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韓帝國

1897-1910年朝鮮半島的一個統一政權

大韓帝國韓語:대한제국大韓帝國 Daehan Jeguk ?,1897年10月12日-1910年8月29日)是朝鮮王朝末期君王高宗所建立的二元制君主立憲制國家。國土與原王朝相同(北方以鴨綠江圖們江與中國為界),國都同為漢城(今首爾)。其廣義上是朝鮮王朝歷史部分,只是國號由「朝鮮國」改為「大韓帝國」,得名於古時三韓

大韓帝國
대한제국
1897年—1910年
大韓帝國國旗(1899-1910)
國旗(1899-1910)
格言:광명천지(光明天地)
國歌:애국가
愛國歌
國璽

帝國徽章
1899年大韓全圖
1899年大韓全圖
地位主權國家(1897-1905)
日本保護國(1905-1910)
首都漢城府
常用語言韓語
政府二元制君主立憲制
皇帝 
• 1897年-1907年
朝鮮高宗(光武帝)
• 1907年-1910年
朝鮮純宗(隆熙帝)
內閣總理大臣 
• 1897年-1903年
尹容善
• 1905年
韓圭卨
• 1905年-1907年
朴齊純
• 1907年-1910年
李完用
歷史 
1897年10月12日
1899年8月17日
1905年11月17日
1907年
1910年8月29日
面積
1910年221,000平方公里
人口
• 1910年
17,427,000
貨幣朝鮮兩(1897-1902)
韓圓(1902-1910)
時區UTC+08:30
前身
繼承
朝鮮王朝
朝鮮日治時期
今屬於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大韓民國
a 非官方   
b 총리대신(總理大臣)後更名為의정대신(議政大臣)
大韓帝國
諺文ᄃᆡᄒᆞᆫ뎨국(古)
대한제국(今)
漢字帝國
文觀部式Daehan Jeguk
馬-賴式Taehan Cheguk

1897年,俄館播遷高宗返回德壽宮稱帝。大韓帝國歷經兩代十四年,至1910年8月遭日本併吞而亡而進入朝鮮日治時期。由於二戰結束、日本投降後朝鮮半島分裂,大韓帝國也是迄今為止最後實際統治整個半島的朝鮮政權。

國名

據《朝鮮王朝實錄高宗實錄36卷》載,高宗將國名稱作「大韓」是為紀念朝鮮王朝統一三韓而取的名字[1]。高宗認為朝鮮為「三韓之地」,且由於歷代統一朝鮮半島的王朝均未使用含有「韓」字的名稱作為國名,因此將「韓」作為國名在傳統上並不為人所知。且將國名「韓」前面加上形容詞「大」,象徵新政權的國家地位將成為超越原先朝鮮王朝的大帝國[2]

背景

甲午戰爭與乙未事變

1894年,大日本帝國甲午戰爭擊敗清朝之後,通過《馬關條約》獲得遼東半島並終止清朝與朝鮮冊封關係。日本在東北亞勢力擴張使日本與俄羅斯帝國矛盾激化。俄羅斯聯合法國德國迫使日本將遼東半島歸還中國。[3]:192[4]:176

朝鮮高宗和其妻閔妃在意識到東亞勢力格局變化之後,聯合俄羅斯帝國對付日本。1895年7月6日,閔妃在美國顧問李仙得建議下推翻朴泳孝親日內閣,並且組建以李范晉、李完用尹致昊為骨幹的親俄內閣。日本意識到閔妃對其在朝利益威脅後,迅速將日本駐朝公使井上馨換成軍事背景的三浦梧樓。10月8日,一群日本人強行闖入景福宮將閔妃殺害焚屍,史稱「乙未事變」。[3]:192-193[4]:176-177[5]

抗日義兵與俄館播遷

閔妃遇害之後,三浦梧樓大院君逼迫高宗改組內閣,親日派金弘集再次掌權[4]:177。同年11月,金弘集頒布「斷髮令」等改革法令。1895年末,以乙未事變和斷髮令為導火索,朝鮮爆發大規模抗日義兵運動[3]:197。這次義兵運動主要是由有着「尊王攘夷」、「恢復國權」思想的朝鮮儒生領導的農民舉義。義兵部隊曾攻克忠州晉州等重鎮,威脅大邱元山釜山乃至首都漢城等城市[6]:441-445[7]

