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轉腦朋友

2015年美國動畫電影

玩轉腦朋友》(英語:Inside Out,中國大陸譯《頭腦特工隊》,新加坡、台灣譯《腦筋急轉彎》)是一部2015年美國電腦動畫成長電影英語Coming-of-age story,由彼思動畫製作室製作、華特迪士尼影業發行,彼德·托達羅尼·德爾卡門英語Ronnie del Carmen共同執導。主要配音員包括愛美·寶拉菲力斯·史密斯英語Phyllis Smith理查德·坎德劉易·布萊克標·赫特文迪·嘉蓮戴安·蓮凱爾·麥克拉克倫和凱特林·迪亞斯(Kaitlyn Dias)等。電影劇情圍繞主角韋莉(Riley)腦中的五種擬人化情感展開,分別是阿樂(Joy)、阿愁(Sadness)、阿燥(Anger)、阿憎(Disgust)和阿驚(Fear),講述韋莉同家人遷居三藩市後適應新環境的過程和心理變化。

玩轉腦朋友
Inside Out
電影海報
基本資料
導演
監製喬納斯·里維拉英語Jonas Rivera
劇本
故事
主演
配樂米高·吉亞奇諾[1]
攝影
  • 林敬雄
  • 金·懷特
剪接古雲·諾丁[2]
製片商
片長94分鐘[3]
產地美國
語言英語
上映及發行
上映日期
  • 2015年5月18日 (2015-05-18)康城影展
  • 2015年6月8日 (2015-06-08)(洛杉磯預映)
  • 2015年6月19日 (2015-06-19)(美國)
  • 2015年7月23日 (2015-07-23)(香港、澳門)
  • 2015年8月7日 (2015-08-07)(台灣)
  • 2015年8月27日 (2015-08-27)(新加坡)
  • 2015年10月6日 (2015-10-06)(中國大陸)
發行商華特迪士尼工作室電影
預算1.75億美元[4]
票房8.58億美元[5]
前作與續作
續作玩轉腦朋友2
各地片名
中國大陸頭腦特工隊
香港玩轉腦朋友
臺灣腦筋急轉彎
新加坡腦筋急轉彎

曾執導《怪獸公司》及《沖天救兵》等片的托達,最早於2009年便開始《玩轉腦朋友》的製作;在那之前,他曾察覺自己女兒的個性會隨着成長而產生變化。他和德爾卡門一同撰寫電影的故事,與梅格·蕾法芙喬許·庫利英語Josh Cooley等人共同製作劇本,而曾為多部彼思動畫電影譜曲的米高·吉亞奇諾則為本片配樂。電影的製作團隊在過程中曾諮詢許多心理學家,其中包括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達契爾·克特納英語Dacher Keltner博士[6];他曾利用神經心理學的一項發現——人類的情緒對於人際關係有很重要的影響——來協助編修電影的故事。[7]

《玩轉腦朋友》最初於2015年5月在第68屆康城影展上舉行首映,接着於同年6月19日在北美地區上映。電影上映後獲得的好評如潮,許多影評都稱讚其出色的劇本、主題、配樂和配音團隊——特別是波勒、史密斯和坎德等人——以及電影創新的構想。該片上映後的第一週即獲得約9040萬美元的票房收入,並創下了原創電影(非續集或改編自其它作品)中首週票房的紀錄[8];最終,它在全球總共獲得約8.57億美元的票房收入。[5]《玩轉腦朋友》亦獲得了不少榮譽,包括英國電影學院獎金球獎評論家選擇獎安妮獎衛星獎以及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等。續集《玩轉腦朋友2》定於2024年夏季美國上映。

劇情

主角韋莉·安德遜出生於美國明尼蘇達州,在她腦中有五種情緒表現形式:快樂憂愁厭惡恐懼憤怒,這五種擬人化的情緒在韋莉的大腦總部中透過一個控制台影響韋莉的行為記憶。而記憶被儲存在彩色水晶球內,其中最重要的五顆快樂核心記憶存放在總部樞紐,各維持着一座塑造韋莉性格的個性島嶼。

韋莉11歲時父親覓得新工作,舉家遷往加州三藩市,然而新居環境與韋莉的期望差距甚遠,使她心情逐漸變差。在韋莉首天到新學校上學時,阿愁甚至使她在自我介紹時在全班面前哭了出來,因而產生一顆憂傷的核心記憶;阿樂試圖把它放到輸送管丟棄,卻在和阿愁的爭奪下撞掉了所有的核心記憶。輸送管把阿樂、阿愁與被撞掉的五顆核心記憶吸離大腦總部、送往迷宮般的長期記憶存放區,韋莉的五座個性島嶼也因而失去功能。

留在大腦總部的阿燥、阿憎和阿驚試圖在阿樂回來前維持韋莉快樂的情緒,卻使韋莉逐漸疏遠父母和朋友,以及放棄她最喜愛的運動——冰球;這也導致了三座個性島嶼的崩塌。在不斷受挫後,阿燥植入了一則想法,使韋莉決定獨自離開三藩市,回到明尼蘇達州尋找快樂。

同時,阿樂及阿愁在長期記憶存放區中遇上韋莉兒時的幻想朋友乒乓,三人在探索韋莉腦中的不同區域後,帶着所有核心記憶趕上了返回大腦總部的思路列車。此時,韋莉正偷走她母親的信用卡以購買前往明尼蘇達的長途客運車票,造成僅存的兩座個性島嶼之一的誠實島崩塌而使得旁邊的火車出軌。他們被工人救起後,繼而嘗試利用回憶管將自己吸回大腦總部,而為避免韋莉再次感到悲傷,阿樂決定丟下阿愁獨自回去。這時,韋莉要上學了,但是她完全不理會家人的關心,導致最後一座個性島嶼-家庭島隨之崩塌,回憶管也因此被扯斷,使阿樂和乒乓掉入一切記憶會被遺忘銷毀的記憶垃圾場。

在記憶垃圾場內,阿樂絕望之餘,無意間發現韋莉數個快樂的核心記憶都是發生在悲傷的經歷之後,終於明白了快樂與悲傷其實是一體兩面、相輔相成的。乒乓和阿樂嘗試利用韋莉兒時幻想的火箭逃離垃圾場,乒乓發現火箭無法乘載二人重量,於是犧牲自己讓阿樂一人逃離。阿樂在長期記憶存放區中尋回阿愁並成功回到大腦總部;此時阿燥植入的想法已經使控制台失去功能,阿樂出於先前的認識,決定將控制權交給阿愁,而阿愁重新恢復了控制台並使韋莉回家。

在阿愁重新裝回核心記憶後,韋莉回到家哭着向父母承認自己懷念昔日在明尼蘇達州的生活,並獲得了他們的安慰和體諒,事件形成一顆快樂與憂傷混合的核心記憶,繼而建立了新的個性島嶼。一年後,韋莉已適應三藩市的新生活,大腦總部也已安裝升級控制台。多種情緒混合的新核心記憶,創造出更完善的個性島嶼,也使得韋莉的情感生活更加豐富。

配音演員

 
《玩轉腦朋友》的製作團隊出席於2015年的第68屆康城影展,其中包括了英語及法語版本的配音演員

製作

開發背景

導演彼德·托達就讀國小五年級時,其父親為了學習卡爾·尼爾森的音樂而舉家遷往丹麥並在那裏居住了一年。[15]過程中,雖然托達的兩位姐妹都輕鬆地適應了新的環境,他卻認為自己好似「離水之魚,不得其所」,且常常被同儕投以異樣的眼光。[16]當其他的孩子們多半對於運動較感興趣時,托達卻經常獨坐一隅嘗試繪畫,而這項嗜好也使他最終成為一名動畫師[17]托達的社交恐懼則直到他上高中後才稍有緩解。[15]

