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爾蓋·戈爾什科夫
謝爾蓋·格奧爾基耶維奇·戈爾什科夫(俄語:Сергей Георгиевич Горшков,1910年2月26日—1988年5月13日),軍事家,蘇聯海軍元帥。曾任蘇聯海軍總司令、國防部副部長等職務。
謝爾蓋·格奧爾基耶維奇·戈爾什科夫 Серге́й Гео́ргиевич Горшко́в | |||||||||||||||||||||||||||||||||||||||||
---|---|---|---|---|---|---|---|---|---|---|---|---|---|---|---|---|---|---|---|---|---|---|---|---|---|---|---|---|---|---|---|---|---|---|---|---|---|---|---|---|---|
蘇聯海軍總司令 | |||||||||||||||||||||||||||||||||||||||||
任期 1956年1月5日—1985年12月9日 | |||||||||||||||||||||||||||||||||||||||||
前任 | 尼古拉·庫茲涅佐夫 | ||||||||||||||||||||||||||||||||||||||||
繼任 | 弗拉基米爾·切爾納文 |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1910年2月26日[儒略曆2月13日] 俄羅斯帝國波多利亞省卡緬涅茨-波多利斯基 | ||||||||||||||||||||||||||||||||||||||||
逝世 | 1988年5月13日 蘇聯莫斯科 | (78歲)||||||||||||||||||||||||||||||||||||||||
國籍 | 蘇聯 | ||||||||||||||||||||||||||||||||||||||||
政黨 | 蘇聯共產黨 | ||||||||||||||||||||||||||||||||||||||||
獲獎 |
| ||||||||||||||||||||||||||||||||||||||||
軍事背景 | |||||||||||||||||||||||||||||||||||||||||
服役時間 | 1927-1985 | ||||||||||||||||||||||||||||||||||||||||
軍銜 | 蘇聯海軍元帥 | ||||||||||||||||||||||||||||||||||||||||
指揮 | |||||||||||||||||||||||||||||||||||||||||
參戰 | 張鼓峰事件 偉大衛國戰爭 |
生平
- 1910年2月13日(格里曆:2月26日)出生於波多利亞省卡緬涅茨-波多利斯基的一個教師家庭。幼年曾做過鞋匠學徒,1918年進入科洛姆納一所中學就讀。1926年畢業,進入列寧格勒大學理學院學習。
- 1927年夏,受前來探親的朋友尼昂·安東諾夫(伏龍芝海軍學校畢業生)影響加入蘇聯海軍。
- 1927年10月-1931年,伏龍芝海軍學校學習。戈爾什科夫最終以全校第四名的成績畢業。
- 1931年-1932年3月,黑海艦隊服役。期間:1931年11月-1932年3月,伏龍芝號驅逐艦值班軍官。1931年12月-1932年3月,伏龍芝號驅逐艦領航員。
- 1932年3月-1939年6月,太平洋艦隊服役。期間:1932年3月-1934年1月,托木斯克號布雷艦領航員。1934年1月-11月,太平洋艦隊布雷掃雷艦支隊領航員。1934年11月-1936年12月,暴風號護衛艦艦長。1936年3月獲海軍高級中尉軍銜。1936年12月-1937年3月,海軍驅逐艦艦長培訓班學習。1937年3月-10月,Razyashchy號驅逐艦艦長。1937年10月-1938年5月,太平洋艦隊驅逐艦支隊參謀長。1938年5月-1939年6月,太平洋艦隊驅逐艦支隊長,參與蘇日張鼓峰衝突。