 
首爾的俄羅斯公使館舊址

1896年1月9日,俄駐朝鮮公使韋貝卸任之後,通過李範晉密告高宗說大院君和親日派要聯合日本人廢立國王,期望高宗能「移駕」俄國公使館。2月10日,俄國公使以加強「公使館防禦」為由,從停靠在仁川港的俄軍艦增調120名水兵和一門大炮到漢城。次日,高宗與世子純宗深夜秘密逃往俄國駐朝鮮公使館,史稱「俄館播遷」。[3]:200[4]:177[5]

高宗到達俄國公使館後旋即發表聲明:「諸叛逆橫行霸道,身負萬罪,人人皆知,最近所頒命令,全非出於朕意。」並下令解散親日內閣,逮捕親日大臣。此後,總理大臣金弘集和農商工大臣鄭秉夏在被押送警務廳路上被朝鮮民眾和巡檢打死。度支大臣魚允中在逃往家鄉路上被義兵處死。內部大臣俞吉浚、法部大臣張博、前軍部大臣趙義淵逃亡日本[3]:200[4]:177。日本人扶植親日內閣一夜之間頃刻顛覆。日本駐朝公使小村手太郎不禁哀嘆:「天子為敵所奪,萬事休矣!」[5]

親俄派此後建立以尹容善為總理大臣的親俄內閣。新內閣調回鎮壓義兵的官兵,並免徵貢稅,宣布民眾對斷髮令可「從便為之」[3]:200

帝國成立

 
高宗祭天登基之處韓國天壇圜丘壇

俄館播遷後,俄羅斯帝國在朝鮮半島的勢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而日本則在失去遼東之後,再次遭到重挫。俄日兩國的對峙為朝鮮實現進一步的獨立提供了良好時機。1896年,朝鮮開始使用「建陽」年號紀年[4]:178-179。1897年,高宗由於獨立協會在朝鮮國內外的政治壓力,從俄國駐朝鮮公使館回到德壽宮。為進一步實現獨立,朝鮮群臣紛紛上奏高宗建立與中國和日本一樣的帝制。在群臣多次建議下,高宗最終接受了文武眾臣的建議[4]:180

1897年10月12日凌晨2時,高宗在圜丘壇祭天並登基稱。他登上金黃色座椅,接過了新制的「大韓國璽」,穿上十二章袞冕稱帝,改年號為「光武」。次日,高宗返回慶運宮,於正午12時在太極殿舉行百官朝賀儀式,改王世子為皇太子,追封閔妃為明成皇后。晚上,「長安(漢城)各家遍掛燈籠,亮如白晝,家家戶戶高掛太極國旗,以彰顯人民愛國之心」[8]。日本公使加藤增雄、美國公使安連、俄國公使士貝耶、以及法國英國德國等使節祝賀[4]:180。稱帝程序、規格依據《大明會典》卷四十五所錄之《高皇帝登極儀》。大韓帝國誕生過程編為《大禮儀軌》一書。

1897年10月14日,朝鮮宣布改國號「大韓帝國」,大赦天下。11月20日,由獨立協會建造朝鮮獨立象徵建築獨立門正式完工。[4]:180

改革與變革

大韓國國制

1899年制定的憲法,《大韓國國制》賦予大韓帝國皇帝擁有至高的地位和無上的權力,因此大韓帝國名義上實行君主立憲制,但實際上仍然是君主專制的國家。

光武改革

 
1904年竣工的世福蘭斯醫院

在參觀過其它現代化國家之後,大韓官員和文人迫切感到進行徹底改革的必要性。大韓帝國的進步人士續甲午改革後,開展光武改革。改革期間,與大韓帝國皇室關係緊密的美國傳教士也起到推廣西方文明作用。在大韓皇室資助與支持下,美國傳教士在朝建立起西式醫院,推廣西醫,並設女子學校,使原被禁止接受教育的朝鮮女孩接受西方教育。

