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您對維基百科的興趣與貢獻,希望您會喜歡這裡。除了歡迎辭外,也請您了解以下重要文章:
有問題?請到互助客棧詢問,或在我的對話頁提出。別忘記:討論後要簽名,方式之一是留下4個波浪紋「~~~~」。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Chinese Wikipedia, please leave a message here. Thank you for visiting!
|
- 在中文維基裡,間隔號的輸入比較特別,詳參Help:如何輸入間隔號。
- 希望您能享受編寫人類共有之自由百科的快樂,成為一名快樂的維基百科人。
--Wingchi 永志(留言) 05:05 2006年1月26日 (UTC)
Baeyer Villiger oxidation
不同意你畫的機理。其中生成氧鎓那一步是不妥的。因為那個一價的氧鎓離子能量太高,不可能作為中間體生成。酸根離子的離去與烷基的遷移是同時發生的,而且嚴格受立體電子效應影響。參見 Angew. Chem. Int. Ed. 2000. 2852 Arnomba 23:44 2006年7月24日 (UTC)
回復
有關一價氧鎓離子問題,我已經在條目的最後一段加以說明,即這兩步可認為是幾乎同時發生的。但我之所以一定要將這兩步分開寫,是為了強調該反應為缺電子重排的本質。但如果要說該兩步是同時發生(即協同的),我認為僅通過立體電子效應是不足以說明的,而氧鎓離子在溶液中之能量,也並非高到不能存在的地步。原因如次: 1. 極性溶液中的電荷是高度溶劑化的,故而能量高者如質子,仍可以溶劑化形式存在。按氧原子第一電離能與氫原子略同,則氧鎓離子在溶液中短暫存在,當不困難,況且在此離子中,我們還應注意超共軛的貢獻。 2.中間體的過氧鍵發生異裂之後,酸根負離子並無足夠時間遠離氧鎓離子,此時可視為一緊密的離子對,如此則仍然保有立體電子效應。不知此解答可令先生信服否。--Mzliew 23:35 2006年8月9日 (UTC)
- 我沒有見過這樣的機理。一價氧鎓在溶液中能否形成我也不清楚。我學過的機理推斷知識里是要避免這類物種的生成,如果一種途徑的能量比另一種途徑能量高,那麼即便理論上可行也往往不是實際的過程。你的解釋是基於個人分析還是歷史爭議?有什麼文獻支持麼?Arnomba 02:12 2006年8月11日 (UTC)
- 另外,從重排本質來看,協同步驟仍然能體現缺電的實質。當然,在理解反應的化學選擇性上那麼弄的確有優點。Arnomba 02:15 2006年8月11日 (UTC)
- 我不是有機專業的人,也就靠不得什麼文獻的支持,靠課本與個人分析而已。我的說法是從Morrison & Boyd來的,上面將兩步分列,並說明兩步同時發生是「highly probable」的。多數其他教材還是明確支持一步過程的,理由和先生類似,即一價氧鎓能量太高,從而使得遷移成為快過程,但實驗上遷移卻是決速步驟,故而否定兩步機制。但「一價氧鎓能量太高」這一命題實在僅僅基於定性。我估算了一下,O+-O-離子對(1.5埃間距)的能量比O-O過氧鍵高0.6-0.7 eV,實在沒有想象的可怕,過氧鍵均裂的能量還要1.6 eV呢。當然,我們可以說,這時離去基團並未真正「離去」,它還是離子對的一部分,它的真正離去,要到烴基遷移才能完成,但無論如何,這裡的「同時」不是嚴格的——過氧鍵的屬性已經發生了改變。而我們說Π體系有嚴格同時的協同反應,是因為在這類體系中,雖然分子結構有大的變化,但整個反應中各原子位置幾乎不動,只是電子遷移而已。所以我還是希望保留條目中「幾乎同時」的字樣,對於此字樣的意義,以及立體電子效應,動力學等證據,我們可以在條目中另闢一段,詳加說明。--兩面針 20:24 2006年8月11日 (UTC) (Mzliew)
關於李夫人/李妍
