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里裘斯
毛里裘斯共和國[註 2](英語:Republic of Mauritius;法語:République de Maurice;克利奧語:Repiblik Moris)位於馬達加斯加共和國以東800公里,為印度洋上的群島國,以本島——毛里裘斯島以及阿加萊加群島、羅德里格島及聖布蘭登群島組成。全國面積2,040平方公里。海岸線177公里,領海12浬,專屬經濟海域200浬。[8]
毛里裘斯共和國 | |
---|---|
格言: | |
國歌: | |
首都 | 路易港 20°12′S 57°30′E / 20.2°S 57.5°E |
官方語言 | 無法定官方語,實際使用英語及法語[註 1] |
語言[3] | |
族群 | 印歐裔、華裔等 |
宗教 | 基督教、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等 |
政府 | 單一制議會共和國 |
• 總統 | 達朗·戈庫爾 |
• 總理 | 納文錢德拉·拉姆古蘭 |
立法機構 | 國民議會 |
從英國獨立 | |
• 頒佈憲法 | 1968年3月12日 |
• 改為共和國 | 1992年3月 |
面積 | |
• 總計 | 2,040平方公里(170th) |
• 水域率 | 0.07% |
人口 | |
• 2019年估計 | 1,265,475[4](158th) |
• 2011年普查 | 1,237,091[3] |
• 密度 | 618.24/平方公里(10th) |
GDP(PPP) | 2022年估計 |
• 總計 | 317.20億美元[5](133rd) |
• 人均 | 25,043美元[5](61st) |
GDP(國際匯率) | 2022年估計 |
• 總計 | 112.63億美元[5](129th) |
• 人均 | 8,892美元[5](64th) |
堅尼系數 | 0.358[6](2012年) 中 |
人類發展指數 | ▲ 0.796[7](2018年) 高高 · 66th |
貨幣 | 毛里裘斯盧比(MUR) |
時區 | UTC+4(MUT) |
日期格式 | dd/mm/yyyy (AD) |
行駛方位 | 靠左行駛 |
電話區號 | +230 |
ISO 3166碼 | MU |
互聯網頂級域 | .mu |
人口由印度裔、法非混血種(克利奧人)、華裔、歐洲人等組成。[9]毛里裘斯的主要語言是毛里裘斯克利奧語、法語和英語。此外,亞洲語言也在亞裔人群中通行。
歷史
毛里裘斯島係於10世紀時由阿拉伯人發現。16世紀初,葡萄牙人曾登陸該島。1598年荷蘭人佔領該島,並以當時荷蘭君主拿騷的毛里茨(Maurits van Nassau)之名命名。1715年法國佔領該島後開始移民,並另名為法國之島。英國於1810年拿破崙戰爭中佔領該島,法國嗣於1814年維也納條約中正式將此地讓予英國,惟於約文第八條約定島上居民得保有其原有之法律、風俗習慣與宗教,因此毛里裘斯至今仍保留法語及法國習俗。英國統治後,大批印度勞工到此從事耕種及建築等工作;穆斯林及華人亦來此經商,族群融合形成現今毛里裘斯人口結構。毛里裘斯於1968年3月12日宣佈獨立,為英聯邦之一員,尊英國國王為國家元首,總督代表行使權力,後於1992年3月12日改為共和制,實行議會民主制度,總統為虛位元首,總統及副總統由國民議會間接選舉產生,任期5年(連選得連任一次),總理掌握行政實權。[9]
荷蘭統治時期
1598年,荷蘭海軍上將韋麻郎(Wybrand Van Warwyck)在今天的大港地區登陸,並把這個島命名為毛里裘斯(Mauritius),以紀念當時的荷蘭統治者、沉默者威廉之子、奧蘭治親王拿騷的毛里茨。但直到1638年荷蘭人才開始了他們在毛里裘斯的殖民,這次殖民只持續了20年。之後荷蘭人又進行了數次殖民,但收益甚微。1710年,荷蘭人放棄了毛里裘斯,但他們為毛里裘斯引進了甘蔗、家畜以及鹿。值得一提的是,航海家阿貝爾·塔斯曼正是從毛里裘斯起航發現了西澳。
法國統治時期
法國在1715年佔領了毛里裘斯,並改名為法蘭西島(Île de France),此前法國已經佔領了鄰近的留尼旺島。此後直到1767年,法蘭西島一直屬於法國東印度公司管理。1735年,新到任的總督貝特朗-弗朗索瓦·馬埃·德·拉布爾多內開始在法蘭西島發展蔗糖種植業,並把路易港發展成為了航海業和造船業的中心。此外,許多現存的毛里裘斯建築也是在在拉布爾多內任內建造的。
從1767年開始到1810年間,除了法國大革命期間——這期間法蘭西島的殖民者建立了一個事實上的獨立政權——法蘭西島的行政官員都由法國政府委派。1803年到1810年,法蘭西島和留尼旺島的總督是查爾斯·馬修·伊西多爾·德加——大革命期間的著名將軍和拿破崙的對手。他曾以「戰爭俘虜」的名義逮捕了著名的英國的探險家兼地圖繪製者馬修·福林達斯,雖然拿破崙下令釋放英國人,但為了對抗拿破崙,德加不惜將福林達斯長期拘押。在拿破崙戰爭期間,法蘭西島成為了法國海盜襲擊英國商船的基地,此類襲擊直到1810年海軍準將喬希亞斯·羅萊率領皇家海軍攻佔法蘭西島後才告終結。在英法毛里裘斯戰爭期間,法軍只贏得了大港戰役的勝利,最終在被英軍圍困在馬勒勒角(Cap Malheureux,直譯為「厄運角」)三個月後宣佈投降。正式的投降時間是1810年的12月3日,投降的條件是英國人允許當地殖民者保留其土地和財產、繼續使用法語並在民事和刑事審判中使用法國法律。英國接管該島後,將其名字恢復為毛里裘斯島。
