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級救難艦

中華民國海軍救難艦艦級,為首種具備拖帶萬噸以上船隻能力的救難艦

大武級救難艦中華民國海軍首種具備拖帶萬噸以上船隻能力的救難艦,主要負責執行海軍艦艇救援與拖帶任務,另能支援公務單位或民間船舶進行人道救援任務。[6]本級艦被用以替換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建造的大湖級救難艦大同級遠洋拖船,使海軍在冬季海象不良時仍能有效執行任務。[1]

大武級救難艦
Dawu-class rescue and salvage ship
大武軍艦(ARS-571)之模型
概觀
艦種救援打撈船
艦名出處大武鄉[1]
擁有國 中華民國
代號安海計畫
前型大湖級救難艦大同級遠洋拖船
製造廠台灣國際造船
計劃數6艘[2]
服役數1艘
技術數據
滿載排水量3,250噸[3]
全長87公尺[3]
全寬15.5公尺[3]
吃水4.9公尺[4]
燃料柴油
動力方式綜合全電力推進系統(IFEP)
最高速度18節(滿載)[3][5]
續航距離10,000浬(12節)[4]
乘員95人[4]
武器裝備T-75 20毫米機砲

發展

中華民國海軍自二戰後陸續接收大湖級救難艦與大同級遠洋拖船,然而這兩種救難艦因非作戰艦艇與預算排擠等因素而無法更新,導致其服役時間皆超過70年。2016年6月20日,海軍司令部發布「海軍未來12項建軍規劃」報告書,其中包含建造多種新型作戰艦艇的計畫,救難艦也必須同步更新以支援這些新型艦艇。[7]為此,海軍對新型救難艦提出了以下技術需求:[8]

  • 雙俥、雙舵及可變螺距螺槳推進器,具艏、艉輔助推進系統,可原地360度旋轉與側向移動。
  • 具動態穩定系統(可於海象4級下執行救難及水下打撈任務,並於海象5級(含)、海流2.5節以下具定位能力執行救難作業)。
  • 可拖帶3萬噸(含)以上之船隻,最大負荷可滿足至10萬噸。
  • 具海上消防噴灑作業能力及海洋污染基本處理能力。
  • 可視任務搭載水下遙控載具系統(ROV)(作業深度200公尺以上)及水下救援裝備等救難系統(潛水鐘)。
  • 具直升機救援平台及人員救難艇。

中華民國國防部於2018年8月28日以「安海計畫」為名編列新台幣36億5,800萬2千元的預算建造首艘新型救難艦。[9]該艦的建造標案於2020年12月2日由台灣國際造船以新台幣29億7,516萬元得標[10],並於翌年8月4日開始建造[7],2024年10月23日交付海軍,命名為「大武軍艦」。[6]

由於大武軍艦並不具備潛艦的深海救援能力[2],中華民國海軍另編列101億元預算籌建潛艦救難艦,以在陸續籌獲海鯤級潛艦時建立完整的深海救援能量,預計2027年啟動建案。[11][5]

設計

艦體

大武級救難艦採用全電力推進系統與可變螺距車葉[1],艦艏具有兩座油/水受補站,艦舯有兩座移動式海上乾貨受補站,艦艉另有一座垂直整補站。艦體左舷處有一艙門,其中搭載釋放與回收遙控潛水器(ROV)之吊臂,潛水器之控制室亦在左舷艙門處。[4]

為在海上維持定位以進行救難及水下打撈任務,大武級救難艦上裝有DP1級動態定位系統[12],可在海況4級以下、流速1.5節以下的環境中調控俥、舵、艏側推進器、艉側推進器與伸縮式全向推進器以保持艦體的絕對位置與方向。此套系統也可讓艦體在原地旋轉360度或側向移動,方便艦上人員在狹小的港內操艦。[4]