改革期間,西方官服得以引進。大韓帝國皇帝穿着普式風格皇室服裝,外交人員則是穿着西服。1900年,朝鮮官員都已穿着西式服裝。幾年後,朝鮮隨之穿着西方制服。不過原本服飾並未廢除。

 
1903年首爾有軌電車

1897年,光武政府開展土地丈量工程以改革朝鮮土地所有權制度。為使用西方的方法,光武政府雇用美國丈量人員。政府根據此次丈量結果分發相關土地所有權,並以此進行徵稅,與此同時還開展金融體制改革。不過土地丈量工程丈量了朝鮮半島2/3土地後在1904年至05年因日俄戰爭而中斷。

在城市,光武政府進行基礎建設。1898年,高宗批准建立與美國商人合資的漢城電力公司,以建設供電和有軌電車系統。當時漢城礦泉水公司也有美國商人參與。1902年,在電話進入朝鮮半島第六年,第一條長途電話線正式架起。

光武政府還開展鼓勵工業化措施,支持建立科技學校。隨着傳統紡織工業現代化,工業技術革新開始在朝鮮半島出現。1908年,大韓帝國頒布了朝鮮半島最早的《專利法》、《外觀設計法》和《商標法》[9]:179

愛國啟蒙運動

 
朝鮮半島歷史系列條目
史前
時代
舊石器時代
新石器時代櫛文土器
青銅器時代無文土器
傳說
時代
桓國·倍達國·檀君朝鮮
古朝鮮 辰國 箕子朝鮮
衛滿朝鮮

三國
時代
三韓 漢四郡
樂浪
帶方





三國

時代
伽倻



熊津·安東
統一新羅 渤海
屬地
後三國
時代
新羅 後百濟 後高
句麗
高麗王朝
屬地
征東行省 遼陽行省
雙城·東寧·耽羅
朝鮮王朝
大韓帝國
朝鮮日治時期
盟軍託管時期
駐朝美軍政廳 蘇聯政廳·北朝鮮委會
大韓民國
(南韓)
朝鮮民主主義
人民共和國

(北韓)

君主 · 首都 ·
文學史 · 教育史
電影史 · 韓醫史
陶瓷史 · 戲劇史
南韓國寶 · 北韓國寶

 朝鮮半島主題

1896年4月7日,朝鮮知識分子徐載弼為傳播西方民主思想,宣揚民族獨立創辦朝鮮歷史上首份韓文民營報紙《獨立新聞》,同年7月2日又成立獨立協會。1898年12月,獨立協會因遭誣陷而被高宗取締[3]:214-215。1906年,李儁成立宣揚立憲民主的研究會,後被日本統監府解散。此後,張志淵等人組建大韓自強會,並創辦《大韓自強月報》。1907年8月大韓自強會遭取締後,張志淵等人又組建大韓協會。至1909年2月,大韓協會分部已超過60個,會員有數萬人。這時期成立相關政治團體還有1907年4月梁起鐸等人組建的新民會韓語신민회[4]:182

這時期文化啟蒙學術團體有朴殷植等人成立西友學會(1906年10月)和李東輝等人成立漢北學會(1906年11月)。1908年1月,這兩個學會合併組建西北學會。此後,湖南、關東學會等學術團體相繼成立。這些學術團體通過創辦學校向民眾教授朝鮮歷史和地理,培養民眾救國思想。此外,朝鮮知識分子還開展提倡使用韓文的國文運動。《國文整理》、《大韓文典》、《國語文法》等韓語著作先後問世。[4]:183

滅亡

日俄戰爭與乙巳條約

日俄戰爭爆發後,日軍開進漢城,控制韓國政府,1904年2月23日強迫簽訂《日韓議定書》,協助日本作戰。8月22日,日本公使林權助再次強迫簽署《日韓新協約》(第一次日韓協約),規定韓國雇用日本財政和外交顧問、與外國締結條約前要與日本協商等。1905年俄國革命後,沙俄統治危在旦夕。同年7月,日美簽訂桂太郎-塔夫脫密約。日本以承認菲律賓為美國勢力範圍為交換獲得美國對日承認在韓特權。8月,日本通過二次英日同盟簽訂又獲英國對日承認在韓特權。9月5日,沙俄只得與日簽訂《朴次茅斯和約》,承認在韓特權。[4]:190[10]