英國統治時期
英國首任毛里裘斯總督是羅伯特·法夸爾(Robert Farquhar),他為毛里裘斯帶來了經濟模式的變更和社會變革。1835年,奴隸制在毛里裘斯被廢除。種植園主們接受了兩百萬英鎊作為對解放奴隸的補償——這些奴隸是法國統治期間從非洲大陸和馬達加斯加販運來的。廢除奴隸制對當地社會經濟和人口變革有着重要的影響,種植園主們轉向印度及亞洲其他地區引入勞工。1834年至1921年間,大約50萬勞工來到毛里裘斯從事甘蔗種植業、製造業、運輸業以及建築業。此外,英國人還帶來了8740名印度裔士兵。
印度裔勞工主要來自加爾各答、馬德拉斯以及孟買,1721年的首批勞工則來自孟加拉和本地治里,大部分是孟加拉人和淡米爾人。大量的印度教徒則來自現在印度的比哈爾邦和北方邦。經商的華人此後也來到了毛里裘斯,時至今日,毛里裘斯仍有三萬多清朝移民的後裔,他們多是祖籍廣東梅縣,至今還習慣稱首都路易港為「波累」[10]。
隨着印度裔人口的不斷增長,毛里裘斯的政治權利和經濟權利開始從法裔毛里裘斯人和毛里裘斯克利奧人手裏轉移到印度裔毛里裘斯人手中。蔗糖種植業蓬勃發展,毛里裘斯產的蔗糖不斷輸入英國。經濟的發展也帶來了通信的發展和基礎設施的改善。
獨立
隨着1955年和1957年在倫敦召開的兩次毛里裘斯制憲會議,部長會議制度開始在毛里裘斯實施,並在1959年3月9日舉行了大選,毛里裘斯開始自治。這是第一次在全體成年選民基礎上的大選,選民人數共計208,684人。1961年制憲會議在倫敦重開,進一步推進了制憲運動。1965年,英國以國防為由,將具有戰略價值、本屬毛里裘斯領土的查哥斯群島分割出來,另建英屬印度洋領地,以方便與美國合作在印度洋上建立軍事基地。毛里裘斯當局當時並沒有提出反對,但後來重申擁有查哥斯群島的主權,並認為分割行為違反國際法,這個說法更獲得聯合國的認同[11]。1965年最後一次制憲會議為毛里裘斯鋪設了獨立之路。1967年大選後,毛里裘斯通過了新的憲法,並在1968年3月12日宣佈獨立。
獨立後的毛里裘斯仍是英聯邦的成員,全稱是毛里裘斯自治領(Dominion of Mauritius)以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為國家元首,並由其總督代行國家元首權力。毛里裘斯獨立後的首任總督是約翰·蕭·雷尼爵士。
1991年12月,毛里裘斯修訂憲法,宣佈毛里裘斯將成為英聯邦內的一個共和國。並改國號為毛里裘斯共和國。1992年3月12日,毛里裘斯共和國成立,最後一任總督林嘉杜成為臨時總統。1992年6月30日,卡薩姆·烏提姆成為毛里裘斯共和國首任正式總統。
政治
毛里裘斯的政體是議會制共和國,總統是國家元首,總理擔任政府首腦領導內閣。行政權屬於政府,立法權則由政府和毛里裘斯國民大會共同履行,國家的最高權力則由總統和總理分別行使。毛里裘斯實行多黨制,主要政黨包括毛里裘斯工黨(Mauritian Labour Party, MLP)、激進社會主義運動(Militant Socialist Movement, MSM)和毛里裘斯激進運動(Mauritian Militant Movement, MMM)。
國民大會
毛里裘斯的議會採用一院制,即毛里裘斯國民大會,從1992年成立共和國起就成為了毛里裘斯的立法機關。國民大會共有70個議席,其中62個由四年一次的大選通過21個選區選出,其中毛里裘斯本島分為20個選區,每個選區選出3名國民大會代表;羅德里格島單獨成為一個選區,選出兩名代表。另8個則被稱為「最優秀的敗選者(Best Losers)」,由最高法院在落選的參選者中提名8名得票最多的敗選者,以保證少數族裔和少數教派的權利[12][13]。
獲得國民大會最多席位的政黨或政黨聯盟將組成政府,其首腦將擔任總理,並由總理在國民大會代表中選擇內閣成員,但司法部長除外。佔據次多議席的政黨則成為反對黨,其領袖由總統任命為反對黨領袖[12]。國民大會的第一項議程是選出一名議長、一名副議長以及一名全體委員會副主席。
目前,毛里裘斯政府正計劃對選舉方式進行改革。
總統
毛里裘斯總統由國民大會根據總理的提名選出,任期5年,可連選連任。
毛里裘斯總統是毛里裘斯共和國的國家元首和武裝力量總司令。根據毛里裘斯憲法,毛里裘斯的行政權力屬於總統,享有極高的個人待遇,是國家的象徵。但總統的權利更多地是名義上的,他可以任命總理,但應根據國民大會選舉的結果;也可以任命內閣成員,但也需根據總理的提名。
毛里裘斯的首任代理總統是林嘉杜,毛里裘斯共和國成立前他是代表英女王的總督。首任正式總統則是卡薩姆·烏提姆。現任總統是普里特維拉傑辛格·魯蓬。毛里裘斯歷任總統如下:
任期 | 姓名 | 所屬政黨 | 備註 |
---|---|---|---|
1992年3月12日至1992年6月30日 | 韋拉撒米·林嘉杜爵士 | MSM | 末任總督,臨時總統 |
1992年6月30日至2002年2月15日 | 卡薩姆·烏提姆 | MMM | 2002年辭職 |
2002年2月15日至2002年2月18日 | 安吉迪·切提爾 | MLP | 副總統代行總統職權 |
2002年2月18日至2002年2月25日 | 阿里蘭加·皮雷 | 無黨籍 | 首席大法官代行總統職權 |
2002年2月25日至2003年10月1日 | 卡爾·沃夫曼 | MSM | |
2003年10月1日至2003年10月7日 | 拉奧夫·邦達漢 | MSM | 副總統代行總統職權 |
2003年10月7日至2012年3月30日 | 阿內羅德·賈格納特爵士 | MSM | |
2012年3月30日至2012年7月21日 | 莫妮克·艾格尼絲·奧桑·貝勒波 | MSM | 副總統代行總統職權 |
2012年7月21日至2015年5月29日 | 拉傑克斯瓦爾·普里亞格 | MSM | |
2015年6月5日至2018年3月23日 | 阿米娜·古里布-法基姆 | 無黨籍 | 首位女總統 |
2018年3月23日至2019年11月26日 | 巴倫·比亞普利 | MSM | 副總統代行總統職權 |
2019年12月2日迄今 | 普里特維拉傑辛格·魯蓬 | MSM |
總理及內閣
毛里裘斯總理是毛里裘斯共和國的政府首腦,領導內閣,握有行政權力,對國民大會負責。總理由總統根據國民大會的選舉結果任命。雖然總理在名義上是毛里裘斯的第二號人物,但實際權力是最大的。
毛里裘斯獨立後的首任總理是西沃薩古爾·拉姆古蘭爵士。阿內羅德·賈格納特爵士則是先後擔任四屆總理,共計16年。現任總理是阿內羅德·賈格納特爵士之子普拉溫德·賈格納特。毛里裘斯歷任總理如下:
任期 | 姓名 | 所屬政黨 | 備註 |
---|---|---|---|
1968年3月12日至1982年6月30日 | 西沃薩古爾·拉姆古蘭爵士 | MLP | 首任總理 |
1982年6月30日至1983年4月8日 | 阿內羅德·賈格納特爵士 | MMM | 第一任期 |
1983年4月8日至1992年3月12日 | 阿內羅德·賈格納特爵士 | MSM | 第一任期,加入MSM |
1992年3月12日至1995年12月15日 | 阿內羅德·賈格納特爵士 | MSM | 第一任期,毛里裘斯共和國成立 |
1995年12月15日至2000年9月11日 | 納文錢德拉·拉姆古蘭 | MLP | 第一任期 |
2000年9月12日至2003年10月7日 | 阿內羅德·賈格納特爵士 | MSM | 第二任期 |
2003年10月7日至2005年7月5日 | 保羅·雷蒙·貝朗熱 | MMM | |
2005年7月5日日至2014年12月 | 納文錢德拉·拉姆古蘭 | MLP | 第二任期 |
2014年12月17日至2017年1月23日 | 阿內羅德·賈格納特 | 第三任期 | |
2017年1月23日迄今 | 普拉溫德·賈格納特 | MSM | 第一任期 |
法律
毛里裘斯的法律體系由英國的普通法系和法國的民法法系混合而成。[14]
毛里裘斯2010年的犯罪率是0.36%,較前一年的0.43%略低。
外交關係和國際事務
毛里裘斯與西方交好,同時與印度和西部及南部非洲的國家保持良好的外交關係。毛里裘斯是世界貿易組織、印度洋委員會、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東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場、英聯邦及法語圈國際組織成員國,並且是環印度洋區域合作聯盟的發起國。2006年,毛里裘斯成為葡萄牙語國家共同體的觀察員國,以期與其他成員國發展更緊密合作關係[15]。
貿易、承諾實行民主制度以及很小的國家規模是影響毛里裘斯外交政策的重要因素。歷史因素和對西方市場的依賴把毛里裘斯和歐盟及其成員國緊密聯繫在一起,尤其是英國和法國,後者至今還對與毛里裘斯隔海相望的留尼旺島有宗主權。
基於地緣政治的考慮,毛里裘斯與非洲國家保持良好關係,特別是南非,是毛里裘斯最大的貿易夥伴。毛里裘斯的生產的商品正在進入非洲市場,尤其是馬達加斯加和莫桑比克。毛里裘斯對其與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和東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場這兩個國際組織的關係尤為重視。
與法國和印度關係有很大程度是因為歷史和商業的原因,而毛里裘斯也已經與世界上的主要國家包括澳洲、英國、埃及、馬達加斯加、巴基斯坦、俄羅斯、中國和美國等建立了外交關係。[16]
武裝力量
毛里裘斯沒有成立國家軍隊,共計10000人的武裝力量包括了8000名警察、1500人組成的特別行動隊(Special Mobile Force, SMF)以及500人組成的海岸自衛隊。
