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MAYUXUAN/中國古典詩歌

高宗《高宗帝登天山四首》
手繪的中國新年對聯(對聯),是中國詩歌的副產品,在雲南麗江市的人們家門兩側粘貼。

中國詩歌是用漢語寫的、說的或唱的詩歌,是中國文學的一部分。雖然最後一個術語包括古典漢語標準漢語普通話粵語和其他歷史和白話形式的語言,但它的詩歌通常屬於兩種主要類型之一,即古典漢語詩歌現代漢語詩歌[1] [2]

詩歌在中國一貫受到高度重視,經常融入中國文人思想中過濾的富有表現力的民間影響。 [3]詩歌為公開和私人表達深情提供了一種形式和論壇,讓同行、讀者和學者的聽眾深入了解兩千年來中國作家的內心生活。 [4]中國詩歌往往反映出中國各種宗教傳統的影響。 [5]

中國古代詩詞包括了最重要的詩(shi/詩)以及其他主要類型,如詞(ci/詞)和曲(qu/曲)。此外,還有一種傳統的中國文學形式叫做(fu/賦),它不容易被歸類為英語中的任何一種詩歌形式,但或許可以最好地被描述為一種散文詩。在現代時期,還出現了西方風格的自由詩。中國傳統詩歌形式有韻律,但僅僅韻律的存在並不足以使一篇文學作品被視為詩歌;同樣,缺乏韻律也不一定排除一部現代作品被認為是詩歌的可能性,尤其是在現代漢語詩歌的意義上.

傳統的起源:《詩經》和《楚辭》

最早的現存詩歌選集是《詩經》《楚辭》,它們對後來的詩歌傳統產生了重大影響。由於歷史的變遷,早期中國古代詩詞的一些例子可能已經失傳,比如秦始皇焚書坑儒運動,儘管這最後一次事件的目標之一就是《詩經》,但它仍然倖存下來。

詩經

這兩部作品中,較早的一部是《詩經》(也被熟知為《詩經》、《詩經》或音譯為《詩經》),是一部保存了兩千多年的古代中國詩歌的集合體。它的內容分為三部分:風(來自15個小國的民歌,共160首),雅(宮廷歌曲,分為大雅和小雅,共105首)和頌(用於祭祀祖先的歌曲,共40首)。這個選集最終的編纂時間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紀。這部選集既包含了關於皇室生活的貴族詩歌(《風》和《雅》),也包含了更質樸的詩歌和自然景觀的描寫,至少在某種程度上源於民歌(《頌》)。《詩經》的詩歌主要由四字句(四言)組成,而不是後來古典漢語詩歌中常見的五字和七字句。它的主要表達技巧包括(直接詳細敘述)、比(比喻)和興(通過描述其他事物來預示主要內容)。

楚辭

與經典的《詩經》不同,《楚辭》選集(也被熟知為《楚辭》、《楚辭》或音譯為《楚辭》)的詩歌更加注重抒情和浪漫的特點,以及不規則的行長和其他受楚國典型詩歌影響的元素。《楚辭》主要包括屈原(公元前329年-公元前299年)和他的追隨者宋玉的詩歌,儘管現行形式的選集可以追溯到王逸於公元158年所編纂的版本和註釋,這是關於文本和創作信息的唯一可靠歷史來源。在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楚辭》詩歌風格對賦體詩的演變起到了推動作用,賦體詩以詩文相間的形式為特點(通常被用來展示詩人的技藝和知識,而不是傳達親密的情感體驗)。賦體詩形式在隨後的六朝時期仍然流行,儘管它變得更短更個人化。賦體詩仍然是中國詩歌的一個重要支柱之一;然而在唐代五言七言的詩開始佔據主導地位。

漢朝詩

漢朝時期,一種民歌風格的詩歌變得流行,被稱為樂府詩(樂府詩/樂府詩),因政府在收集此類詩歌方面發揮了作用而得名,儘管後來一些詩人開始以樂府的風格創作原創作品。許多樂府詩由五言七言的句子組成,與早期四字句的形式形成對比。漢代文學的一個特點是。漢末至六朝時期的詩歌時期被稱為建安詩。《古詩十九首》是一部重要的漢代詩歌集。

