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蕾萊號蒸汽遊艇 (1885年)

「羅蕾萊」號蒸汽遊艇(SMS Loreley[a]原是一艘隸屬於德意志帝國海軍的艦船,主要在地中海服役。該船最初於1885年建造時是一艘蒸汽遊艇,1896年被德國購買,並調撥到君士坦丁堡用作外交用途。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羅蕾萊」號被賣給了土耳其的一個私人所有者,並最終於1926年在黑海的一次航行中失蹤。

1896年的「羅蕾萊」號
概況
使用者
完成數 1
退役數 1
歷史
船名 Loreley
艦名出處 羅蕾萊
建造方 格拉斯哥大衛和威廉亨德森公司英語D. and W. Henderson and Company
船廠編號 90061
下水日期 1885年6月1日
入役日期 1896年8月6日
退役日期 1918年11月2日
結局 轉為私人所有;1926年1月在黑海海域失蹤
技術數據
船型 蒸汽遊艇
排水量
船長
  • 61.0米(200英尺2英寸) lwl
  • 68.7米(225英尺5英寸) loa
型寬 7.4米(24英尺3英寸)
吃水 4.58米(15英尺0英寸)
動力輸出
動力來源
  • 螺旋槳 – 1具四葉
  • 帆裝 – 435平方米(4,680平方英尺)
帆索方案 縱帆
船速 11.9(22.0公里每小時;13.7英里每小時)
乘員
  • 4名軍官
  • 57名水手
武器裝備 2門5 cm SK L/40 gun

設計

「羅蕾萊」號是一艘蒸汽遊艇,因此其結構不如軍艦堅固。船體為鋼質橫肋結構,甲板為木質,共有六個橫向隔艙。雖然被認為是一艘易於駕駛的優質海船,但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中它還是比較容易發生搖晃。該船的推進系統分為獨立的鍋爐房和發動機房,一座帶有四個爐膛的單缸鍋爐,為三缸複合蒸汽機提供蒸汽。這使得該船的最大行駛速度可達到11.9節,而其總燃料容量為180噸煤,意味着在9節的巡航速度下總續航里程可達到3,900海里。除了蒸汽推進設備外,「羅蕾萊」號還擁有全套帆具英語Rigging[b]。該船為一艘縱帆船,船上擁有三根桅杆,總帆面積最初為435平方米(4,680平方英尺)。在其服役後期,後桅杆改為高帆,使帆面積縮小至400平方米(4,300平方英尺)。[3]

歷史

建造和購買

1884年,總部位於格拉斯哥的造船商大衛和威廉亨德森公司英語D. and W. Henderson and Company接到來自AHG威蒂公司(AHG Wittey & Co)的訂單,要求建造一艘蒸汽遊艇。1885年6月1日,這艘被命名為「莫希干」號(Mohican)的新遊艇下水,並於次年交給了它的主人——來自拉格斯的工業家約翰和威廉·格洛克[3]。約翰·格洛克經常使用這艘遊艇,甚至在1887年大西洋航行至紐約途中參與了對另一艘遊艇「莉蓮」號(Lilian)的救援。1894年約翰·格洛克(John Clark)去世後,「莫希干」號被掛牌出售,最終於1896年被德意志帝國海軍購得。當時,德國正在尋求替換常駐君士坦丁堡的明輪船通報艦「羅蕾萊」號英語SMS Loreley (1859)[c]。在購買「莫希干」號時,該船被臨時命名為「羅蕾萊代艦」,並進行了小規模改裝,包括增加了兩門50毫米SK L/40炮。[5]

服役

「羅蕾萊代艦」於1896年8月6日投入使用後立即被派往君士坦丁堡,並於9月7日抵達該地。該船抵達後,明輪船「羅蕾萊」號英語SMS Loreley (1859)正式退役,新船接替了其職責和名稱[5]。這艘新船的主要任務是代表德意志帝國在東地中海地區航行。為此,「羅蕾萊」號經常被德國大使用於外交目的,同時也用於黑海和愛琴海的巡航和港口訪問活動[5]。1898年,德皇威廉二世訪問土耳其時,「羅蕾萊」號被用作隨訪活動。最初,它護送皇家遊艇「霍亨佐倫」號德語Hohenzollern (Schiff, 1880)[d]及其護航巡洋艦「赫塔」號特內多斯島前往君士坦丁堡,之後在德皇訪問聖地之前帶他進行了一次黑海短途旅行。[7]

