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讨论:地区词处理/存档一
本页是以往讨论的存档。请勿编辑本页。若您想发起新讨论或重启现有讨论,请在当前讨论页进行。 |
繁简转换和地区词分别处理
建议将繁简转换和地区词分别处理,由于地区词的差异同繁简转换的差异相比,所占的比例是相当小的,网页头部的选项只提供简体和繁体的转换。地区词只通过各个词条加以处理,比如在英语里,不会因为英国和美国的用词差异而加以自动替换,中文也是一样。实际上,地区词的比例是相当少的,采用全局的地区词转换带来的麻烦远远大于其带来的好处。强烈建议取消网页头部的地区选项,将涉及到地区词的条目只在该条目头部建立地区词转换,只在本条目生效,这样既可以解决地区词的问题,也可以促进不同华人社群之间的理解沟通。—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Ctixyz(对话|贡献)加入。
关于建立Wikipedia:地区词处理指引页面的提议
参见:Wikipedia:繁简转换请求、Wikipedia:关于改革字体、地区词转换功能的调查、Wikipedia:地区词处理、Wikipedia:投票/页顶自动转换标签
在大约一年之前,由于维基百科繁简转换系统的混乱而曾经发生了一场深入主题的讨论,这场讨论直接导致了现今的简繁公版的建立。
根据这场讨论的结果,繁简转换应该与地区用词转换相互分离,且“地区词的替代,如有必要的话,应额外建立机制解决”。目前依然存在着这样的一种趋势,认为zh-hans与zh-hant只不过是zh-cn和zh-tw的简单替代,而这事实上违背了简繁公版建立的初衷。因此,在现今已在技术层面上将繁简转换与地区用词转换分离的前提下,我提议建立相应的方针抑或指引,来为分离的繁简转换和地区用词转换予以规范。
在Wikipedia:繁简转换请求中,我们可以看见这一句话:“维基已达成新共识,繁简转换暂不接受“地区惯用词”(包括不同地区的译名、用语差别)的替换,例如“印表機”和“打印机”等。”而在支持这个共识的众多维基人中,有许多人都以“‘繁简处理’有必要和‘地区词汇替换’分开处理”作为支持的理由。既然如我上述所说,现今已然在技术层面分离了“繁简转换”和“地区用词转换”,所以这个共识也有进行更新的必要。
在发起这个讨论之前,我私下里根据我对地区用词转换的理解拟定了一个并不十分完善的草案,并征求了Srr君(当前共识的发起人)、恶龙君、Shinjiman君(在技术层面上解决了两大转换分离的问题)等维基人的意见。在他们对这一草案表示不反对抑或赞成的基础上,我决定将此草案提交给维基百科社群。如果有可能的话,或许可以作为一个蓝本,在经过此次讨论并修订后,推动正式方针/指引的产生。—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8年4月22日 (二) 00:48 (UTC)
- 其实目前设立了公板,已经达到了不牵涉“地区惯用语”的转换页面。假若继续限制地区惯用语(包括不同地区的译名、用语差别)的替换,那么zh-cn(大陆简体)、zh-hk(港澳繁体)、zh-tw(台湾正体)和zh-sg(马新简体)存在的意义便显得无力。我在概念上支持新方案的推行以取代旧的共识,只在一些细节上认为值得斟酌。Stewart~恶龙 2008年4月22日 (二) 03:15 (UTC)
- 其实,限制全局转换,也不影响zh-cn/zh-tw/zh-hk/zh-sg的存在意义的。因为手动转换,也必须依托这几个语言页的存在。我觉得你想表述的是:全局转换的维护比单个页面手动转换的维护要方便些。— fdcn talk — 2008年4月23日 (三) 01:00 (UTC+8) — 2008年4月22日 (二) 17:00 (UTC)
- 支持这一举动。—不想放弃 (留言) 2008年4月22日 (二) 04:03 (UTC)
- 几点(!)意见:
- 谁来决定一个词语能否加入“全局转换”?建议订一个更清晰的标准,或者由投票或管理员决定。
- 既然““-{A|转换内容}-”是全文转换的源代码实现,但这一方式实现的全文转换往往会导致转换代码与条目正文的代码混淆不清,不利于进行维护。”,我个人建议就不必把这一条写进草案,就说需要使用“
{{NoteTA}}
”即可。 - 既然通用繁体版和简体版不设地区惯用语转换,是否地名也是先到先得?个人恐怕这又成一个编辑站的焦点。—人神之间摆哈龙门阵 2008年4月22日 (二) 04:55 (UTC)
- 回应:
- 在我拟写的[[草案中,对加入全局转换的门槛有一个粗略的标准。这一标准的主要判断依据是根据字频和字数来作出判断。在目前我们处理的大多数过度转换来看,出错的大多是被转换词为一字或二字的转换,因此对这两类转换作出严格限定是很有必要的。
- 我个人对这点表示同意。-{A|转换内容}-或许只应写入更深入解释字词转换的技术文档中。
- 维基百科在条目名称上适用地区惯用词先到先得已是一项共识。而根据繁简转换不涉及地区用词转换的这一特点,zh-hans与zh-hant两大公版显然应该与条目原名一致,并沿用先到先得的规定。—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8年4月22日 (二) 11:20 (UTC)
- 繁简版的定位有疑问。以繁体为例,就像大陆人看香港报章,因为看不懂繁体字而转看简体字,但香港译名依然没变,什么-{碧咸、澳洲(贝克汉姆、澳大利亚)令大陆人摸不著头脑。更甚的是,网民根本不知这个繁体版是用台湾用语还是港澳用语。简体版对港澳台人来说反之亦然。这样的繁简版有何功用?网民不懂安装浏览器的繁简转换插件吗?网上很少地区转换插件,亦未必符合百科需要,固地区转换极留保留。YunHuBuXi 2008年4月22日 (二) 10:31 (UTC)
- 现在的讨论并不是打算要改变现有的转换机制,而是为现有的转换机制确定明确的规范。我认为香港译名->大陆译名的转换应该在“大陆简体”实现,而不是在普通的“简体”实现,以上。—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8年4月22日 (二) 11:20 (UTC)
- 我认为现有机制有问题,希望user:PhiLiP 在制定规范前解决这问题。一个条目可由多个来自不同地区的维基人合作写,他们都用自己熟悉的译名,并附上noteTA。但当用简体版观看该条目,阅读者无从得知这批译名在哪个地区通用。阅读者是有合理期望这批译名至少在同一个地区通用,但实际上可能这批译名混杂了两岸三地的译名,如果不用地区转换就无法切合其合理期望。YunHuBuXi 2008年4月22日 (二) 11:31 (UTC)
- 我觉得上面那位的意思就是说繁简版没有用,其实我也有相关的疑惑...—人神之间摆哈龙门阵 2008年4月22日 (二) 11:33 (UTC)
- 繁简版没有用。补充:自己装“阿里巴巴”、“firefox同文堂”做繁简转换就好。YunHuBuXi 2008年4月22日 (二) 11:37 (UTC)
- 简繁公版是根据Wikipedia:关于改革字体、地区词转换功能的调查中得出的共识而建立的,有其社群共识的权威性。换句话说,自己用不到也不一定代表其他人不会用:毕竟对(部分)管理员来说,简繁公版要优于带有地区用词转换的版本——因为经常要对条目进行各种类型操作,而标题一类的地区用词转换可能会带来一些不便。再换一个方面来说,“阿里巴巴”、“firefox同文堂”这类软件根本无法做到维基百科自家转换系统的精准,因为维基百科的转换出了错是随时可以修复的;而别人做的软件,转换错了你也只能凑合着看。而且,你又怎能保证所有人都会去安装这些软件呢?如果是mobile phone上网的又该怎么转换?如果我是一个新手,我要看一个百科网站居然还要我去安装软件,这样的体验恐怕并不好吧。—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8年4月22日 (二) 14:58 (UTC)
- 繁简版没有用。补充:自己装“阿里巴巴”、“firefox同文堂”做繁简转换就好。YunHuBuXi 2008年4月22日 (二) 11:37 (UTC)
- 我觉得上面那位的意思就是说繁简版没有用,其实我也有相关的疑惑...—人神之间摆哈龙门阵 2008年4月22日 (二) 11:33 (UTC)
- 我认为现有机制有问题,希望user:PhiLiP 在制定规范前解决这问题。一个条目可由多个来自不同地区的维基人合作写,他们都用自己熟悉的译名,并附上noteTA。但当用简体版观看该条目,阅读者无从得知这批译名在哪个地区通用。阅读者是有合理期望这批译名至少在同一个地区通用,但实际上可能这批译名混杂了两岸三地的译名,如果不用地区转换就无法切合其合理期望。YunHuBuXi 2008年4月22日 (二) 11:31 (UTC)
- 繁简公版是有用的。在不涉及地区用语的其它语汇上,不就是它在转换么,这就是它的最大用处,用不着针对同一简体(或繁体)地区一一设定了。否则无论是手动转换还是全局转换,都要多10道转换库的相同简繁词汇要维护。再者也解决了同是简或同是繁的地区谁主谁次的认定,有一个共同的基础,这也是技术用途。对只希望简繁不在乎地区用语区别的读者它也有用。最后,一个zh-cn地区的希望看到繁体,这也是它以后潜在的用途。
- 读者怎么会无从得知这批译名在哪个地区通用呢?用noteTA下拉选单上就可以查阅(当然需要编者维护,但所有的东西不都是要维护的么?)。如果仅指出繁体,读者也明白它在台湾、港澳通用。(额外一说,我不太赞成地区转换写进全局转换,就是因为你不容易通过noteTA查出不同地区的差别。)
- 现在的讨论并不是打算要改变现有的转换机制,而是为现有的转换机制确定明确的规范。我认为香港译名->大陆译名的转换应该在“大陆简体”实现,而不是在普通的“简体”实现,以上。—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8年4月22日 (二) 11:20 (UTC)
- — fdcn talk — 2008年4月23日 (三) 00:46 (UTC+8) — 2008年4月22日 (二) 16:46 (UTC)
- 补充一下:
- zh-hant/zh-hans(繁简公版):设立的目的除了切合部份人士需要之外,也包括希望能将来可作跨维基计划共用的转换,例如在一些不应有地区词转换的计划,像维基字典、维基文库一类。此外,繁简公板亦主要收录一些因单字(亦有多字)转换过度时出现的歧义,利用加入例子的情况,减少出错的机会(例如避免“皇后”转换成“皇后”)
- zh-cn/zh-tw/zh-hk/zh-sg(全局的地区转换):优点是可以一次过的对有关的省却了时间,尤其是在一些常用词汇的使用上;缺点是会不时出现过度转换的情况(如:tw:东加=>hk:东加,可是“东加拿大”这一类名词却因此同时需要加入转换,不然可能出现“汤加拿大”这一错误)
- {{noteTA}}(页面的地区转换):优点是可仔细对个页条目进行转换,作更细致的考量;缺点是在一些长条目更可能出现大量词汇需要转换,且对每一个条目作手工转换非常费时
- {{subjectTA}}(页面的主题式地区转换):优点是可以对有关主题的条目进行一次过转换,相较全局转换准确;缺点是仍需要手工加入,且亦有出错的机会,不及手工转换仔细
- Wikipedia:地区用词处理:页面可以将现时的各个地区词转换列出,可让用户和管理员即时查看有关的转换是否已经作全局转换,目前的情况是不少词条需要在几个转换表中查看,不方便检查,页面搜寻关键字便可查看有关的词汇。此外,也可列出一些不适合全局转换的特殊例子,以至版否决的例子,避免用词转换的重复申请。至于是否连申请地区用词转换也在此与Wikipedia:繁简转换请求分开进行,个人有点保留,因大部份用户对繁简转换已不甚了解,未必分得清是公板的转换还是地区词的转换。
- “小结”:各种繁简转换系统均有其优势弱点,宜交叉运用,以达效率和切合需要。另外,独立页面的转换可交由BOT去增加和修改,减省人手工作的需要。Stewart~恶龙 2008年4月23日 (三) 02:28 (UTC)
- 好像大家误会我的意思了....我再解释一下。至于这两个版面的优点和共识,当然是不可否认的。我是认为,如果取消了在繁简公版的地区用词转换,会导致一篇页面的可读性下降。现时所谓的“zh-hans与zh-hant两大公版显然应该与条目原名一致,并沿用先到先得的规定”只是一种理想情况,因为维基百科不可能强迫大家去干什么。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同一个条目往往是由不同地区的人编辑,使用的词语必然不同,就会导致同一篇页面使用不同的翻译方式,最后导致文章很难理解。举个例说,对于阿森纳足球俱乐部条目,作为一个大陆编者,我根本不知道HK的翻译是阿仙奴,繁体翻译是兵工厂,那么我编辑的时候,自然会用我最熟悉的阿森纳,其他的地区的编者同样也不知道有阿森纳这种名字,固然会使用他自己的译名。到最后,条目里就会充满了阿森纳、阿仙奴和兵工厂三种翻译。当取消了地区转换,只是把这三个词做简单的转换,我想,阿仙奴我还能大概猜得出来,而当我看到兵工厂,可能就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不是到各位对这个问题怎么看?—人神之间摆哈龙门阵 2008年4月23日 (三) 04:15 (UTC)
- 实际操作上,可能会在noteTA中这样填写:“zh:阿森纳;zh-hans:阿森纳;zh-hant:阿森納;zh-hk:阿仙奴;zh-tw:兵工廠”(这里假设阿森纳是因先到先得而占据),这样的话,因为是带“A”字的全文转换,实际上在zh-hans与zh-hant情况下,所有的“阿仙奴”与“兵工厂”也会被转换成为“阿森纳”或“阿森纳”,而并不会出现上述三种名称交替出现的现象。只有当没有填写zh-hans与zh-hant时(即“zh-cn:阿森纳;zh-hk:阿仙奴;zh-tw:兵工廠”)才会导致三种名称交替出现。—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8年4月23日 (三) 04:44 (UTC)
- 我补充一些对人神之间质疑的不理解:做为一个读者,如果你不熟悉四地区的语汇,你为何要切换到繁简公版下?直接用地区版本不就行了?公版并不导致地区版本的可读性下降,只是针对需要它或不在意地区用词差别(比如我)的人士。对编者来说,在编辑状态下不仅公版了,无论什么版本都有可读性问题。在这个意义下,要求繁简公版对地区用户也要有可读性的要求很奇怪,要求它有地区转换没有必要性。公版有一部分人的阅读需要,但它主要作用却不在阅读上。同时,要求繁简公版要加入地区转换有什么意义?那何必存在四个地区的用词转换?在后台技术上又如何分辨和分配?同简或同繁下以那一地区为准?— fdcn talk — 2008年4月23日 (三) 13:01 (UTC+8) — 2008年4月23日 (三) 05:01 (UTC)
- 好像大家误会我的意思了....我再解释一下。至于这两个版面的优点和共识,当然是不可否认的。我是认为,如果取消了在繁简公版的地区用词转换,会导致一篇页面的可读性下降。现时所谓的“zh-hans与zh-hant两大公版显然应该与条目原名一致,并沿用先到先得的规定”只是一种理想情况,因为维基百科不可能强迫大家去干什么。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同一个条目往往是由不同地区的人编辑,使用的词语必然不同,就会导致同一篇页面使用不同的翻译方式,最后导致文章很难理解。举个例说,对于阿森纳足球俱乐部条目,作为一个大陆编者,我根本不知道HK的翻译是阿仙奴,繁体翻译是兵工厂,那么我编辑的时候,自然会用我最熟悉的阿森纳,其他的地区的编者同样也不知道有阿森纳这种名字,固然会使用他自己的译名。到最后,条目里就会充满了阿森纳、阿仙奴和兵工厂三种翻译。当取消了地区转换,只是把这三个词做简单的转换,我想,阿仙奴我还能大概猜得出来,而当我看到兵工厂,可能就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不是到各位对这个问题怎么看?—人神之间摆哈龙门阵 2008年4月23日 (三) 04:15 (UTC)
- 忽然理解到上面有2维基人对可读性的担忧了,可能他们没有表述好。等我回头来写一下。— fdcn talk — 2008年4月23日 (三) 13:43 (UTC+8) — 2008年4月23日 (三) 05:43 (UTC)
补充建议
上面YunHuBuXi和人神之间对繁简公版的可读性提出了看法,但我著眼于技术全局转换下的公版,上面的讨论基本成了鸡同鸭讲。我想他们主要针对手动转换的noteTA(或其它TA)来说的,这里有确实有一个定位问题,怎么看公版的最终呈现?我认为可以考量以下的思路:
- 首先,简繁公版本身不应当负责地区转换,这个大方向要确定,因为这是由它的目标和技术定位确定的。所以,一个底线是,不能期望要在公版下对同一简体(或繁体)的每一个地区都有良好的可读性。
- 我认为,所有繁简的转换,都应尽可能地归到全局繁简转换下,尽可能不要手动繁简转换(建议这一点文字写入草案中)。它同时也是地区转换的基础。所以,在这个全局转换下,不应当有地区转换。无论现有的地区版本还是将来可能的新版本(如zh-hant-cn),都是以繁简公版的全局转换库为基础,全局不加入地区转换这一点必须确定。
- 所有的地区转换,都应尽可能地用手动转换实现,除了稳定和使用广泛的地区对应词汇,尽可能不要全局地区转换(建议这一点文字写入草案中)。这样,对这一部分稳定的全局词汇而言,阅读上的障碍是比较小的,因为它们太常用,非该地区的很多人都可以意识到其意义。比如程式->程序。大陆人读到它也没有太多理解上的麻烦。(之所以细述,是为下面的公版阅读性做埋伏)
- 上二项归纳就是:对手动转换(标题和全文),应当主要用于地区转换※,对全局转换,应当主要用于繁简转换。
- 那么,我想二位维基人的质疑就集中在手动的转换中对hant和hans的处理上了。对于这一部分的转换词汇,往往是各方不是很互相了解的用词。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手动的繁简转换(对hant和hans的填写)不会影响到后台wiki程序的处理,后台的地区处理仅仅是以全局的繁简转换为基础。同时,由于※,我们可以从某个意义上认为手动转换中填写hant和hans,也可以认为某种形式的地区转换。由这二点,我提出以下的有别于菲菇草案的处理方法:
- 在手动的繁简转换中,hant标签应当以用繁体地区有共同词汇来填,没有就以繁体地区词汇先来先得,hans则对应简体地区做同样处理(这个先来先得,是以处理noteTA标签来说,不是条目内文。)
- 上建议理由:
- 如果一个词汇在简体地区都用A,繁体地区都用B,在公版中却写成 hans:A;hant:A的繁体; ,然后在繁体下看通篇都是A,确实是有一些不合理。反之亦然。
- 对读者来说,他是希望通过noteTA来观察地区用语的情况的(手动转换主要就应是用于地区转换)。如果他看到只有hant:X一项而没有zh-tw或zh-hk,他会认为X是在台湾港澳都通用的。(如果要求zh-tw或zh-hk都必须填,又失去了hant的本来的简化维护意义了。)
- 对没有共同词汇的简体或繁体,也不影响读者对些的地区用词考察的误判,因为会有单独的zh-tw:XX之类的显示在那里。
- 这种处理也不影响到繁简公版的立意,对后台技术处理并不产生干扰。
— fdcn talk — 2008年4月23日 (三) 14:59 (UTC+8) — 2008年4月23日 (三) 06:59 (UTC)
- 有一点疑问:这么做似乎又回到了把hans当cn,把hant当tw的情况了。我是这么看的:在zh(不转换)的情况下,不进行繁简与地区用词替换,这个时候无论是繁体还是简体的使用者都可以看到没有进行任何转换的原文。而hans和hant则应该在zh的基础上,只增加繁简的转换,绝不要与地区转换挂钩。然后再在cn、tw、hk、sg四个模式下再进行地区转换的细分,这样才算是将繁简转换与地区用词转换彻底分开。而且,话又说过来,如果不进行地区转换的zh-hans和zh-hant存在阅读障碍,那么什么都不进行转换的zh岂不会有更多的障碍?既然要让繁简转换和地区转换分工,那就要分得彻底,就要让每个模式各司其职。—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8年4月23日 (三) 09:34 (UTC)
- 呵呵,User:PhiLiP你终于理解到我的疑惑了。如果与地区挂钩,“这么做似乎又回到了把hans当cn,把hant当tw的情况了”;如果不与地区挂钩,则可读性要降低。其实问题的关键就是这几个模式的用途,如果繁简公版的主要用途就是为了便于管理员管理、为以后其他维基项目作参照、供一些特殊需要的用户使用的话,那么这个问题就不成为问题了。—人神之间摆哈龙门阵 2008年4月23日 (三) 09:55 (UTC)
- 有一点疑问:这么做似乎又回到了把hans当cn,把hant当tw的情况了。我是这么看的:在zh(不转换)的情况下,不进行繁简与地区用词替换,这个时候无论是繁体还是简体的使用者都可以看到没有进行任何转换的原文。而hans和hant则应该在zh的基础上,只增加繁简的转换,绝不要与地区转换挂钩。然后再在cn、tw、hk、sg四个模式下再进行地区转换的细分,这样才算是将繁简转换与地区用词转换彻底分开。而且,话又说过来,如果不进行地区转换的zh-hans和zh-hant存在阅读障碍,那么什么都不进行转换的zh岂不会有更多的障碍?既然要让繁简转换和地区转换分工,那就要分得彻底,就要让每个模式各司其职。—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8年4月23日 (三) 09:34 (UTC)
- 现行基本上是采用了菲菇刚指出的一套系统吧,fdcn的那个确实有考虑因素存在,但繁简公板的可读性方面理应该不及地区版本是目前的情况。Stewart~恶龙 2008年4月23日 (三) 10:11 (UTC)
- 只填zh-hant而不填zh-hk,zh-tw应视为“漏填”而非“当作港澳台使用相同字词”。正确来说zh,zh-hans,zh-hant;zh-cn;zh-hk,zh-tw应全部填上,zh-sg有需要(e.g.星马的亚细安 = 台湾的东协 = 大陆/港澳的东盟)才填。但很多资深维基人习惯了在正文中间大量使用-{A|zh-cn:XX;zh-hk:YY}-而非使用{{noteTA|1=zh-cn:XX;zh-hk:YY}},这样读者无从在noteTA观看各区转换啊。YunHuBuXi 2008年4月23日 (三) 11:19 (UTC)
- 就我个人情况而言,想指出zh-sg一般不是不填,而是不熟悉所以留空。曾尝试以google作字词量判断,但较难准确找出新马简体的使用率。Stewart~恶龙 2008年4月29日 (二) 14:29 (UTC)
- 只填zh-hant而不填zh-hk,zh-tw应视为“漏填”而非“当作港澳台使用相同字词”。正确来说zh,zh-hans,zh-hant;zh-cn;zh-hk,zh-tw应全部填上,zh-sg有需要(e.g.星马的亚细安 = 台湾的东协 = 大陆/港澳的东盟)才填。但很多资深维基人习惯了在正文中间大量使用-{A|zh-cn:XX;zh-hk:YY}-而非使用{{noteTA|1=zh-cn:XX;zh-hk:YY}},这样读者无从在noteTA观看各区转换啊。YunHuBuXi 2008年4月23日 (三) 11:19 (UTC)
两个修订版本
根据上述提出了几种建议,整理了两个修订的版本:
- 修订一、修订二。
- 以下是简要说明:
- 第一个修订是“以投票方式加入全局转换”的修订(最初的草案则是“由管理员权衡是否加入全局转换”);
- 第二个修订是根据Fdcn君的提议所作的修订(“所有繁简的转换,都应尽可能地归到全局繁简转换下,尽可能不要手动繁简转换”这句话加到Wikipedia:繁简处理比较好,因此最好放在下一个字词转换系统的讨论中);
- 以上的两个修订不保证会有因理解问题而造成的错误,如果发现希望能够指出。—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8年4月23日 (三) 10:25 (UTC)
- 关于修订二:“zh-hant标签应当以用繁体地区有共同词汇来填,没有就以繁体地区词汇先来先得,zh-hans亦然。”先到先得是一个不得已的做法。既然有了转换功能,是否在没有繁体/简体地区有共同词汇的情况下,zh-hant/zh-hans标签不填更为好一些?--百无一用是书生 (☎) 2008年4月24日 (四) 12:24 (UTC)
- 不填写的话会在zh-hans和zh-hant的模式下,在noteTA中出现错误(不过后文依然可以正常转换)。—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8年4月24日 (四) 14:05 (UTC)
- 延伸书生所言,就我这样半调子的维基使用者来说,现在的地区词转换根本是越玩越复杂,一般我只会填tw/cn,懂得先填hant/hans再填tw/cn的编者根本微乎其微吧。看完上面一长串讨论,我发现,我根本看不懂!(hant/hans在我看来是画蛇添足的东西)何况偶尔来编修的一般用户?这方面恐怕是需要专人维护,否则到最后一堆规则徒然陷入一摊烂泥。就维基这种“大众化”取向的地方,规则本该平民简单的。— WiDE 怀德 留言 2008年4月24日 (四) 23:56 (UTC)
- 老实承认,上面的讨论我也是看到一半以后,就完全看不懂你们在讨论些什么了。如果这样说太严厉请各位包涵,但我真的有种感觉,觉得这些讨论根本是因为某种程度的意识型态坚持(例如坚持字码转换与地区用语转换的脱钩),结果让原本简单好用的转换工具搞成一个没人看得懂的死胡同......—泅水大象 讦谯☎ 2008年4月25日 (五) 01:33 (UTC)
- 老实承认,其实我一般都不敢用繁简转化,也是觉得太麻烦,不过我觉得既然这个方针存在的目的本来就不是面向普通的编辑者,那么稍微麻烦一点也不是不可以接受,对于现时的方案我个人觉得没有太多的意见。我觉得可以将有的东西彻底分开点。也就是说把繁简转换回归它的本质。而繁简公版可以由专人或专门的一群人来维护。毕竟我想需要用到繁简公版的人数并不是那么的可观—人神之间摆哈龙门阵 2008年4月25日 (五) 02:33 (UTC)
- 老实承认,上面的讨论我也是看到一半以后,就完全看不懂你们在讨论些什么了。如果这样说太严厉请各位包涵,但我真的有种感觉,觉得这些讨论根本是因为某种程度的意识型态坚持(例如坚持字码转换与地区用语转换的脱钩),结果让原本简单好用的转换工具搞成一个没人看得懂的死胡同......—泅水大象 讦谯☎ 2008年4月25日 (五) 01:33 (UTC)
- 关于修订二:“zh-hant标签应当以用繁体地区有共同词汇来填,没有就以繁体地区词汇先来先得,zh-hans亦然。”先到先得是一个不得已的做法。既然有了转换功能,是否在没有繁体/简体地区有共同词汇的情况下,zh-hant/zh-hans标签不填更为好一些?--百无一用是书生 (☎) 2008年4月24日 (四) 12:24 (UTC)
- 我也看不大懂。现在的繁简转换我都已经不会用了。还是希望弄得简单一些,不要太复杂。要提高易用性呀!--百无一用是书生 (☎) 2008年4月25日 (五) 02:49 (UTC)
- 我理解一些人的感受。不过,目前讨论的一些事项,是以前许多讨论与碰撞后渐渐艰难得出的一些共识,这里面当然意识型态坚持的因素,但我们不能回避。请参看众多的争执:Wikipedia talk:繁简处理/关于地区标签和简正/繁体标签的共识、Wikipedia talk:繁简处理/建议取消地区标签重回简正/繁体标签、Wikipedia:关于改革字体、地区词转换功能的调查等。我以前并没有参与这些讨论,但看了其中的很多内容后,理解到其中的激烈和一些合理之处,以前我在技术上将几个地区语言的标签改成下拉,也是为了临时因应其中的意识型态坚持。正如我们设立先到先得一样是为了解决这种坚持,今天的一些做法也有这样的因素。
- “规则的简单性”这一要求是合理的,后继的讨论中应当注意到这一点,这实在应当做为一个必须尽量考量的因素。
- hant/hans设立绝不是画蛇添足,字码转换与地区用语转换脱钩也绝不是出于对意识型态坚持。这里不展开说明它了,目前的这两个做法,既有维基程式与界面的维护需要,更有用词转换这一问题本身复杂性的需要,为了应对更多的应用情况,比如维基文库。简繁公版设立和两种转换的区分是经过大量讨论得来,如果有质疑是可以再行解释与探讨,简单地否定它失之武断了。
- 中文的转换功能到今天仍有一些缺憾,这是中文世界的特有复杂。这些缺憾,不仅仅是老外们在后台的支持不力,主要也是中文的用词转换有很多不能公式化程序化处理,需要人力来维护,很多的维护可能会不像它看起来应有的简明。为了有更好的效果,还是必须要有一套办法和规则来明确与细化它,否则我们还会面临如山的转换要求堆积。相关的努力是必要的,我支持本主题讨论的继续以便能巩固一些做法。如果它的复杂影响到参与的门槛,一方面努力降低它,另一方面,这是维基,可以各司其位地进行维护。维基目标是条目,它的参与却不仅仅是写条目。— fdcn talk — 2008年4月25日 (五) 11:29 (UTC+8) — 2008年4月25日 (五) 03:29 (UTC)
- 我也看不大懂。现在的繁简转换我都已经不会用了。还是希望弄得简单一些,不要太复杂。要提高易用性呀!--百无一用是书生 (☎) 2008年4月25日 (五) 02:49 (UTC)
- 太深奥的理念我就不想去多谈了(因为看不懂也不了解其实质意义何在),但简单的两个建议是:1.规则要简单;2.不能折损原本就已做到的转换效果。既然说是需要人力来维护的事情,就不能把规则搞得太复杂,因为无论您把规则架构定义得多完善,一旦复杂起来之后参与者自然会变少,等于形同虚设。这两点请务必参考......—泅水大象 讦谯☎ 2008年4月25日 (五) 05:10 (UTC)
- OK,你会看到,规则和它的使用会简单的。规则背后的讨论不简单而已。— fdcn talk — 2008年4月25日 (五) 13:32 (UTC+8) — 2008年4月25日 (五) 05:32 (UTC)
- 同意,只有当规则简化到大家都能接受的程度,该规则才会起作用。—人神之间摆哈龙门阵 2008年4月26日 (六) 17:30 (UTC)
- OK,你会看到,规则和它的使用会简单的。规则背后的讨论不简单而已。— fdcn talk — 2008年4月25日 (五) 13:32 (UTC+8) — 2008年4月25日 (五) 05:32 (UTC)
- 太深奥的理念我就不想去多谈了(因为看不懂也不了解其实质意义何在),但简单的两个建议是:1.规则要简单;2.不能折损原本就已做到的转换效果。既然说是需要人力来维护的事情,就不能把规则搞得太复杂,因为无论您把规则架构定义得多完善,一旦复杂起来之后参与者自然会变少,等于形同虚设。这两点请务必参考......—泅水大象 讦谯☎ 2008年4月25日 (五) 05:10 (UTC)
根据上面的一些意见,现提出下面的三个大致的草案修改方向:
- 地区用词加入全局转换实行投票共识制
- NoteTA中的填写不作限制,但要能够实现预期的功能,而且不会报错
- 熟悉繁简公版机制的编者会逐渐地将NoteTA中的内容修改为推荐的格式
以上。—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8年4月25日 (五) 10:27 (UTC)
- 除了zh-sg外,zh,zh-hans,zh-hant;zh-hans;zh-cn;zh-hk;zh-tw在任何情况(除{{SubjectTA}}外)都要填满。zh-hans,zh-hant不应视为台港澳共同词汇,而是只原文的繁体化。
- 填noteTA应按zh,zh-hans,zh-hant;zh-hans;zh-cn;zh-hk;zh-tw顺序排列。
- zh,zh-hans,zh-hant;zh-hans;zh-cn;zh-hk;zh-tw共7项,如果相同转换参数,在转换说明(dt= / d1=)应组合列出。例如:“不转换、繁体、台湾、港澳→澳洲;简体、中国大陆→澳大利亚”。
- 支持“地区用词加入全局转换实行投票共识制”。
- 现时如果在noteTA没填转换说明(dt= / d1=),仍会自动显示电脑自动产的的转换说明画面,并把“中国大陆”、“台湾”等国家/地区字眼用灰色底色使其更显眼。但反而有填转换说明的,地区字眼却无法自动用灰色底色显示,要如何解决?
- 要扫除正文的逐一转换-{zh-cn:X;zh-tw:Y;zh-hk:Z}-,改为在noteTA一次过列出。
- 大量使用正文逐一转换的条目、没有把zh,zh-hans,zh-hant;zh-hans;zh-cn;zh-hk;zh-tw共7项参数填满的条目,应自动归入一个category让有心人维护。
- 以上:YunHuBuXi 2008年4月25日 (五) 11:45 (UTC)
- 强制填满、排列是多此一举,毫无必要。— WiDE 怀德 留言 2008年4月26日 (六) 01:45 (UTC)
- 从技术上来讲,没必要将“zh,zh-hans,zh-hant;zh-hans;zh-cn;zh-hk;zh-tw”全部填满,纯粹增加操作的难度,而且干嘛要歧视zh-sg?(我注意到阁下最近删除某些主题转换中zh-hans与zh-hant的举动,这样会导致XXTA在没有填写的模式下的错误显示)
- 如何排序并不会影响转换的结果,只会增加操作的难度;
- 例子与阁下的第一项“只是原文的繁体化”,用dt/dx列出同样陡增操作难度;
- 一会儿后我会修改草案体现出;
- 灰色底色应该是code代码格式(<code></code>)的原因吧;
- 同意;
- 现有的ParseFunction没有提供字符串处理的功能,无法在模板中编写出来。—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8年4月25日 (五) 12:23 (UTC)
- 强制填满、排列是多此一举,毫无必要。— WiDE 怀德 留言 2008年4月26日 (六) 01:45 (UTC)
- 关于5,是CSS处理,可以自行在dt或dn中用<span class="lanLabel">大陆<span>来排版同样效果。
- 除了4,6,其它的增加了规则的复杂度和维基人对它理解的难度,不做也没有本质上的错误。— fdcn talk — 2008年4月25日 (五) 20:39 (UTC+8) — 2008年4月25日 (五) 12:39 (UTC)
- 如果选填转换参数,不就等于混淆了zh-cn,zh-hans、zh-tw,zh-hant吗?YunHuBuXi 2008年4月25日 (五) 12:47 (UTC)
- 我觉得,只有具体地区与繁简公版有别时才有必要必须填。我觉得繁体可以代表没有填写的港澳台,读者可以认为该繁体词是港澳台也使用。一直以来,很多维基人也是这么做的。强制都填写,只是为了描述中出现各地区在用什么词汇,为了这一点理解上的便利增加的维护维护工作量不合算。
- 对缺填地区用词的描述,一个办法可以交给机器人依据公版来填全来解决,另一个办法也可以期待后台来自动生成描述。但不用出现在规则中。— fdcn talk — 2008年4月25日 (五) 23:22 (UTC+8) — 2008年4月25日 (五) 15:22 (UTC)
- 如果选填转换参数,不就等于混淆了zh-cn,zh-hans、zh-tw,zh-hant吗?YunHuBuXi 2008年4月25日 (五) 12:47 (UTC)
与主题不是很相关的问题
第一是noteTA的优先级,为何我的全局设置是不转换但是浏览使用noteTA的页面时看到的输出都是转换过的结果,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是建议那些不是直接调用到最终输出页面的中间模板(我也不知道怎么说,具体的例子比如这个:Template:斯里兰卡国家简称)不要使用手动转换,因为在调用的时候会产生错误。 Mu©dener 留 言 2008年4月25日 (五) 20:20 (UTC)
整合意见后的草案
(本来这件事该昨天就做的,结果我玩游戏去了>.<)在User:PhiLiP/Wikipedia:地区用词处理修改了一下上面讨论中争议较大的部分段落文字,如果后续讨论已经没有较大的争议了,那么我便将它移动到wikipedia名字空间下了。—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8年4月26日 (六) 18:11 (UTC)
- 未填满的noteRTA可否自动显示“本noteTA未填满,请尽快完善”字样,并归入category:不完整NoteTA?