 
保羅·艾克曼曾是《玩轉腦朋友》製作團隊諮詢的學者之一

2009年下半,托達注意到他年約11歲的女兒艾莉(Elie)也開始表現出類似的羞怯[18];他說道:「她開始變得更安靜、內向,而老實說,這使得我自己也感到非常不安與恐懼。」[15]於是,托達想像當情緒主導時,人類的大腦中究竟會發生些什麼事;他對於透過動畫將這些想像體現出來的想法感到相當興奮,並認為動畫乃是描繪「強勢、固執的卡通化人格」的理想媒介。[19]接着,托達便與喬納斯·里維拉英語Jonas Rivera羅尼·德爾卡門英語Ronnie del Carmen等人開始研究有關人腦的資訊;里維拉此前曾擔任過彼思動畫長片沖天救兵》的監製,而德爾卡門則曾執導其番外短片阿德特殊任務》。此外,他們還諮詢了知名於研究情緒心理學家保羅·艾克曼、以及來自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心理學教授達契爾‧克特納英語Dacher Keltner。艾克曼在其早期的研究中曾鑑別出人類的六種基本情緒——快樂憂愁厭惡恐懼憤怒驚訝,托達認為驚訝與恐懼過於相似,所以只剩下五種情緒需要建構出相應的角色[19];在製作的過程中,製作團隊曾考慮加入其它的情緒角色,包括幸災樂禍、厭煩驕傲希望等,但皆未進入最終的電影成品。[20]克特納則專注於憂愁——這個情緒常有助於強化人際關係。[19]艾克曼和克特納兩人都強調,不論在於管理社交生活、或是建構人際互動,情緒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7]

由於托達於2009年所執導的《沖天救兵》獲得空前的成功,彼思的高層也同意再次讓他製作一部具有更複雜故事的電影。[15]《玩轉腦朋友》是彼思首部未在時代教主:喬布斯的資助下製作的原創電影;此前,身為蘋果公司執行長的喬布斯曾是彼思的創辦人兼最大股東之一,且對於該工作室的作品有很大的影響力,直到他於2011年逝世為止。此外,迪士尼的首席創意官兼執行製作人尊·賴斯達當時也因專注於重新組織洛杉磯華特迪士尼動畫工作室,而較少參與這部電影的製作。[15]迪士尼及彼思的高層對於《玩轉腦朋友》的製作提案雖持正面意見,卻也承認這部電影的行銷將會非常困難。[21]

編劇

在《玩轉腦朋友》的製作過程中,托達招募了一個協助開發電影劇情的故事小組;雖然整體的動畫產業界一般是由男性主導,為獲得更多樣化的意見,托達所招募的故事小組中有半數的成員皆為女性。由於研究曾顯示11至17歲的女性較能夠協調自己的情緒及表達,製作團隊最後便選擇以女孩作為電影的主角。而主角韋莉(Riley)對於冰上曲棍球的熱愛則來自於德爾卡門,他曾發現該運動在明尼蘇達州非常熱門。此外,在塑造韋莉的個性時,製作團隊選擇避免刻板印象中女孩的興趣,包括粉紅色或是洋裝等等。[17]電影最初的構想中,韋莉最終陷入深度的抑鬱:托達後來認為這樣的安排並不妥當而未予採用,不過最後的成品中,韋莉仍在電影的結尾落入難以自拔的沮喪之中。[15]

首先,電影的分鏡耗時約二至三年完成,過程中彼思的創意智囊團隊(Brain Trust)也曾參與電影的開發;該團隊包含約八至十位資深編劇及導演,負責協助為彼思製作的所有電影提供意見。電影的開發過程中,每隔約三個月便舉行一次內部的試映會,並收集來自智囊團隊的建議;試映會結束後,製作團隊便依照建議做相應的改進或是直接重新來過,並在下一次的試映會上展示成果。電影的剪接師古雲·諾丁(Kevin Nolting)估計,《玩轉腦朋友》在正式進入製作階段前,約生成了七個不同版本的故事。[22]電影的故事小組在創造各情緒所代表的角色時,希望他們之間的差異及對比性能夠盡量顯著[17];其中,製作團隊發現阿樂(Joy)這個角色的創作最為困難,因為她必須體現出範圍廣大的「快樂感」。[23]電影故事最初的構想之一是,阿樂因為緊抓着韋莉的青春不放,而使她陷入一場「社交風暴」[24];直到數次試映會後,製作團隊才提出主角搬家的構想——這項韋莉外在環境的衝突也使得電影故事的寫作變得更為容易一些。起初,韋莉所遭遇的情緒危機也並非因搬家所致,而是她努力地爭取在一場感恩節的戲劇中演出劇中的主角火雞;然而,這項構想被托達認為太過「奇異」而未被採用。[25]

托達估計,在電影的製作過程中,大約花了四年的時間才成功將韋莉腦中的結構以及她所遭遇到的問題結合起來。「個性島嶼」的構想則對於劇中情感糾葛的開發有很大的幫助,因為它們同時直接影響主角大腦以及現實世界中所發生的事件。在一份草案中,故事裏的角色們在韋莉的腦中掉入「點子平原」(Idea Fields),並試圖在那裏「培養新點子」,就有如農夫培養作物一般。[25]角色乒乓(Bing Bong)——韋莉逐漸遺忘的兒時幻想玩伴——則來自於另一份草案;在該草案中,乒乓是韋莉大腦「難民營」中的一位居民。電影製作的一大困難在於維持故事正確的腔調——舉例來說,觀眾不應受阿樂本身的性格所影響,或是對於她為韋莉所招來的困境抱持負面看法;里維拉除了感謝愛美·寶拉為阿樂的配音外,也認為她對於為故事找到正確的腔調有很大的幫助。[24]

電影的早期版本講述阿樂和阿驚(Fear)一起走丟的故事,因為製作團隊認為這看似是最幽默的選擇;2012年7月,製作團隊向其他彼思的電影製作人舉行了評估試映會,托達從那之後便漸漸認為電影的故事並不理想,甚至擔心自己將被解僱——某個週日,托達在家中一陣獨步後開始認為自己是個失敗,先前的成功都只是「僥倖」,並覺得自己應該主動辭掉這部電影的工作。[19]接着,他開始思考辭職後有什麼是值得留念的,最後得到的結論是,他將會最想念在彼思的同事和朋友——這樣的想法給了托達一大突破:情緒是為了強化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而人際關係恰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物之一。[21]於是,托達決定將阿驚替換為阿愁(Sadness),並認為這項重大的更改至為關鍵;後來,他向里維拉及德爾卡門解釋這項計劃的更改,而令他感到驚訝的是,他們對此決定也抱持了正面的看法。在接下來的試映會上,他向上司宣佈電影故事重寫的新計劃;雖經歷了一些「驚險時刻」,不過電影的製作最後仍然維持進行。[15]

後來,梅格·蕾法芙喬許·庫利英語Josh Cooley也曾參與故事的重寫;和托達相同的是,他們兩人也將自己兒女成長的經驗融入了電影的劇本中。庫利說道:「……我們嘗試讓韋莉腦中的情緒扮演着父母的角色,因為編劇室中的所有同仁們也都身兼父母,我們只不過是將自身養兒育女時所遇到的經驗投射在電影的角色上。」[20]

米高·安特花了約一年的時間參與電影的編劇,並曾稱它是個「極富創意的點子,同時也極具挑戰性」;不過,他在2011年便提前離開電影的製作團隊,並說道:「我知道彼思是怎麼運作的,最後的劇本中可能連(我寫的)一個字都不會保留!因為我離開後他們就已經聘用了新的編劇。不過,我很期待他們最終的成品。」[26]雖然阿恩特提早離開,他仍在製作團隊中列名為「額外故事題材」(Additional Story Material)之一。[27]

配音

《玩轉腦朋友》的配音團隊最早於2013年8月公開,其中為五位情緒角色配音的演員分別是愛美·寶拉劉易·布萊克文迪·嘉蓮標·赫特菲力斯·史密斯英語Phyllis Smith[28]電影於2014年12月發行的首部預告片中則顯示,凱爾·麥克拉克倫戴安·蓮兩人將分別為韋莉的父母配音。[11]

曾客串《怪獸大學》的標·赫特在本片中負責為阿驚配音;他認為自己是因身為彼思電影的「頭號粉絲」而「像黃鼠狼般溜進」電影的製作團隊,才得以獲選此角。[29]哈德在一次機緣下參訪彼思的工作室,在那待上了超過一週的時間,期間在電影的編劇室裏也「幫了點忙」[30];離開前,製作團隊邀請哈德為阿驚配音,同時也請求他協助聯絡同為《週六夜現場》資深演員的愛美·寶拉——他們認為波勒將是角色阿樂的完美配音員。哈德回憶道:「他們曾說:『你介不介意替我們聯絡艾米?我們不想因為聯絡她而讓她覺得我們是什麼怪胎。』」他後來打電話向波勒告知事情原委,並特別提到她的角色將是推動電影的一大助力。[30]在製作團隊告訴文迪·嘉蓮這部電影的故事後,她潸然淚下,並說道:「我只是覺得——你們正寫着一篇故事,告訴孩子們成長是件困難的事,而且為了它感到難過是沒關係的——這太美妙了。」[19]