地理
毛里裘斯的地質年齡相對年輕,是大約800萬年前由火山噴發形成的。[17]
毛里裘斯島與留尼旺島以及羅德里格島一併組成馬斯克林群島。馬斯克林群島的形成是由於非洲板塊在留尼旺熱點上滑動所引起的一連串海底火山爆發,[17]現在火山早已休眠,平靜地躺在留尼旺島的海底,10萬年來未有噴發過。[17]毛里裘斯本島形成於群島的中央台地,現在在台地四周的山丘仍能看到昔日火山口的遺跡。全島最高峰是西南部的黑河峰,海拔828米。[17]小溪和河流遍佈全島,絕大部分是基於熔岩形成的裂縫而成的。
毛里裘斯距非洲東海岸約2000公里(1242英里),位於南緯19度50分至20度32分、東經57度18分至57度46分之間。[18]毛里裘斯島東西最長距離65公里,南北最長45公里,總面積約1865平方公里。[19]毛里裘斯的海岸線上有着綿延150公里的白沙灘,整座島被世界第三大的珊瑚群環繞。[18]毛里裘斯本島附近還有許許多多的小島、礁石和珊瑚礁(詳見毛里裘斯的小島),其中的一些被設立為自然保護區以保護頻危物種。
行政區劃
右圖序號 | 地區 | 行政中心 | 面積(平方公里) | 人口 |
---|---|---|---|---|
1 | 黑河區 | 邦布 | 259 | 60,587(2000年) |
2 | 弗拉克區 | 弗拉克中心村 | 298 | 126,839(2000年) |
3 | 大港區 | 馬埃堡 | 259 | 106,665(2000年) |
4 | 莫卡區 | 軍營村 | 221 | 88,479(2000年) |
5 | 龐普勒穆斯區 | 特里奧萊 | 179 | 122,352(2000年) |
6 | 威廉平原區 | 羅斯希爾 | 205 | 358,182(2000年) |
7 | 路易港區 | 路易港 | 42.7 | 128,851(2010年) |
8 | 朗帕河區 | 馬普 | 148 | 98,854(2000年) |
9 | 薩凡納區 | 蘇亞克 | 259 | 66,356(2000年) |
除本島外,毛里裘斯還據有以下領地:
- 阿加萊加群島,首府萬桑(法語意為「二十五」),位於毛里裘斯以北1100公里,由兩個島嶼組成。面積24平方公里,2000年人口統計為289人。
- 聖布蘭登群島,位於毛里裘斯東北方,由16個位於一片大淺灘上的小島和礁石組成,陸地面積1.3平方公里,淺灘面積190平方公里,無常住人口。
- 羅德里格島,首府馬蒂蘭港,位於毛里裘斯主島以東560公里,面積109平方公里,人口約40000人。於2002年10月獲得自治權,目前羅島實行高度自治,外交、國防、安全事務由中央政府負責,教育、衛生等領域事務由羅島地方政府負責。[20][21]此前羅德里格島事務由羅島秘書負責,並向地方政府和羅島部負責。[22]
- 查哥斯群島。曾長期由英國管轄,屬英屬印度洋領地一部份。2009年,英國政府決定在查哥斯群島建立海洋保護區,毛里裘斯對此表示強烈不滿,並於2010年底向國際海洋法庭提起訴訟。[23]經過長期談判,2024年10月,英國宣佈放棄對查哥斯群島的主權,將把該群島移交給毛里裘斯。[24]
以下沙洲位於毛里裘斯的專屬經濟區內:
- 蘇丹沙洲(Soudan Banks,包括東蘇丹沙洲)
- 納札勒夫沙洲(Nazareth Bank)
- 薩耶·迪·馬尼亞沙洲(Saya de Malha Bank)
- 賀堅斯沙洲(Hawkins Bank)
另外,毛里裘斯宣稱對特羅姆蘭島擁有主權。現由法國管轄,2010年毛里裘斯政府與法國政府簽署共同開發特羅姆蘭島框架協議[25],但尚待批准[26]。
生物多樣性
毛里裘斯共有119種鳥類,其中8種是毛里裘斯特有的,21種是被人類帶到毛里裘斯的。有30種非常稀有,16種在全球範圍內正在面臨滅絕的威脅。此外,毛里裘斯特有的渡渡鳥已經滅絕。
毛里裘斯及其海域有10種哺乳動物(不包括人類帶到毛里裘斯的哺乳動物),其類別其生存狀況如下:
所屬目 | 所屬科 | 生物種類 | 生存狀況 | 備註 |
---|---|---|---|---|
海牛目 | 儒艮科 | 儒艮 | 有高度滅絕危險 | |
翼手目 | 狐蝠科 | 毛里裘斯狐蝠 | 有高度滅絕危險 | 僅生活在毛里裘斯和留尼旺島 |
翼手目 | 狐蝠科 | 羅德里格狐蝠 | 即將滅絕 | 僅生活在羅德里格 |
翼手目 | 狐蝠科 | 馬斯克林狐蝠 | 已滅絕 | 僅生活在毛里裘斯和留尼旺島 |
翼手目 | 犬吻蝠科 | 納塔爾犬吻蝠 | 有高度滅絕危險 | |
翼手目 | 鞘尾蝠科 | 南非墓蝠 | 沒有明顯的滅絕危險 | |
鯨目 | 抹香鯨科 | 侏儒抹香鯨 | 沒有明顯的滅絕危險 | |
鯨目 | 劍吻鯨科 | 布氏中喙鯨 | 缺乏有效信息對其生存狀況作出評估 | |
鯨目 | 劍吻鯨科 | 格氏中喙鯨 | 缺乏有效信息對其生存狀況作出評估 | |
食肉目 | 海豹科 | 南象海豹 | 沒有明顯的滅絕危險 |
