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粵劇
粵劇曾屬典範條目,但已撤銷資格。下方條目里程碑的連結中可了解撤銷資格的詳細原因及改善建議。條目照建議改善而重新符合標準後可再次提名評選。 | ||||||||||||||||||||||||||||||||||
|
粵劇屬於維基百科藝術主題的基礎條目第五級。請勇於更新頁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條目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丙級。 本條目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
|||||||||||||||||||||||||||||||||||||||||||||||||
---|---|---|---|---|---|---|---|---|---|---|---|---|---|---|---|---|---|---|---|---|---|---|---|---|---|---|---|---|---|---|---|---|---|---|---|---|---|---|---|---|---|---|---|---|---|---|---|---|---|
|
此條目已經由新聞、媒體機構作為內容來源所引用。引用這篇條目的文章是: 陸蔡錦裳於2008-02-27所發表的《譜出文化新曲》,出自香港教育學院校友通訊 (第十二期) - 專題訪問。 請同時到Wikipedia:新聞報導引用維基百科的內容處加入有關資料。(為免自我提及,本模板僅限於放在條目討論頁的頁頂。) |
這篇特色條目滿江紅啊
這樣似乎不大雅觀--Quarty 08:38 2006年9月11日 (UTC)
粵劇與南戲關係的討論
- 另一方面,粵劇和南戲的淵源非常深。因為在一九五八年廣東出土的明朝嘉靖年間的陪葬品中,有一部被稱為南戲之首的《琵琶記》手抄本。雖然《琵琶記》是由元朝高明所編寫,但這部手抄本的曲文中竟然有廣州方言。「因乜去南橋討藥」,當中這個「乜」字便是廣州方言。在傳統粵劇戲碼中,有些也跟南戲的名稱完全相同。例如《白兔記》、《荊釵記》(它們都是著名的四大南戲之一)、《孟姜女》、《朱買臣》、《燕子樓》等。南戲能夠傳入廣東的原因相信是南宋末年,大量難民及戲班跟隨宋室往廣東逃亡。廣東省南海縣佛山市內佛山祖廟的石戲臺相傳有八百年歷史(即南宋末期)。可見南戲在南宋末期已經傳入廣東。
文風:
- 粵劇和南戲的淵源應該是在表演傳統上而言,並不能因為發掘出一本陪葬品便認為很有淵源,廣東瓊州,即今海南島,在明朝有一位丘浚寫了一本崐曲劇本《五倫全備記》,難道這便指崑曲和瓊劇很有淵源,其實當時的士大夫階層,因為知識層面和社會地位問題,會欣賞外省的戲曲。筆者想指出,粵曲或者所有板腔體戲曲以及所有漢方言民歌,都不可能由曲牌體戲曲所衍生出來,這是語言和音樂的問題。板腔體戲曲和漢方言民歌均因語音演唱產生樂調旋律,不像曲牌,是先音樂,後填詞,在民歌的發展規律中,也不可能由曲牌倒過來變成齊言體民歌或板腔體戲曲,因此板腔體戲曲和曲牌體戲曲只能在表演上,即動作服飾做功等方面有所繼承,板腔體戲曲只能說吸收了部分曲牌體的音樂素材進去,繼承和轉化必然停留在指定樂調之內,不能旁及板腔體戲曲的主要唱腔音樂部分。區文鳳提出的修訂意見,這些意見將顛覆傳統的中國戲曲史,上文是傳統的看法,但過去的學者因為和實踐有距離,才會由書本過書本,出現這種見解。
--小為 18:31 2006年5月13日 (UTC) (!)意見南戲並不是崑曲 當代的多數觀點可能認為宋元南戲是某個劇種(主流觀點認為南戲即永嘉雜劇),而事實上,根據文獻和出土戲本來看,在宋金元之時南戲流行於中國南方的多數省份(包括廣東省的一些地區),南戲在聲腔上亦分出多種流派(即使他們所本的劇本大致相同,唱腔上亦有相當分歧),南戲只能說是當時南方遵循某些表演通例的許多劇種的總稱(這一點與指向單一的金元雜劇頗有不同);另外不少劇種還並有中州正字的南戲唱本(官話唱本)與鄉談唱本(方言唱本)出土。 崑曲只是戲劇體例大源出於南戲一種戲劇,崑曲的音樂(革新後的崑山腔或曰水磨調)則是基本出於北方雜劇的曲牌體制(依腔行字),而與南方所流行的大部分聲腔大異,當代粵劇和多數板腔體戲劇在音樂和聲腔上多是承自傳統南戲,而非宋詞-元曲-崑曲的曲牌-套曲體系延續。--nadpplus
莊渠遺書的考證
明朝歸有光所編寫的《莊渠遺書》卷九記錄了明代正德16年(1521年)欽差魏校的《諭民文》,第二章教子弟興禮儀中,「倡優隸卒之家子弟不許妄送杜學」[1]。「倡」為歌舞藝人,「優」為雜戲藝人。前後內容只有廣東而沒有明確針對粵劇。另一章古樂器聽,「不許造唱淫曲,搬演歷代帝王,訕謗古今,違者拿問」,當中也沒有專指粵劇。因此論據仍然有待查證。
--小為 18:57 2006年7月28日 (UTC)
優良條目評選
以下內容由Wikipedia:優良條目候選移至
- 粵劇(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戲曲(剛撤消的特色條目)--出木杉〒 10:05 2007年3月15日 (UTC)
- (=)中立——後半部需要整理。--Quarty 16:17 2007年3月15日 (UTC)
- (+)支持,已經有相當不錯的質素了,不至於連優良條目的資格也沒有。至於後半部的問題,整理好的話已經可以再參選特色條目了。 -- Kevinhksouth (Talk) 16:24 2007年3月15日 (UTC)
- (+)支持--長夜無風(風言風語) 18:07 2007年3月15日 (UTC)
- (+)支持--約翰哈博克少尉 01:33 2007年3月16日 (UTC)
- (+)支持--靜宣 16:40 2007年3月16日 (UTC)
- (+)支持--Iflwlou [ M { 11:49 2007年3月19日 (UTC)
- (+)支持--北南西東 12:11 2007年3月19日 (UTC)