- 现在的按钮图示一点也不好看,还是从前那个较好。修改按钮图示前可否先取共识?
- 参数选项可否增设“多项合并”以节省空间?例如填“zh-tw+zh-hk:澳洲”,显示“台湾+港澳:澳洲”(现在是台湾:澳洲; 香港:澳洲)。
- 只回答第一个与第三个:现在的ParseFunctions无论我们在前台怎么写都不能完成阁下所要求的功能,因为ParseFunctions根本没有提供对字符串进行处理的功能。(阁下如果有神通能将StringFunctions这个插件弄上维基服务器的话,我亲自来写这两个功能)—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8年4月29日 (二) 12:00 (UTC)
- 原来是技术问题…这份草案我全然同意,就只有不太满意noteTA的按钮图示而已。YunHuBuXi 2008年4月29日 (二) 12:08 (UTC)
- 我倒觉得没什么问题,支持新的。Stewart~恶龙 2008年4月29日 (二) 14:25 (UTC)
- 原来是技术问题…这份草案我全然同意,就只有不太满意noteTA的按钮图示而已。YunHuBuXi 2008年4月29日 (二) 12:08 (UTC)
- 回答一下2,原先的图示是AT两个字母,这让读者不明所以,故改文汉字。应当说汉↔汉能形象反应这种互相转换。看到你喜欢原先的色彩,就先回退到原先的色彩汉汉,从美观计,中间的“↔”符减去。在保证形象易懂下,可以提出你自己的图示,可以在这个模板{{CH/logo}}中修改并能立即生效。原先的字母不要考虑了。— fdcn talk — 2008年4月30日 (三) 22:46 (UTC+8) — 2008年4月30日 (三) 14:46 (UTC)
开始后续的工作与讨论
大概过了一个星期了,后来的草案修订稿并未遇到其他的争议,因此现在已移动到Wikipedia:地区词处理上,并由Fdcn兄根据上个星期对{{NoteTA}}系列模板所作的更新修订了一部分内容。
此外,还根据Wikipedia:繁简处理与Wikipedia:地区词处理的大致内容概括建立了一个新的Wikipedia:字词转换处理页面,旨在作为维基百科字词转换系统的总括页面。我个人的意见是并不需要将繁简处理与地区词处理合并到字词转换处理当中,而只在字词转换处理页面中通过{{main}}设立主页面,以避免混淆。
目前还需要的后续工作与讨论,其一是对Wikipedia:繁简处理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修改,以分离旧有的地区词转换说明;其二是为地区用词的全局转换候选提供完整的投票方案(现在的Wikipedia:地区词处理中已提供了一个方案,如无异议则可直接采用);其三则是在完成上述二项之后,让Wikipedia:字词转换处理、Wikipedia:繁简处理与Wikipedia:地区词处理成为正式的指引,我个人建议采用在两周内无人反对即通过为指引的方式。
- 以上。—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8年5月3日 (六) 10:58 (UTC)
- 非常同意订立为指引,希望再有两星期时间让大家研读。Wikipedia:繁简处理中的大部分内容应清除(很多已在Wikipedia:字词转换处理中),仅保留对繁简字转换的政策、规则,同地区词转换并列。— fdcn talk — 2008年5月4日 (日) 01:10 (UTC+8) — 2008年5月3日 (六) 17:10 (UTC)
一问,zh-hans、zh-hant在{{NoteTA}}中是不是只在基本的繁简转换也会出错的时候才有必要填上?Stewart~恶龙 2008年5月5日 (一) 18:29 (UTC)
- 最合理的方式本来应当是zh,zh-hant,zh-hans都不要填,zh-hant,zh-hans在繁简转换出错纠错时填。但现在的技术实现还有不合理之处,变成了为在zh-hans,zh-hant,zh下要正确显示,必须填写了。在技术完善之前,目前是不做要求,由用户自行按需填写,但不要阻碍填全zh,zh-hant,zh-hans的努力。— fdcn talk — 2008年5月12日 (一) 03:30 (UTC+8) — 2008年5月11日 (日) 19:30 (UTC)
- “还有不合理之处,变成了为在zh-hans,zh-hant,zh下要正确显示,必须填写”可以再解释一下吗?Stewart~恶龙 2008年5月20日 (二) 16:49 (UTC)
- 目前是,如果不填,在全文转换代码-{A|}处或noteTA处的显示会出错。不过,目前菲菇找到了解决办法,在技术客栈里有说明。也许,真的可以不用填写它了。— fdcn talk — 2008年5月21日 (三) 02:00 (UTC+8) — 2008年5月20日 (二) 18:00 (UTC)
- “还有不合理之处,变成了为在zh-hans,zh-hant,zh下要正确显示,必须填写”可以再解释一下吗?Stewart~恶龙 2008年5月20日 (二) 16:49 (UTC)
已经大概过了两个星期了,并未有其他的改动意见产生,根据先前的成为指引的方式,今明两天这一系列页面便即将成为正式的指引。因此,如果您对此还有什么意见,一定要尽快在这里发言,让我们了解。—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8年5月20日 (二) 16:16 (UTC)
- 就是很不喜欢一定要填zh-hans、zh-hant。惯了只填cn,tw,hk。另外,条目调用CGroup时能否隐藏内里的转换。YunHuBuXi 2008年5月20日 (二) 16:25 (UTC)
- 也有些情况是为防止字词的过度转换,因此加入填写zh-hans、zh-hant的。zh就真的不知道为什么要填了,为了统一整个条目在“不转换”下的用词?Stewart~恶龙 2008年5月20日 (二) 16:49 (UTC)
- 我认为都不必要填。防止过度转换其实可以在全局中进行。— fdcn talk — 2008年5月21日 (三) 02:00 (UTC+8) — 2008年5月20日 (二) 18:00 (UTC)
- 也有些情况是为防止字词的过度转换,因此加入填写zh-hans、zh-hant的。zh就真的不知道为什么要填了,为了统一整个条目在“不转换”下的用词?Stewart~恶龙 2008年5月20日 (二) 16:49 (UTC)
- 指引目前是哪几个会列为正式?可以再重述一次吗?Stewart~恶龙 2008年5月20日 (二) 16:49 (UTC)
- Wikipedia:字词转换处理、Wikipedia:繁简处理与Wikipedia:地区词处理三个指引。—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8年5月21日 (三) 04:41 (UTC)
- 可以设置为指引了。— fdcn talk — 2008年5月24日 (六) 20:40 (UTC+8) — 2008年5月24日 (六) 12:40 (UTC)
- Wikipedia:字词转换处理、Wikipedia:繁简处理与Wikipedia:地区词处理三个指引。—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8年5月21日 (三) 04:41 (UTC)
没有zh-mo
我想使用{{noteTA}}把特定字词转换为澳门专用词, 但是似乎不支持zh-mo(noteTA清单中只使用zh-mo的话, 网页右上转换列表只显示"zh-mo",有其他语言的时候连zh-mo都不显示. 我访问http://zh.wikipedia.org/zh-mo/条目名 找不到网页.维基何时会支持zh-mo的转换呢? 例子:自由大道(原名自由大马路, 因为不符合国际惯例我就把它改名了;但澳门的确只会称呼它为"大马路") Ivantalk (留言) 2010年8月14日 (六) 15:27 (UTC)
- zh-mo禁用掉了。Liangent (留言) 2010年8月14日 (六) 16:40 (UTC)
- 为甚么禁用, 甚么时候禁用呢? 我对这问题的背景不太了解啊, 有甚么历史资料可以让我查看吗?我是觉得有需要把zh-mo放出来的。不会是对zh-mo歧视吧?Ivantalk (留言) 2010年8月15日 (日) 16:44 (UTC)
- 绝对不会歧视,但是MediaWiki:Variantname-zh-mo中确实禁用了!?
- 虽然我本身也对所谓的mo(澳门语言)不清楚,但是我也对此问题感到好奇。--Twhk2011 (留言) 2010年8月15日 (日) 16:52 (UTC)
- 澳门用词大部分跟香港一样。--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0年8月15日 (日) 17:03 (UTC)
- 所以我用zh-hk去转换出"大马路"就不恰当了。香港也称作大道的。如果说到用语上的差异,主要就是政府架构、行政、教育、宗教和公共事业等方面了;其他诸如博彩、银行、地产等大行业用语都是跟国际接轨的。但那就不等于要被zh-hk大一统了吧?Ivantalk (留言) 2010年8月15日 (日) 17:21 (UTC)
- 香港也可以叫作大马路,反而大道却是内地用得比较多吧?—ATRTC 2010年8月16日 (一) 11:31 (UTC)
- 香港和澳门的‘马路’都是泛称,香港的街道制度中应该没有一条路的正式名称是‘XX马路’(除非是别称),有‘大马路’出现的情况也属于泛称;澳门就不一样了,‘马路’和‘大马路’都是正式街道名称。详见条目澳门街道。(我有参与这个条目,所以对这问题还是比较熟悉的)至于例子,你不知道香港有‘皇后大道东’、‘皇后大道中’和‘皇后大道西’吗?成龙留了手印的那条‘星光大道’呢?(据网络搜索,内地其实也有‘大马路’的,只是非常少)。有点离题了,呵Ivantalk (留言) 2010年8月17日 (二) 13:47 (UTC)
- 但也不致于需要转换吧,名从主人本来就是合理的。—ATRTC 2010年8月18日 (三) 02:40 (UTC)
- 针对你的回复,如果澳门人和香港人到葡萄牙或其他英语国家遇到en:Avenue和pt:Avenida,就会有著不一样的翻译了(XX大马路 vs XX大道);如果你说要以官方定之中文称谓为准,一者不符合使用者习惯,二者更多地方是没有官方中文定称的。名从主人是应该,所以如果可以有转换,香港及其他华语地方的大道不会因为使用zh-mo而转为大马路;澳门的大马路也不会因使用非zh-mo语言而转换为大道。Ivantalk (留言) 2010年8月18日 (三) 04:20 (UTC)
- 那在下没意见。—ATRTC 2010年8月19日 (四) 00:49 (UTC)
- 针对你的回复,如果澳门人和香港人到葡萄牙或其他英语国家遇到en:Avenue和pt:Avenida,就会有著不一样的翻译了(XX大马路 vs XX大道);如果你说要以官方定之中文称谓为准,一者不符合使用者习惯,二者更多地方是没有官方中文定称的。名从主人是应该,所以如果可以有转换,香港及其他华语地方的大道不会因为使用zh-mo而转为大马路;澳门的大马路也不会因使用非zh-mo语言而转换为大道。Ivantalk (留言) 2010年8月18日 (三) 04:20 (UTC)
- 但也不致于需要转换吧,名从主人本来就是合理的。—ATRTC 2010年8月18日 (三) 02:40 (UTC)
- 香港和澳门的‘马路’都是泛称,香港的街道制度中应该没有一条路的正式名称是‘XX马路’(除非是别称),有‘大马路’出现的情况也属于泛称;澳门就不一样了,‘马路’和‘大马路’都是正式街道名称。详见条目澳门街道。(我有参与这个条目,所以对这问题还是比较熟悉的)至于例子,你不知道香港有‘皇后大道东’、‘皇后大道中’和‘皇后大道西’吗?成龙留了手印的那条‘星光大道’呢?(据网络搜索,内地其实也有‘大马路’的,只是非常少)。有点离题了,呵Ivantalk (留言) 2010年8月17日 (二) 13:47 (UTC)
- 香港也可以叫作大马路,反而大道却是内地用得比较多吧?—ATRTC 2010年8月16日 (一) 11:31 (UTC)
- 所以我用zh-hk去转换出"大马路"就不恰当了。香港也称作大道的。如果说到用语上的差异,主要就是政府架构、行政、教育、宗教和公共事业等方面了;其他诸如博彩、银行、地产等大行业用语都是跟国际接轨的。但那就不等于要被zh-hk大一统了吧?Ivantalk (留言) 2010年8月15日 (日) 17:21 (UTC)
- 澳门用词大部分跟香港一样。--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0年8月15日 (日) 17:03 (UTC)
- 虽然我本身也对所谓的mo(澳门语言)不清楚,但是我也对此问题感到好奇。--Twhk2011 (留言) 2010年8月15日 (日) 16:52 (UTC)
- 不是靠MediaWiki:Variantname-zh-mo禁用的,而是在LocalSettings.php中设置$wgDisabledVariants禁用的。zhwp的地区词模式是逐步讨论开放的。最先讨论通过的是zh-hk,然后是zh-sg。但zh-mo和zh-my从未有人讨论过,因此在配置$wgDisabledVariants时便直接禁用了,同时这个还涉及到bugzilla:19019处提交的variant短链接。--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10年8月15日 (日) 18:09 (UTC)
- 我加入维基还不够两年,‘之前’的讨论就没办法参与了。我应该如何提出启用zh-mo转换模式呢?zh-mo应存在的一个例证是:有些时候,澳门人会听不懂香港人的话(反之亦然), 口语差异较书面语大。
- 基于澳门自身的文化地位的原因,除本土词语,澳门人使用的词汇多数是外来的。单单讨论外来词汇,有些是使用香港的,有些是使用中国大陆的,有些是使用台湾的;这样中文维基目前用zh-hk去包含澳门词语转换的实现就不合理了。由于历史文化源因,两地的外文汉语音译字词也不尽相同。
- 我是一个程序员, 之前也不太理解zh-mo的涵义, 现在知道了就觉得有必要了。Ivantalk (留言) 2010年8月16日 (一) 11:58 (UTC)
- 在互助客栈就可以提吧。--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10年8月17日 (二) 16:03 (UTC)
顺便问个zh-mo的界面问题。‘参数设置’的‘国际化’中可以设置‘界面语言’为zh-mo, zh-tw...等,经测试发现以下现像:
- 改为zh-mo,页面右侧帮助框中的连结会变成简体字,‘参数设置’中‘确认您的电邮地址’为简体
- 改为zh-tw,页面右侧帮助框中的连结是繁体字,‘参数设置’中‘确认您的电邮地址’为简体
- 改为zh-hk,情况同zh-tw
- 改为zh-hant,页面右侧帮助框中的连结会变成简体字,‘参数设置’中‘确认您的邮箱地址’为繁体
请问这我遇到的情况都是有问题的吗?我的‘字体转换’为zh-tw,是否有影响?字体转换有甚么用呢? Ivantalk (留言) 2010年8月18日 (三) 15:28 (UTC)
- 后者(✓)已修复,前者指明是哪一个/些。Liangent (留言) 2010年8月18日 (三) 15:43 (UTC)
- zh-hant:方针与指引和互助客栈。另外条目编辑页面扩展编辑按钮?为简体
- zh-mo: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询问处、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条目编辑页面扩展编辑按钮?、摘要的下拉列表为简体
- 怎么zh-mo界面语言会有那么多简体项目啊,澳门还没撒市置县呢Ivantalk (留言) 2010年8月18日 (三) 16:11 (UTC)
- 以上FIXED--Liangent (留言) 2010年8月19日 (四) 09:41 (UTC)
- 还有,我测了zh-mo和zh-tw,在编辑页面中、保存按钮下面的资料出处链向简体重定向页。另外取消、创用CC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协议、GNU自由文档许可证、著作权、公有领域的连接的导航popup都是显示简体字的。Ivantalk (留言) 2010年8月18日 (三) 16:41 (UTC)
- 以上部分INVALID,部分WONTFIX--Liangent (留言) 2010年8月19日 (四) 09:41 (UTC)
建立zh-mo语言转换
早在本月中旬,我已在Project:互助客栈/技术中提出Project:互助客栈/技术/存档/2010年8月#没有zh-mo,菲姑@维基食用菌协会说可以在互助客栈中提出。故在此不太考虑技术层面,重新提出zh-mo语言輚换的建立必要性。 虽然在网络的世界中澳门人不会有很深的地域意识,港澳门的网站都被视为同文同种;但是在实际应用上,zh-mo从来不是zh-hk的从属,而不是上面互助客栈/技术中Symplectopedia说的纯粹的澳门用词大部分跟香港一样。。其语言因各种原因有更复杂的组成:
- 葡萄牙的事物:大部份澳门人会使用澳门或澳葡的称谓,而非世界通行的称谓。即我在上面互助客栈/技术提出的大马路问题。
- 澳门的事物:每个地方文化都有的语言成份,虽然指的同一样东西,但有不同称谓。也是大马路的问题,华语世界大多称为大道,即en:Avenue。
- 受台湾正统的影响:虽说澳门回归了大陆,但是在很多方面都是以台湾即中华民国为宗的,语言也是之一。
- 受大陆统治的影响:大陆文化的强势与压倒性,使澳门语言渗透了很多中国大陆的成份。
- 邻埠香港:即外面一般人所认为的那样。但是也有些例外,男女性性器官香港写作zh-yue:閪、zh-yue:𨳍(虽通行假字),澳门则写作"男字作一点","女字作一点"。够娱乐了吧。(这点网上很难搜到的,算一手资讯了)
- 文化影响
- 澳葡
- 东南亚
- 日本
文字:澳门的繁体中文有一些不同于台湾、香港,例如虽然澳门人知道有"里"的写法,但是都基本上不会用,而使用传统的"里"。文字基本上与台湾一脉相承。 即便不研究以上的理由,zh-mo也没办法完全等于zh-cn、zh-hk、zh-tw或其他华文语言,是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的。
考虑到维基的全球视野和澳门的维基人也需要本地化的资讯,即使我没能在前面的讨论提出zh-mo致使之被"禁用",也请大家 重新审视:如果说zh-mo是zh-mo的附庸的话而没独立价值的话,zh-hk又何尝不是zh-tw的附庸呢?