毛里裘斯有多種獨有的爬行動物,圓島上的數量尤其多,其種類包括多種壁虎及蜥蜴,以及僅生存在毛里裘斯的島蚺,毛里裘斯還生存過多種巨龜,現均以滅絕。
毛里裘斯有大約670種開花植物,其中約一半是當地特有的。由棕櫚樹組成的雨林曾經覆蓋毛里裘斯島,但許多已經受到了外來作物的入侵。
氣候
毛里裘斯屬熱帶氣候,惟受東南信風影響。每年五月至十一月為冬季,和暖乾燥;十一月至五月為夏季,炎熱潮濕。海岸地區溫度由冬季的22℃至夏季的34℃。海水溫度則由冬季的22℃至夏季的27℃。毛里裘斯中部地區的日間最高氣溫由八月約19℃至二月約26℃不等。島的西面和北面比東面和南面較為和暖及乾燥。
年降水量1500-3500毫米,5月至9月多受反氣旋影響,11月至4月有時會受熱帶氣旋影響。
環境
毛里裘斯的環境是典型的熱帶沙灘加上山區樹林。季節性的氣旋會對動植物造成損害,但他們卻會迅速恢復。
毛里裘斯是沉浸在海洋中的火山島嶼,山勢從南部陡升到中部往北緩降,除南部一小段海岸線外,整島幾乎均為珊瑚礁包圍。海浪長期淘洗珊瑚、貝殼,使得毛里裘斯的海岸有着長白柔細的沙灘。
毛里裘斯的沙灘沙質細膩,海景怡人。著名的海灘包括北部地區的Trou Aux Biches海灘、Mon Choisy海灘、La Cuvette海灘;東部地區的Poste La Fayette & Roches Noires海灘、Palmar-Belle Mare海灘;南部地區的Souillac海灘、Riambel海灘、Pointe Aux Roches海灘、Tamarin海灘等。
毛里裘斯南部沙馬雷勒村裏的「七色土」景區是世界上唯一同時擁有七種不同顏色泥土的地區,這是火山灰形成的奇觀[27]。
毛里裘斯北部的龐普勒穆斯植物園,建於1767年,最初由一位法國植物學家在此種植喜愛的植物,後來擴建為現今面積800多畝的植物園。
人文
人口
根據2010年7月的估計數字,毛里裘斯的人口約為128.6萬,其中男性63.3萬,女性65.2萬。124.8萬人居住在毛里裘斯本島,居住在羅德里格島的人口是3.8萬,阿加萊加群島和聖布蘭登群島的總人口只有289人。
毛里裘斯全國人口中,0至14歲人口佔22.5%(男性約14.7萬,女性約14.2萬),15至64歲人口佔70.4%(男性約44.9萬,女性約45.5萬),65歲以上人口佔7.1%(男性約3.6萬,女性約5.4萬),人口增長率為0.776%。約42%的毛里裘斯人口居住於城市。(以上均為2008年統計數字)[30]
由於歷史因素使然,毛里裘斯的人口種族組成多樣,其中以印裔毛里裘斯人為大多數,佔人口68%,其次是克里奧爾人(27%)、華裔毛里裘斯人(3%)、法裔毛里裘斯人(2%)和歐洲人(0.5%)。
語言
毛里裘斯人多以毛里裘斯克里奧爾語、英語或法語溝通,視情況轉換語言[31]。
毛里裘斯的憲法中並沒有提及國家的官方語言,只有國會訂明以英語為官方語言,但議員仍可以法語發言[32][33]。總體來說,英語以及法語皆被認為是官方語言,廣泛應用於行政、司法、商業機構。毛里裘斯的憲法用英文書寫,而其他的一些法律,例如民法典,則使用法文。
法語跟英語用樣享有較高的社會地位,教學及專業層面上比較多用[31]。學校的教學語言為英語和法語,而法語在毛里裘斯的廣播及文字傳媒中亦佔有一定地位[34]。
毛里裘斯人使用最多的語言卻是毛里裘斯克里奧耳語。克里奧耳語被視為毛里裘斯人的母語,90%的毛里裘斯人都會克里奧爾語,但多用於非正式的場合[31]。這語言受法語影響頗深,大量使用法語詞彙和發音[35],另也含有英語、旁遮普語等成份。這種語言發展自18世紀,當時的奴隸們為了與來自法國的殖民者和來自其他地方的奴隸溝通,便發展出混集了幾種語言的皮欽語(或稱「混雜語言」)來。經過幾代人的流傳,這種皮欽語便演變成一種日常用語[34],即現今的毛里裘斯克里奧爾語。
其他流通的語言還包括印地語、淡米爾語、馬拉雅拉姆語、馬拉提語、烏爾都語、古吉拉特語、旁遮普語,由於島上有不少華裔客家移民,客家話在華人社區亦通用[36]。大部份毛里裘斯人都能以雙語溝通,有些人甚至能操三種或以上語言[34][36][37][38]。
教育
因為歷史原因,毛里裘斯的教育系統秉承英國傳統。毛里裘斯政府為公民免費提供從學前到大學的教育。從2005年7月起,政府為所有的學生提供免費的交通。2011年,毛里裘斯的教育經費支出為117億毛里裘斯盧比。占其財政支出的12.5%。[39]
毛里裘斯的教育分為四級。其中,學前教育為3年;初等教育屬於義務教育範疇,為其6年;中等教育分為5年的初中和2年的高中;高等教育包括大學、專科學院及高等技術學校。毛里裘斯兩所主要的大學是毛里裘斯大學和毛里裘斯理工大學。毛里裘斯高等教育委員會的計劃是將毛里裘斯建設成為區域性的教育中心。
經濟
毛里裘斯是在經濟上最有競爭力的非洲國家之一。2020年,毛里裘斯按市場價格計算的GDP預計為145億美元,人均收入11,360 美元,均居非洲國家前列。自從1968年獨立以來,毛里裘斯由低收入農業經濟發展成了中等收入的多元經濟,其經濟組成包括旅遊業、紡織業、製糖業和金融業。近年來,信息產業和通訊業、水產、房地產、醫療、可持續能源、教育等產業也成了毛里裘斯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吸引了大量國內外資本。長期以來,毛里裘斯每年經濟增長都在5%到6%之間,遠高於撒哈拉以南非洲平均水準。[40]
