 (UTC)
提議將WP:命名常規 (生物)納入正式命名常規
如題。可參考過往討論:Wikipedia_talk:命名常規_(生物)。--——🦝Interaccoonale(留言・貢獻) 2024年8月7日 (三) 12:03 (UTC)
- 自從上次討論以來,是否尚有規則爭議未得解決?——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8月7日 (三) 14:11 (UTC)
- 據我所知似乎是沒有。--——🦝Interaccoonale(留言・貢獻) 2024年8月7日 (三) 15:46 (UTC)
- 支持提議。問一下,多識植物百科可以作為名稱來源嗎?有些植物的名字好像也就這個百科有提供。--微腫頭龍(留言) 2024年8月8日 (四) 09:37 (UTC)
- 這個之前討論過。理論上講wiki類網站都不能作為可靠來源。--——🦝Interaccoonale(留言・貢獻) 2024年8月8日 (四) 10:42 (UTC)
- 可是據我所知該網站是由專業人士組成的,並不是誰都可以編輯的。--微腫頭龍(留言) 2024年8月8日 (四) 10:46 (UTC)
- 專業人士的blog也不能作為可靠來源。凡沒有經過同行評審的出版物審核發表,再專業的人士的寫作內容都不應視作可靠來源。--—自由雨日(留言|貢獻) 2024年8月8日 (四) 10:49 (UTC)
- 「凡沒有經過同行評審的出版物審核發表,再專業的人士的寫作內容都不應視作可靠來源」——WP:SPS裏面說了「但在某些情形下,個人出版物亦仍可以被接受。例如,出版人為受到肯定的專家,從事與條目主題相關領域的工作,並曾在可靠的第三方出版物中發表過該領域工作的文章。」--GZWDer(留言) 2024年8月8日 (四) 14:33 (UTC)
- 你這是直接漏了後半句:「
但是,此類來源的使用需要謹慎,並且如果有關信息的確值得記載,很可能已有他人做了相同的工作。
」按照漢語語法,「但是」後面的內容是不是更重要的內容?我承認前面我說的是有點絕對了,但基本精神我認為是沒問題的。中維的現狀較嚴重的問題仍然是亂用不可靠來源,而非過于謹慎地使用來源。--—自由雨日(留言|貢獻) 2024年8月8日 (四) 14:42 (UTC)
- 你這是直接漏了後半句:「
- 「凡沒有經過同行評審的出版物審核發表,再專業的人士的寫作內容都不應視作可靠來源」——WP:SPS裏面說了「但在某些情形下,個人出版物亦仍可以被接受。例如,出版人為受到肯定的專家,從事與條目主題相關領域的工作,並曾在可靠的第三方出版物中發表過該領域工作的文章。」--GZWDer(留言) 2024年8月8日 (四) 14:33 (UTC)
- 專業人士的blog也不能作為可靠來源。凡沒有經過同行評審的出版物審核發表,再專業的人士的寫作內容都不應視作可靠來源。--—自由雨日(留言|貢獻) 2024年8月8日 (四) 10:49 (UTC)
- 可是據我所知該網站是由專業人士組成的,並不是誰都可以編輯的。--微腫頭龍(留言) 2024年8月8日 (四) 10:46 (UTC)
- 這個之前討論過。理論上講wiki類網站都不能作為可靠來源。--——🦝Interaccoonale(留言・貢獻) 2024年8月8日 (四) 10:42 (UTC)
- 「中國生物物種名錄」應該加入一般規則章節吧?甚至我認為有時應該比動物志、植物志更優先使用 思考...因為中國生物物種名錄一年一更,但動物志中常有過時信息(比如Naja naja atra仍被視作亞種)--—自由雨日(留言|貢獻) 2024年8月8日 (四) 11:03 (UTC)
- 那只是舉例而已,不可能列舉所有來源。--——🦝Interaccoonale(留言・貢獻) 2024年8月11日 (日) 11:19 (UTC)
- 我知道。我的意思是,它應是一個比較重要的來源,應當突出 思考...--—自由雨日🌧️(留言|貢獻) 2024年8月11日 (日) 14:41 (UTC)
- 那只是舉例而已,不可能列舉所有來源。--——🦝Interaccoonale(留言・貢獻) 2024年8月11日 (日) 11:19 (UTC)
將互助客棧討論整合進來
@Interaccoonale、Ericliu1912、微肿头龙、自由雨日、GZWDer、Kanshui0943: 我將Wikipedia:互助客棧/條目探討#臺灣特有植物的正確學名討論整合進本方針,歡迎大家討論。--歡顏展卷(留言) 2024年10月23日 (三) 20:44 (UTC)
- 個人基本(+)支持相關修改(另根據MOS:中國修飾了一下語句)。--自由雨日🌧️(留言|貢獻) 2024年10月24日 (四) 03:49 (UTC)
- 什麼叫「若名從主人不適用」?生物自己肯定不用任何人類語言稱呼自己(如果它們有語言的話),我不明白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 另外本頁面目前為草稿。--——🦝Interaccoonale(留言・貢獻) 2024年10月24日 (四) 08:16 (UTC)
- 應該是指前面「大陸/台灣特有種」那裏提到的「名從主人」(雖然確實用這一詞可能不非常準確)。--自由雨日🌧️(留言|貢獻) 2024年10月24日 (四) 09:13 (UTC)
- 自由雨日說的沒錯。我是指Wikipedia:命名常規#名從主人:「2. 品牌、商標、產品、作品、典禮、展會、賽事、獎項等可謂有「擁有者」的事物」。我把「物種」視為「產品、作品」,以物種產地為「擁有者」。措辭可以修改使其更清晰。--歡顏展卷(留言) 2024年10月24日 (四) 10:21 (UTC)
- 我把措辭修改了一下。--歡顏展卷(留言) 2024年10月24日 (四) 10:29 (UTC)
- 本人傾向反對台灣特有種使用台灣稱呼這種命名(大陸特有種同理)。物種歸類和命名應屬范術籌的事物,而不是任何國家或機構所擁有。故在此命名常規里使用「名從主人」在我看來是很詭異的事情。除非能證明使用特有種分佈地的命名能在維護上帶來什麼好處,否則我很難支持提案。至於學名,理論上來說「正確的」學名只會有一個,且不分地區,因為這是學術概念。但如果不幸有文獻衝突,可直接在內文提及,首句的話傾向隨國際機構的標準。--微腫頭龍(留言) 2024年10月25日 (五) 11:17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