里維拉在《Miss愛教壞》午餐的一幕中看見菲力斯·史密斯的演出後,便決定讓她參與電影的配音;他致電給托達並說道:「我覺得我找到我們的阿愁了。」[31]由於電影包含多位來自《週六夜現場》的資深演員,製作團隊特別花了一星期的時間在該節目的電視直播現場進行研究。[29]

曾聲演《蟲蟲特工隊》、《反斗車王》系列以及《反斗奇兵3》的理查德·坎德在本片中則為乒乓配音。如同他先前為彼思配音的角色,坎德在這部電影中也試着傳達出那種「帶點天真無邪」的聲音;最後,他並未在電影上映前的宣傳中現身,因為製作團隊決定將乒乓作為電影的秘密角色。[32]

動畫設計

《玩轉腦朋友》的藝術風格意在反映1950年代的百老匯音樂劇[15]托達想像,當每個情緒皆由一個特定的角色代表時,他們能夠「將卡通的設計以及動作的風格推至(他們)從未達到的境界」;為此,製作團隊以特克斯·埃弗里英語Tex Avery查克·瓊斯兩位動畫師為效仿的對象。[25]托達並指示肖恩·克勞斯(Shawn Krause)和維克多·納沃內(Victor Navone)兩位動畫總監:盡可能讓每個角色的行為看起來更為生動,而不應拘泥於死板的RenderMan模型;這使得動畫師們必須用數碼繪圖板(彼思當時使用的是Wacom Cintiq)直接在尚未經過剪接的片段上作畫。[33]動畫團隊最先製作的場景包括主角韋莉與其父母共進晚餐一幕;在該橋段中,觀眾們的視角快速地在現實世界以及三位角色的大腦總部之間切換。[22]

在想像大腦的內部應如何描繪時,製作團隊決定以「電化學」(electrochemical)一字作為核心思考;電影的美術指導拉夫·埃格爾斯頓英語Ralph Eggleston解釋道:「那意味着把物件想成是種能量,或是以能量為基底、可被激發的東西。」[34]每個情緒的角色都有一種容光煥發、「沸騰發泡」般的質感(特別是阿樂);這種質感很容易分散觀眾的注意,因而使得那些角色的作畫更為困難。[35]托達說道:「之所以將這種能量灌注在那些角色身上,是因為我們嘗試描繪出情緒可能看起來的模樣。它們實際上是由會移動的粒子所組成的。它們應集巨大能量於一身,而非擁有一般的皮肉身軀。」[36]製作團隊花了約八個月的時間處理阿樂周圍「閃閃發亮」的光暈,但因影響電影的預算而打算刪除;然而,賴斯達卻要求每個情緒角色都要套用這個效果。埃格爾斯頓回憶道:「你能聽見那些核心技術員加緊趕工、還有預算跟着一飛衝天的聲音。」[35]

這部電影在世界各地發行時也包含了一些本土化的內容:舉例來說,日本地區的版本中韋莉所厭惡的食物是青椒而不是原版中的西蘭花——這是考慮到日本地區的孩子們普遍而言較不排斥西蘭花。[37]

音樂

《玩轉腦朋友》的配樂是由美國編曲家米高·吉亞奇諾譜寫;在這之前,他曾為《五星級大鼠》、《超人特工隊》等彼思動畫電影的配樂擔任作曲家,而這是他第五次為彼思的作品譜曲,同時也是繼《沖天救兵》後第二次和托達合作。製作團隊約在2010年左右首次向吉亞奇諾說明電影的故事,並讓他觀賞試映片後,他便依著自己觀後的感受創作了一段和電影本身無關、時長約八分鐘的組曲。[25]里維拉提到,雖然吉亞奇諾和托達都曾是音樂家,但兩人卻是以故事和角色作為出發點討論電影的配樂[25];他們兩人當時各都育有一名15歲的女兒,而這也使得吉亞奇諾和托達在這部電影的合作期間有了更多的私人話題,特別在於彼此分享他們養兒育女的親身經歷。[38]吉亞奇諾曾說:「彼德(托達)希望這部電影的音樂能夠擁有發自內心的感覺。我們試着寫出一些着重氣氛、不同於傳統電影配樂的作品。」[39]此外,他還認為自己為這部電影譜寫的樂曲比《沖天救兵》的配樂還要更「富有情感」。[38]

電影配樂的錄製時間是2014年11月至2015年1月,地點是華納兄弟公司位在洛杉磯郊區的一間錄音室;音樂由一個70人的管弦樂團演出,並由提姆·席孟阿力(Tim Simonec)擔任指揮,使用的樂器則包含管風琴結他等。[39][40]

原聲帶

玩轉腦朋友
 
米高·吉亞奇諾原聲帶
發行日期2015年6月16日 (2015-06-16)
錄製時間2014–15
類型電影配樂
時長59:43
唱片公司華特迪士尼錄音公司英語Walt Disney Records
監製米高·吉亞奇諾(作曲家)
克里斯·戈征(音樂執行)
湯姆·麥德叔(音樂監督)
彼思電影原聲帶專輯年表
怪獸大學
(2013年)
玩轉腦朋友
(2015年)
恐龍大時代
(2015年)
米高·吉亞奇諾年表
侏儸紀世界
(2015年)
《玩轉腦朋友》
(2015年)
優獸大都會
(2016年)

這部電影的原聲帶於2015年6月16日由華特迪士尼錄音公司英語Walt Disney Records發行;其數碼發行版本共收錄24首吉亞奇諾所作時長約一小時的電影配樂,而實體CD版本中則額外附加了一首來自動畫短片《熔岩熱戀》的曲目「Lava」。[41]

全碟作曲:米高·吉亞奇諾 
曲序曲目時長
1.Bundle of Joy2:48
2.Team Building2:18
3.Nomanisone Island/National Movers4:20
4.Overcoming Sadness0:51
5.Free Skating0:59
6.First Day of School2:02
7.Riled Up1:02
8.Goofball No Longer1:11
9.Memory Lanes1:22
10.The Forgetters0:50
11.Chasing the Pink Elephant1:55
12.Abstract Thought1:47
13.Imagination Land1:25
14.Down in the Dumps1:47
15.Dream Productions1:43
16.Dream a Little Nightmare1:50
17.The Subconscious Basement2:01
18.Escaping the Subconscious2:09
19.We Can Still Stop Her2:54
20.Tears of Joy3:39
21.Rainbow Flyer2:58
22.Chasing down Sadness1:45
23.Joy Turns to Sadness/A Growing Personality7:49
24.The Joy of Credits(含隱藏曲目「Triple Dent Gum」)8:18
總時長:59:43
CD額外曲目
曲序曲目作曲時長
25.Lava(來自迪士尼/彼思動畫短片《熔岩熱戀》)庫阿那·托雷斯·卡雷英語Kuana Torres Kahele5:46

發行

《玩轉腦朋友》的製作計劃最初於2011年8月在迪士尼的官方粉絲俱樂部D23年度博覽會上公開。2012年12月,Bleeding Cool英語Bleeding Cool網站的報導指出電影的英文名稱將叫作「The Inside Out[42],然而ComingSoon.net英語ComingSoon.net於隔年2月的報導則確認最終決定的名稱為「Inside Out」。[43]2013年4月,迪士尼於CinemaCon英語CinemaCon期間在官方推特帳戶正式公佈本片的英文片名為「Inside Out」。[44]電影上映前,由於彼思的高層擔心其故事對於年輕的觀眾而言太過複雜,而舉辦一場以兒童為對象的試映會——製作團隊在此獲得了正面的回應,才得以紓除他們的憂慮。[23]

電影於2015年5月18日在第68屆康城影展上以非競賽片的身分舉行首映。[45]美國地區則於同年的6月8日舉行首映,地點位在荷里活埃爾卡皮坦劇院英語El Capitan Theatre[46],接着又於6月19日以2D、3D、和IMAX 3D等形式正式在全國各影院上映。[47][48]本片也以杜比視界的形式在杜比影院中上映,這是動畫電影中的首例,也是所有迪士尼電影中繼《明日世界》後的第二例。[49]值得注意的是,《玩轉腦朋友》是彼思於2015年發行的兩部電影之一,其二則是隨後於11月25日上映的《恐龍大時代》——這是彼思首度在同一年內發行兩部長篇電影[50]