毛里裘斯已經建立了完全的市場經濟。據2010年經濟自由度指數,在全球183個經濟體中,以經濟開放程度、監管效率、法治和競爭力等因素衡量,毛里裘斯的經濟自由度領銜撒哈拉以南非洲,在世界範圍內居第12位。在世界銀行發佈的各國經商容易度列表上,毛里裘斯連續四年(2008-2012)位列非洲所有經濟體中的首位,在全球183個經濟體中居23位。毛里裘斯的目標是讓該國在全球最適宜投資和經商的國家中位列前十位。
甘蔗種植在毛里裘斯佔有90%的耕地,而蔗糖出口占毛里裘斯外匯收入的1/4。但1999年一場嚴重旱災大大打擊了當地的甘蔗業,政府決定將經濟發展策略改為吸引外來投資。現有超過9,000間主要針對印度和南非等市場的離岸公司在毛里裘斯設立,他們單是對當地銀行業的投資就已高達10億美元。前宗主國法國不僅是毛里裘斯的最大貿易夥伴,更向該國提供多個範疇的技術支援。
毛里裘斯的不僅僅在經濟發展上取得成就,在社會進步上也成績斐然,因而即使是最貧困的那部分人群也能從經濟發展中獲益。[41]「毛里裘斯模式」已經為許多渴望經濟和社會共同進步的國家所採用。[41]然而,通貨膨脹及其帶來的生活成本的增長仍然是一個重要問題,2006年到2008年間,毛里裘斯的平均通脹率達到了9.1%。
貨幣
毛里裘斯的貨幣是毛里裘斯盧比(貨幣編號:MUR)。1盧比理論上等於100分,但事實上當前流通的輔幣只有5分、20分以及50分的硬幣,而且從2010年起,5分和20分硬幣不再鑄造。
毛里裘斯盧比從1876年起成為毛里裘斯的法定貨幣,其貨幣名稱來自當時在毛里裘斯廣泛流通的印度盧比。毛里裘斯盧比從1877年開始替代印度盧比以及同樣在毛里裘斯流通的英鎊和毛里裘斯元。當時1毛里裘斯盧比等同於1印度盧比或半個毛里裘斯元。1英鎊則價值10.25毛里裘斯盧比。
旅遊業
毛里裘斯是世界知名的旅遊勝地[42],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極其豐富,海景和陸景俱佳。毛里裘斯擁有舒適的亞熱帶氣候、清潔溫暖的海水、讓人流連忘返的沙灘、各種熱帶動植物以及熱情好客的當地人。毛里裘斯旅遊設施完善,遍佈設施完備服務周到的賓館和度假村[43]。2010年,北部地區的Trou Aux Biches海灘被當年世界旅遊大獎評選為印度洋地區最佳旅遊海灘目的地。2012年1月,毛里裘斯在世界旅遊大獎中第三次獲得了「世界傑出海島旅遊目的地」,同時還獲得了「世界最佳海灘」[44]毛里裘斯還是世界上贏得最多回頭客的旅遊地[42]。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也在其個人遊記作品《赤道漫遊記》(Following the Equator)中提到:「有人說上帝創造天堂之前先創造毛里裘斯,而那個天堂其實是依照毛里裘斯創造出來的。」[註 3]
毛里裘斯提供多種休閒活動,尤其是四周溫和的海水讓這裏成為水上運動的天堂,海釣、衝浪、帆板、滑水、潛水、遊艇應有盡有。陸上運動則有高爾夫、網球、跳傘、獵鹿、四驅車、山地車、繩降、騎馬和徒步。
2013年10月3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持有者赴毛里裘斯免簽,停留不超30天。[45]
中華民國護照持有者赴毛里裘斯,抵達毛里裘斯機場時獲發可停留60天之免費落地簽證[46]。
交通
毛里裘斯有220條公車路線和900多個公車站牌,[47]由多家公司運營運,但票價由毛里裘斯政府制定。雖然發達的公車系統連接了全國的各個城鎮,但該國的私家車擁有率依然很高,由此也造成了路易港等大城市的擁堵。為緩解擁堵,毛里裘斯政府擬建設一條從路易港到毛里裘斯第二大城市居爾皮普的輕軌線路,該線路的第一階段已於2020年1月10日開始提供常規服務。
毛里裘斯的公路總長度達到2066公里,其中48.5%是一級公路,28.7%是二級公路,3.6%是高速公路。2009年毛里裘斯平均每公里公路上有車輛177輛。[48]毛里裘斯共有兩條高速公路,分別連接路易港和西沃薩古爾·拉姆古蘭爵士國際機場以及路易港和北部的朗帕河區的格朗德貝。
毛里裘斯在1860年代到1960年代曾經有鐵路運輸,路易港是毛里裘斯當時的鐵路運輸中心,直到毛里裘斯的鐵路系統被廢棄後,毛里裘斯便一直沒有鐵路系統。直至2017年,首條輕軌鐵路系統才正式動工。2020年1月10日,由路易港到羅斯希爾中央的第一階段路線正式開始營運。
毛里裘斯的主要港口位於路易港。