- 1939年6月-1940年6月,黑海艦隊驅逐艦支隊長。
- 1940年6月-1941年10月,黑海艦隊巡洋艦支隊長。期間:1941年9月,他指揮首批登陸的增援部隊在格里高里耶夫卡地域登陸,支援敖德薩守軍成功進行反突擊。
- 1941年10月-1942年8月,亞速海區艦隊司令。他率部參與了頓巴斯-羅斯托夫防禦戰、刻赤-費奧多西亞登陸戰和高加索戰役。1942年加入聯共(布)。
- 1942年8月-1943年1月,新羅西斯克防區副司令,參與新羅西斯克保衛戰。期間:1942年11月-1943年1月,第47集團軍代軍長。戈爾什科夫是衛國戰爭期間唯一一位以海軍身份擔任陸軍集團軍軍長的軍官。
- 1943年1月-12月,亞速海區艦隊司令。他指揮區艦隊於敵軍和後方多次進行戰術登陸,成功支援了蘇軍北高加索方面軍消滅德軍塔曼集團的作戰及南方面軍第44集團軍在黑海-亞速海方向上的進攻。1943年9月,他組織區艦隊遣送登陸兵占領奧西片科(別爾江斯克)港。1943年11月-12月,他參加了刻赤-埃利季根登陸戰役,運送部隊在刻赤附近登陸並為刻赤橋頭堡的蘇軍提供海上支援。
- 1943年12月,戈爾什科夫乘坐的汽車觸雷爆炸。他本人脊椎受傷,在醫院休養兩個月。
- 1944年4月-12月,多瑙河區艦隊司令,參加貝爾格萊德攻勢和布達佩斯攻勢。
- 1945年1月-1948年11月,黑海艦隊分艦隊司令,為雅爾塔會議的召開提供安全保障。
- 1948年11月-1951年8月,黑海艦隊參謀長。
- 1951年8月-1955年7月,黑海艦隊司令員。
- 1955年7月-1956年1月,蘇聯海軍第一副司令。
- 1956年1月-1985年12月,蘇聯國防部副部長兼海軍總司令。
- 1985年12月-1988年5月,蘇聯國防部總監察員。
- 1988年5月13日於莫斯科逝世,享年78歲。葬於新聖女公墓。
戈爾什科夫是蘇共19-27大代表,第20-21屆中央候補委員,第22-27屆中央委員;第4-5,8-11屆蘇聯最高蘇維埃聯盟院代表,第6-7屆蘇聯最高蘇維埃民族院代表。
軍銜
- 中尉(1936.3)
- 三級上尉(1937)
- 二級上尉(1939)
- 一級上尉(1940)
- 少將(1941.9.16)
- 中將(1944.9.25)
- 上將(1953.8.3)
- 元帥(1962.4.28)
- 蘇聯海軍元帥(1967.1028)
榮譽
蘇聯:
- 兩次蘇聯英雄稱號(1965,1982)
- 蘇聯國家獎(1980)
- 列寧獎(1985)
- 七次列寧勳章(1953,1960,1963,1965,1970,1978,1982)
- 十月革命勳章(1968)
- 四次紅旗勳章(1942,1943,1947,1959)
- 一級烏沙科夫勳章(1945)
- 二級烏沙科夫勳章(1944)
- 一級庫圖佐夫勳章(1943)
- 紅星勳章(1944)
- 三級在蘇聯武裝力量中為祖國服務勳章(1975)
- 紀念列寧誕辰一百周年獎章
- 保衛敖德薩獎章
- 保衛高加索獎章
- 1941-1945年偉大衛國戰爭戰勝德國獎章
- 1941-1945年偉大衛國戰爭勝利二十周年獎章
- 1941-1945年偉大衛國戰爭勝利三十周年獎章
- 1941-1945年偉大衛國戰爭勝利四十周年獎章
- 攻克布達佩斯獎章
- 解放貝爾格萊德獎章
- 蘇聯武裝力量老兵獎章
- 鞏固戰鬥友誼獎章
- 蘇維埃陸軍海軍三十周年獎章
- 蘇聯武裝力量四十周年獎章
- 蘇聯武裝力量五十周年獎章
- 蘇聯武裝力量六十周年獎章
- 列寧格勒建城兩百五十周年獎章
- 基輔建城一千五百周年獎章
- 塞瓦斯托波爾(1974)、海參崴(1985)、別爾江斯克(1974)、葉伊斯克、北德文斯克(1978)榮譽市民
蒙古人民共和國:
- 蘇赫巴托爾勳章(1971)
- 蒙古人民軍五十周年獎章
- 蒙古人民軍六十周年獎章
- 哈拉哈河戰役勝利三十周年獎章
- 哈拉哈河戰役勝利四十周年獎章
- 戰勝日本軍國主義三十周年獎章
東德:
- 金級祖國功勳勳章(1970)
- 沙恩霍斯特勳章(1980)
- 兄弟情誼金質獎章
波蘭:
- 二級波蘭復興勳章(1968)
- 三級波蘭復興勳章(1978)
- 兄弟情誼勳章
南斯拉夫:
- 兩次一級游擊隊之星勳章(1945,1965)
羅馬尼亞:
- 保衛祖國勳章(1950)
- 三級羅馬尼亞之星勳章(1950)
- 一級圖多爾·弗拉基米雷斯庫勳章(1969)
匈牙利:
- 一級功績勳章(1965)
- 一級戰鬥獎章
保加利亞:
- 三次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勳章(1970,1974,1985)
- 一級軍功勳章(1945)
- 戰勝納粹德國三十周年獎章
- 獨立一百周年獎章
- 格奧爾基·季米特洛夫誕辰100周年獎章
捷克斯洛伐克:
- 鞏固軍事友誼獎章
埃及:
- 一級軍功勳章(1972)
北越:
- 一級軍功勳章(1983)
印尼:
- 一級共和國之星勳章(1961)
南也門:
- 人民友誼勳章(1983)
秘魯:
- 海軍功勳勳章(1978)
突尼斯:
- 共和國勳章(1977)
著作
戈爾什科夫著有《海軍學術的發展》、《戰爭年代與和平時期的海軍》、《國家的海上威力》等著作。
紀念
評價
戈爾什科夫是20世紀蘇聯海軍史上很有成效的一任海軍總司令。他是蘇聯軍事領導人中在一個高級軍事職務上唯一連續任職長達近30年的高級將領,歷經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羅波夫、契爾年科四任蘇共總書記時期。美國前海軍部長小約翰·萊曼曾說:「關於「戈爾什科夫艦隊」特別令人不安的是在廣闊的大洋上,他們的單位正在到處提升能力,他們的潛艇更快了,更安靜了並有了更好的感應和自衛能力。水面艦隻帶上了更好的雷達和導彈,飛機有了更久的壽命和更大載荷,而操縱這支蘇聯的平衡化海軍的人更加訓練有素和自信了。」[1]在其執掌海軍大權29年又11個月零2天的日子裡,大力發展戰略導彈潛艇和遠程航空兵,同時均衡發展其他海軍兵種,為蘇聯海軍的壯大和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大大刺激了蘇聯海軍的發展,經過長達20年之久的不懈努力,在他領導下的海軍終於由一支「要塞艦隊」發展為一支「遠洋導彈核海軍」。
儘管如此,戈爾什科夫甚至是其前輩庫茲涅佐夫的根本目標: 讓蘇聯海軍徹底建成一支能與美國海軍完全抗衡的全球海上力量仍無法實現,尤其在至關重要的航空母艦建設上,戈爾什科夫不僅受制本國絕大部分海軍造船廠對航母建設經驗的嚴重缺乏,而且也受制蘇聯中央政治局的指導思想壓力, 加上過於着重水下核力量的偏執思維,使蘇聯艦載航空力量建設一直舉步維艱,直到80年代開始建造的庫茲涅佐夫級航空母艦才使蘇聯海軍艦載航空兵力量的建設上踏出了第一步,和在80年代末期開始加緊建造更先進的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空母艦是戈爾什科夫對蘇聯海軍建設最終極的目標的最後嘗試,但當時蘇聯嚴重積弱的國家經濟,以及即將步入解體的現實問題來說,這種在戈爾什科夫已經逝世後才開始的遲來的建設,已永遠來不及了。[2]
戈爾什科夫也是一位頗有建樹的軍事理論家和戰略思想家:在他領導下蘇聯開始發展遠洋進攻能力。在他的《戰爭年代與和平時期的海軍》、《國家的海上威力》等作品中,闡述了他「積極進攻」的觀點,對蘇聯海軍軍事學術理論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因此被譽為「現代蘇聯海軍之父」。一艘航空母艦亦以他命名。他很喜歡一句格言:「要更好,不要夠好("Лучшее - враг хорошего")」並把它掛在辦公室牆上,這句話被《獵殺紅色十月》引用過,也曾經被諾爾瑪在1983年第三版《蘇聯海軍指南》中引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