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錫瑞(1850年—1908年),字鹿門,一字麓雲湖南善化人。因景仰西漢初年傳授《尚書》的儒者伏生,故名其書齋曰「師伏堂」,學者因此稱其「師伏先生」。

皮錫瑞(《清代學者象傳》)

生平

清朝道光三十年(1850年)出生於善化,同治二年(1863年)考取秀才,同治十二年(1873年)拔貢,光緒五年,三十歳開始研究經學。光緒八年(1882年)再中舉人。皮錫瑞強調「說經宜先知漢今、古文家法」。光緒二十九年癸卯(1903年)受聘於湖南師範館,講授經學、倫理兩門課程[1]。因治尚書服膺伏生,故宗今文說,被譽為「研精漢儒經訓之學,宏通詳密,多所發明」。因參加南學會,宣傳變法維新,由皮錫瑞主講學術,黃遵憲主講政教,譚嗣同主講天文鄒代鈞主講輿地,戊戌政變後,被革去舉人,交地方官管束,1901年,湖南巡撫俞廉三奏請開復其舉人稱號,仍嚴加看管。五十歲時自壽聯一副:「閱世五十年,所欠一死;著書百萬字,不值半文。」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卒於家中。

著作

略分三期,其初《尚書大傳疏證》、《古文尚書疏證辨正》、《九經淺說》、《古文尚書冤詞評議》、《孝經鄭註疏》、《鄭志疏證》、《今文尚書考證》及《聖證論補評》等書。戊戌後,成《尚書中候疏證》、《駁五經異義疏證》、《發墨守箴膏肓釋廢疾疏證》,《漢碑引經考》及《王制箋》等書,於光緒二十五年己亥(1899年)湖南思賢書局刊行。

註釋

  1. ^ 《師伏堂日記》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