在服役期間,德皇家族成員曾多次搭乘「羅蕾萊」號前往地中海。1900年,德皇的母親腓特烈皇太后在意大利萊里奇逗留期間,曾使用過這艘船;1904年,威廉皇儲和他的兄弟埃特爾·腓特烈親王也乘坐「羅蕾萊」號訪問了土耳其。「羅蕾萊」號還多次隨德國領事訪問地中海各港口,作為海外德國人徵召入伍的登記點。[5]

1909年4月,因安納托利亞南部發生了針對亞美尼亞族人的襲擊,「羅蕾萊」號做好了可能加入現役的準備。這艘船於4月20日出發,並在安納托利亞地區停留了四天,為德國和奧匈帝國公民提供援助,直到輕型巡洋艦「漢堡」號接防。4月27日,「羅蕾萊」號返回君士坦丁堡。然而就在同一天,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青年土耳其黨革命後被廢黜。之後,「羅蕾萊」號又被用來將被廢黜的蘇丹運送到薩洛尼卡[8]

1912年10月第一次巴爾幹戰爭爆發後,德國擴大了海軍在地中海地區的存在。「羅蕾萊」號被分配至新成立的地中海分隊,該分隊還包括戰鬥巡洋艦「戈本」號輕巡洋艦「布雷斯勞」號。由於大型戰艦「戈本」號的存在,「羅蕾萊」號只能承擔一些次要的任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1912年11月薩洛尼卡被希臘軍隊攻佔後,將前鄂圖曼帝國蘇丹送回君士坦丁堡[8]。1914年3月在亞歷山大進行維護後,這艘船於1914年4月被德皇用於訪問科孚島。7月12日,該船在訪問士麥那後返回君士坦丁堡,這也是該艦和平時期的最後一次外交訪問。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羅蕾萊」號退役,之後在馬爾馬拉海運作為補給船和臨時貨運船。該船於1917年12月恢復現役,但最終於1918年11月2日退役[9]

戰爭結束後,「羅蕾萊」號被賣給了一家土耳其運營商用作貨船。該船被更名為「哈積帕夏」號(Haci Paşa),1926年1月2日從巴統出發,載着一船箱裝石油前往薩姆松[10]。在途中,「哈積帕夏」號在黑海某處沉沒[9]

腳註

註釋

  1. ^ 「SMS」為德語「Seiner Majestät Schiff」的縮寫,是「國王和女王陛下的船艦」(His/Her Majesty's Ship)的意思[1]
  2. ^ 譯名參考自《船舶名詞術語 第3冊 船體設備 艙室設備》[2]
  3. ^ 譯名參考自《德國海軍的崛起: 走向海上霸權》[4]
  4. ^ 譯名參考自《無畏之海:第一次世界大戰海戰全史》[6]

引文

  1. ^ 朱鴻飛 (2016),第87頁.
  2. ^ 《船舶名詞術語》編訂組 (1980),第101頁.
  3. ^ 3.0 3.1 Gröner (1982),第168 f.頁.
  4. ^ 羅倫士 (2013),第70頁.
  5. ^ 5.0 5.1 5.2 5.3 Hildebrand et al. (1981),第231頁.
  6. ^ 章騫 (2013),第1頁.
  7. ^ Hildebrand et al. (1981),第175頁.
  8. ^ 8.0 8.1 Hildebrand et al. (1981),第232頁.
  9. ^ 9.0 9.1 Hildebrand et al. (1981),第233頁.
  10. ^ Mohican. Scottish Built Ships. Caledonian Maritime Research Trust. [2022-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7-26). 

擴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