建安詩

在漢末和六朝初期的詩歌中,有一個重要的時期稱為建安詩。這個時期的詩歌包括了許多著名的作品,其中包括「三曹」的作品:曹操曹丕曹植

六朝詩歌

 
一份唐代時期的《蘭亭集序》副本,原先被歸屬於晉朝(公元303年-361年)的王羲之所作,這是關於蘭亭宴會的詩集的序文。

六朝時期(公元220年至589年)是詩歌發展的一個階段,既延續了前代的傳統,又為未來詩歌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這個充滿活力的時期留下了許多重要的詩歌作品,包括竹林七賢的作品、蘭亭宴會的詩歌、四時的《夜行船》詩歌、偉大的"田園詩人"陶淵明、永明時期的詩人,以及徐陵(507年-583年)編纂的《璧華新聲》詩集中收集的詩歌。將軍兼詩人陸機以新道家宇宙觀引領文學理論向新的方向發展,創作了以賦體詩形式的《文賦》(或稱《論文》)。

唐詩

中國古典詩歌的巔峰出現在唐朝時期(618年-907年):這個時期不僅詩人眾多,而且詩歌創作也非常豐富(大約有5萬首詩歌倖存下來,其中很多被收錄在《全唐詩》中)。在這個時代,詩歌幾乎融入到有文化素養的人士的職業和社交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成為想要擔任政府職位的人參加的科舉考試的一部分。到了這個時期,詩歌開始按照規定的音律模式來創作。規定和非規定的詩歌形式分別被稱為「古風」古詩和規定格律的「近體」詩。近體詩(意為「新體詩」)是一種較為嚴格的形式,在唐初發展起來,它規定了詩歌的結構,包括每行的字數、行數、行內的音調模式、韻腳的使用以及一定程度的對仗要求。李白和杜甫的作品中都有很好的古風和近體詩的例子。唐代的詩歌形式包括律詩(一種規定格律的詩,每節有八行,每行五、六或七個字)、詞(遵循一定的韻律模式的詩歌)和絕句(四行詩,每行五、六或七個字)。絕句的詩歌形式在李白王維的作品中有很好的體現。隨着時間的推移,一些唐代詩歌變得更加現實,更加敘事,對社會規範也更加批判;例如,這些特點可以在白居易的作品中看到。晚唐詩歌發展出了更具隱喻和超現實的特點,例如李賀李商隱的作品。唐代的詩歌至今仍有影響力。

宋詞

到了宋朝(960年-1279年),另一種形式已經被證明能夠為新詩人提供所需的靈活性:(詞)——根據現有曲調的固定節奏編寫的新歌詞。每個曲調都有自己的音樂,儘管音樂往往已經失傳,但它們都有自己的韻律。因此,每首詞都被標註為「調寄[詞牌]」(或「調寄[詞牌]」),並符合該曲調的韻律和押韻(就像基督教讚美詩作家將新歌詞配曲)。詞的標題並不一定與其主題相關,許多詩歌可能會共享一個標題。在內容方面,詞最常表達的是欲望的情感,通常以所採用的角色形象為載體。然而,詞這種形式的傑出代表,如南唐詩人李後主宋代詩人蘇軾,利用詞的形式來涉及各種主題。

元曲

元代(1271年-1368年)詩歌的主要發展包括創作按固定音調模式的詩歌,例如為元曲劇本而寫的詩歌。在宋代之後,詞的定格韻律也體現在中國散曲詩(散曲)中,這是一種基於新的流行歌曲和戲曲詠嘆調的更自由的形式,它發展並延續到明代(1368年-1644年)。可以在劇作家馬致遠(約1270年-1330年)和關漢卿(約1300年)的作品中看到相關示例。

明朝詩

明代(1368年-1644年)的詩人包括高啟(1336年-1374年)、李東陽(1447年-1516年)和袁宏道(1568年-1610年)。

明朝-清朝 過渡期

明清過渡期包括了短暫的順朝(也稱大順,1644年-1645年)和南明(1644年至1662年)之間的交替/重疊時期。在明末這個困難時期,當國家已經陷入困境,由崇禎皇帝(在位1627年至1644年)、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的短暫大順政權,以及滿清政權統治時,有一些詩人仍在創作,其中包括江東三大家:吳偉業(1609年-1671年)、錢謙益(1582年-1664年)和龔鼎孳(1615年-1673年)。

