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堡老街

七堡老街,或稱七堡,最早起源於清代雍正乾隆年間。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前後,錢塘江海潮壞堤導致居民流離失所,浙江巡撫李衛奉命修塘御潮,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地方修築了一條2120丈的魚鱗石塘,接下來在海塘以西的錢塘江灘涂沙地上鄉民修建了柴梱、石塊製成的柴塘,而七堡最早就在柴塘和石塘交界的位置,新墾沙地吸引大量人口,因而形成了市集。七堡之名始於清朝乾隆後期錢塘江岸線穩固後形成了大面積灘涂沙地可供墾殖,對岸因為江潮失去土地的百姓紛紛來此,以杭城清泰門外烏龍廟為頭堡,向東每三里為一堡,依次得名,遂為七堡。七堡殖墾後,由於其岸平緩,因而自然形成了過江渡口,吸引了鹽商和木商來此交易。1932年,杭州至上海的公路(今杭海路)穿七堡老街而過,此地市集更為繁盛。2013年底,七堡老街被拆除。[1][2]

2017年,杭州地鐵9號線計劃將建設七堡老街站[3]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1. ^ 沈樹人. 七堡老街的旧时风情. 杭州日報 (杭州日報報業集團). 2013-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1) (中文(簡體)). 
  2. ^ 沈樹人. 七堡的市集. 杭州日報 (杭州日報報業集團). 2015-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1) (中文(簡體)). 
  3. ^ 李媛. 四堡七堡今后要打造江湾生活区 地铁9号线有5个站点穿过. 杭州網 (杭州日報報業集團). 2017-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26) (中文(簡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