我是在某一網頁看到用「李妍」稱呼李夫人,所以便認為是李夫人真名,現在已經回復原狀,多謝您的提醒。--Iflwlou 06:18 2006年8月13日 (UTC)
檔案存廢討論:通知
您好。您上傳的檔案File:Simbirsk.gif已列入Wikipedia:檔案存廢討論中,具體原因及討論請參閱該頁面。圖片可能是缺乏圖像版權標誌等重要資訊,如是者請盡快補充,否則文件一定會被刪除。同時藉此機會提醒您,維基百科極為注重著作權,請參考相關的Wikipedia:圖像使用守則#版權、Wikipedia:版權信息#圖像指導以及wikipedia:合理使用準則等指導頁面。謝謝!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12月29日 (三) 11:50 (UTC)
請補充檔案File:Yuanshoushan.jpg的版權或來源信息
歡迎參與維基百科。您所上載的檔案File:Yuanshoushan.jpg由於沒有註明上載頁面所要求的所有資訊,將作快速刪除處理。請補充所需的所有資訊,包括填寫上載頁面的虛線方塊內所有欄目,以及使用了適當的檔案版權標誌。維基百科嚴格規範圖片上載手續,是為了避免侵犯版權所致,多謝您的注意和合作。--發言者:福爾摩沙尼亞 (留言簿) 2012年10月29日 (一) 06:46 (UTC)
邀請您參加第十三次動員令
親愛的維基百科用戶Mzliew您好:
首先,感謝你對維基百科的貢獻!為了提升中文維基百科的條目品質及數量,第十三次動員令會於2015年7月4日至2015年9月6日期間進行,我們誠摯地邀請您來積極參與動員活動。
詳細動員事項請參見第十三次動員令,讓您從動員令說明書中了解什麼是動員令,並請參考主頁的報名指引報名參與本次動員令(報名處現已開放)。
本次動員令分為大動員令及小動員令,大動員令是可以在任何主題中貢獻的動員令項目,而小動員令主題有:地球科學、數學、物理、電子與資訊、歐洲歷史與地理以及多於15種外語版本的條目。
請收到本邀請函的維基人,將{{subst:動員令}}轉貼到其他尚未收到本動員令的維基人討論頁上(或參考推廣工具),如果您由於各種原因不能響應本次動員令、積極建立新條目,也請幫忙散發動員令,因為能否將動員令傳播出去,是歷次動員令成敗之關鍵,大家一起合力才能提升維基的服務、品質及數量!非常感謝您的參與!
維基百科獎勵紙本授獎機制調查
您好。中文維基百科社群目前正在考慮為維基獎勵提供紙本授獎申請,意即被授予維基獎勵的編輯將可申請進行額外的紙本授獎,以茲證明;因此,我們舉辦了一場調查,希望了解開辦紙本授獎的可行性。這個調查不會花費您太多寶貴時間,經過測試,完成調查所需的時間約為2到3分鐘。這一調查的有效時間至 2017年7月1日 (六) 19:04 (UTC) ,我們由衷期待您的參與。
十分感謝您的參與! - 執行編輯 Aotfs2013 ( 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留言)代發於2017年6月1日 (四) 19:05 (UTC))
維基百科使用者及患心理疾病使用者交流上的實踐策略調查
您好。身為一個較新使用者具備更多經驗的的維基百科社群成員,您可能已經了解到中文維基百科一直以來都有許多罹患精神疾病的使用者參與貢獻的狀況,而為尋找優化中文維基百科使用者與患心理疾病使用者的交流的更佳策略,我們舉辦了一場調查,希望利用調查取得的結果作為研究及策略規畫參考之用。這個調查不會花費您太多寶貴時間,經過測試,完成調查所需的時間約為2到3分鐘。這一調查的有效時間至 2017年10月28日 (六) 23:59 (UTC) ,我們由衷期待您的參與。
十分感謝您的參與! ——Aotfs2013 留於 2017年10月17日 (二) 19:38 (UTC) (使用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留言)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