清朝詩

清朝(1644年至1912年)在詩歌批評的發展和重要詩集的編纂方面具有顯著的意義,例如清代的《全唐詩》和《唐詩三百首》。在帝制時期結束後,詩和詞仍然繼續被創作。

帝制時期後期的中國古典詩歌

在帝制結束後,詩和詞仍然繼續被創作;其中一個例子是中國共產黨的前主席毛澤東,他以自己的書法風格寫作中國古典詩歌

現代(後古典時期)詩歌

現代中國詩歌(新詩/新詞)指的是現代白話文體的詩歌,與傳統的以古文為基礎的詩歌形式相對。通常,現代中國詩歌不遵循既定的格律和規範。在1919年的「五四運動」之後,詩歌經歷了一場革命性的變革,作家(如胡適)試圖運用與民歌和流行詩歌(如詞)相關的白話體風格,更貼近口語(白話),而不是過去的既定形式。20世紀初的詩人如徐志摩郭沫若(後來轉向無產階級文學)和聞一多,試圖通過採用西方模式來打破中國詩歌的過去傳統。例如,徐志摩有意模仿浪漫派詩人的風格,使用押韻形式。

在後革命的共產主義時代,像艾青這樣的詩人採用了更自由的行距和直接的措辭,這在當時非常受歡迎,並廣泛被模仿。

同時,在中國台灣現代主義詩歌蓬勃發展,包括先鋒主義超現實主義,由秦子昊(1902年-1963年)和紀弦(出生於1903年)領導。最有影響力的詩歌團體成立於1954年,包括「現代派學會」、「藍星」和「新時期」。

當代詩歌界,最重要和有影響力的詩人屬於被稱為「霧隱派」的群體,他們使用間接的典故和密閉的引用。最重要的霧隱派詩人包括北島多多舒婷楊煉顧城,其中大部分人在1989年天安門廣場抗議後被流放。另一個特殊案例是神秘主義詩人海子,在他自殺後變得非常著名。

然而,即使在今天,現代詩的概念仍然存在爭議。關於現代詩是否算作詩歌,存在着爭論和矛盾。由於漢字書寫和漢語語法的特殊結構,現代詩或自由詩可能會看起來像簡單的口語散文,因為它們缺乏傳統上用來定義詩歌的某些結構特徵。

另請參閱

一般的

詩歌作品及集

獨立詩人

詩人名單

重要英文譯者

英文翻譯文集

詩歌的技術因素

註釋和參考

參考書目

文獻

  • Cai (編). How to Read Chinese Poetry: A Guided Anthology.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8. ISBN 0-231-13941-1. 
  • Cui (編). How to Read Chinese Poetry Workbook.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2. ISBN 0-231-15658-8. 
  • Davis, A. R., ed. (1970). The Penguin Book of Chinese Verse. Baltimore: Penguin Books.
  • Greene, Roland (編). The Princeton Encyclopedia of Poetry and Poetics 4th rev.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32–235. 2012a. ISBN 978-0-691-15491-6. 
  • Greene, Roland (編). The Princeton Encyclopedia of Poetry and Poetics 4th rev.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2b. ISBN 978-0-691-15491-6. 
  • Greene, Roland (編). The Princeton Encyclopedia of Poetry and Poetics 4th rev.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2c. ISBN 978-0-691-15491-6. 
  • Holland, Gill (1986). Keep an Eye on South Mountain: Translations of Chinese Poetry.
  • Wang, David Der-wei (編). A New Literary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Harvard, Ma: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718–724. 2017. ISBN 978-0-674-97887-4. 
  • Liu, James J.Y. (1966). The Art of Chinese Poetry. ISBN 0-226-48687-7ISBN 0-226-48687-7
  • Liu, Wu-Chi; Irving Yucheng Lo eds. (1990) Sunflower Splendor: Three Thousand Years of Chinese Poetry.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ISBN 0-253-20607-3ISBN 0-253-20607-3
  • Wang, David Der-wei (編). A New Literary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Harvard, Ma: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669–673. 2017. ISBN 978-0-674-97887-4. 
  • Owen, Stephen (1996). An Anthology of Chinese Literature: Beginnings to 1911.
  • Williams, Nicholas Morrow. Chinese Poetry as Soul Summoning: Shamanistic Religious Influences on Chinese Literary Tradition. Cambria Press. 2022. ISBN 9781621966234. 
  • Yip, Wai-lim. Chinese Poetry: An Anthology of Major Modes and Genres. Durham; London: Duke University Press. 1997. ISBN 0-8223-1946-2. 

拓展閱讀

外部連結

[[Category:各國詩歌]] [[Category:中国文学]] [[Category:中国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