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成套設備進口五人小組

國務院成套設備進口五人小組是成立於1962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部際協調辦事機構。小組的任務是在從西方國家進口成套設備的談判、在進口過程中就各部門提出而外貿部和其他部門所不能解決的有關政策和工作問題提出意見,向國務院總理和國務院外貿三人小組匯報。[1]

成員歷史

方毅為組長,柴樹藩為副組長。

下設化纖小組,副組長錢之光紡織工業部副部長)與化肥小組,副組長李蘇化工部副部長)。

1965年1月,原由國家計委管理的新技術引進和成套設備進口工作改由國家經委管理。「成套設備進口小組」改稱「新技術引進領導小組」。[2]組長柴樹藩

成套技術設備引進工作項目

1963年下半年到1964年,與日本、荷蘭、英國、意大利、法國和西德廠商簽訂15項成套設備進口合同,總金額13 127萬美元,其中現匯交易3 050萬美元,延期付款金額為9 126萬美元:[3]

  • 1962年6月批准從日本引進購買5項:年產11000噸第一套維尼龍成套設備,年產18000噸第二套維尼龍成套設備,每小時產乙炔1100立方米的乾式乙炔設備,氣動與電動量儀工廠成套設備;北京維尼綸廠1963年6月簽約,1965年9月建成,一次投產成功運行正常,把合同進度提前了7個月。
  • 荷蘭供應的年產16萬噸的尿素工廠;
  • 英國引進購買3項:年產10萬噸合成氨廠,年產5000噸的聚丙烯成套設備,年產28000噸的高壓聚乙烯成套設備;
  • 法國引進購買2項:年產7500噸的丁醇辛醇成套設備,磁帶地震儀勘探設備;
  • 意大利引進購買3項:年產5萬噸的合成氨廠(轉口阿爾巴尼亞,1968年投產),年產5萬噸合成氨所需的重油氣化裝置,年處理10萬噸原料油的鉑重整聯合裝置;
  • 西德引進購買年產36000噸乙烯、22000噸丙烯石油裂解及烴烯分離裝置設備

1963年11月,獲批從西方國家進口12大類高級精密通用儀器儀表(含電子計算機)約4000種,共需外匯10 795萬美元。1963年度內先洽購約預訂貨6000多台,需外匯3380萬美元。[4] 1963年,還獲批進口冶金、機械、電子工業設備和引進新技術的73個項目,如從奧地利引進的純氧頂吹煉鋼設備。

1964年,獲批成套設備項目63項,單項設備項目50項和購買技術資料項目70項,共183項,共需外匯3.3億美元。[5]

參考文獻

  1. ^ 牛建立:“20世纪60年代前期中国从西方国家引进成套技术设备”《第十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年02月06日. [2019年1月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1月6日). 
  2. ^ “中共中央同意新技术进口小组《关于北京有机化工厂和维尼纶厂建设的检查报告》”,出自《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二十册. [2019-0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06). 
  3. ^ 柴树藩:“周恩来与新技术引进”,人民网. [2019-0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06). 
  4. ^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央檔案館:《1958~196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檔案資料選編》(對外貿易卷·前言),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9年版,第9頁。
  5. ^ 《國家計劃委員會關於從資本主義國家進口成套設備和引進新技術問題的匯報提綱》1964年9月23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央檔案館編:《1958~196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檔案資料選編·對外貿易卷》,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1年版,第43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