直不希望以后发现类似自由大马路因国际惯例的原因由我亲手“处死”自己的语言zh-mo——这对条目作者也是说不过去的。随著我对澳门相关条目的丰富,我会发现越来越多例子去支持我的主张的。谢谢支持Ivantalk (留言) 2010年8月30日 (一) 15:40 (UTC)
- 澳门用词稍微跟香港有一点点不同就要求建立zh-mo的转换,那么海外华人的用词可能跟中国有差别,是不是要建立海外中文的转换?在中国大陆,北方跟南方的用词也有差别,是不是也要建立北方中文和南方中文的转换?如此一来,到底要设立多少种转换才肯罢休?--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0年8月30日 (一) 19:21 (UTC)
- 我觉得在澳门的条目里可以(仅仅是可以,不是必须)用澳门的用词编辑,但设立专门的一个用词转换实在没有必要。--Gilgalad 2010年8月30日 (一) 21:05 (UTC)
- 我赞同Ivantalk的讲法,因为zh-mo是很特别的,由于受到葡萄牙、香港、台湾三地混合影响,他们的语言时台时港时澳,澳门人口少也不是这样欺负他们,这是澳门四百年历史的特殊缘故。在欧洲国家,因个别地区特殊历史原因,在语言上加以照顾是合理做法。Martinoei (留言) 2010年8月30日 (一) 21:26 (UTC)
- 从在下看来,上次和本次有关zh-mo的讨论都有两个问题,包括:
- 列举的澳门专有字词例子不足,只有大道→大马路一例,未足以示范澳门的书面用词跟香港用词存在显著的(substantial)不同;
- 都未有一定数目的澳门维基人(特别是内容贡献、编辑数量较多的维基人)参与及和议,回应疑问,在社群中形成共识(光是几位澳门维基人的共识并不足够,因为中文维基的目标是全球的中文使用者。其实,如果例子和人数足够,要构成影响力以说服社群重开zh-mo并非难事)。
- 在社群中形成共识是很重要的。以影响力最大、社群多样性最复杂的英文维基为例,哪怕只算官方/主流语言是英语的地区,都有来自美国(还未计算州之间的语言相异)、加拿大、英国(未计英格兰各郡、苏格兰、威尔士等"countries"之间不同用词[1])、澳洲、纽西兰等,其中英美两国之间的英语相异已有一条详尽的条目记载了[2],转换技术已经存在,各国各地也不乏要求启动地区字词转换者,但为何还没有出现英美加澳纽英语的转换呢?就是因为英语社群也未达成共识。再看其他主要语言的维基百科,法语、德语、葡语、西班牙语等维基都开张快10年了,四语都是地区专有词汇丰富的跨国语言,也没有启动地区字词转换。因此,以历史原因而在语言上加以照顾,并非绝无可能,但亦非维基百科的惯常做法,中文维基现时分大陆、港澳、台湾、马新转换字词,实在是讨论千遍后达成共识的特例,而澳门并未作个别地区处理,亦非歧视,是现有证据未足以说服中文社群再次打破“只考虑语言,不考虑地区”的常规。
- 另外,考虑到澳门也通用粤语,在下忽发奇想,不如先请粤语维基百科社群先建立共识,在那边把港澳用语先行分开转换,作个试验,看看效果如何。黄君一向大力支持粤语维基,亦甚有影响力,不如有劳在那边宣传推动一下?--Computor (留言) 2010年8月30日 (一) 23:30 (UTC)
- zh-yue貌似没装字词转换。--达师 - 147 - 228 2010年8月31日 (二) 08:20 (UTC)
- zh-yue采用了JS方式提供字词转换,可于“参数设置”启用,不过很难用,每次去一个页面都要按一下“繁”或“简”,以及不与Vector相容,只与MonoBook相容 (Vector会阻挡搜索位置)。-HW (留言 - 贡献) DC8 2010年9月2日 (四) 12:30 (UTC)
- zh-yue貌似没装字词转换。--达师 - 147 - 228 2010年8月31日 (二) 08:20 (UTC)
- 从在下看来,上次和本次有关zh-mo的讨论都有两个问题,包括:
应设法提升公共转换组的普及率
每次看到很多词条总是挂满一堆公共转换组早就有的东西,但就是找不到任何一个转换组挂在上面,如果你要更动还要一一细查转换组,真的非常累人。应该要有一个方法告诉所有使用者公共转换组的存在,并且鼓励大家使用,以免这类工作总是旷日费时。--Gonbom (留言) 2011年5月29日 (日) 17:34 (UTC)
香港译名与澳门译名冲突的处理方式
新任教宗Franciscus,香港教区译为“方济”,澳门维基人Cdip150则指出澳门教区译为“方济各”,但zh-hk无法同时照顾香港人及澳门人的习惯。大家认为应该是否启用zh-mo的内容语言变体,将澳门用词与香港用词分家? -- Kevinhksouth (Talk) 2013年3月14日 (四) 14:07 (UTC)
(~)补充,澳门使用“方济各”的来源→[3] --街灯电箱150号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13年3月14日 (四) 14:14 (UTC)
- (!)意见,其实不只是新教宗译名,其他范畴(尤其体育)也出现不少港澳译名不同的状况,兹举数例:
原文 | 香港译名 | 澳门译名 |
---|---|---|
UEFA Champions League | 欧洲联赛冠军杯 | 欧洲冠军联赛[4] |
UEFA Europa League | 欧霸杯足球联赛 | 欧洲联赛[5] |
FC Barcelona | 巴塞隆拿 | 巴塞罗那[6] |
Pepe | 比比 | 柏比[7] |
André Couto | 古图 | 高度[8] |
- 要解决港澳不同用语,除了分开zh-hk和zh-mo,我也想不到其他办法了。--街灯电箱150号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13年3月14日 (四) 14:41 (UTC)
- 谢谢提供以上资料。回想当年字词转换系统运作尚未成熟,相信是为了简化运作,才在zh-hk同时照顾香港和澳门的读者(相比起更早之前zh-tw要照顾所有繁体读者,zh-hk的出现已经是很大的进步)。现在字词转换系统已经成熟,IE、Firefox等浏览器也支援zh-mo语言代码,看来是时候考虑将zh-mo从zh-hk分开了(但如果没有独立定义zh-mo的用词,则仍会使用zh-hk的用词)。 -- Kevinhksouth (Talk) 2013年3月14日 (四) 14:53 (UTC)
- (+)支持--街灯电箱150号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13年3月14日 (四) 15:04 (UTC)
- (+)支持港澳分家。——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3月14日 (四) 15:11 (UTC)
- 倾向(+)支持︰既然没有独立定义zh-mo的用词仍会使用zh-hk的用词,只要港澳字词分家执行上不会太复杂,澳门编者可以轻易维护字词表,我也支持提案。—Baycrest (作客) 2013年3月14日 (四) 15:41 (UTC)
- 谢谢提供以上资料。回想当年字词转换系统运作尚未成熟,相信是为了简化运作,才在zh-hk同时照顾香港和澳门的读者(相比起更早之前zh-tw要照顾所有繁体读者,zh-hk的出现已经是很大的进步)。现在字词转换系统已经成熟,IE、Firefox等浏览器也支援zh-mo语言代码,看来是时候考虑将zh-mo从zh-hk分开了(但如果没有独立定义zh-mo的用词,则仍会使用zh-hk的用词)。 -- Kevinhksouth (Talk) 2013年3月14日 (四) 14:53 (UTC)
另查香港以圣方济为主保圣人的中小学及幼稚园,有圣方济、圣芳济、圣方济各、圣芳济各等译法,因时、修会不同而见歧义,是为注。--史提芬.德广 >.< 维基态度(留言) 2013年3月14日 (四) 16:52 (UTC)
- 补遗:有关梵蒂冈使用“圣方济”的例子,见天主教教理[14]1014条的注解:“圣方济•亚西西,《太阳歌》:愿我主受赞美...”,另1974条[15]注解:“圣方济•沙雷,《论天主的爱》:(天主)并不愿意每一个人遵守所有的劝谕...”,另本笃十六世在2007年11月讲道的中译本[16]:“从古代隐修士到圣方济亚西西,以及现代加入修会和各种运动的人...”--史提芬.德广 >.< 维基态度(留言) 2013年3月14日 (四) 17:13 (UTC)
- 本来我也跟你相同意见,但是他们给出其他条目的例子,说明不只一组字词有上述问题。只要能解决技术问题我就认为可以支持。—Baycrest (作客) 2013年3月14日 (四) 17:00 (UTC)
如果港澳要分家的话,那我要川普也分家。何不问问马铃薯?--InstantNull(留言) 2013年3月15日 (五) 23:31 (UTC)
- 原则上(+)支持港澳分家,毕竟zh-MO(澳门中文)是通用的语言编码之一,应该与zh-HK(香港中文)分开处理。可是转换系统近期没人打理维护,只怕就算得到社群共识,也没人能够协助落实执行。--Hargau(留言) 2013年3月16日 (六) 15:47 (UTC)
- 这个我可以去解决。Liangent(留言) 2013年3月16日 (六) 16:32 (UTC)
- (+)支持,理由同上面诸位。川普也分家,请讲出理据。—— 天真傻子 §⇈ 狼来了!狼来了!⇨ 2013年3月16日 (六) 17:15 (UTC)
- (!)意见:最近一年数据[17]显示来自澳门的浏览量只占zhwp总数的0.9%,排在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之后,是否值得再开一个zh-mo存疑。--Mewaqua 2013年3月17日 (日) 13:21 (UTC)
- 言下之意是,小众就别照顾了?--街灯电箱150号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13年3月19日 (二) 13:43 (UTC)
- (-)反对如果这样就能开个新的zhwiki迟早要分裂,有意思吗?一些东西如豆花中国南北用法都不一样,的士也要来个更具不同地方干脆来个zh-bf和zh-nf?--Qa003qa003(留言) 2013年3月20日 (三) 08:17 (UTC)
- 灯泡你的意思的话是不是维基百科的语言转换都要这样呢?以后大陆内陆发达后更具这些前辈搞出来的zh-mo来个各种版本,如果一定要纠结港澳译名问题去粤语维基百科玩吧,不要在分裂zhwiki了,中文现有的新马转换也很少用,只有在新马有译名不同于其他地区才会使用,这样搞个zh-mo的话估计要来个zh-sg和zh-my了,根据上面访问量的关系zh-us和zh-ca以及zh-au都可以来了。大陆也来个先根据方言分,然后省,然后继续。。。。--Qa003qa003(留言) 2013年3月20日 (三) 08:24 (UTC)
- (:)回应:zh-hk、zh-mo、zh-sg和zh-my都是国际通用的语言代码,是否分拆zh-sg和zh-my欢迎另作讨论,但甚么zh-bf、zh-nf、zh-us、zh-ca全部都是阁下原创,不可能这样拆分的。 -- Kevinhksouth (Talk) 2013年3月21日 (四) 12:42 (UTC)
- (:)回应:对的但是人数使用量就挂在这里,真有必要?下面的说文化差异大,如果觉得大干脆维基分家算了,这样下去分家是迟早的事。--Qa003qa003(留言) 2013年3月24日 (日) 06:54 (UTC)
- (!)意见:转换标签是维持来自不同地区的用户共同在同一个中文维基之下耕耘的运作基础,如果不提供使用转换标签的机会,反而会导致分家(当初繁体与简体中文版就是因为这样分家的)。--泅水大象™ 讦谯☎ 2013年3月28日 (四) 09:09 (UTC)
- (:)回应:对的但是人数使用量就挂在这里,真有必要?下面的说文化差异大,如果觉得大干脆维基分家算了,这样下去分家是迟早的事。--Qa003qa003(留言) 2013年3月24日 (日) 06:54 (UTC)
- (:)回应:zh-hk、zh-mo、zh-sg和zh-my都是国际通用的语言代码,是否分拆zh-sg和zh-my欢迎另作讨论,但甚么zh-bf、zh-nf、zh-us、zh-ca全部都是阁下原创,不可能这样拆分的。 -- Kevinhksouth (Talk) 2013年3月21日 (四) 12:42 (UTC)
- 灯泡你的意思的话是不是维基百科的语言转换都要这样呢?以后大陆内陆发达后更具这些前辈搞出来的zh-mo来个各种版本,如果一定要纠结港澳译名问题去粤语维基百科玩吧,不要在分裂zhwiki了,中文现有的新马转换也很少用,只有在新马有译名不同于其他地区才会使用,这样搞个zh-mo的话估计要来个zh-sg和zh-my了,根据上面访问量的关系zh-us和zh-ca以及zh-au都可以来了。大陆也来个先根据方言分,然后省,然后继续。。。。--Qa003qa003(留言) 2013年3月20日 (三) 08:24 (UTC)
- (+)支持,香港跟澳门的政治、历史、文化等差异甚大,想不出任何非得将两者绑在一起的理由。新马也可以分开,这些跟有多少比例的人编辑无关。--WildCursive(留言) 2013年3月21日 (四) 13:08 (UTC)
- (!)意见 浏览器的语言选项一般只有,zh、zh-cn、zh-hk、zh-tw、zh-sg五个选项,如果维基百科搞个zh-mo之类的可能会在兼容性上出问题。--Jack No1 2013年3月25日 (一) 21:48 (UTC)
- 这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如果浏览器遇到自己本身没有的语言选项,一般都会自动调整至最接近的语言,例如chrome现在并没有zh-hk选项,载入时都会自动调至zh-tw。--街灯电箱150号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13年3月26日 (二) 15:24 (UTC)
- (!)意见:根据统计,香港读者与澳门读者的比例约为20:1。我不反对设立zh-mo,但假如即使最终决定不设立zh-mo,那么zh-hk仍应该要尊重绝大多数香港读者的用词。--沙田友(留言) 2013年3月26日 (二) 15:03 (UTC)
- (-)反对,之前已有多次讨论出共识。--CHEM.is.TRY 2013年3月28日 (四) 08:31 (UTC)
- 共识在哪里?--街灯电箱150号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13年4月3日 (三) 14:06 (UTC)
- (+)支持:只要技术上可行个人不反对多增加zh-mo标签。但是,有鉴于澳门用户的人数少,可能要预设好没填写zh-mo标签转换名称时的默认原则。目前noteTA等转换标签在编写时,一定得在简体与繁体之中各选至少一种写入,因为目前繁体与简体正好各有两种(繁体为tw与hk,简体为cn与sg),所以繁体如果只写tw标签,港澳的读者会看到台湾的译名版本,只写hk标签,则变成台湾读者看到香港的译名版本,问题不大。但如果多加入mo标签时,如果不特别添入zh-mo的转换版本时,变成有tw与hk两种默认的转换版本,目前好像是tw较为优先,但是我猜想对于澳门读者而言,如果没有mo标签时,hk标签还是最接近其阅读习惯的转换版本。--泅水大象™ 讦谯☎ 2013年3月28日 (四) 08:44 (UTC)
$variantfallbacks = array(
'zh' => array( 'zh-hans', 'zh-hant', 'zh-cn', 'zh-tw', 'zh-hk', 'zh-sg', 'zh-mo', 'zh-my' ),
'zh-hans' => array( 'zh-cn', 'zh-sg', 'zh-my' ),
'zh-hant' => array( 'zh-tw', 'zh-hk', 'zh-mo' ),
'zh-cn' => array( 'zh-hans', 'zh-sg', 'zh-my' ),
'zh-sg' => array( 'zh-hans', 'zh-cn', 'zh-my' ),
'zh-my' => array( 'zh-hans', 'zh-sg', 'zh-cn' ),
'zh-tw' => array( 'zh-hant', 'zh-hk', 'zh-mo' ),
'zh-hk' => array( 'zh-hant', 'zh-mo', 'zh-tw' ),
'zh-mo' => array( 'zh-hant', 'zh-hk', 'zh-tw' ),
);
- Liangent(留言) 2013年3月30日 (六) 13:03 (UTC)
- 估计就是最后的那两行应该改为:
- Liangent(留言) 2013年3月30日 (六) 13:03 (UTC)
'zh-hk' => array( 'zh-mo', 'zh-hant', 'zh-tw' ),
'zh-mo' => array( 'zh-hk', 'zh-hant', 'zh-tw' ),
- zh-hant很多时候被填了台湾的用语上去,恐怕zh-hk和zh-mo一个有指定用语而另一个没指定的时候,没指定的那个会显示了台湾用语。--街灯电箱150号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13年4月3日 (三) 14:06 (UTC)
- (+)支持: 毕竟澳门只是一个小地方而已,目前港澳间的交流越来越多了,何必让香港和澳门的用语分开呢?--中 日 韩 越 的 汉 字(见我的个人主页请点击“的”字,留言请按此) 2013年3月30日 (六) 12:53 (UTC)
有关教宗译名最新进展
有关命名的争议,源于澳门及香港两个独立运作的天主教教区,采用不同的译名,香港教区在教宗专页[18]及官方刊物《公教报》号外[19]已经确定使用“方济”为译名,而澳门传媒在教宗当选时报道,澳门天主教区采用“方济各”为译名[20],最新发展是澳门天主教区官方刊物《晨曦》,在3月17日出版一期确定采用“方济”为译名(详见:[21][22]),查澳门媒体在3月18日刊登的报道已改用“方济”的译名,(详见:“新教宗就职大典今举行 方济亲民作风受爱戴”《力报》P14,2013年3月19日;《方济就职弥撒之际 指控出卖神父文件曝光》《力报》P16,2013年3月18日),虽然跟前后报道内容不符,但根据可供查证原则,足以证明澳门天主教区已采用“方济”译名,故港澳译名分歧理应解决。--史提芬.德广 >.< 维基态度(留言) 2013年3月19日 (二) 13:00 (UTC)
- 且慢……看到Talk:方济各 (教宗)的讨论,有人指出天主教澳门教区另一个官方影视媒体《教区社会传播中心》写着“方济各”[23],而今天澳门的电视台仍然在用“方济各”[24]。以我的看法现在还是未证实是稳定的,我想要先待一段时间,再看看各个媒体的翻译状况才下结论。--街灯电箱150号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13年3月19日 (二) 13:42 (UTC)
- 对于澳门教区对教宗的正式译名,也许可考虑直接电邮(或致函)向天主教澳门教区询问。--Hargau(留言) 2013年3月19日 (二) 13:55 (UTC)
※后续教宗译名确立请见Talk:方济各 (教宗)#有关教宗译名最新进展
疑似字词转换系统的bug导致分类错误