1905年秋,高宗派出3名外交密使到美國國務院聲討說法,尋求保護國家主權。不過,當時羅斯福政府早被告知。韓國使團因此碰壁[11]。1905年10月27日,日本通過《關於確立韓國保護權閣議決定》。伊藤博文勸高宗接受條款,但遭高宗拒絕。此後,伊藤博文又試圖引誘韓國大臣但也都被回絕。11月17日,伊藤博文調數萬日軍進駐漢城,全城戒嚴,大韓皇宮也被日軍包圍劫持。在武力威脅下,伊藤博文迫使乙巳五賊簽訂《乙巳條約[4]:191。根據協約,韓國成為日本保護國。消息傳出之後,韓國各層人民一致要求「廢除保護協約」、「驅逐倭寇、誅滅五賊」。《皇城新聞》把簽約真相公布於世。稱保護協約公布日子為韓國的全民哀悼之日。主筆張志淵撰寫題為「是日也,放聲哭」的社論[12]。一周之後,美國撤出其駐韓大使[13]

外交努力

 
高宗派往海牙和平會議3名特使

1905年12月14日,高宗委託在韓政府任職美國人赫伯特告知美總統《乙巳條約》是日本強迫簽訂,他並未蓋章捺印是無效條約。1906年2月1日,高宗在《大韓每日申報》發表公開信聲稱他從未同意簽署《乙巳條約》,希望國際社會幫助韓國恢復獨立。1906年1月,《倫敦論壇日報》也做類似報道。[4]:192-193

1907年6月,荷蘭海牙召開第二屆國際和平會議。高宗委派前參贊李相卨、前平理院檢事李儁為特使參加。兩人與前任駐俄公使書記李瑋鍾持高宗委任狀和親筆書信前赴海牙,指控日本侵略,呼籲國際聲援。不過由於日本阻撓,3名韓國特使並未獲得大會發言權利。7月8日,在海牙和會召開期間,李儁悲憤殉國。[4]:192-193

海牙密使事件使日本在國際社會大失顏面。日本以高宗派特使到海牙和平會議違反乙巳條約為由逼其讓位給純宗。高宗起初拒絕退位,但日本人將6門大炮瞄準皇宮之後,大勢已去的高宗於7月20日被迫退位。此後,日本與丁未七賊簽訂《第三次日韓協約》。因此大韓帝國名存實亡。[5]

反日義兵運動再起

日本強迫韓國簽訂不平等《乙巳條約》後,韓國反日義兵運動再起。1906年3月,參判閔宗植韓語민종식率領500名義兵起義,占領忠清道洪洲城,朝鮮半島各地都有響應[6]:441-445[14]:1099。同年6月,曾任贊議、戶曹參判等高官的儒生崔益鉉率眾於全羅北道淳昌起義。 影響較大的義兵起義還有慶尚道寧海地區平民申乭石英語Shin Dol-seok的義兵、慶北東大山舉義(鄭鏞基)等。1906年下半年至1907年下半年,江原、京畿、忠清、全羅、慶尚等道的義兵隊伍得到進一步壯大,甚至擴至漢城附近,沿海的永宗島也點燃反抗烽火。在朝鮮半島北部的黃海道平安南道咸鏡南道義兵運動迅速擴展。各地義兵襲擊日本憲兵駐地,殺死日軍和親日分子。與此同時,朝鮮各地的農民和工人也紛紛暴動或罷工與義兵互相聲援、呼應[6]:441-445