除了中國大陸地區受限於影片配額外,《玩轉腦朋友》在其它地區上映時皆於正片開始前同場播映占士·福特·墨菲英語James Ford Murphy所執導的動畫短片熔岩熱戀》;該短片為一齣愛情音樂劇,其內容講述兩座熱帶火山島嶼在數百萬年間從遙遙分隔直到相遇相戀的故事。[51]

2015年6月18日,Skype在其即時通訊的功能中加入了五個新的表情符號,圖案分別是電影中出現的五位情緒角色,其使用期限為三個月。[52]

家用媒體

《玩轉腦朋友》於2015年11月3日以藍光3D藍光DVD等形式由華特迪士尼影業家庭娛樂公司正式發行[53],而數碼HD的版本則於同年的10月13日提前發行。[54]前述的所有版本中皆包含彼思的短片《熔岩熱戀》,以及刪減片段、幕後製作等額外內容。[55]此外,藍光和數碼版本中另外包含一部名叫《韋莉的初次約會?英語Riley's First Date?》的短片[55];該短片由《玩轉腦朋友》編劇之一的喬許·庫利英語Josh Cooley執導,其內容延續原電影的故事,並講述韋莉的父親和一位韋莉在學校認識的男同學相遇的經過。[56]

電子遊戲

2015年6月18日,迪士尼在Apple App StoreGoogle PlayAmazon AppstoreWindows Store以及Windows Phone Store等平台上發行了一款名叫《玩轉腦朋友:泡泡樂》的遊戲;玩家分別以韋莉五種情緒的身分在電影的各個場景下進行遊戲,必須發射並消除相同顏色的泡泡(即電影中出現的記憶水晶球)才可過關;截至2016年5月,該遊戲共有485個關卡。[57]

迪士尼的開放世界遊戲迪士尼無限世界3.0》在2015年8月30日發行了《玩轉腦朋友》的五個新角色:阿樂、阿愁、阿燥、阿憎和阿驚。[58]此外,2016年3月28日發行的手機遊戲迪士尼天天過馬路》中也包含一系列《玩轉腦朋友》的角色可供玩家遊玩。[59]

反響

票房

截至2015年10月1日,《玩轉腦朋友》在北美地區的票房總額為3.565億美元,在世界其它國家和地區票房總額為5.01億美元,全球票房達8.574億美元,超過約1.75億美元的總預算。[5]本片成為2015年全球總票房收入第七高的電影、並在同一年的動畫電影中排名第二(僅次於《迷你兵團》)[60],同時也是彼思創立以來總票房收入第四高的電影(當時僅次於《反斗奇兵3》以及《海底奇兵》,後再被《海底奇兵2:多莉去哪兒》超越)[61];此外,它也是有史以來全球總票房收入第49名的電影,這在所有動畫電影中則排名第十二(以上排名未根據通貨膨脹調整)。[62]Deadline.com則估計,若考慮到所有的支出和票房收入,這部電影的淨獲利約為2.7951億美元。[63]

北美地區

《玩轉腦朋友》在美國加拿大共3946間影院上映,其中有3100間同時播映3D版本。[64]它在上映前的週四夜預映中獲得370萬美元的收入——這是彼思所有曾舉辦週四夜預映的電影中獲得的最佳成績,然而尚不及《反斗奇兵3》午夜預映所獲得的400萬美元。[65]電影在上映首日即獲得3420萬美元的票房收入,這個成績當時在彼思電影中則僅次於《反斗奇兵3》的4110萬美元(後再被《海底奇兵2:多莉去哪兒》超越)。[66][67]接着,電影上映首個週末的票房收入約為9040萬美元,在當週排行榜上列名第二,僅次於《侏儸紀世界》的1.066億美元[68];雖然《玩轉腦朋友》是彼思首部未在上映時奪得北美票房冠軍的電影,它仍然打破《超人特工隊》的紀錄,成為彼思首週末票房收入最高的原創電影(非續集或改編自其它作品);它也超越《明日之後》,成為所有未在上映時拿下北美票房冠軍的電影中,首週末票房收入最高的電影[69];此外,它也是所有包含非動畫片的原創電影中,首週末票房收入最高的電影,打破《阿凡達》7700萬美元的紀錄(後來被《Pet Pet當家》超越)。[8][70][71]

電影上映後出色的票房表現歸因於它在康城影展的首映和CinemaCon英語CinemaCon的媒體試映會後所獲得來自各界的良好口碑,以及影評網站爛番茄上高達98%的正面評價;此外,上映的首個週末適逢父親節、以及Fathom Events英語Fathom Events成功推廣的一場週二夜特別播映會等因素也為電影帶來更佳的成績。[72][73]電影上映後的第二個週末票房收入為5230萬美元,跌幅約為42%,在北美票房排行榜中仍居《侏儸紀世界》之後維持第二[74];直到上映後的第三週,其票房收入才漸漸超越《侏儸紀世界》,並於第三個週末以2980萬美元的成績奪下當週的北美票房冠軍。[75][76]截至2015年9月4日,電影在IMAX影院的收入為3600萬美元,約佔其北美總票房收入的10%。[77]最後,《玩轉腦朋友》在北美地區共獲得3.565億美元的票房收入,此成績在彼思的電影中名列第三,僅次於《反斗奇兵3》以及《海底奇兵2:多莉去哪兒》[78];若只考慮北美地區的票房收入,本片在2015年度的動畫電影中排名第一、在2015年度的所有電影中排名第四[79]、在所有動畫電影中排名第七[80]、在所有電影中則為第32名(未考慮通貨膨脹)。[81]

其它地區

2015年6月19日,《玩轉腦朋友》在37個國家或地區與北美同步上映,約佔其全球市場總數的42%,而上映首週末在北美地區以外的票房收入則約為4030萬美元。[82]電影票房在全球各地的首映週末皆屢獲佳績,其排名依序為中國大陸(1170萬美元)、英國愛爾蘭馬爾他三國(1140萬美元)、墨西哥(860萬美元)、俄羅斯獨聯體(760萬美元)、意大利(740萬美元)、德國(710萬美元)以及南韓(510萬美元)[82][83][84][85][86][87];最後,電影在北美以外地區票房總額的前三名則依序為英國(5810萬美元)、南韓(3170萬美元)以及墨西哥(3100萬美元)。[88][89][90][91]它在墨西哥、菲律賓印度烏克蘭等地區則成為當地票房總額最高的迪士尼或彼思動畫電影。[92]此外,電影在俄羅斯的票房總額超越100萬元盧布;它在當地是首部創下此票房里程碑的彼思電影,也成為當地票房總額次高的迪士尼或彼思電影(僅次於《魔雪奇緣》)。[85]

專業評價

《玩轉腦朋友》在評論界中受到媒體廣泛的好評。根據爛蕃茄上收集的384篇評論文章,其中有377篇給出了「新鮮」的正面評價,「新鮮度」為98%、平均得分8.9(最高10分);該網站上對本片的共識評價中寫道:「《玩轉腦朋友》創意十足、動畫豔美華麗、且帶給人們強烈的感動,它着實為彼思的現代經典動畫系列又添了一筆傑作。」[93]此外,它在該網站的動畫電影前百排行榜中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績[94],並在所有電影的前百排行榜中列名第八(亦為該榜上排名最高的21世紀電影)。[95]而在Metacritic上收集的55篇評論文章中,無一給出差評,平均得分94(最高100),屬於「一致讚賞」(universal acclaim)的評價。[96]CinemaScore進行的市場調查則顯示影迷對本片的平均評價為「A」(最好A+,最差F)。[66]

這部電影發行前,輿論界曾指出彼思電影的質量每況愈下,並對續集產生過度的依賴[97];同樣地,夢工場動畫公司也從2010年代開始漸走下坡,許多電影發行後的票房表現皆不如預期。種種因素使得輿論認為電腦動畫作為一個整體的「電影類型」正不斷地「畏縮退怯」[15],而適逢其時上映的《玩轉腦朋友》則被許多影評譽為彼思一次榮耀的回歸。[98][99][100][101][102]