- (+)支持--剛撤消的特色條目當選優良條目會再上首頁嗎?Ahleong 06:18 2007年3月21日 (UTC)
「粵劇」,「粵」劇
「粵劇」之所以稱為「粵劇」,不是因為這是在粵地用粵語的地方戲曲嗎?在這前提下,「英語粵劇」、「馬來語粵劇」等說法,不是有點像「一頭長長的短髮」、「一頭烏黑油亮的金髮」那麼令人摸不着頭腦嗎?—124.244.94.161 2007年5月31日 (四) 07:11 (UTC)
- 我想這個問題就像「英語不是英國人說的語言嗎?」「美國的英語是不是英語?」戲曲的分類主要是依靠表演型式多於演唱語言。試想想,如果把所有歌仔戲和潮劇的表演語言改成粵語,我們會不會把它歸類為粵劇呢。—小為 (留言) 2007年12月31日 (一) 18:22 (UTC)
- 朋友,「英語」叫"English"而不是叫"British's langue",但「粵劇」當真叫「粵劇」喔^^"^^"--210.6.210.135 2008年6月21日 (六) 07:05 (UTC)
本來廣東人不會稱之為粵劇,正式來說,叫大戲。粵劇係北方形容廣東大戲之名。廣東地方不會叫劇,而叫戲。看電影叫「睇戲」,扮演叫「做戲」。--HenryLi (留言) 2008年11月23日 (日) 08:30 (UTC)
- 平時香港人叫大戲。 Benjwong (留言) 2009年1月14日 (三) 05:08 (UTC)
那麼,回到起點,「英語粵劇」、「馬來語粵劇」是不是應該改為「英語大戲」、「馬來語大戲」?我當你們同意的了--210.6.97.179 2009年1月18日 (日) 11:29 (UTC)
香港特色條目?
雖然香港朋友是貢獻了不少內容,但粵劇是發源於廣東而非香港,而且廣東內粵劇並未消失。因此建議減少「香港」二字比較妥當 —時勢造英雄 (留言) 2008年8月5日 (二) 16:34 (UTC)
- 我覺有點倒因為本。正因為大戲在廣東地方受了很多限制,甚至禁制,所以發展有限。相反,在此段時間,在香港卻蓬勃發展,整個大戲行業都集中在香港發展。況且,大戲與神功戲係一體,政治關係,在廣東地方難以生存。所以,香港佔十分大比重。若想作平衡,該寫更加多廣東地方大戲狀況,而非減少香港部份。-HenryLi (留言) 2008年11月23日 (日) 08:54 (UTC)
特色條目候選中
粵劇條目現正被重新列入特色條目候選。—小為 (留言) 2008年10月24日 (五) 08:25 (UTC)
- 創新::
能不能有人專題介紹一下創新演出形式的粵劇,比如英語粵劇和cosplay--Dnwk (留言) 2008年11月5日 (三) 05:36 (UTC)
引用
本條目被香港教育學院的校友通訊第十二期(2008年1月)第3頁的校友通訊:專題訪問:譜出文化新曲--陸蔡錦裳引用。
- 哦,你是指這個吧。[2]-小為 (留言) 2009年12月30日 (三) 06:55 (UTC)
- 另外,發現文匯報2006-06-06的報導 與 條目2006年1月的內容非常相似呢。 -小為 (留言) 2009年12月30日 (三) 07:11 (UTC)
外部連結已修改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粵劇中的16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www.dang.idv.tw/memo3_1_i.htm 中加入存檔連結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622201053/http://www.dang.idv.tw/memo3_1_i.htm
- 向 http://www.gdwh.com.cn/ReadNews.asp?NewsID=7864 中加入存檔連結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0625012951/http://gdwh.com.cn/ReadNews.asp?NewsID=7864
- 向 http://www.gzsdfz.org.cn/ycjg/2003-3/2003-3-10.htm 中加入存檔連結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928014229/http://www.gzsdfz.org.cn/ycjg/2003-3/2003-3-10.htm
- 向 http://www.chinayueju.net/yjdg/html/?303.html= 中加入存檔連結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31005849/http://chinayueju.net/yjdg/html/?303.html=
- 向 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07/07/29/MW-772417.htm 中加入存檔連結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112230008/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07/07/29/MW-772417.htm
- 向 http://www.gdwh.com.cn/readnews.asp?newsid=5&page=6 中加入存檔連結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0524115841/http://www.gdwh.com.cn/ReadNews.asp?NewsID=5
- 向 http://corp.mus.cuhk.edu.hk/corp/Newsletter2/EduDept.html 中加入存檔連結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827180309/http://corp.mus.cuhk.edu.hk/corp/Newsletter2/EduDept.html