毛里裘斯的主要機場是位於毛里裘斯島東南部的西沃薩古爾·拉姆古蘭爵士國際機場,此外在羅德里格則有伽堂·杜瓦爾爵士機場。毛里裘斯航空公司是毛里裘斯的國家航空公司,總部就位於西沃薩古爾·拉姆古蘭爵士國際機場。毛里裘斯航空提供毛里裘斯與羅德里格之間的航班以及從毛里裘斯飛往非洲、歐洲、中東、亞洲、澳洲眾多城市的國際航班。[49]毛里裘斯航空每周提供兩班飛往香港和三班飛往中國上海以及兩班飛往中國北京的航班。除了毛里裘斯,中國旅客亦大多選擇毛里裘斯航空公司前往法屬留尼旺、馬達加斯加等地。毛里裘斯航空公司連續10年被WORLD TRAVEL AWARDS授予印度洋地區領先的航空公司稱號。2014年7月毛里裘斯航空公司被SKYTRAX評為四星航空公司,毛里裘斯航空公司同月宣佈將於2017年逐步引進最新型的A350-900飛機以替換現有的A340-300飛機。
通訊
1847年,毛里裘斯成為世界上第五個開始使用郵票的國家。隨後發行的一套郵票,即「毛里裘斯郵政」是現今價值最高的郵票之一,它包括了「紅色一便士」和「藍色兩便士」兩枚郵票。[50]
毛里裘斯的電信運營商包括毛里裘斯電信、Nomad、MTML和Emtel,他們為毛里裘斯提供35.9萬線電話(2005年數據)和94萬部流動電話(2007年數據),毛里裘斯的流動電話制式包括WiMax、CDMA 2000和HSDPA。毛里裘斯網絡用戶共有18萬人(2005年數據)。
文化
飲食部分
由於族裔混雜、文化多元,毛里裘斯的飲食亦多受克里奧爾菜、中國菜、歐洲菜和印度菜等影響,所以一頓飯裏常有混集不同地方菜餚。
人文藝術
塞卡(Sega)是毛里裘斯一種本土獨有民間音樂和舞蹈的統稱。塞卡音樂來自非洲,起源自法國殖民統治期間。亦因此傳統塞卡音樂的歌詞內容通常描述當年黑奴在島上的艱苦生活;到了現代是代表基本人權的尊重。
電影
毛里裘斯的熱帶風光和豐富歷史使它的到了許多導演的青睞,根據IMDB的檢索結果,有超過70部電影電視劇把毛里裘斯作為背景地,例如1987年的喜劇片《魔宮奇兵》(Jane and the Lost City)、1991年的喜劇片《我的父親是英雄》(Mon père, ce héros)以及2004年的電視紀錄片《在毛里裘斯的假期》(Des Vacances à L'Île Maurice)等。
體育
在毛里裘斯最流行的運動是足球,但毛里裘斯的足球在國際上未曾取得過值得一提的成績。水上運動諸如游泳和滑水等同樣非常流行。其他有着眾多愛好者的運動還包括自行車、乒乓球、羽毛球、排球、籃球、手球、拳擊、保齡球、柔道、空手道、跆拳道和體操。
在印度洋區域,毛里裘斯的體育非常有競爭力。在印度洋海島運動會上,毛里裘斯奪得過不少獎牌,還分別與1985年和2003年舉辦了第二屆和第五屆印度洋海島運動會。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上,毛里裘斯的拳擊運動員布魯諾·朱利奪得銅牌,這是毛里裘斯在奧運會上的第一塊獎牌。
毛里裘斯歷史最悠久的運動則無疑是賽馬,位於路易港的火星冠軍賽馬場是南半球最早的賽馬場,建造於1812年。至今,每年3月至12月期間,這個賽馬場都會舉行賽馬比賽。
渡渡鳥
當葡萄牙人於16世紀初發現毛里裘斯時,他們見到一種前所未見的新品種雀鳥,並把其命名為渡渡鳥,意即「呆子」(蠢鳩)。到了1681年,島上已不見渡渡鳥的蹤影,原因主要是葡萄牙和荷蘭殖民者大量獵殺渡渡鳥,而且為了建造城市而砍伐森林,破壞了渡渡鳥的生存環境。也有說法認為由殖民者帶到毛里裘斯的野豬被放生到野外後,嚴重威脅到繁殖速度不高的渡渡鳥。無論原因為何,渡渡鳥在被人類首次發現之後不過二百年時間,就從地球上消失。
毛里裘斯國徽上亦有渡渡鳥。
另見
腳註
- ^ 毛里裘斯憲法未規定官方語言,政府議會使用英語和法語[2]
- ^ 港譯毛里裘斯,當地又按法語譯毛厘士
- ^ 原文為"You gather the idea that Mauritius was made first and then heaven, and that heaven was copied after Mauritius",整句其實是「某位居民對你說上帝創造天堂之前先創造毛里裘斯,而那個天堂其實是依照毛里裘斯創造出來的;另一位居民卻對你說那不過是誇大之詞……」(原文為"From one citizen you gather the idea that Mauritius was made first, and then heaven; and that heaven was copied after Mauritius. Another one tells you that this is an exaggeration...")
參考來源
- ^ Government Information Service - Coat of Arms. www.govmu.org. [29 July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2).
- ^ Constitution of Mauritius – 49. Official language. National Assembly, Government Portal of Mauritius. [11 November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5).