 
愛美·寶拉在電影中的配音演出受到了不少影評的讚譽

2015年4月22日,電影在CinemaCon英語CinemaCon會上舉行了一場預映,並屢獲觀眾的佳評;他們讚賞電影高明的故事情節,然而也有人擔心電影的概念對年幼的觀眾來說過於複雜,而難以吸引廣大的家庭市場。[103][104]電影在2015年的康城影展舉行首映後,許多影評亦對本片讚譽有加。《綜藝》的彼得·迪布吉(Peter Debruge)對電影的感情溢於言表,並稱它是彼思有史以來「最棒的點子」、以及「一個令人讚嘆的原創構想,…絕對能讓人們永遠地對於『人們如何思考』的想像完全改觀。」[105]芝加哥論壇報》的米高爾·菲力浦斯英語Michael Phillips認為本片是彼思繼《沖天救兵》(亦由彼德·托達執導)以來最傑出的作品,並稱它「將近期股東操控下劣片百出的歪風給矯邪歸正,實為一部激勵人心、且從頭到尾都十分創新的佳作」。[98]荷里活報導》的托德·麥卡錫(Todd McCarthy)認為本片的想法十分「大膽」,堪稱是所有家庭電影中「最讓人迷幻的構想」之一。[2]浮華世界》的理查·勞森(Richard Lawson)則寫道:「我認為較年幼的孩子們或許難以完全和《玩轉腦朋友》產生連結,然而它卻很可能讓大人們流下不少眼淚。」[106]衛報》的彼得·布拉德肖英語Peter Bradshaw認為電影有着「輕盈而甜蜜」的質感,不過相較於彼思最好的作品則仍略遜一籌。[107]影音俱樂部》的伊格納特·維許奈維茲基(Ignatiy Vishnevetsky)雖對電影整體而言持正面評價,卻認為它「犧牲了彼思歷來的佳作中難以付諸言詞的優美和開疆拓土的覺察力,卻換來一部不停為了解釋而得配上旁白的電影」;此外,他也指出彼思的動畫師們應該在視覺設計上更具冒險精神,才得以匹配這部電影野心勃勃的構想。[108]

電影正式上映後,也持續獲得好評。《HitFix》的克里斯多福·塔普利(Kristopher Tapley)不僅稱它是2015年的最佳電影,甚至是「21世紀最佳的電影之一」。[109][110]紐約時報》的A·O·史葛英語A. O. Scott認為電影是個「十足的樂趣」,並特別讚賞它「替悲傷的辯護,在娛樂的華麗包裝下辯稱憂鬱乃是不可或缺的。」[100]華盛頓郵報》的安·霍納迪(Ann Hornaday)則認為它是「一部超越純粹的娛樂、而成為某種讓人們的情感真正得到宣洩甚至療癒的罕見電影。它給予孩子們一套象徵性語言,以管理他們最難掌控的情緒。」[10]芝加哥太陽報》的理察·魯珀英語Richard Roeper認為電影「大膽、華麗、甜美、有趣,有時又傷感得令人心碎」,並稱它是2015年最佳的電影之一。[111]娛樂周刊》的克里斯·納沙瓦西(Chris Nashawathy)認為電影「卓越且動人…在心理層面上極為高明」。[112]時代雜誌》的瑪麗·波爾斯(Mary Pols)則認為電影「摒棄了家庭電影慣用的框架」而成為一部「近乎致幻、全然美麗」的佳作。[113]大西洋月刊》的克里斯多福·歐爾英語Christopher Orr (film critic)鼓勵讀者觀賞本片,並稱它「帶有那種面面俱到、感人肺腑的故事,而讓你很難想像它不是彼思的作品」,也「使彼思再度站上頂尖」。[101]洛杉磯書評英語Los Angeles Review of Books》的宋慧慈英語Wai Chee Dimock則認為,電影的構想可與安東尼奧‧達馬西奧英語Antonio Damasio達契爾‧克特納英語Dacher Keltner奧利佛·薩克斯等神經學家的研究相提並論。[114]

2022年5月,本片在Metacritic列出的影史百大動畫電影排名中名列第38名[115]

榮譽

《玩轉腦朋友》從至少50個不同的組織或協會獲得共15項最佳電影、21項最佳劇本以及40項最佳動畫電影獎項的提名。[116]在2016年所頒發的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中,電影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的提名,並成功奪下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117]在同年的第43屆英語43rd Annie Awards安妮獎中,電影的14項提名有10項成功獲獎,其中包括安妮獎最佳動畫片獎、以及彼德·托達傑出動畫片導演獎英語Annie Award for Directing in a Feature Production菲力斯·史密斯英語Phyllis Smith傑出動畫片配音獎英語Annie Award for Voice Acting in a Feature Production等共9項個人成就獎。[118][119]美國電影學會則將《玩轉腦朋友》列為該年度的十大最佳電影之一。[120]

電影在第73屆金球獎上獲得了該屆的最佳動畫片獎[121]它也在應屆的評論家選擇獎上獲得三項提名,並成功拿下其中的最佳動畫片獎英語Critics' Choice Movie Award for Best Animated Feature[122]紐約影評人協會也頒給電影2015年度的最佳動畫片獎[123]國家評論協會則將它列為該年度十大電影英語National Board of Review: Top Ten Films之一,並頒予其最佳動畫片獎英語National Board of Review Award for Best Animated Film[124]電影在聖地牙哥影評人協會以及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所頒發的最佳動畫片獎項中則皆敗給《不正常麗莎》而取得亞軍。[125][126][127]它還獲得了衛星獎中包括最佳原創劇本英語Satellite Award for Best Original Screenplay最佳原創音樂英語Satellite Award for Best Original Score等四項提名,並成功獲頒其中的最佳動畫或混和媒體電影獎[128]電影在英國倫敦則獲頒第69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動畫片獎[129],同時獲得最佳原創劇本獎英語BAFTA Award for Best Original Screenplay的提名(敗於《焦點追擊》)。[130]電影亦獲得羅拔獎年度美國電影及意大利電影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的提名;此二獎項和奧斯卡金像獎相似,皆分別由丹麥以及意大利的國家電影學院頒發。[131][132]

至少有100篇影評或出版物將《玩轉腦朋友》譽為2015年度的最佳電影,它在爛番茄Metacritic所獲得的分數分別在2015年的電影中排名第二及第四。[133][134][135]「CriticsTop10」的統計結果表明,本片在340篇影評的年度十佳電影清單中榜上有名,其中有27篇將其排在第一;《玩轉腦朋友》最終同《末日先鋒:戰甲飛車》、《卡露的情人》、《焦點追擊》、《抖室》和《布魯克林之戀》等片一起成為2015年最受稱譽的電影。[136]

續集

在2015年6月24日的一次受訪中被問及續集的可能性時,彼德·托達表示他「目前沒有續集的點子」,卻也說道:「絕不說絕不。」[137]2016年1月14日,托達在《娛樂周刊》的訪問下卻改口表示可能將製作續集,而他和彼思也會尋找續集的點子,並說道:「到時候就知道是否會想出些什麼了。對我來說,這並不是『我們喜歡它,所以就來製作下一部吧』那麼簡單。……所以我們會開發新的點子,看看會發生些什麼事。」[138]然而,在2016年7月的一次訪談中,彼思的總裁吉姆·莫里斯英語Jim Morris (film producer)表示雖然有不少對續集的要求,目前該公司已將其主要資源分配給數個預計在2019年後發行的原創電影構想,而近期內將不會開發《玩轉腦朋友》或其它電影的續集。[139]2022年9月9日,迪士尼在D23博覽會英語D23 Expo上正式宣佈製作《玩轉腦朋友2》,該片由凱爾西·曼恩執導,梅格·蕾法芙編劇,馬克·尼爾森製片,波勒回歸聲演阿樂(Joy),並排定於2024年夏季上映。[140]