- 向 http://pics.chinavoc.cn/Gallery/PicShow.aspx?ID=179 中加入存檔連結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113232424/http://pics.chinavoc.cn/Gallery/PicShow.aspx?ID=179
- 向 http://www.gzqw.gov.cn/gzqb/dzzz/main.jsp?ID=69 中加入存檔連結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928075848/http://www.gzqw.gov.cn/gzqb/dzzz/main.jsp?ID=69
- 修正 http://www.geocities.com/chorfung/member/lung/lung_markup.htm 的格式與用法
- 向 http://news.gztv.com/commend/node_49/2005/04/20/111402549733779.shtml 中加入存檔連結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51227095458/http://news.gztv.com/commend/node_49/2005/04/20/111402549733779.shtml
- 向 http://chinareviewagency.net/crn-webapp/doc/docDetailCNML.jsp?coluid=55&kindid=1155&docid=100170082 中加入存檔連結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5173351/http://chinareviewagency.net/crn-webapp/doc/docDetailCNML.jsp?coluid=55&kindid=1155&docid=100170082
- 修正 http://www.gzsdfz.org.cn/gzsz/17/wh/sz17wh020302.htm 的格式與用法
- 向 http://corp.mus.cuhk.edu.hk/html/Sub/RitS90.html 中加入存檔連結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0622005002/http://corp.mus.cuhk.edu.hk/html/Sub/RitS90.html
- 向 http://www.siuopera.com/operasiu/post/p_07.html 中加入存檔連結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112235227/http://www.siuopera.com/operasiu/post/p_07.html
- 向 http://www.tdfculture.com.hk/tdf_c/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section&layout=blog&id=5&Itemid=56 中加入存檔連結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1115142609/http://www.tdfculture.com.hk/tdf_c/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section&layout=blog&id=5&Itemid=56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外部連結已修改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粵劇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www.lcsd.gov.hk/ce/CulturalService/Filmprog/zh_CN/web/fpo/programmes/2011mm/film27.html 中加入存檔連結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920194705/http://www.lcsd.gov.hk/ce/CulturalService/Filmprog/zh_CN/web/fpo/programmes/2011mm/film27.html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再次更正民國初期允許男女同臺的歷史
再次更正民國初期允許男女同臺的歷史,刪除了下面列出的錯誤。潘惠蓮的文章已考證這些事項。如果沒有新證據,請不要再次回退。
「到了1930年代,當時香港立法局有法例禁止粵劇男女同班,所以歷年來粵劇中只有全男班、全女班之分。」 -- 香港法律並無禁止男女同台演戲的條文。
「及後羅文錦爵士在立法局中提議,說及男女既能同坐,為何不能同班。」 -- 羅文錦在1935元10月才正式成為定例局(後改稱為立法局、立法會)議員。1933年的定例局會議,並沒有關於解禁男女同臺合演的討論。
「1933年,高陛戲院、利舞台戲院、普慶戲院及太平戲院四院聯同呈請政府,希望容許粵劇男女合班。」 -- 1933年10月前聯稟港府的戲院商,只得三家(高陞、普慶、利舞臺)。太平戲院沒有參與聯稟。
「於是在1933年秋,香港總督貝璐取消「粵劇不能男女合班」禁令。」 -- 沒有官方文件表明總督曾干預這件事。 CC123C(留言) 2020年12月28日 (一) 16:16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