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Fire-and-Ice/筆記
毛澤東本人從未使用「特權階層」這一概念形容中國。
中委
195名十屆中委,逝世18人(于會泳1976年10月後逝世),因此到1976年10月還有178名中委,按規定將遞補17名十屆候補中委(待查)。63名十屆中委不是十一屆中委,他們是:
王洪文、江青、張春橋、姚文元、謝靜宜(以上被「一舉粉碎」)、金祖敏、丁盛、馬寧、馬天水、于會泳、王宏坤、王秀珍、王淑珍、王淮湘、田華貴、田維新、 劉均益、劉賢權、劉盛田、劉湘屏、莊則棟、華林森、喬冠華、年繼榮、陳康、陳士渠、李順達、李素文、楊春甫、吳 濤、吳大勝、張達志、張池明、張延成、張宗遜、張恆雲、 張洪池、張樹芝、張維民、張翼翔、宋佩璋、周宏寶、周麗琴、羅錫康、冼恆漢、祝家耀、郭宏傑、徐景賢、夏邦銀、唐岐山、唐忠富、莫顯耀、陶魯笳、崔海龍、梁錦棠、董明會、傅傳作、謝家祥、魯瑞林、蔡協斌、蔡樹梅、潘世告、魏秉奎
其中:
- 軍隊:丁盛、馬寧、傅傳作、王宏坤、張翼翔、陳士渠、吳濤、吳大勝、張達志、張池明、張宗遜、張樹芝、陶魯笳、崔海龍、傅傳作。田維新、陳康、謝家祥。
- 地方軍政首腦:王淮湘(吉林)、宋佩璋(安徽)、劉賢權(青海)、冼恆漢(甘肅)、魯瑞林(貴州)。
- 工人代表:蔡樹梅(天津)、王淑珍(天津)、蔡協斌(四川)、張洪池(黑龍江大慶)
- 工人造反派代表:華林森(江蘇蘇州)、張延成(山東濟寧)、張恆雲(甘肅蘭州)、羅錫康(貴州貴陽)、董明會、夏邦銀(湖北武漢)、唐岐山(河南鄭州)、唐忠富(湖南長沙)、劉均益(旗派)、梁錦棠(東風派,廣東廣州)、潘世告(江西萍鄉)、魏秉奎(遼寧鞍山)、王秀珍、周宏寶、祝家耀(上海)。
- 其他:莫顯耀
中共十一大選出中委201人、候補中委129人。中委169人、候補中委112人出席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40多位中委沒有出席(沒有通知他們到會)。增補黃克誠、宋任窮、胡喬木、習仲勛、王任重、黃火青、陳再道、韓光、周惠9人為中委。十一屆四中全會再度增補12位中委:王鶴壽、劉瀾波、劉瀾濤、安子文、李昌、楊尚昆、周揚、陸定一、洪學智、彭真、蔣南翔和薄一波。「準備在黨的第十二次代表大會時,請求對這一增補手續予以追認。」
1985年9月18日至23日,中國共產黨舉行全國代表會議,大規模調整中央委員會、中央顧問委員會、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候補中委
124名十屆候補中委,任至懷仁堂政變的有:
其後被撤職(不再是十一屆中委、候補中委)的有:
蕭光琰、姚桐斌、曾昭掄、饒毓泰、劉允斌、趙九章、周華章、周壽憲、陳紹澧、陳天池、錢晉、束星北、葉企孫、徐璋本、顧聖嬰、陸洪恩、張志新、林昭、遇羅克、蔡鐵根、李九蓮、鍾海源、石仁祥、史雲峰、王申酉、陶鑄、安志敏、馬明方、楊之華、老舍、傅雷、趙樹理、新鳳霞、嚴鳳英、上官雲珠、吳晗、鄧拓、范文瀾、翦伯贊。
名詞
包辦代替指獨自辦理應當有關人員一起做的事。是一個被托洛茨基主義者頻繁使用的政治術語,被用來指代一種反對工人自我組織的官僚觀點。埃內斯特·曼德爾《包辦替代主義與現實政治:工人官僚的政治學》。
《十六條》也提到「群眾自己解放自己,不能採取包辦代替的辦法。」
參考
- ^ 曹承義. 悲欣交集话文革. 香港: 中國文化傳播出版社. 2010. ISBN 978-988-18428-0-0.
- ^ 楊道遠. 我对无产阶级专政的认识. 60年代. 2012-05-16.[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