參考資料

  1. ^ (英文)Michael Giacchino to Score Pixar's 'Inside Out'. Film Music Reporter. 2014-05-25 [2014-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29). 
  2. ^ 2.0 2.1 (英文)Todd McCarthy. 'Inside Out': Cannes Review. The Hollywood Reporter (Prometheus Global Media). 2015-05-18 [2015-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20). 
  3. ^ (英文)The 2015 Official Selection. Cannes Film Festival. 2015-04-15 [2015-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18). 
  4. ^ (英文)Lang, Brent. Box Office: 'Inside Out' Won't Stop 'Jurassic World' Rampage. Variety. Penske Media Corporation. 2015-06-17 [2015-06-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18). 
  5. ^ 5.0 5.1 5.2 (英文)Inside Out (2015). Box Office Mojo. Internet Movie Database. [2016-01-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01). 
  6. ^ (英文)J. Wesley Judd. A Conversation With the Psychologist Behind 'Inside Out'. Pacific Standard英語Pacific Standard. Miller-McCune Center for Research, Media and Public Policy. 2015-07-08 [2015-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10). 
  7. ^ 7.0 7.1 (英文)Keltner, Dachner; Ekman, Paul. The Science of 'Inside Out'. The New York Times. 2015-07-03 [2016-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05). 
  8. ^ 8.0 8.1 (英文)Devan Coggan. Box office report: Inside Out scores biggest original debut ever with $91 million. Entertainment Weekly. 2015-06-21 [2015-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21). 
  9. ^ 9.0 9.1 9.2 9.3 9.4 9.5 (英文)D23 Expo: New Art From the Upcoming Disney, Pixar and Disneytoon Movies. ComingSoon.net. 2013-08-09 [2013-08-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13). 
  10. ^ 10.0 10.1 (英文)Hornaday, Ann. 'Inside Out' mixes adventure and brain science to create a literal joy ride. The Washington Post. 2015-06-18 [2015-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19). 
  11. ^ 11.0 11.1 11.2 (英文)Bryan Alexander. Parents speak their mind in Pixar's 'Inside Out'. USA Today. 2014-12-08 [2014-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09). 
  12. ^ 12.00 12.01 12.02 12.03 12.04 12.05 12.06 12.07 12.08 12.09 (英文)Pixar's 'Inside Out' Cast Includes Some Awesome Voice Cameos (Spoilers). Stitch Kingdom. 2015-05-20 [2015-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5月22日). 
  13. ^ 13.0 13.1 (英文)Inside Out press kit (PDF). The Walt Disney Studios. 2015-05-20 [2015-05-2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5-06-22). 
  14. ^ (英文)Mendelson, Scott. Pixar's 'Inside Out' Puppy Bowl Ad Plays on Your Emotions. Forbes. 2015-02-01 [2015-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09). 
  15. ^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英文)Barnes, Brooks. 'Inside Out,' Pixar's New Movie From Pete Docter, Goes Inside the Mind. The New York Times (Emeryville, California). 2015-05-20 [2015-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18). 
  16. ^ (英文)Anne Thompson. Why Pete Docter's 'Inside Out' Was So Tough to Make into Must-See Pixar. IndieWire. 2015-06-16 [2015-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16). 
  17. ^ 17.0 17.1 17.2 (英文)Susan Wloszczyna. Why Pixar Whiz Pete Docter Decided to Enter a Young Girl's Mind -- and Turn Your Emotions Inside Out. IndieWire. 2015-06-11 [2015-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16). 
  18. ^ (英文)Terry Flores. 'Inside Out' Director Pete Docter Talks About Animation Influences, Pixar at LAFF Master Class. Variety (Penske Media Corporation英語Penske Media Corporation). 2015-06-10 [2015-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16). 
  19. ^ 19.0 19.1 19.2 19.3 19.4 (英文)Terry Gross. It's All in Your Head: Director Pete Docter Gets Emotional In 'Inside Out'. NPR. 2015-06-10 [2015-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16). 
  20. ^ 20.0 20.1 (英文)McKittrick, Christopher. "Is this the best story we can tell?" – Inside Out. Creative Screenwriting. 2016-02-16 [2016-0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18). 
  21. ^ 21.0 21.1 (英文)Rebecca Keegan. Pete Docter turns expectations upside-down with 'Inside Out' for Pixar. Los Angeles Times. 2015-05-18 [2015-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15). 
  22. ^ 22.0 22.1 (英文)Giardina, Carolyn. 'Inside Out' Editor Reveals Pixar's Secret to Making Moviegoers Cry. The Hollywood Reporter (Prometheus Global Media). 2015-06-19 [2015-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19). 
  23. ^ 23.0 23.1 (英文)Lisa Miller. How Inside Out Director Pete Docter Went Inside the 11-Year-Old Mind. Vulture. New York. 2015-06-16 [2015-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16). 
  24. ^ 24.0 24.1 (英文)Drew Taylor. 'Inside Out' Producer Jonas Rivera Reveals Versions of the Movie You'll Never See. MovieFone. 2015-06-19 [2015-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21). 
  25. ^ 25.0 25.1 25.2 25.3 25.4 (英文)Germain Lussier. Pete Docter and Jonas Rivera Talk 'Inside Out' Struggles, Score, Parks And Pixar Pressures. Slashfilm英語Slashfilm. 2015-06-20 [2015-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21). 
  26. ^ (英文)Alloway, Meredith. Oscar winner Michael Arndt talks screenwriting, and offers some advice. The Script Lab. 2014-04-06 [2015-03-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06). 
  27. ^ (英文)Michael Arndt - IMDb. Internet Movie Database. [2016-08-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29). 
  28. ^ (英文)Breznican, Anthony. Pixar preview: Casts revealed for 'Finding Dory,' 'The Good Dinosaur,' 'Inside Out' at Disney's D23. Entertainment Weekly. 2013-08-09 [2013-08-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12). 
  29. ^ 29.0 29.1 (英文)Jacqueline Andriakos. Bill Hader Says He 'Kind of Stalked' Pixar Folks to Snag a Role in Inside Out. People. 2015-06-09 [2015-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17). 
  30. ^ 30.0 30.1 (英文)Michael Cavna. Pixar's 'Inside Out': How 'anxious' Bill Hader embraced becoming Fear itself. The Washington Post. 2015-06-15 [2015-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16). 
  31. ^ (英文)Dickey, Josh. The first character poster from Disney/Pixar's 'Inside Out': Sadness. Mashable. 2014-11-17 [2014-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19). 
  32. ^ (英文)Terrero, Nina. How Richard Kind turned Bing Bong into the summer's heartbreaking imaginary best friend. Entertainment Weekly. 2015-06-28 [2016-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7). 
  33. ^ (英文)Desowitz, Bill. Immersed in Movies: Going 'Inside Out' with Producer Jonas Rivera. IndieWire. 2015-06-05 [2015-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20). 
  34. ^ (英文)Murphy, Mekado. Pixar's 'Inside Out' Takes a Journey to the Center of the Mind. The New York Times. 2015-06-17 [2015-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17). 
  35. ^ 35.0 35.1 (英文)Robinson, Melia. Pixar blew through its 'Inside Out' budget to create the biggest effect in the movie. Business Insider. 2015-06-16 [2015-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18). 
  36. ^ (英文)Giardina, Carolyn. Siggraph: Pixar's Pete Docter Reveals the Challenges of His Next Film 'Inside Out'.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3-07-22 [2013-08-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22). 
  37. ^ (英文)Acuna, Kirsten. Why Pixar changed several scenes in 'Inside Out' for foreign audiences. Business Insider. 2015-07-31 [2015-08-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31). 
  38. ^ 38.0 38.1 (英文)Burlingame, Jon. Oscar-Winning Composer Michael Giacchino Has Three Movies Opening This Summer. Variety. 2015-04-29 [2016-08-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22). 
  39. ^ 39.0 39.1 (英文)Walt Disney Records Set To Release "Inside Out"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With Score Composed By Michael Giacchino. PR Newswire. 2015-06-04 [2016-08-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26). 
  40. ^ (英文)Goldwasser, Dan. Michael Giacchino scores Inside Out. Score Sessions. 2015-07-08 [2016-08-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5). 
  41. ^ (英文)Walt Disney Records to Release 'Inside Out' Soundtrack. Film Music Reporter. 2015-04-22 [2015-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07). 
  42. ^ (英文)Connelly, Brendon. The Next Film From The Director of Up And Monsters Inc. Is Called The Inside Out – At Least For Now. Bleeding Cool. December 2, 2012 [2013-08-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9月21日). 
  43. ^ (英文)Douglas, Edward. Confirmed: Pete Docter's Next Pixar Film Called Inside Out. ComingSoon.net. 2013-02-08 [2013-08-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14). 