- ^ 3.0 3.1 Statistics Mauritius. 2011 Population Census – Main Results (PDF). Government Portal of Mauritius. [11 November 201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4).
- ^ Population and Vital Statistics - Year 2019. Statistics Mauritius. March 2020 [6 May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02).
- ^ 5.0 5.1 5.2 5.3 Mauritius.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April 2022 [2022-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30) (英語).
- ^ GINI index (World Bank estimate). data.worldbank.org. World Bank. [2 March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2).
- ^ 2019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19 [10 December 201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8-10-24).
- ^ 外交部禮賓司編. 世界各國簡介暨政府首長名冊. 外交部. 2001年10月1日: 192. CSBN 710.26 請檢查
|csbn=
或|unified=
的值 (幫助). ISBN 9789860292565 (中文(臺灣)). - ^ 9.0 9.1 模里西斯共和國 Republic of Mauritius - 中華民國外交部.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1).
- ^ 廣州日報
- ^ 存档副本. [2009-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7).
- ^ 12.0 12.1 National Assembly (Mauritius). [2020-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09).
- ^ The Government of Mauritius - The National Assembly - Introduction. [2010-1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02).
- ^ Rule of Law. 2008. Bertelsmann Transformation Index. [10 February 2012].[永久失效連結]
- ^ Mauritius and Equatorial Guinea granted associated observer status in CPLP. macauhub.com. 2006-07-17 [2007-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11).
- ^ 中国同毛里求斯的关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站. 2011-11.
- ^ 17.0 17.1 17.2 17.3 Geography − Overview. Gov.mu. [4 January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1月19日).
- ^ 18.0 18.1 Tourism − Overview of Mauritius. Government of mauritius. [4 January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11月14日).
- ^ General Info - Geography. Mauritius.net. [4 January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12).
- ^ First Day Cover: Rodrigues Regional Assembly. The Mauritius Post Ltd. 2004-10-12 [2007-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6-25).
- ^ Rodrigues: achievements after three years of autonomy. Government of Mauritius. 2005-10-25 [2007-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30).
- ^ Facts about the land, people, history, government, political conditions, economy, foreign relations of Mauritius. - Government and political conditions. Bureau of African Affairs. U.S Department of State. June 2007 [2007-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15).
- ^ Government of Mauritius (PDF). [2012-01-13].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2-11-16).
- ^ Harding, Andrew. UK hands sovereignty of Chagos Islands to Mauritius. BBC. 2024-10-03 [2024-10-03] (英國英語).
- ^ Mauritius and France Sign Framework Agreement on Co-Management of Tromelin. [2012-0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15).
- ^ 存档副本. [2019-08-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07).
- ^ 西部和西南部地区. 毛里裘斯旅遊推廣局. [2022-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29) (中文).
- ^ Mauritius's air quality 2nd best in world. 26 September 2011. Le Matinal. [2012-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0).
- ^ According to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 Mauritius: a breath of fresh air. motors.mega.mu. [2012-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24).
- ^ CIA - The World Factbook. cia.gov. [4 January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4).
- ^ 31.0 31.1 31.2 Chiba, Eugene. English Usage in Mauritius. Computing in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Faculty of Arts & Sciences, University of Toronto. 2006 [2010-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17).
- ^ Article 49 of The Constitution. National Assembly of Mauritius. [2009-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7).
- ^ (AFP)– Oct 18, 2008. Mauritius defies anglophone past to embrace French language. Afp.google.com. 2008-10-18 [2010-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24).
- ^ 34.0 34.1 34.2 Facts and Figures. M2002.thecgf.com. 1968-03-12 [2010-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11).
- ^ Holm, J. Pidgins and Creole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476. ISBN 9780521359405., p.353.
- ^ 36.0 36.1 Coexistence International at Brandeis University (PDF). [2010-07-0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0-08-27).
- ^ Circular Migration Agreement will enable Mauritians work in France. Gov.mu. [2010-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1-14).
- ^ Briefing on the Mauritian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Act (PDF). [2010-07-04].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05-10).
- ^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Human Resource. EDUCATION STATISTICS - 2011 (PDF). Government of Mauritius. 2011 [17 February 201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2年10月21日).
- ^ Milo Vandemoortele and Kate Bird 2010. Progress in economic conditions in Mauritius: Success against the odd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London: Overseas Development Institute
- ^ 41.0 41.1 Vandemoortele, Milo (2010)MDG fundamentals: improving equity for development[失效連結], Overseas Development Institute. See briefing papers linked on this web page.
- ^ 42.0 42.1 Positioning Mauritius in the world (PDF). MTPA: 46. [28 January 201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2年3月2日).
- ^ Code of ethics of tourism for Mauritius (PDF). MTPA. [28 January 201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2年1月21日).
- ^ Mauritius awards. World travel award. [24 February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20).
- ^ 存档副本. [2013-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7).
- ^ 存档副本. [2018-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16).
- ^ Mauritius online bus route enquiry. [2011-0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23).
- ^ Digest of Road Transport & Road Accident Statistics 2009 (PDF). Digest of Road Transport & Road Accident Statistics 2009. Central Statistics Office. [2 September 201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2年10月2日).
- ^ 毛里求斯航空航线图. [2012-0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3-17).
- ^ Blue Mauritius: The Hunt for the World’s Most Valuable Stamps. helenmorgan. [4 February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1月18日).
外部連結
- 毛里裘斯政府網站(英文) (法文)
- 毛里裘斯旅遊推廣局官方網站 (中文)
- 毛里裘斯政府旅遊促進局宣傳網站(英文)
- Statistics Mauritius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