有些条目出现了疑似字词转换系统的bug导致分类错误的情形。大致是条目原始码为Category:A,但是却出现在分类“Category:B”的情形。
- 例如:
- 理论信息学、大连软件园,原始码:[[Category:資訊科學]],实际分类:[[Category:信息科学]]
南投车站、台北北站、Category:广州汽车客运站、,原始码:[[Category:公車站]],实际分类:[[Category:巴士站]]- 李氏圆环、新奥尔良上城,原始码:[[Category:新奥尔良]],实际分类:[[Category:紐奧良]]
- 火星探测、月球车,原始码:[[Category:航天]],实际分类:[[Category:太空]]
字词转换应该只会随界面语言影响显示字词,像这样即使不转换繁简依然分类错误的情形,应该是系统的问题吧
——michddastro (留言) 2012年1月10日 (二) 15:01 (UTC)
- 至少航天和太空不应该繁简转换,二者意思完全不同--百无一用是书生 (☎) 2012年1月10日 (二) 15:38 (UTC)
- 第一个疑似误报--达师 - 218 - 372 2012年1月10日 (二) 16:40 (UTC)
- 疑似航天=>太空(zh-tw) 求证是否可以删除此条--达师 - 218 - 372 2012年1月10日 (二) 16:41 (UTC)
更新第二列的内容,前二者因分类更新免去此问题,但是Category:广州汽车客运站方才添加入[[Category:公車站]]立刻就碰上此问题。不过Category:台湾汽车客运车站却无。 ——michddastro (留言) 2012年1月19日 (四) 14:46 (UTC)
参考文献只做繁简转换
原文说道
“ | ……但在目前,尚未有此种技术可在参考文献中进行单独的转换。…… | ” |
但我发现参考只做繁简转换似乎是可以实现的,代码是-{zh-hans;zh-hant|{{reflist}}}-,这两个语言可以互换。请各位再测试一下。-- By LNDDYL.(留言) 2014年10月5日 (日) 15:19 (UTC)
- 已经在韩战条目测试,可行。 - Hammertkh(留言) 2015年1月4日 (日) 04:03 (UTC)
《命名常规》与《地区词转换》
在此页面的讨论易发展成激烈的争论。请在讨论和编辑时保持冷静,遵守礼仪,文明讨论,寻求共识,不要人身攻击。 |
《命名常规》规范条目名称,至于条目内文出现的名称,在《维基百科:地区词处理》中有“官方中文名称应避免地区词转换的情况”一节。由于《维基百科:地区词处理》并非《WP:RULES》,为减少争议,建议社群讨论以达成共识。以下列出一些方案以作讨论:
- 一旦按命名常规确定条目名称,条目内文(不论是主条目抑或是其他条目)出现该名称时应使用条目名称,但在首段列出各地不同名称(如[25])。
- 一旦按命名常规确定条目名称,条目名称不作地区词转换,但条目内文(不论是主条目抑或是其他条目)出现该名称时作地区词处理(如[26])
- 一旦按命名常规确定条目名称,在首段列出各地名称后,条目名称连同条目内文(不论是主条目抑或是其他条目)出现该名称时作地区词处理(如[27])
--Gakmo(留言) 2018年5月12日 (六) 17:00 (UTC)
@白布飘扬:欢迎讨论--Gakmo(留言) 2018年5月12日 (六) 17:02 (UTC)
查看了一下Wikipedia:地区词处理#参考文献中应避免地区词转换的情况,似乎都在讲过度转换的问题(专名词应该整体转换),感觉讨论不成立。如果是这样的话,个人倾向- 如果没有官方译名,命名按照先到先得,标题连同内文一同转换。
- 如果有官方译名,命名按官方译名,标题不转换,第一次提及时列出各地不同名称,内文转换。
这主要还是考虑到读者的最佳感受。如“磁盘”与“硬碟”,若正文全部以硬碟出现,对大陆读者来说,每次看到这个词都要想一想,势必影响体验。--Yangfl(留言) 2018年5月12日 (六) 18:25 (UTC)
- “磁盘”与“硬碟”不存在“名从主人”,无论标题还是内文,只需依照地区词全文转换,不需烦恼此问题。——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5月13日 (日) 04:00 (UTC)
- 当然说是如果出现这种情况 囧rz……--Yangfl(留言) 2018年5月13日 (日) 08:00 (UTC)
- 个人倾向第一项,尤其是在主条目,内文跟随标题是为了题文一致,否则可能出现读者以为标题错误而贸然移动条目的情况。(如:[28])
- 关于第二项,问题如上所述。
- 关于第三项,等同架空《命名常规》“名从主人”的原则,条目的实际名称变得无意义。而且,突出名从主人,也是为了让读者知道正确的名称,而不是以讹传讹。例如,有港台或海外华文媒体注意到了马来西亚当地的官方名称后,也开始跟随称为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等等(如:YouTube上的视频、YouTube上的视频),所以坚持地方的非正式翻译是不必要的。——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5月13日 (日) 04:00 (UTC)
@苏州宇文宙武:欢迎讨论。——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5月13日 (日) 04:03 (UTC)
- (!)意见:如果没有官方译名的话,个人认为应该允许他人以“硬套非本族语发音规则翻译,令译名与原文发音相差太远”为理由,要求更改现有的译名。有时候,“先到先得”这项规则,恰好会导致或者促进以讹传讹。某K字头用户的命名风格就是最好的例子。【粤语文学大使残阳孤侠】欢迎加入反对病毒音译名的行列! 2018年5月13日 (日) 06:32 (UTC)
- 这个议题已有定论,可改动情况仅限原创译名,且此问题与是次议案无关。请勿再发表类似议题。--Yangfl(留言) 2018年5月13日 (日) 08:03 (UTC)
请大家继续讨论,完成后可在命名常规加入“其他常用名称”一节,参见en:WP:OTHERNAMES--Gakmo(留言) 2018年5月13日 (日) 14:12 (UTC)
- @白布飘扬:请收手,不要再将马来西亚政治人物的中国大陆的官方译名换成马来西亚的名称。译名本来就是翻译过来的,只要符合各自的翻译规律,无所谓正确与否,谈不上“以讹传讹”。至于近来港澳台媒体开始逐渐使用马来西亚当地的官方名称,那可能只是因为直接复制转载自马来西亚华文媒体的报道而没有转换,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13日 (日) 14:29 (UTC)
- @苏州宇文宙武:官方名称才是稳定译名,其它地区的非正式译名都只是暂时性、变动不定,台湾公视等自制节目并非直接转载,不应否定其转变。另,之前马哈迪淡出政坛,所以无正式的官方译名,但如今进入内阁,就以官方译名为主——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5月13日 (日) 14:42 (UTC)
- 官方不只是马来西亚一家官方,中国大陆有权力拥有自己的官方译名。另外,并没有反对条目名称使用所在国的官方译名,只是内文有各地区的用词转换,你不准其他国家和地区有自己的译名是何道理?如果按照你的观点,那地区用词转换还有存在的必要吗?——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13日 (日) 14:45 (UTC)
- “名从主人”是指主题人事物的拥有方自已定下的中文名称,不是其它地方的官方翻译,比如首尔,当年也是直接依照韩国官方的定名,而不是坚持依照中文各地区当时仍然常用的汉城来作地区转换。——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5月13日 (日) 15:06 (UTC)
- 那是尊重韩方,不代表中国不能有自己的译名。我现在说人名,你跟我扯地名。好,就算地名,马来西亚很多地名的当地官方译名都和大陆不一样,那又如何?大陆不还是用自己的译名吗?中国驻马来西亚的那几个总领馆用的都是大陆的译名,马来西亚抗议了吗?——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13日 (日) 15:13 (UTC)
- “名从主人”是指主题人事物的拥有方自已定下的中文名称,不是其它地方的官方翻译,比如首尔,当年也是直接依照韩国官方的定名,而不是坚持依照中文各地区当时仍然常用的汉城来作地区转换。——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5月13日 (日) 15:06 (UTC)
- 官方不只是马来西亚一家官方,中国大陆有权力拥有自己的官方译名。另外,并没有反对条目名称使用所在国的官方译名,只是内文有各地区的用词转换,你不准其他国家和地区有自己的译名是何道理?如果按照你的观点,那地区用词转换还有存在的必要吗?——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13日 (日) 14:45 (UTC)
- @苏州宇文宙武:官方名称才是稳定译名,其它地区的非正式译名都只是暂时性、变动不定,台湾公视等自制节目并非直接转载,不应否定其转变。另,之前马哈迪淡出政坛,所以无正式的官方译名,但如今进入内阁,就以官方译名为主——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5月13日 (日) 14:42 (UTC)
- 见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哥打基纳巴卢总领事馆,不是说马来西亚当局用了亚庇,我们就要跟着用的。——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13日 (日) 15:21 (UTC)
- 马来西亚华语规范理事会是马来西亚官方规范当地华语的组织,不是规范全世界华语的组织!——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13日 (日) 15:22 (UTC)
- 中国的总领事馆名称自然以中方为准,但大马的地名自然以大马为准,这就是“名从主人”的应用。——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5月13日 (日) 15:31 (UTC)
- “名从主人”原则仅仅对条目的命名有所规定,对条目的内文没有做任何规定,望好好了解。其他的我就不和你多废话了,告辞。——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13日 (日) 15:35 (UTC)
- 中国的总领事馆名称自然以中方为准,但大马的地名自然以大马为准,这就是“名从主人”的应用。——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5月13日 (日) 15:31 (UTC)
- @Gakmo:我选3,因为做了地区用词转换,各地区的人自然会看到他所在地区的用词,还管其他地区怎么写的作甚?——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13日 (日) 15:40 (UTC)
白布飘扬建议条目名称和内文都不作地区词转换,否则属架空命名常规;但全面使用名从主人而忽视地区差异,这又会不会是架空了地区词转换?苏州宇文宙武建议全面使用地区词转换,则与白布飘扬支持的方案处于两极。如果各自坚持,解决不了问题,争执只会没完没了([29]、[30]、[31]),这对各方都不是好事。下面提出妥协建议,希望大家考虑和讨论,找出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方案。
【条目名】:AAAAA(基于“名从主人”原则的条目名称,条目名称不作地区转换,否则作地区转换)
【首段】:BBBBB(官方译名为AAAAA,港澳地区译作BBBBB,中国大陆地区译作CCCCC,台湾地区译作DDDDD...)...
--Gakmo(留言) 2018年5月13日 (日) 22:42 (UTC)
- 个人认为:一、除非官方译名与非官方译名相比之下歧义较大,否则应从1。二、官方译名与非官方译名相比之下歧义较大者则从3。三、2与所谓“妥协建议”皆不伦不类。ŚÆŊMØŠĀ 2018年5月14日 (一) 09:57 (UTC)
- 不过,要如何判断歧义之大小,可否举例?——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5月14日 (一) 11:44 (UTC)
- 个人还有另一个想法,只要主人名在某个地区的使用率非零(不一定要最常用),该地区就应当采用“名从主人”优先,不再转换。——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5月14日 (一) 11:44 (UTC)
- 例子:[32]、[33]、"马哈迪", site:.cn、"马哈蒂尔", site:.cn。——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5月14日 (一) 12:00 (UTC)
- 当年其它主人译名压倒各地区常用译名的例子:哆啦A梦压倒小叮当、叮当。——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5月14日 (一) 12:53 (UTC)
- 不过,也有主人名连当地中文都罕用而依地区词转换的例子:使用洪森而不用云升,使用他信、达信而不用丘达新等等。——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5月14日 (一) 12:53 (UTC)
- 个人感觉标题和内文直接作地区词转换即可(即原始码先到先得),按该地区最常用的名称,并可以在引言提一下其他地区的翻译。--【和平至上】💬📝 2018年5月14日 (一) 15:03 (UTC)
- 先到先得仅用于无关“名从主人”的各地最常见名称,现在讨论的是“名从主人”优先的情况下是否依旧以地区转换的问题,目前的地区词处理指引中有“官方名称应避免地区转换”之指导,且此前也有主人名称优先于常见名称的例子。——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5月14日 (一) 15:55 (UTC)
- 强烈抗议并坚决反对以“名从主人”为名进行语言压迫!!!个别人的行为已经超出了“名从主人”原则的适用范围,变成了语言压迫,不准条目中出现大陆的译名,只准用大马的译名,简直就是霸道。要是这样,还要地区用词转换干吗,干脆全部改成你想用的拉倒了。说句政治不正确的话,你大马区区不到一千万的华人,想要规范中国大陆14亿人怎么讲汉语,是不是太自不量力了?——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15日 (二) 02:29 (UTC)
- 那只是您的个人意见,“名从主人”原则不限于大马译名,而是尊重主人名称,全世界事物、包括中国大陆事物都适用,例如,当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哥打基纳巴卢总领事馆在未来建立时,新马简体也不应当转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亚庇总领事馆,就如中华民国总统也不会因为某些地方的“一个中国”政策而转换成“台湾地区领导人”一样。——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5月15日 (二) 05:32 (UTC)
- 我尊重大马自己使用你们自己的称呼,而且条目名称也用了大马的称呼,你们也要尊重我们有自己的称呼,这才是“名从主人”原则的真正意义。——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15日 (二) 07:57 (UTC)
- 其实,各地区要如何翻译路人甲、乙、丙、丁,我相信维基人不会有太多争议,而且,我相信大陆乃至多数港台读者来说,一个外国人Mahathir叫作马哈迪还是马哈蒂尔也不是很重要,但对马来西亚华文用户来说则不然,事实上,马来西亚华语规范理事会也多次向中国有关当局提出正名意愿[34][35],只是不知中国有关当局如何看待。同样的道理,如果有人依照各地的官方用词在蔡英文或马英九的条目挂上{{noteTA|zh-cn:台湾地区领导人;zh-tw:中華民國總統;zh-hk:台灣地區領導人;zh-sg:台湾地区领导人}},看似井水不犯河水,实则必定冒犯大多数的台湾维基人,所以,名从主人其实也是出于基本礼貌,应当在方针中明确确立,以减少不必要的编辑争议。说真的,有时我会怀疑是不是台湾维基人比较“强悍”,而新马维基人是软杮子,才造成这样的双重标准?——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5月15日 (二) 08:52 (UTC)
- 你不用扯到别的地方,我们现在讨论的是翻译问题,本就有不同的翻译方法,而台湾领导人那个并不是翻译问题,不可相提并论。——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15日 (二) 08:58 (UTC)
- 对你来说只是一个译名,但对我们来说,是正名。就如前首相选定了“纳吉”作为自己的中文名字(之前当地有“那吉”与“纳吉”两种译法),那就是他的中文名字了,还需要再重新翻译吗?——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5月15日 (二) 09:15 (UTC)
- 所以大家各自用各自的,井水不犯河水不就行了?你管我怎么叫他?你有这个权力吗?——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15日 (二) 09:17 (UTC)
- 无主名字没关系,但这个不行,就像当年中华民国反对日本使用从英文“Republic of China”翻译过来的支那共和国一名一样。——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5月15日 (二) 09:24 (UTC)
- 马哈蒂尔、纳吉布等多次访华,中国官方的报道比比皆是,他们反对了吗?等你们反对了,我们接受了再说,否则都是废话。——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15日 (二) 09:38 (UTC)
- 无主名字没关系,但这个不行,就像当年中华民国反对日本使用从英文“Republic of China”翻译过来的支那共和国一名一样。——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5月15日 (二) 09:24 (UTC)
- 所以大家各自用各自的,井水不犯河水不就行了?你管我怎么叫他?你有这个权力吗?——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15日 (二) 09:17 (UTC)