  44. ^ (英文)Hammond, Pete. DIsney Loves All Its Brands, But Pixar Steals Show With 'Inside Out' Debut – CinemaCon. Deadline.com. Penske Media Corporation英語Penske Media Corporation. 2015-04-22 [2015-08-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8-15). 
  45. ^ (英文)Gettell, Oliver. Cannes 2015: Studios to drop in with 'Mad Max,' 'Inside Out'. Los Angeles Times. 2015-05-11 [2015-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4). 
  46. ^ (英文)Flores, Terry. Lewis Black, John Lasseter Share Their Core Memory Islands at 'Inside Out' Premiere. Variety. 2015-06-09 [2015-06-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09). 
  47. ^ (英文)Wolfe, Jennifer. Pixar's Inside Out Gets Official Announcement. Animation World Network. 2013-04-18 [2013-08-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07). 
  48. ^ (英文)Inside Out An IMAX 3D Experience. IMAX. [2015-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15). 
  49. ^ (英文)Carolyn Giardina. 'Hunger Games,' 'Pixels,' 'Everest' Among Upcoming Dolby Cinema Titles. The Hollywood Reporter. Prometheus Global Media. 2015-07-22 [2015-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27). 
  50. ^ (英文)Alexander, Bryan. 'Inside Out' brings joy back to Pixar. USA Today. 2015-06-18 [2015-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19). With Inside Out hitting theaters Friday and The Good Dinosaur expected Nov. 25, the company is releasing two films in the same year for the first time in its storied history. 
  51. ^ (英文)Emery, Debbie. Pixar's Short Film 'Lava' Announced.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4-06-09 [2015-06-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22). 
  52. ^ (英文)Disney's "Inside Out" Emoticons Launch on Skype Today: Express Your Feelings with Our New Emoticons. Skype Big Blog. 2015-06-18 [2015-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11). 
  53. ^ (英文)REPORT: Pixar's 'Inside Out' on Blu-ray on November 3. Stitch Kingdom. 2015-08-05 [2015-08-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8-08). 
  54. ^ (英文)Exclusive: Riley From Disney-Pixar's 'Inside Out' Returns in New Animated Short, 'Riley's First Date?'. ABC News (America). 2015-08-13 [2015-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8-16). 
  55. ^ 55.0 55.1 (英文)Inside Out 3D (Includes 2D Version + EXCLUSIVE BONUS DISC!) - Zavvi Exclusive Limited Edition Steelbook Blu-ray Blu-ray. Zavvi.com. [2015-08-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27). 
  56. ^ (英文)Inside Out Special Features Comparison (Blu-ray 3D / Blu-ray / DVD / Digital HD Versions). dvdblurayfeatures.com. [2016-03-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4). 
  57. ^ (英文)"Inside Out Thought Bubbles" Launches for iOS, Android and Windows Devices. Disney Interactive. 2015-06-18 [2015-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8-31). 
  58. ^ (英文)Inside Out Play Set - Disney Infinity 3.0 Edition. YouTube. 2015-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8-09). 
  59. ^ (英文)Werner, Jillian. Disney Crossy Road Characters List: How to Unlock Everything. Gamezebo. 2016-04-07 [2016-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31). 
  60. ^ (英文)2015 Yearly Box Office Results. Box Office Mojo. [2016-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15). 
  61. ^ (英文)Pixar Movies at the Box Office. Box Office Mojo. [2016-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12). 
  62. ^ (英文)All Time Worldwide Box Office Grosses. Box Office Mojo. [2016-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1-03). 
  63. ^ (英文)Mike Fleming Jr. No. 6 'Inside Out' – 2015 Most Valuable Movie Blockbuster Tournament. Deadline.com. 2016-03-23 [2016-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6). 
  64. ^ (英文)Pamela McClintock. Box-Office Preview: 'Jurassic World' Set to Devour Pixar's No. 1-Opening Record. The Hollywood Reporter. Prometheus Global Media. 2015-06-16 [2015-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16). 
  65. ^ (英文)Scott Mendelson. Box Office: 'Inside Out' Dreams Up Huge $3.7M Thursday, Aims For Top #2 Debut Ever. Forbes. 2015-06-19 [2015-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66. ^ 66.0 66.1 (英文)Keith Simanton. Friday Report: 'Inside Out' 2nd Best but Beats 'Jurassic'. Box Office Mojo. Internet Movie Database. 2015-06-20 [2015-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21). 
  67. ^ (英文)Pamela McClintock; Aaron Couch. Box Office: 'Inside Out' Devours 'Jurassic World' Friday With $34.2M. The Hollywood Reporter. Prometheus Global Media. 2015-06-19 [2015-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20). 
  68. ^ (英文)Simanton, Keith. 'Jurassic' Rex Records. Box Office Mojo. Internet Movie Database. 2015-06-22 [2015-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24). 
  69. ^ (英文)BIGGEST OPENING WEEKENDS NOT AT #1. Box Office Mojo. Internet Movie Database. [2015-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01). 
  70. ^ (英文)Pamela McClintock. Box Office: 'Inside Out' Hits Record $91M; 'Jurassic World' No. 1 With $102M. The Hollywood Reporter. Prometheus Global Media. 2015-06-21 [2015-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21). 
  71. ^ (英文)Pamela McClintock. Box Office: 'Secret Life of Pets' Bites Off Huge $103.2M Opening.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6-07-10 [2016-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11). 
  72. ^ (英文)Anthony D'Alessandro. A T-Rex-fic Weekend: 'Jurassic World', 'Inside Out' Drive Second Biggest 2015 Frame To Date With $240M. Deadline.com. Penske Media Corporation英語Penske Media Corporation. 2015-06-21 [2015-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21). 
  73. ^ (英文)Brent Lang. Box Office: 'Jurassic World' Bites Into $102 Million, 'Inside Out' Scores With $91 Million. Variety. Penske Media Corporation英語Penske Media Corporation. 2015-06-21 [2015-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21). 
  74. ^ (英文)Keith Simanton. 'Jurassic' Holds Off Challengers. Box Office Mojo. Internet Movie Database. 2015-06-28 [2015-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30). 
  75. ^ (英文)Daily Box Office for Thursday, July 2, 2015. [2015-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7月6日). 
  76. ^ (英文)Keith Simanton. 'Inside' Holds Out for #1. Box Office Mojo. Internet Movie Database. 2015-07-06 [2015-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07). 
  77. ^ (英文)Anthony D'Alessandro. Summer Box Office Poised To Be 2nd-Best Ever, So Why Isn't Everybody Happy?. Deadline.com. Penske Media Corporation英語Penske Media Corporation. 2015-09-04 [2015-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06). 
  78. ^ (英文)BRAND: PIXAR. Box Office Mojo. [2015-1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15). 
  79. ^ (英文)2015 DOMESTIC GROSSES. Box Office Mojo. [2015-1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24). 
  80. ^ (英文)ANIMATION. Box Office Mojo. [2015-1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9). 
  81. ^ (英文)ALL-TIME DOMESTIC GROSSES. Box Office Mojo. [2015-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20). 
  82. ^ 82.0 82.1 (英文)Nancy Tartaglione; Anita Busch. 'Jurassic World' Crossing $1B Global; 'Inside Out', 'Minions' Debut Strong – Intl Box Office Final. Deadline.com. Penske Media Corporation英語Penske Media Corporation. 2015-06-22 [2015-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22). 
  83. ^ (英文)'The Martian' Opens To $44.6M, To Pass $100M Globally Today - Intl B.O.. Deadline.com. [2015-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05). 
  84. ^ (英文)'The Martian' $118.5M Offshore; 'Pan' $20.4M - Intl B.O. Final. Deadline.com. [2015-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12). 
  85. ^ 85.0 85.1 (英文)Nancy Tartaglione. 'Minions' Henchmen Nab $124M & No. 1 in 4th Frame; 'Terminator' Generates $47M – Intl Box Office. Deadline.com. Penske Media Corporation英語Penske Media Corporation. 2015-07-12 [2015-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13). 
  86. ^ (英文)Sandwell, Ian. 'Inside Out' leads UK box office with $11.4m. Screen International. 2015-07-27 [2015-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06). 
  87. ^ (英文)Nancy Tartaglione. 'Scorch Trials' Heats Up $43.2M; 'Everest' Scales $28.8M – Intl Box Office Final. Deadline.com. Penske Media Corporation英語Penske Media Corporation. 2015-09-21 [2015-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2). 
  88. ^ (英文)Nancy Tartaglione. 'Rogue Nation' Flies Higher in 2nd Frame With $65.5M; 'Fantastic Four' No. 2 With $34.1M Bow – Intl Box Office Update. Deadline.com. Penske Media Corporation英語Penske Media Corporation. 2015-08-09 [2015-08-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8-10). 
