祺祥
祺祥[1](滿語:ᡶᡝᠩᡧᡝᠩᡤᡝ
ᠰᠠᠪᡳᠩᡤᠠ,穆麟德轉寫:fengšengge sabingga,大詞典轉寫:fengshengge sabingga)是清穆宗毅皇帝載淳擬用的年號,然而未及正式改元即被取消。1861年8月22日,咸豐帝(清文宗)在熱河承德去世,其子載淳在以肅順為首的顧命八大臣輔佐下登基,隨駕諸臣擬定「興符」、「安禧」、「祺祥」、「祥祐」此四個備選年號,9月3日發詔,明年改元祺祥。11月2日東太后慈安、西太后慈禧聯合恭親王奕訢等人發動政變,又稱辛酉之變、祺祥之變,八大臣或殺或貶,從此兩宮垂簾,在11月7日下詔,翌年改元為同治,祺祥年號未及改元,即被廢除。[註 1]
因「同治」年號在滿文稱之「ᠶᠣᠣᠨᡳᠩᡤᠠ
ᡩᠠᠰᠠᠨ, (yooningga dasan)」 ,「ᠶᠣᠣᠨᡳᠩᡤᠠ, (yooningga)」意為「共同的」,是副詞「ᠶᠣᠣᠨᡳ, (yooni,「全,盡」)」的形容詞形式; 「ᡩᠠᠰᠠᠨ, (dasan)」意為「政治」,直接翻譯成漢文看似「共同而治」,故有稱同治年號是代表「兩宮太后共同而治」,此言可能有誤。因兩宮聽政是一時之計,不可能成為皇帝的年號。實際上清兵入關後早已漢化,「同治」應出自《書經·蔡仲之命》:「為善不同,同歸於治;為惡不同,同歸於亂」。
典故出處
來自《宋史·樂志》:「不涸不童,誕降祺祥。」
改元
文物古蹟
參見
注釋
參考文獻
引用
- ^ 李崇智. 中国历代年号考. 北京: 中華書局. 2004年12月: 224. ISBN 978-7-101-02512-5.
- ^ 李崇智《中國歷代年號考》,第223頁。
- ^ 趙爾巽. 清史稿本紀二十一穆宗本紀一. 維基文庫 (中文).「〔咸豐十一年七月〕癸卯,文宗崩。……乙卯,定年號祺祥。……〔十月〕庚申,詔改祺祥為同治。……甲子,上御太和殿即皇帝位,受朝。頒詔天下,以明年為同治元年。」
- ^ 寒冬虹. 《未曾启用的清“祺祥历书”》. 文獻 (北京市: 國家圖書館). 1990, (1990年04期) [2022-09-28]. ISSN 1000-043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28) (簡體中文).
- ^ 陳永順. 長天宮木匾 見證清朝政變. 聯合報.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7).
來源
- 李崇智. 中国历代年号考. 北京: 中華書局. 2004年12月. ISBN 7101025129.
- 鄧洪波. 東亞歷史年表. 臺北: 國立臺灣大學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劃. 2005年3月 [2007年3月10日]. ISBN 978-986-00-0518-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7年8月25日)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