- 对你来说只是一个译名,但对我们来说,是正名。就如前首相选定了“纳吉”作为自己的中文名字(之前当地有“那吉”与“纳吉”两种译法),那就是他的中文名字了,还需要再重新翻译吗?——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5月15日 (二) 09:15 (UTC)
- 你不用扯到别的地方,我们现在讨论的是翻译问题,本就有不同的翻译方法,而台湾领导人那个并不是翻译问题,不可相提并论。——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15日 (二) 08:58 (UTC)
- 其实,各地区要如何翻译路人甲、乙、丙、丁,我相信维基人不会有太多争议,而且,我相信大陆乃至多数港台读者来说,一个外国人Mahathir叫作马哈迪还是马哈蒂尔也不是很重要,但对马来西亚华文用户来说则不然,事实上,马来西亚华语规范理事会也多次向中国有关当局提出正名意愿[34][35],只是不知中国有关当局如何看待。同样的道理,如果有人依照各地的官方用词在蔡英文或马英九的条目挂上{{noteTA|zh-cn:台湾地区领导人;zh-tw:中華民國總統;zh-hk:台灣地區領導人;zh-sg:台湾地区领导人}},看似井水不犯河水,实则必定冒犯大多数的台湾维基人,所以,名从主人其实也是出于基本礼貌,应当在方针中明确确立,以减少不必要的编辑争议。说真的,有时我会怀疑是不是台湾维基人比较“强悍”,而新马维基人是软杮子,才造成这样的双重标准?——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5月15日 (二) 08:52 (UTC)
- 我尊重大马自己使用你们自己的称呼,而且条目名称也用了大马的称呼,你们也要尊重我们有自己的称呼,这才是“名从主人”原则的真正意义。——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15日 (二) 07:57 (UTC)
- 那只是您的个人意见,“名从主人”原则不限于大马译名,而是尊重主人名称,全世界事物、包括中国大陆事物都适用,例如,当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哥打基纳巴卢总领事馆在未来建立时,新马简体也不应当转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亚庇总领事馆,就如中华民国总统也不会因为某些地方的“一个中国”政策而转换成“台湾地区领导人”一样。——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5月15日 (二) 05:32 (UTC)
难道使用“亚庇”为Kota kinabalu是破坏吗?,还有个人认为在这个讨论未完成前请不要擅自更改地区词,维基百科每个用户都是平等的,如果无法解决建议用投票代替讨论[开玩笑的]。这里我就先说如果小明去英国,他可能是Xiao Ming或是Siao Beng,这个就要看他个人国家的意愿了。也请各位维基人互相尊重,编辑不是破坏OK。 angys →讨留奖 2018年5月15日 (二) 07:47 (UTC)
- @Cherjau、Shensihao、O-ring、玄云翼:@春卷柯南、Ginson Lim、Jarl Sverre、Bfyhdch:@IOS314、Cnvery、1233:也请讨论谢谢。 angys →讨留奖 2018年5月15日 (二) 07:50 (UTC)
- 请注意:先擅自更改地区词的是你们,之前很好地在用,各地区有各地区的用法,井水不犯河水,现在倒好,全部强行改成大马的唯一用法,那就等于没有地区词。你们倒打一耙倒是很溜啊。——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15日 (二) 07:57 (UTC)
请各位围观的维基朋友(※)注意:原本地区用词转换就是尊重各地区的不同习惯,解决因名称而引发的不必要的纷争,这和“名从主人”原则一向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名从主人”规定的是条目名称,而内文用词就属于地区用词转换的功能,而且新马方面一直没有多大争议。不料最近某人以“名从主人”为由,强制将马来西亚译名作为所有地区的译名,也是因为我是国际关系专业,关心近来的大马大选,不然就被他神不知鬼不觉地变成“既定事实”了。他的逻辑是,既然大马官方说“马哈迪”,那么所有华人只能说“马哈迪”,不能说“马哈蒂尔”或其他的,这不是霸道,不是语言压迫是什么?照他的说法,中文维基的条目只能有一种名称,其他都不是官定的,干脆取消地区用词转换拉倒。所以大家可以明白这次的争议到底是由谁发起的,谁是没事找事。——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15日 (二) 09:12 (UTC)
- 话说回来,“亚庇”这个词,新华社也在用啊:"亚庇" site:xinhuanet.com。领事馆网站上也说“州首府为哥打基纳巴卢(又称亚庇,KOTA KINABALU)”。这个译名可能参考[[Wikipedia:互助客栈档案室/2005年1月#条目名称的选择:旧金山|“旧金山”与“圣弗朗西斯科”模式]]更恰当吧?--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18年5月15日 (二) 09:09 (UTC)
- 是在用,但有主次之分,因为在正式场合用的是哥打基纳巴卢,而亚庇只是“又称”,当是兼顾当地的表述而已,和旧金山的例子还不一样。——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15日 (二) 09:15 (UTC)
- 如果都在用的话,单纯从搜索引擎结果来看,也是“亚庇”占多呀(255,000条"亚庇" site:.cn、22,600条"哥打基纳巴卢" site:.cn)。--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18年5月15日 (二) 09:23 (UTC)
- 官定。——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15日 (二) 09:38 (UTC)
- 强词无理,多重标准,无法苟同。罢了,静待维基社群定夺。——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5月15日 (二) 10:29 (UTC)
- 官定。——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15日 (二) 09:38 (UTC)
- 如果都在用的话,单纯从搜索引擎结果来看,也是“亚庇”占多呀(255,000条"亚庇" site:.cn、22,600条"哥打基纳巴卢" site:.cn)。--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18年5月15日 (二) 09:23 (UTC)
- 是在用,但有主次之分,因为在正式场合用的是哥打基纳巴卢,而亚庇只是“又称”,当是兼顾当地的表述而已,和旧金山的例子还不一样。——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15日 (二) 09:15 (UTC)
- 首尔的例子若按苏州宇文宙武的说法“说句政治不正确的话,你大马区区不到一千万的华人,想要规范中国大陆14亿人怎么讲汉语,是不是太自不量力了?”是否也要政治不政确的比人口再去争韩国人能不能管汉字?我觉得按首尔的例子来说,就比较明确有“官方中文名称应避免地区词转换的情况”的适用条件。这就和特定读者习惯未必有关系,而是尊重官方定的中文名称吧。更进一步谈的话,条目内文要怎么处理也比较清楚了,就是回到上下文的需求,若是谈到现代或官方的内容就还是用官方名避免地区词转换,但谈是谈到更早的近代史或前国族国家的时候,由于官方现代名称在历史上是相对较短暂的,就可以适度地用旧名或俗名,那些就可以来做地区词转换。这样子就比较符合标准词典或百科全书的写法。讨论这种问题,尽量把知识实体和名字分开,以知识实体出发为单元的是百科全书,以名字出发为单元的是词典,这样思考这问题或许有点帮助,我们这里处理的问题是知识实体为主,次要的是对这个知识实体不同的名字要怎么安排比较合理,那么就得回到知识实体的上下文。--❦‽研究及来源 hanteng✉ 2018年5月15日 (二) 11:30 (UTC)
- (+)支持Hanteng说法。 ——CommInt'l(留言) 2018年5月15日 (二) 11:53 (UTC)
- 用首尔的例子不正确。因为首尔在正名后在各地均成为了常用的名称,所以维基百科才使用首尔。现在讨论的是常用于名从主人时不一样的情况。--【和平至上】💬📝 2018年5月15日 (二) 12:58 (UTC)
- 楼上和平君已经替我回答了,我就不说啥了。首尔要不是中国官方认同,到现在中国大陆用的还是汉城,这个没啥好说的。而且首尔的例子恰恰能够说明,除非中国官方认同,否则大马的译名没有资格成为大陆的唯一译名,其他大中华地区也是一样。——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15日 (二) 14:21 (UTC)
- 中国官方用语不是中文维基百科的一切,无论从最常用的原则还是名从主人来看,大陆用户最常用的也是“亚庇”,就连中国官方也不曾阻止民间使用,你又有什么权力阻止大多数大陆用户继续使用“亚庇”一词?——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5月16日 (三) 16:17 (UTC)
- 此外,地区词转换本意是为了让维基百科贴近各地读者的使用习惯,但除了习惯,资讯传达对百科来说更为重要。各地读者也应当有权知悉“主人名称”这样的重要资讯,不应被地区词转换变相掩盖。
- 指“名从主人”是“语言压迫”、“架空地区词转换”已然太过夸大。首先,名从主人对于非专有名词的地区转换没有影响。对于专有名词,“名从主人”主要应用于有显著中文名称的在世人物、企业、主权地方等等的主题所在条目,对于本身无正式中文名称的人事物则不适用。反之,坚持不使用主人名称反而带有强烈的“地域中心主义”兼漠视主人之意味,这绝非地区词转换之本意。——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5月16日 (三) 16:17 (UTC)
- 这是我最后一次回复你关于这个话题,因为我发现你非常善于胡搅蛮缠,偷换概念,跟你多废话就是浪费时间。“亚庇”这个我承认比“哥打基纳巴卢”更简单易用,所以另说,但你不要以为就这一个就说明你的观点能够成立。你去查一下“马哈蒂尔”和“马哈迪”哪个在大陆更常用,结果不言自明,不让“马哈蒂尔”在条目中出现依然是语言压迫的表现。另,地区词转换什么时候掩盖了“主人名称”?你要表示照样可以表示,没有任何问题。最后,你所谓的“名从主人”也只不过在大马使用,可能港澳也有使用但不是唯一的用语,说明你的所谓“名从主人”只不过是另一种“地域中心主义”,你没有任何理由把大陆的用法贬低为“地域中心主义”,更没有权力不让大陆版本显示大陆的译名。我将坚决捍卫被你剥夺的显示大陆译名的权力,建议社群通过投票解决纷争,虽然这一纷争其实是“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以上。——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16日 (三) 16:58 (UTC)
- 其实苏州的质疑是正确的,我亦认为应该跟随下面的转换原则:
- 官方常用译名优先
- 报纸/地区官方常用译名
- 民间常用译名
如果三者有冲突,则以常用为先,如果没有,则应该按照上述顺序定转换组使用的词语--1233( T / C) 2018年5月17日 (四) 09:35 (UTC)
- 个人认为任何地区都可以有自己的译法。至于,正名是否可以盖过常用名,应该基于各地区的官方决定。如果译名只有大马这样认为的话,那么大马继续使用就可以了,其他地区的官方机构认为有需要改的话自然会调整,否则应该沿用常用名。—AT 2018年5月17日 (四) 15:21 (UTC)
- 同意和平至上和AT的说法,另外苏州别太激动。马来西亚命名用在马来西亚简体转换即可,我是搞不懂为什么一定要强行把马来西亚的命名弄到大陆简体的转换里面,感觉上面白布飘扬一直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还有上面说的首尔与这个不是一个概念,感觉hanteng和下面支持他的CommInt'l根本没有搞清楚其他人在讨论什么(
或者因为见到是苏州发言就路过反对了)。--60.241.57.131(留言) 2018年5月17日 (四) 16:20 (UTC)- 已经回答过了,主人名应当比地方译名来得重要,这也是百科条目中的重要的资讯,过渡坚持地方用词反而落入了地域中心的通病之中。——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5月18日 (五) 05:52 (UTC)
- 不认为一个不受该地官方认证又不常用的名称可以当作该地区的用词。顶多,您可以说大马是用这样的名称云云,直接全篇改动则不合常理,与地域中心也没有关连。早前白俄罗斯名称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白俄罗斯将官方中文名称改为白罗斯,但是由于其他中文地区官方没有跟随改动,白俄罗斯也一直是常用名,因此尽管是官方名称也没有作更改。可见,官方名不一定就能够取代常用名,除非该地区的官方机构带头修改或民间逐渐改变称呼,否则强行更改反而可能违反命名常规。—AT 2018年5月18日 (五) 07:42 (UTC)
- 是的,像是丘达新、丘英乐、云升的例子,连当地中文媒体都不用的主人名称,自然可以忽略,但纳吉、马哈迪之类,不但是马来西亚华语规范理事会(语范)规范,也是马、新当地民间唯一使用的中文名称,而且语范也一直积极对外推广这些官方中文名称(见此),陆港台也有部份媒体跟进使用,所以应当比照哆啦A梦取代小叮当之例,在主题所在条目使用主人名,不作转换,而其它条目则可通融(考虑到不同时空语境需求、技术上也难以一一检查)。此外,非主人中文名称,如当地民间马来人物的通用译名,则可继续用地区词转换。——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5月19日 (六) 06:29 (UTC)
- 其它运用例子:拉曼大学、拉曼学院、拉曼生(该院校的学生)这类固定的官方中文名称,不应再转换成“拉赫曼大学”、“拉赫曼学院”、“拉赫曼生”这样的译名;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不应被转换成“北韩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或“北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等等。这些都是“名从主人”优先于地区常用词的例子。——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5月19日 (六) 07:00 (UTC)
- 像拉曼大学虽然是用人名,但是中文字可是刻在校门外的,自己改了反而是宣传研究。(&)建议给那些看惯大陆和新马译名的用户加个各地中文名,像之前普腾未正名时也是有使用,同意白布的说法,但是如果各位不满意,建议在下方做个投票区,看看维基人的意见,也让双方心服口服。 angys →讨留奖 2018年5月19日 (六) 07:31 (UTC)
- 标题名称我明白,但内文转换为北韩有甚么问题?JC1 2018年5月20日 (日) 13:58 (UTC)
- 不认为一个不受该地官方认证又不常用的名称可以当作该地区的用词。顶多,您可以说大马是用这样的名称云云,直接全篇改动则不合常理,与地域中心也没有关连。早前白俄罗斯名称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白俄罗斯将官方中文名称改为白罗斯,但是由于其他中文地区官方没有跟随改动,白俄罗斯也一直是常用名,因此尽管是官方名称也没有作更改。可见,官方名不一定就能够取代常用名,除非该地区的官方机构带头修改或民间逐渐改变称呼,否则强行更改反而可能违反命名常规。—AT 2018年5月18日 (五) 07:42 (UTC)
- 已经回答过了,主人名应当比地方译名来得重要,这也是百科条目中的重要的资讯,过渡坚持地方用词反而落入了地域中心的通病之中。——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5月18日 (五) 05:52 (UTC)
(!)意见:你们也是,这还不好理解:马来才多少华人,马来华人想推广马来本地的汉语名称,因为觉得好听,但如果分开地区词显示,大陆的读者编者很可能就都读不到马来本地的名称了,或者说起不到满屏幕都是亚庇的“洗脑”(网络流行词语,非政治迫害用意)效果了。白布飘扬作为马来华人,希望能借刀维基百科宣传马来本地的译名,这样回国做生意交流的时候比较方便嘛。你们大陆人就不能照顾一下海外华侨,行行方便嘛,哈哈。我就呵呵。-- SzMithrandir ❈ Ered Luin ❈ 2018年5月19日 (六) 08:56 (UTC)
- (:)回应,也可以反过来说,这类资讯可以让各地中文圈朋友前来大马旅游时,不会因为不熟悉当地中文名称而出现鸡同鸭讲的情况,我也呵呵。——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5月19日 (六) 09:10 (UTC)
- (:)回应“不会因为不熟悉当地中文名称而出现鸡同鸭讲的情况”:维基百科不是旅游指南。--云间守望淡出中,有事请发邮件 2018年5月19日 (六) 09:52 (UTC)
- 如果要改方针,如何改? ——CommInt'l(留言) 2018年5月19日 (六) 09:54 (UTC)
- 第一项略作修改:“一旦按命名常规确定“名从主人”的条目名称,标题与条目内文(尤其在主题条目)应使用此一主人名称,避免将其以地区词转换,但可在首段列出各地不同名称。“——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5月19日 (六) 13:30 (UTC)
- 梦该醒了。——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19日 (六) 13:31 (UTC)
- 第一项略作修改:“一旦按命名常规确定“名从主人”的条目名称,标题与条目内文(尤其在主题条目)应使用此一主人名称,避免将其以地区词转换,但可在首段列出各地不同名称。“——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5月19日 (六) 13:30 (UTC)
(*)提醒@SzMithrandir:马来是民族名,马来华人不就是指华马混血儿??马来西亚简称“大马”,华人最多也叫大马华人,马来指的是马来人,我们可不是马来人,是马来西亚人,我也呵呵。要不要也地区词一下 angys →讨留奖 2018年5月19日 (六) 10:32 (UTC)
一点疑惑
条目名称到底指什么?是第一行的大字?还是首段第一句的加粗字?--140.180.255.199(留言) 2018年5月16日 (三) 18:02 (UTC)