  89. ^ (英文)Nancy Tartaglione. 'Rogue Nation' Revs Up $46M More; 'Man From U.N.C.L.E.' Spies $12M; 'Brothers' Shows Muscle – Intl B.O. Update. Deadline.com. Penske Media Corporation英語Penske Media Corporation. 2015-08-16 [2015-08-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8-17). 
  90. ^ (英文)Nancy Tartaglione. 'Terminator', 'Hitman' Lead Sluggish Frame; 'Compton' Tops 5 Markets – International Box Office. Deadline.com. Penske Media Corporation英語Penske Media Corporation. 2015-09-06 [2015-09-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09). 
  91. ^ (英文)Nancy Tartaglione. 'Inside Out' & 'Ant-Man' Reach New Global Box Office Milestones. Deadline.com. Penske Media Corporation英語Penske Media Corporation. 2015-09-20 [2015-09-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0). 
  92. ^ (英文)'Inside Out' Opens at No.1, Grosses P97.17-M in 5 Days. ClickTheCity.com英語ClickTheCity.com. 2015-08-24 [2015-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3). 
  93. ^ (英文)Inside Out. Rotten Tomatoes. Flixster英語Flixster. [2016-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23). 
  94. ^ (英文)Top 100 Animation Movies. Rotten Tomatoes. [2015-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3). 
  95. ^ (英文)Top 100 Movies of All Time. Rotten Tomatoes. [2016-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9). 
  96. ^ (英文)Inside Out Reviews. Metacritic. CBS Interactive. [2015-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09). 
  97. ^ (英文)Christopher Orr. Pixar's Sad Decline—in 1 Chart. The Atlantic. 2013-06-24 [2015-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17). 
  98. ^ 98.0 98.1 (英文)Michael Phillips. Cannes 2015: Disney/Pixar's 'Inside Out' a return to form. Chicago Tribune. 2015-05-18 [2015-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20). 
  99. ^ (英文)Eric Kohn. Review: Why 'Inside Out' is a Return to Form for Pixar. IndieWire. 2015-06-16 [2015-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17). 
  100. ^ 100.0 100.1 (英文)Scott, A. O. Review: Pixar's 'Inside Out' Finds the Joy in Sadness, and Vice Versa. The New York Times. 2015-06-18 [2015-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19). 
  101. ^ 101.0 101.1 (英文)Christopher Orr. With Inside Out, Pixar Returns to Form. The Atlantic. 2015-06-19 [2015-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20). 
  102. ^ (英文)Berardinelli, James. Inside Out. Reelviews. [2015-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29). 
  103. ^ (英文)Pamela McClintock. CinemaCon: Pixar's 'Inside Out' Premieres for Theater Owners. The Hollywood Reporter. Prometheus Global Media. 2015-04-22 [2015-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24). 
  104. ^ (英文)Dave McNarry. Pixar's 'Inside Out' Debuts to Emotional Crowd at CinemaCon. Variety. Penske Media Corporation英語Penske Media Corporation. 2015-04-22 [2015-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24). 
  105. ^ (英文)Peter Debruge. Cannes Film Review: 'Inside Out'. Variety (Penske Media Corporation英語Penske Media Corporation). 2015-05-18 [2015-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8). 
  106. ^ (英文)Richard Lawson. Pixar's Inside Out Revels in the Wonder, and Sadness, of Being Alive. Vanity Fair. 2015-05-18 [2015-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20). 
  107. ^ (英文)Peter Bradshaw. Inside Out review - a buoyant and sweet-natured comedy from Pixar. The Guardian. 2015-05-18 [2015-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25). 
  108. ^ (英文)At Cannes, the latest from Pixar and a previous Palme D'Or winner. www.avclub.com. [2015-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18). 
  109. ^ (英文)More than just Pixars best, Inside Out is a new animation masterpiece. HitFix. 2015-03-10 [2016-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28). 
  110. ^ (英文)Kristopher Tapley. 2015 Movie Superlatives - Variety. Variety. [2016-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111. ^ (英文)Richard Roeper. Inside Out: A Funny, Gorgeous Exploration of One Girl's Brain. Chicago Sun-Times. 2015-06-15 [2015-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18). 
  112. ^ (英文)Chris Nashawathy. Inside Out: EW review. Entertainment Weekly. 2015-06-16 [2015-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18). 
  113. ^ (英文)Mary Pols. Review: Inside Out Takes a Mind-Blowing Trip Inside the Brain. Time. 2015-06-18 [2015-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18). 
  114. ^ (英文)Pixar and the Brain Scientists. The Los Angeles Review of Books.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13). 
  115. ^ Top Animation Movies. Metacritic. [2022-05-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08 (英語). 
  116. ^ (英文)All 2015 Film Awards and Nominations Scorecard. Metacritic. CBS Interactive. [2016-0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20). 
  117. ^ (英文)Oscar Nominations 2016: The Complete List. Oscar. [2016-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10). 
  118. ^ (英文)Pixar's 'Inside Out' Wins Top Prize at Annie Awards. Variety. [2016-0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07). 
  119. ^ (英文)Flores, Terry. 'Inside Out,' 'Good Dinosaur' Lead Annie Award Nominations. Variety (Penske Media Corporation英語Penske Media Corporation). 2015-12-01 [2015-1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05). 
  120. ^ (英文)Here Are the AFI AWARDS 2015 Official Selections. American Film Institute. 2015-12-16 [2015-1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02). 
  121. ^ (英文)Winners & Nominees 2016. Golden Globe Awards. Hollywood Foreign Press Association. [2015-1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08). 
  122. ^ (英文)Critics' Choice Movie Awards. Critics' Choice Awards. [2015-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12). 
  123. ^ (英文)New York Film Critics Circle 2015 Awards. Indiewire. [2015-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04). 
  124. ^ (英文)Lewis, Hilary. 'Mad Max: Fury Road' Named Best Film by National Board of Review.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5-12-01 [2015-1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03). 
  125. ^ (英文)LAFCA. Los Angeles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2015-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07). 
  126. ^ (英文)2015 San Diego Film Critics Society's Award Nominations. San Diego Film Critics Society. [2015-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11). 
  127. ^ (英文)2015 San Diego Film Critics Society Award Winners. San Diego Film Critics Society. [2015-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11). 
  128. ^ (英文)Kilday, Gregg. Satellite Awards Nominees Unveiled.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5-12-01 [2015-1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10). 
  129. ^ (英文)EE British Academy Film Award Winners in 2016. BAFTA. [2016-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28). 
  130. ^ (英文)Baftas 2016: full list of winners. The Guardian. 2016-02-14 [2016-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131. ^ (英文)Årets nominerede for filmåret 2015. Danmarks Film Akademi. [2016-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16). 
  132. ^ (英文)'Spotlight,' 'Inside Out' Among Nominees for Italian Oscars.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6-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30). 
  133. ^ (英文)Top 100 Movies of 2015. Rotten Tomatoes. [2015-1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28). 
  134. ^ (英文)Steve Greene. Critics Pick the Best Films and Performances of 2015 in Indiewire's Annual Poll. Indiewire. 2015-12-14 [2015-1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15). 
  135. ^ (英文)Best of 2015: Film Critic Top Ten Lists. Metacritic. [2016-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10). 
  136. ^ (英文)Best of 2015. CriticsTop10. [2016-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17). 
  137. ^ (英文)Terrero, Nina. The mind-blowing success of Inside Out. Entertainment Weekly. 2015-06-24 [2016-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16). 
  138. ^ (英文)Terrero, Nina. Pete Docter talks Inside Out Oscar nominations, possible sequel. Entertainment Weekly. 2016-01-14 [2016-0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17). 
  139. ^ (英文)Snetiker, Marc. Pixar: No sequels for Ratatouille, WALL-E, or Inside Out anytime soon. Entertainment Weekly. 2016-07-01 [2016-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08). 
  140. ^ Grobar, Matt. ‘Inside Out’ Sequel Plans Confirmed By Pixar At D23. Deadline Hollywood. 2022-09-09 [2022-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7). 

外部連結

Template:彼思電影列表

Template:Navboxes Template:Portal 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