救難系統

大武級救難艦的艦體後部裝有一座拖纜絞機系統,可在船速6節、海況4級的狀況下拖帶十萬噸級的船隻。除此之外,本級艦上備有4座射程達120公尺的消防水槍,可澆滅難船上的火勢;全艦灑水系統則能讓救難艦免受火勢波及,或在核生化環境中進行艦體的清洗。[4]艦上另搭載最大潛深100公尺之潛水鐘英語Diving bell,可在4級海況下容納3人作業;最大潛深達500公尺之遙控潛水器則可搭載30公斤之酬載於100公尺範圍內進行搜索。[12][13]

整合式儎台管理系統

大武級救難艦裝有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研發的整合式儎台管理系統(IPMS)。[14]該系統採用商業現貨軟硬體,可控制艦體的推進模組、電力模組、艙面系統模組、輔機模組、壓載模組、損害管制模組、安全監視模組等子系統,並以三階式雙環光纖骨幹網路與艦內外通訊整合系統(ICS)與整合艦橋管理系統(IBS)連結,使艦上官兵可透過此套系統掌握全艦的狀態。此系統另附有艦上訓練模式模組,可供人員熟悉系統的操作訓練。[15]

同級艦

舷號 艦名 承造船廠 起造日期 安放龍骨日期 下水日期 交船日期 成軍日期 備註
ARS-571 大武 台灣國際造船 2021年8月4日[7] 2022年3月15日[3] 2023年3月27日[1] 2024年10月23日[6] 原型艦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洪定宏. 海軍大武軍艦交船 台船:自動化能力高、可拖帶萬噸級船舶. 自由時報. 2024-10-23 [2024-10-23]. 
  2. ^ 2.0 2.1 洪哲政. 海軍新型救難大武艦完成海試 今低調交艦. 聯合新聞網. 2024-10-23 [2024-10-23]. 
  3. ^ 3.0 3.1 3.2 3.3 3.4 洪臣宏. 國艦國造指標「新型救難艦」安放龍骨 預計2023年交船. 自由時報. 2022-03-15 [2022-04-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28). 
  4. ^ 4.0 4.1 4.2 4.3 4.4 4.5 朱明. 海軍「安海」救難新艦規格曝光 潛水鐘可達水深100公尺. 上報. 2019-1224 [2022-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28). 
  5. ^ 5.0 5.1 塗鉅旻. 「新同學」大武級救難艦入列海軍形象桌曆 少見的頂部結構一次看. 自由時報. 2024-12-29 [2024-12-29]. 
  6. ^ 6.0 6.1 6.2 游凱翔. 新型救難艦大武艦交船 海軍接續成軍前訓練. 中央通訊社. 2024-10-23 [2024-10-23]. 
  7. ^ 7.0 7.1 7.2 蘇仲泓. 「承平偵巡、戰時制海!」海軍新型救難艦今動工 國艦國造邁入高峰期. 風傳媒. 2021-08-04 [2022-04-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28). 
  8. ^ 國艦國造願景與商機 (PDF). 國防部海軍司令部. 2016-06-20 [2017-01-0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01-04). 
  9. ^ 108年度國防部所屬單位法定預算書表 (PDF). 中華民國國防部: 291. 2018-09 [2022-04-2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8-06). 
  10. ^ 羅添斌. 新型救難艦由台船29.7億得標 112年8月前交付海軍. 自由時報. 2020-12-02 [2022-04-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28). 
  11. ^ 塗鉅旻. 新型救難艦「大武艦」今交付海軍 待訓練、驗證完畢擇日成軍. 自由時報. 2024-10-23 [2024-10-23]. 
  12. ^ 12.0 12.1 洪臣宏. 海軍造新型救難艦 拖帶10萬噸級商船也難不倒. 自由時報. 2020-12-03 [2023-08-10]. 
  13. ^ 洪哲政. 新型救難艦將開工 國防部允年底完成潛艦救難規劃 . 聯合新聞網. 2021-07-14 [2022-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5). 
  14. ^ 吳秉鍇. 國艦國造再傳佳音 海軍新型救難艦開工. 經濟日報. 2021-08-04 [2022-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28). 
  15. ^ 錢逸. 新一代船艦資通網路系統規劃與建置. 新新季刊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 2018, 46 (4): 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