- 条目名称指的就是条目的本来名称。。。有简体繁体之分,也有各地区之分,根据方针都按照条目所在地区的用法来定,大陆的就用大陆简体,香港的就用香港繁体,等等。第一行大字是显示出来的条目名称,不一定和真正的条目名称一致,比如简体版本显示出的第一行大字的就是简体,即使条目名称是繁体。——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17日 (四) 03:19 (UTC)
- 建议称作“实际标题”或者“地址名”;同时显示的标题应该叫“显示标题”、“显示名”。-- SzMithrandir ❈ Ered Luin ❈ 2018年5月19日 (六) 08:43 (UTC)
投票表决
(注:投票不能代替共识,但能暂时解决纷争,故以简单多数决,获得最多票数的方案成为临时解决方案)
- 投票时间:2018年5月20日0:00~2018年5月26日23:59(UTC)
- 方案一(正在使用中的方案):条目名称遵从“名从主人”原则,使用条目描述事物(人、物、事件等)所在地的最常用用法(例如新马简体版本:马哈迪);但其他地区语言版本依然显示该地区的最常用用法(例如大陆简体版本:马哈蒂尔),在内文以“地区词转换”方式显示名称(注:此方案不反对在文中个别地方标明条目描述事物在其他地区的名称)。
- 应反方要求开此投票,先来第一票,某些人不要过分。——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20日 (日) 03:46 (UTC)
- 我完全看不到有变更的需要,香港中文又是否需要名从主人使用马哈迪不作繁简转换?为甚么不需要?假设威腾电子出了一项产品叫“XX硬碟”,是否全都使用XX硬碟不作转换?JC1 2018年5月20日 (日) 13:54 (UTC)
- (+)强烈支持。同看不到变更必要。--云间守望淡出中,有事请发邮件 2018年5月20日 (日) 14:24 (UTC)
- (+)支持,比较符合常理,也能方便读者。--⌬胡葡萄 就是胡萝卜 2018年5月20日 (日) 14:27 (UTC)
- (+)支持。当初设立名从主人的原则,是过去十多年来,基于对编辑对条目编写和完善的主导性,既是善意推定、也是条目编写免入政治纠纷的原委,也是无数条目编写方向中最有效益的方法之一(结果导向)。“地区词转换”本身就极大地规避了这类政治纠纷风险,所以应当在能使用“地区词转换”时鼓励使用,而避免僵化因为对条目无意义的“控制”。相反,如果内文中全然使用某一地区用词用法,那么“名从主人”的原则坚持又有何意义?后者本身就存在逻辑谬误。彼时又会滋生出现因“条目用词都是B”而推翻“名从主人A”的原则,月经贴“繁简分家”的主张也会再次绵绵不绝。Walter Grassroot(留言) 2018年5月20日 (日) 15:26 (UTC)
- (+)支持,我想既然要依当地用语的话,那么是否大陆大马的事物就要用简体,港澳台就要用繁体,其他地区都不能转换,这样显然无法让人接受。地区用语与繁简也是同样意思,不能因为当地这样说,就其他地区都必须跟随。—AT 2018年5月20日 (日) 16:41 (UTC)
- (+)支持:命名常规解决的是“条目名称只有一个”这一前提下可能发生的冲突,而地区词转换不存在这一前提,完全可以井水不犯河水。维基百科不是宣传工具,不应该强求条目中使用不常用名称;如果“主人”希望所有地区都使用某个不常用名称,应当先通过其他途径完成这一变化,维基百科再被动跟进。--哪位维基人能够一下打死五个? 2018年5月20日 (日) 17:01 (UTC)
- 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妥协方案:条目命名遵从“名从主人”原则,而地区词转换遵从当地最常用名称:这样并没有完全摒弃在地区词上也“名从主人”的可能性。对于“主人名”,维基百科可以有一些滞后,等到大多数人改口后再改也不晚。“不要通过改变维基百科来改变大众的看法,要通过改变大众的看法来改变维基百科”。--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18年5月21日 (一) 06:54 (UTC)
- (+)支持,维基百科不是用于推动标准译名的场所。--Yangfl(留言) 2018年5月21日 (一) 07:22 (UTC)
- (+)支持:比较支持方案一,是,大马的条目就应该写大马的译名,身为马来西亚人的我明白。但也需要考虑其他国家吧?其他国家的居民可能在新闻、聊天都使用他们那里的译名,在维基百科却硬生生地改了?不是很支持这样。每个地区有自己的文化,语言自然不同。--水泷の巢穴 2018年5月21日 (一) 08:41 (UTC)
- (+)强烈支持:这个事情,说白了,就是zh-cn、zh-hk、zh-mo、zh-tw、zh-sg是否应当随着zh-ma更改地区词。请问,地区词是什么意思?都改得跟你一样,还叫地区词?今天是这个城市,明天是那个城市,后天怕不是外国人的译名就要改。我上面呵呵这两位马来西亚华人朋友,还反被呵呵;求求你想一下为什么我们反对。-- SzMithrandir ❈ Ered Luin ❈ 2018年5月22日 (二) 03:51 (UTC)
- 先说一下,我只是说马来不是马来西亚,绝无恶意,如果这方案通过我也不会去“搞破坏”,谢谢。 angys →讨留奖 2018年5月23日 (三) 05:32 (UTC)
- (+)支持:除非名称主体有实际行文或呼吁整个中文圈都应该使用其所选择的中文名称(例如首尔跟泽尻英龙华之类的情况),否则光只是官方有定中文名并不表示他/她/他们坚决反对其他中文译名的使用方式,更不用说把这点套到中文维基的条目与内文命名方式。--泅水大象™ 讦谯☎ 2018年5月23日 (三) 07:19 (UTC)
- @SElephant:方案二就是要强调“尊重主人意愿”、“名从主人”,马来西亚官方所设立的马来西亚华语规范理事会其实一直积极对外推广要求各地使用他们规范的马来西亚地名、马来西亚官职名称、马来西亚官员名字等官方事物的中文名称,而两岸三地也有不少媒体跟随使用,但在这里却一直被莫明其妙地转换成其它非主人名。才会想要在方针中确立这一原则。——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5月23日 (三) 08:47 (UTC)
- 积极推广,别人答应了吗?莫名其妙?你是说中国官方一直是“莫名其妙”吗?这里是反映各地中文用语的地方,不是给你一家“正名”强制推广的地方!——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23日 (三) 08:59 (UTC)
- 我认为首尔、泽尻英龙华乃至于马来西亚(如果真的找得到资料证明马来西亚官方有积极希望其他国家采用其译名版本)的状况,都是特例,但方案二的主张是只要人事物的主人有自己选择的中译版本,其他地区不管是否有更常用译名都得遵从,我认为那是矫枉过正了!举例来说,有不少英国的政治人物都有替自己取中式的中文姓名,但他们并没有强调中文圈“只能”用这个名字称呼他/她而不能使用常用的英译中名称;某个外国城市可能有在官网放置中文页面,上面有自己选择的中文译名,但并不一定会积极要求所有中文圈都采用一样的译名。因为此处在讨论的是一个通盘性的议题,所以我还是会以“最广用称呼方式”这个基本原则为优先,若马来西亚政府有其特殊的主张方式,应该是另外以特案讨论,而不是去更动原始的命名原则。--泅水大象™ 讦谯☎ 2018年5月23日 (三) 09:16 (UTC)
- @SElephant:方案二就是要强调“尊重主人意愿”、“名从主人”,马来西亚官方所设立的马来西亚华语规范理事会其实一直积极对外推广要求各地使用他们规范的马来西亚地名、马来西亚官职名称、马来西亚官员名字等官方事物的中文名称,而两岸三地也有不少媒体跟随使用,但在这里却一直被莫明其妙地转换成其它非主人名。才会想要在方针中确立这一原则。——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5月23日 (三) 08:47 (UTC)
- (+)支持,不认为需要更改。--B dash(留言) 2018年5月23日 (三) 14:02 (UTC)
- (+)支持,附议上面的支持票。--门可罗雀的雾岛诊所从头来过继续奋斗神社的羽毛飘啊飘 2018年5月26日 (六) 14:30 (UTC)
- 方案二(反方想要推动的方案):条目名称遵从“名从主人”原则,使用条目描述事物(人、物、事件等)所在地的最常用用法(例如新马简体版本:马哈迪,例如台湾正体版本:朝鲜),其他地区语言版本即使有其他最常用用法(例如大陆简最常用马哈蒂尔,例如台湾正体版本:北韩),但在内文依然全文都使用条目描述事物所在地的最常用用法(例如大陆简体版本:马哈迪,例如台湾正体版本:朝鲜)(注:此方案不反对在文中个别地方标明条目描述事物在其他地区的名称)。
- (+)支持——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5月20日 (日) 12:10 (UTC)
- (+)支持 angys →讨留奖 2018年5月20日 (日) 13:25 (UTC)
- (+)强烈支持。(题外话:如果投票结果中一方占总票数的三分二或以上,我认为已可视为共识)ŚÆŊMØŠĀ即使感动了苍天,时光未返。 2018年5月20日 (日) 13:38 (UTC)
- 本投票为简单多数决。--140.180.246.217(留言) 2018年5月20日 (日) 22:20 (UTC)
- (+)支持。另有疑问,U:Gakmo最初2号方案是否不须修改方针? ——CommInt'l(留言) 2018年5月20日 (日) 16:04 (UTC)
- 方案二也是要修改方针,因为之前的方针《命名常规》里的名从主人并未限制使用地区词转换,倒是指引《地区词处理》提到了“官方名称应避免地区词转换”之语。如果这次修定被否决,那么地区词处理的这句也就和方针抵触而必须移除,以后有人转换官方名称或许也不受限制了,例如李宗仁以后的“中华民国总统”大概也可以转换成“台湾地区领导人”之类,毕竟陆港澳新马官方都不承认中华民国嘛。反过来,台湾正体如果要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转换成“大陆领导人”也就名正言顺了。——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5月21日 (一) 15:20 (UTC)
- 这个例子就是扯,李宗仁什么时候成台湾地区领导人了?新中国建国后他根本没到过台湾好吧?有点历史常识!——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21日 (一) 16:47 (UTC)
- 李宗仁以后,久坐电脑刷维基损伤视力,(&)建议阁下多向远处眺望一会。--140.180.246.217(留言) 2018年5月22日 (二) 19:26 (UTC)
- 这个例子就是扯,李宗仁什么时候成台湾地区领导人了?新中国建国后他根本没到过台湾好吧?有点历史常识!——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21日 (一) 16:47 (UTC)
- @SElephant:想听听您的意见。——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5月21日 (一) 15:43 (UTC)
- 这次投票不涉及方针,至多涉及《地区词处理》指引。--140.180.246.217(留言) 2018年5月22日 (二) 19:26 (UTC)
- 方案二也是要修改方针,因为之前的方针《命名常规》里的名从主人并未限制使用地区词转换,倒是指引《地区词处理》提到了“官方名称应避免地区词转换”之语。如果这次修定被否决,那么地区词处理的这句也就和方针抵触而必须移除,以后有人转换官方名称或许也不受限制了,例如李宗仁以后的“中华民国总统”大概也可以转换成“台湾地区领导人”之类,毕竟陆港澳新马官方都不承认中华民国嘛。反过来,台湾正体如果要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转换成“大陆领导人”也就名正言顺了。——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5月21日 (一) 15:20 (UTC)
- (+)支持。个人认为在主体本身或主体所在地机构/官方通讯社确认官方译名后,应尊重对方意愿。zh-cn、zh-hk、zh-mo、zh-tw、zh-sg五种版本在官方译名确认前有权利使用各自的译名。Bfyhdch(留言) 2018年5月23日 (三) 03:12 (UTC)
- (+)支持 — IOS314回退员(留言) 2018年5月24日 (四) 14:13 (UTC)
- 中立
- (=)中立,对我是中立党--1233( T / C) 2018年5月21日 (一) 17:00 (UTC)
结果
投票已结束。——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27日 (日) 03:09 (UTC)
公布结果:
- 方案一:14票
- 方案二:6票
- 中立:1票
- 总票数21票,方案一以最高票数14票胜出,且占总票数三分之二,基本可视为达成共识(用方案二支持者之一的话来说)。请方案二支持者、此议题的主要讨论者确认。——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27日 (日) 03:09 (UTC)
- @白布飘扬、*angys*、Sanmosa:请确认。三位是一开始就关注这个议题的,当可代表方案二支持者们。——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27日 (日) 03:12 (UTC)
- 既然寡不敌众,那么纳吉,马哈迪我会让他地区词的,这样就没有争议了吧,反正您们认为中国官版的比较适用,这个我会调整。 angys →讨留奖 2018年5月27日 (日) 04:52 (UTC)
- @苏州宇文宙武:你自己说的:“投票不能代替共识,但能暂时解决纷争,故以简单多数决,获得最多票数的方案成为临时解决方案”,始终还是临时的,最终方案还是要经过社群广泛商讨。当然,以方案一作为条目现时的状态,我不反对。ŚÆŊMØŠĀ粉饰太平 2018年5月29日 (二) 11:10 (UTC)
意见
注:以上投票提出者(也是遵从反方意见)为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19日 (六) 13:46 (UTC)
(?)疑问@苏州宇文宙武:两方案第一句表述会不会引起条目名称只有“名从主人”这一原则的歧义?因为WP:NAME不止“名从主人”这一条,“名从主人”也不适用于所有的情况。--140.180.246.217(留言) 2018年5月20日 (日) 21:48 (UTC)
- (:)回应:已经标明了“最常用”,应该不会有歧义,何况这只是一个针对个别行为的争端解决方案,不是正式方针。——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21日 (一) 05:20 (UTC)
- “这只是一个针对个别行为的争端解决方案,不是正式方针。”划重点备考。--140.180.246.217(留言) 2018年5月21日 (一) 20:37 (UTC)
- 这是关于《地区词处理》“避免转换官方中文名称”这一指引的存废讨论。——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5月23日 (三) 06:14 (UTC)
- “这只是一个针对个别行为的争端解决方案,不是正式方针。”划重点备考。--140.180.246.217(留言) 2018年5月21日 (一) 20:37 (UTC)
[36] --Gakmo(留言) 2018年5月30日 (三) 17:22 (UTC)
- 《命名常规》是否需要修改?--J.Wong 2018年6月1日 (五) 05:22 (UTC)
- 另外,参考《繁简处理指引》,《地区词处理》是否需要确立为指引?--J.Wong 2018年6月1日 (五) 05:36 (UTC)
- 可以改一下,加入最新共识。——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6月2日 (六) 11:57 (UTC)
- @Gakmo::在下对此遗憾。 ——CommInt'l(留言) 2018年6月5日 (二) 09:30 (UTC)
免责声明
如果有维基人坚持要转换官方词的话,我不会为他们承担受全域锁定的风险。之前伊利莎伯线已经因为“线”字而闹出一场风波了,如果大家坚持要违反方针转换官方词的话,后果自负。ŚÆŊMØŠĀ即使感动了苍天,时光未返。 2018年5月21日 (一) 04:16 (UTC)
- 这是在人身威胁吗?谁能解释一下说的是什么意思,没看懂。——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21日 (一) 08:21 (UTC)
- Talk:横贯铁路#伊利莎伯线——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5月21日 (一) 15:01 (UTC)
- 两个例子不一样,一个是译名,一个是原名。另,还是不明白“全域锁定”“后果自负”是什么意思?——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21日 (一) 15:13 (UTC)
- “纳吉”是人家的中文名,但也被强行转换成译名纳吉布了。其实马来西亚有不少非华人都有自己的中文名,但经常被当作译名而被强行转换。——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5月21日 (一) 15:48 (UTC)
- 中文名不是原名,谢谢!——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21日 (一) 16:44 (UTC)
- 哦,邓小平、蒋中正也不是原名。——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5月23日 (三) 06:03 (UTC)
- 你非得断章取义是吗?纳吉布平时用中文吗?他又不是陆克文。邓、蒋不是原名,但后来改成小平、中正了,如果他二人在大马有其他名字是更常用的,我也不会反对在大马版本使用,但有吗?——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23日 (三) 09:03 (UTC)
- 哦,邓小平、蒋中正也不是原名。——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5月23日 (三) 06:03 (UTC)
- 还有如果方案一通过,那么Kota Kinabalu在大陆简体就可以用哥打基纳巴卢(亚庇),反之方案二通过就使用亚庇(哥打基纳巴卢),其他地名比如旧金山还是五山城也是如此。(某百科的机场也称亚庇机场和网站,且两个都有被大陆使用,保留音译和贯称)。至于马哈迪和纳吉若方案一通过则需要置放各地中文名模板也希望马来西亚政府日后若可以获中共首肯采纳马方官译,那么到时才废除此条规则(可能吗?)