1907年7月19日,日本逼迫高宗退位後,韓國各地商人罷市,學生罷課,群眾集會示威,最後發展成為暴動。8月1日,日本人強行解散韓國軍隊。京城侍衛第一團第一營營長朴星煥悲憤自殺,之後該營和第二營全體士兵發動武裝暴動,擊斃日軍大尉梶原為首的數十名日兵。漢城軍人的暴動,在朝鮮各地引發連鎖反應。原州、洪州、江華等地官軍也紛紛起義[6]:441-445[15]。12月,反日義兵形成以李麟榮韓語이인영 (1868년)為首的全國性武裝力量,並對漢城發起了進攻,但遭到日軍阻擊而受重創[6]:441-445[14]:1099。1908-1910年,義兵運動在朝鮮半島達到高潮,義兵搗毀日軍設施,清除親日派,使許多地區的日本殖民統治機構陷於癱瘓[14]:1099。根據日本官方的統計,1907-1911年間,朝鮮半島參加義兵作戰的人數達143,600餘人,作戰2,900多次[16]:521-522

日韓合併

1909年10月26日,反日義兵參謀中將安重根哈爾濱火車站伊藤博文擊斃。同年12月22日,內閣總理大臣李完用被刺成重傷。不過這些並沒有停止大韓帝國的滅亡。1910年8月22日,日本與內閣總理大臣李完用簽訂《日韓合併條約》,朝鮮半島被日本吞併。

歷任君主列表

 
隆熙帝御真
 
光武帝御真

年表

 
大韓帝國海軍廣濟號韓語광제호

參考文獻

  1. ^ 국호를 대한으로 하고 임금을 황제로 칭한다고 선포하다 (조선왕조실록)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惟檀,箕以來,疆土分張,各據一隅,互相爭雄,及高麗時,呑竝馬韓,辰韓,弁韓,是謂統合三韓。及我太祖龍興之初,輿圖以外,拓地益廣。」. [2024-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28). 
  2. ^ 시임 대신과 원임 대신 이하의 관리들을 인견하다 (조선왕조실록) 上曰:「我邦乃三韓之地,而國初受命,統合爲一。今定有天下之號曰『大韓』,未爲不可。」. [2024-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26).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曹中屏. 《朝鲜近代史》. 北京: 東方出版社. 1993年1月. ISBN 7-5060-0336-8.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楊雨蕾 等. 《韩国的历史与文化》. 廣州: 中山大學出版社. 2011年6月. ISBN 9787306038999. 
  5. ^ 5.0 5.1 5.2 5.3 張明揚  . 大韩帝国的建立与衰亡. 《現代閱讀》 第11期. 2015年. 
  6. ^ 6.0 6.1 6.2 6.3 6.4 朱庭光主編. 《外国历史大事集•近代部分 第四分册》. 重慶: 重慶出版社. 1986年. 
  7. ^ 金光洙. 一八九五年——一八九六年朝鲜人民的义兵斗争. 《延邊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3期. 1979年. 
  8. ^ 《獨立新聞》,1897年10月14日
  9. ^ 李東華著. 《韩国科技发展模式与经验—从引进到创新的跨越》.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9年11月. ISBN 7-107-18312-5. 
  10. ^ Nahm, Andrew. 「The impact of the Taft-Katsura Memorandum on Korea: A reassessment」 Korea Journal October 1985, 9.
  11. ^ Kim, Ki-Seok, 「Emperor Gwangmu’s Diplomatic Struggles to Protect His Sovereignty before and after 1905」 Korea Journal summer (2006) 240.
  12. ^ 朴殷植《韓國獨立運動之血史》上編,第12—13頁。
  13. ^ Kim, Ki-Seok, 「Emperor Gwangmu’s Diplomatic Struggles to Protect His Sovereignty before and after 1905」 Korea Journal summer (2006) 245.
  14. ^ 14.0 14.1 14.2 張宏儒主編. 《二十世纪世界各国大事全书》. 北京: 北京出版社. 1993年5月. ISBN 9787200017083. 
  15. ^ 金宇鍾. 韩国人在中国东北的抗日独立战争. 《韓國研究論叢》. 2000年. 
  16. ^ 張殿吉 主編. 《外国历史大事典》. 石家莊: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89年. ISBN 9787543402430.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