- 中文名不是原名,谢谢!——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21日 (一) 16:44 (UTC)
- “纳吉”是人家的中文名,但也被强行转换成译名纳吉布了。其实马来西亚有不少非华人都有自己的中文名,但经常被当作译名而被强行转换。——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5月21日 (一) 15:48 (UTC)
- 两个例子不一样,一个是译名,一个是原名。另,还是不明白“全域锁定”“后果自负”是什么意思?——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21日 (一) 15:13 (UTC)
- Talk:横贯铁路#伊利莎伯线——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5月21日 (一) 15:01 (UTC)
另外很多时候如果穆斯林本身不常用自己中文名,那就可以跟转换规则,莫哈末尼查和努鲁伊莎就是其中一个例子。(陈升顿我就不太懂了) angys →讨留奖 2018年5月21日 (一) 15:55 (UTC)
- 请勿遗漏,朝鲜台湾正体版中暂未转换官方汉字“朝鲜”为台湾常用之“北韩”。 ——CommInt'l(留言) 2018年5月21日 (一) 20:57 (UTC)
限定条件
又看了一遍讨论,我依然大体上支持方案一,但我希望澄清一点:我们在这里说到的官方名和地区词,都只是针对的是从另外一种语言音译过来的写法,而不是某个地区对固有中文名称的用法。举例如下:
- “纳吉布”和“纳吉”都是马来语中“Najib”的音译,因此应用方案一没有问题。
- “中华民国总统”是固有的中文名称,不能因此转换成“台湾地区领导人”,或在zh-cn加上带有不承认之意的引号。(引用目的的引号是可以而且应该cn、tw一致的,如本行)
以上。--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18年5月24日 (四) 14:32 (UTC)
- 这个没问题,民国总统毕竟有大陆时期,不会强制转换。——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5月25日 (五) 03:10 (UTC)
- 马来西亚是中文使用区之一,但纳吉不是华人,“是否有权定固有中文名称”是否按种族分?又例如,某些语言有对应汉字,越南字喃,“韩国/南韩/南朝鲜”、“朝鲜/北韩/北朝鲜”。 ——CommInt'l(留言) 2018年5月24日 (四) 14:56 (UTC)
- 第一个问题,我觉得不是按种族,而是按这个名字是从什么语言来的(华人也可以有英文名,做英文名翻译的时候也适用方案一)。对于越南语、韩语、日语这些有对应汉字的,我倾向于适用方案一,因为这三种语言归根结蒂并不是中文(早前方针没有规定而产生的例外/不是例外很多,如宋慧乔、阿倍仲麻吕,见汉字使用国间专有名词互译)。--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18年5月24日 (四) 15:02 (UTC)
- 顺带一提,“纳吉”是由留学北京的儿子季平亲自帮父亲选定的正式中文名字,是受纳吉本人承认和使用的(详见阿Jib哥 - Home里的简介),也是马来西亚华语规范理事会规范使用的正式名字。IOS314回退员(留言) 2018年5月24日 (四) 15:55 (UTC)
zh-my
现语系转换没开放"zh-my"参数,以简体优先顺序"zh-my"会被"zh-cn"、"zh-sg"涵盖,近年来马来西亚华语规范理事会落实推广官译华语,与新加坡用词逐渐显示差异,像最近整理联合国际影业条目,马新译名就出现“联合国际影业”(马来西亚)、“联邦影业”(新加坡);更别说去年马来西亚规定Facebook用“脸书”,也异于新加坡常用的“面簿”,马新华语用词差异越来越大[37](2007年当时),是不是该考虑启用"zh-my"参数了?--Justice305(留言) 2018年3月1日 (四) 14:16 (UTC)
- 倾向于(-)反对,目前没有看到能够证明马国将华语设为国家官方语言的法律,如果这都能逮到差异就多开标签,那我是不是可以说美籍华人的口语和书面语跟大中华区有那么点区别,于是我也要开个zh-us?--Liuxinyu970226(留言) 2018年3月1日 (四) 14:35 (UTC)
- 马来西亚华语规范理事会现由教育部副部长兼任主席,代表官方观点发布译名,也对大陆译名有意见[38],人家都要走自己的路,官方的东西不能跟其他地区华人自己使用的用词相提并论。--Justice305(留言) 2018年3月1日 (四) 14:46 (UTC)
- (&)建议咨询更多维基人的意见,才来决定是否使用。 angys 祝农历新年(春节)快乐 TLJ 2018年3月3日 (六) 17:45 (UTC)
- 马来西亚华语规范理事会现由教育部副部长兼任主席,代表官方观点发布译名,也对大陆译名有意见[38],人家都要走自己的路,官方的东西不能跟其他地区华人自己使用的用词相提并论。--Justice305(留言) 2018年3月1日 (四) 14:46 (UTC)
- (+)支持马新分家,就像香港中文与澳门中文分开显示一样,而且马来西亚华语的使用者比澳门繁体的使用者要多得多了。——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3月10日 (六) 11:03 (UTC)
- @白布飘扬:请问目前马国哪条法律有规定马来语和英语以外的官方语言?--Liuxinyu970226(留言) 2018年3月10日 (六) 14:49 (UTC)
- 与这个有关系吗?马来西亚宪法保障所有人有学习与使用各种语言的权利,教育部设有华文组,国内有一千多所国立的华文小学,马来西亚华语规范理事会为教育部所管理,对国内华文教学与规范有约束力。——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3月10日 (六) 15:01 (UTC)
- 以同样的理由,您完全可以多开几个讨论去支持美国繁体(zh-us)、澳洲繁体(zh-au)、日本繁体(zh-jp)、韩国简体(zh-kr)、英国繁体(zh-uk)、俄式简体(zh-ru)、巴西简体(zh-br)……没有国家不存在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教学她的机构,所以干脆每个国家的华人都自己主张自己语言的“准独立性”,都去建立自己的“zh-XX”吧。--Liuxinyu970226(留言) 2018年3月10日 (六) 15:10 (UTC)
- 马来西亚华语有官方规范,是个公认的存在,相比之下,美国中文不成一系,所以仅仅是个红链而已。同理,藏语、维吾尔语、吴语、闽南语、文言文也不是任何地方的官方语言,所以元维基也不该让其成立?——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3月10日 (六) 15:30 (UTC)
- 后者这些其实真得看情况,达利语是除普什图语以外的另一种阿富汗官方语言不假吧,但元维基语言委员会照样找理由拒绝其建站,葡萄牙和巴西两国的葡萄牙语之间区别恕我直言比中文差别还大,他们照样以存在语法统一改革为理由拒绝拆分(1、2)。--Liuxinyu970226(留言) 2018年3月10日 (六) 15:38 (UTC)
- 现在又不是谈拆分中文维基,只是添加地区词转换系统而已。如果新加坡与马来西亚之间的差异可以被无视,那澳门繁体与香港繁体其实又有多大差异呢?——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3月10日 (六) 15:48 (UTC)
- 现在中文维基有五套地区词转换系统,“一个中国”就占了其中四套,相比之下,马来西亚与新加坡两个互不隶属的独立国家,中文使用者比港澳人口还多,却被迫挤在一起抢用一套马新简体,如此厚此薄彼,说不过去吧?——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3月10日 (六) 16:48 (UTC)
- 关东地区和关西地区人说的岛国话之间互通也是挺困难的吧,那为何他们要挤在一个日语维基呢。--Liuxinyu970226(留言) 2018年3月11日 (日) 09:30 (UTC)
- 后者这些其实真得看情况,达利语是除普什图语以外的另一种阿富汗官方语言不假吧,但元维基语言委员会照样找理由拒绝其建站,葡萄牙和巴西两国的葡萄牙语之间区别恕我直言比中文差别还大,他们照样以存在语法统一改革为理由拒绝拆分(1、2)。--Liuxinyu970226(留言) 2018年3月10日 (六) 15:38 (UTC)
- 马来西亚华语有官方规范,是个公认的存在,相比之下,美国中文不成一系,所以仅仅是个红链而已。同理,藏语、维吾尔语、吴语、闽南语、文言文也不是任何地方的官方语言,所以元维基也不该让其成立?——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3月10日 (六) 15:30 (UTC)
- 以同样的理由,您完全可以多开几个讨论去支持美国繁体(zh-us)、澳洲繁体(zh-au)、日本繁体(zh-jp)、韩国简体(zh-kr)、英国繁体(zh-uk)、俄式简体(zh-ru)、巴西简体(zh-br)……没有国家不存在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教学她的机构,所以干脆每个国家的华人都自己主张自己语言的“准独立性”,都去建立自己的“zh-XX”吧。--Liuxinyu970226(留言) 2018年3月10日 (六) 15:10 (UTC)
- 与这个有关系吗?马来西亚宪法保障所有人有学习与使用各种语言的权利,教育部设有华文组,国内有一千多所国立的华文小学,马来西亚华语规范理事会为教育部所管理,对国内华文教学与规范有约束力。——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3月10日 (六) 15:01 (UTC)
- @白布飘扬:请问目前马国哪条法律有规定马来语和英语以外的官方语言?--Liuxinyu970226(留言) 2018年3月10日 (六) 14:49 (UTC)
- 就我台湾人的眼光来看,方言跟语言规范是不能相提并论,马来西亚华语是列入华语教材的,所以有些用词不符习惯也有华人社群反弹。--Justice305(留言) 2018年3月11日 (日) 23:57 (UTC)
- 说的好像巴西葡语和澳门葡语只是方言而已[开玩笑的]。--Liuxinyu970226(留言) 2018年3月12日 (一) 03:47 (UTC)
- 就我台湾人的眼光来看,方言跟语言规范是不能相提并论,马来西亚华语是列入华语教材的,所以有些用词不符习惯也有华人社群反弹。--Justice305(留言) 2018年3月11日 (日) 23:57 (UTC)
- (+)支持,其实分家是合理的。理应只谘询马来西亚华人即可。--T /1233/ C 2018年3月13日 (二) 07:45 (UTC)
- @1233:所以您去支持葡语维基分家吧,也以“理应只谘询葡语用户即可”为理由去提请吧。--Liuxinyu970226(留言) 2018年3月13日 (二) 11:10 (UTC)
- 的确,马来西亚华语教学完全是本地化的母语教学,不仅仅是语文课,也是各科的教学用语,华小的华语地理课没有长江黄河,只有拉让江彭亨河;没有泰山喜马拉雅山,只有神山大汉山;没有东海南海,只有马六甲海峡南中国海。这点与其它国家把中文当作外语或第二语言来学习、以介绍中国为主要题材不一样。——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3月14日 (三) 17:20 (UTC)
- @白布飘扬:请问我是不是可以把这句话理解为:葡萄牙人根本不懂得气候变化对森林的毁灭性影响,只懂得在地中海多开几条热门豪华的海上航线;他们不懂得建造里约热内卢地铁时可以同时植树造林,只懂得在里斯本地铁的站台地板和墙壁上涂鸦自诩皇帝;他们也不需要宣传亚马孙河是怎样前脚被砍树后脚被种花,只需要天天在英国脱欧问题上多带头耍脾气就行...是么?--Liuxinyu970226(留言) 2018年3月15日 (四) 08:45 (UTC)
- 而且我上面也没有绝对反对,只是暂时表态倾向反对,如果有什么有实质性变化的条件发生的话(比如你们马国修改宪法承认你们的华文是马来语英语以外的第三种国家官方语言),我当然可以转向支持。--Liuxinyu970226(留言) 2018年3月15日 (四) 08:52 (UTC)
- 葡萄牙和巴西之间有“葡萄牙语正写法改革”,但新马之间与两岸三地不存在“华语正写法改革”,也没有人要成立“马来西亚华语维基”,只是启用元维基早已设定的zh-my而已,所以,您的反对显得强词夺理。——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3月15日 (四) 13:08 (UTC)
- 的确,马来西亚华语教学完全是本地化的母语教学,不仅仅是语文课,也是各科的教学用语,华小的华语地理课没有长江黄河,只有拉让江彭亨河;没有泰山喜马拉雅山,只有神山大汉山;没有东海南海,只有马六甲海峡南中国海。这点与其它国家把中文当作外语或第二语言来学习、以介绍中国为主要题材不一样。——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3月14日 (三) 17:20 (UTC)
- @1233:所以您去支持葡语维基分家吧,也以“理应只谘询葡语用户即可”为理由去提请吧。--Liuxinyu970226(留言) 2018年3月13日 (二) 11:10 (UTC)
- (+)支持,那我也问问反对者:如果不启用zh-my,那“Facebook在马来西亚用‘脸书’,新加坡用‘面簿’”要怎样解决?难道要强迫大马用户看星洲用的“面簿”?--街灯电箱150号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18年3月16日 (五) 14:21 (UTC)
- 或者这样说吧:其实zh-my的参数对其他人没有影响,为何不启用,况且现时zh-sg和zh-my的分别已经开始出现了。--T /1233/ C 2018年3月19日 (一) 17:32 (UTC)
- @Cdip150、1233:肯定还是有影响的,至少会显著影响目前Parsoid对语言变体支援的进度(phab:T43716)。--Liuxinyu970226(留言) 2018年3月20日 (二) 03:14 (UTC)
- 如果是创造新的变体(如:zh-us、zh-au等等),那么才会有影响。但zh-my是一早就已经启用的变体,中文维基衹是一直把它隐藏着而已,故现在并不是创造一个新的变体。如果Parsoid连已有的变体都还没全部支持,那是Parsoid的问题,不是zh-my的错。--街灯电箱150号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18年3月20日 (二) 04:02 (UTC)
- @Cdip150、1233:肯定还是有影响的,至少会显著影响目前Parsoid对语言变体支援的进度(phab:T43716)。--Liuxinyu970226(留言) 2018年3月20日 (二) 03:14 (UTC)
- 好像zh-mo也是因为部分用语(主要和基督教相关的)与zh-hk而分割的。我认为没什么不妥?——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8年3月20日 (二) 04:23 (UTC)
- (+)强烈支持,我能够善意推定用户有自己的忧虑而认为不必要,但就我来看启用zh-my并没有不妥。一下子说不写在该国宪法里面的语言不予承认,我不认为这是应有的态度。我认为维基百科的精神就是要中立于政治力干扰之外的,因此我认为这种理由不构成反对的依据--尤其是在马来西亚官方对于华语文教学的阻挠一直以来都是有目共睹的状态下。一下子又担心各地各种方言的人们都会设立自己的转换组--老实说,与我们何干啊?在这里讨论的是zh-my,扯其他语言进来在我看来只是无理取闹。诚如其他用户所言,在官僚层面上其实不会遭遇那么大的阻力(不用上到metawiki),因此我认为是可行的。-- Tom282f3 2018年4月22日 (日) 16:16 (UTC)
整理条目又发现马新译名问题,马来西亚电影中文片名《败者为王》,但新加坡就是采英文翻译成《李宗伟》[39][40][41],该片还会到大陆、甚至台港上映,马新掺在一起到时要如何区域用词转换?马新用词差异不能不正视,若无争议,烦请熟悉作业的维基人申请启用"zh-my"参数。--Justice305(留言) 2018年3月26日 (一) 02:36 (UTC)
- (+)强烈支持恢复启用参数。— 卍・〇・卐 2018年3月28日 (三) 05:30 (UTC)
-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出现用词差异,所以(+)支持恢复启用参数。--相信友谊就是魔法的CuSO4正在努力提高知识水平 2018年3月31日 (六) 00:26 (UTC)
- 维基百科是世界上最好的中文i18n网站,所以如果用词有差异的话,我支持新开变种。不够希望开启之后能够完善好转换组,否则就白开了。辛苦各位新马维基人了。--dqwyy (talk) Ohtori Chihaya 2018年3月31日 (六) 02:33 (UTC)
- @dqwyy、Sanmosa、白布飘扬:那我也想问你们支持者,是马国简体呢还是马国繁体呢,可别开个简繁搞不清的变体哈,那样的话你们完全可以禁用掉“隐藏“不转换”、“简体”和“繁体”三个标签”然后点“不转换”就可以啦。--Liuxinyu970226(留言) 2018年3月31日 (六) 14:46 (UTC)
- 大马简体,要正式点就“马来西亚简体”,而zh-sg就是“新加坡简体”。——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4月1日 (日) 16:37 (UTC)
- (+)支持:只是加个变种而已。--云间守望淡出中,有事请发邮件 2018年4月2日 (一) 16:23 (UTC)
- (+)支持,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经过60年后已有很大差别,不能相提并论。(PS:那么文莱华语要归类在新加坡该是马来西亚,虽然使用者不多,也希望元维基在马来西亚IP使优先选择使用大马简体,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公交和巴士是一样的) angys 祝农历新年(春节)快乐 TLJ 2018年4月3日 (二) 14:30 (UTC)
- @dqwyy、Sanmosa、白布飘扬:那我也想问你们支持者,是马国简体呢还是马国繁体呢,可别开个简繁搞不清的变体哈,那样的话你们完全可以禁用掉“隐藏“不转换”、“简体”和“繁体”三个标签”然后点“不转换”就可以啦。--Liuxinyu970226(留言) 2018年3月31日 (六) 14:46 (UTC)
- @Liuxinyu970226:肯定是简体。ŚÆŊMØŠĀ 2018年4月5日 (四) 04:31 (UTC)
- (+)支持,马新华语两者存在许多差异。出身于大马的华人管理员阿仁特别交代,中文维基百科社群不应忽视大马华语用户的需求。尤其陆港台三地用户,作为社群中较大的群体,要主动照顾我们人数比较少的兄弟。--Jasonzhuocn(留言) 2018年4月5日 (四) 12:55 (UTC)
- (+)支持启用"zh-my"参数--Wolfch (留言) 2018年4月6日 (五) 06:00 (UTC)
- 倾向(+)支持,总结:
- (+)支持,维基百科需要考虑User:白布飘扬等马来西亚编者的看法。--CHEM.is.TRY 2018年4月14日 (六) 12:11 (UTC)
- (+)支持,大马华语和新加坡华语确实开始出现差异。我是大马华人之一,虽然华语在大马并非官方语言,不过也是大马频繁使用的语言之一。--水泷の巢穴 2018年4月15日 (日) 14:06 (UTC)
- (+)支持,Liuxinyu970226,我上次就说过,火候到了自然就会拆分,不是你说个抵制或我说个支持就能决定得了,大势所趋而已。-七个点(留言) 2018年4月30日 (一) 16:36 (UTC)
- (+)强烈支持 像爱滋病页面,马来西亚未注册账号的使用者浏览的时候只能点选新马简体,显示出来的是“爱之病”,我想90%的马来西亚人从来没听过这种翻译 --Dotalim0204(留言) 2018年7月16日 (一) 09:23 (UTC)
其实甚么人能提出开放"zh-my"参数
RT。ŚÆŊMØŠĀ 2018年4月6日 (五) 14:52 (UTC)
- 原则上,任何维基编者、读者都可以提出。——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4月7日 (六) 16:38 (UTC)
- @Sanmosa、白布飘扬:请不要这样说大话可以么,基金会官方职员不松口同意,谁也启用不了的,最近C区要求卸载Flow被拒绝一事就是例子。--Liuxinyu970226(留言) 2018年4月8日 (日) 04:42 (UTC)
- 请别偷换概念,人家明明问“谁可以提出”,不是问“谁来执行”,况且,meta早就建立了zh-my的选项,只是中文维基没有正式启用而已。——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4月8日 (日) 04:49 (UTC)
- 赞同白布飘扬的话,感觉这样隐藏不是办法。--1233( T / C) 2018年4月9日 (一) 12:28 (UTC)
- 请别偷换概念,人家明明问“谁可以提出”,不是问“谁来执行”,况且,meta早就建立了zh-my的选项,只是中文维基没有正式启用而已。——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4月8日 (日) 04:49 (UTC)
- @Sanmosa、白布飘扬:请不要这样说大话可以么,基金会官方职员不松口同意,谁也启用不了的,最近C区要求卸载Flow被拒绝一事就是例子。--Liuxinyu970226(留言) 2018年4月8日 (日) 04:42 (UTC)
请关注#关于地区词的公共组转换--Yangfl(留言) 2018年4月14日 (六) 03:21 (UTC)
- 关于地区词的公共组转换,暂时可以使用Bot点解zh-my的参数,这并不是问题,重点是:启用后的影响,以及如何启用等问题并不是很难。--1233( T / C) 2018年4月14日 (六) 03:24 (UTC)
- 见上述讨论,zh-my通过有望,现在就是研究一下通过后参数调整问题的时间,毕竟当前各种转换量还是非常大的,用bot势必要影响全局。--Yangfl(留言) 2018年4月14日 (六) 05:32 (UTC)
- 除了公共组转换,在未特别列出的情况下,zh-my可以默认跟随zh-sg(或者相反),如果zh-my与zh-sg从缺,则跟随zh-cn或zh-hans。——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4月27日 (五) 16:03 (UTC)
- 这当然是最好的处理方法,问题就是目前的fallback机制问题太多,几乎每条都要手动添加(那个讨论没人关注被抽掉了)--Yangfl(留言) 2018年4月27日 (五) 17:36 (UTC)
- 除了公共组转换,在未特别列出的情况下,zh-my可以默认跟随zh-sg(或者相反),如果zh-my与zh-sg从缺,则跟随zh-cn或zh-hans。——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4月27日 (五) 16:03 (UTC)
- 见上述讨论,zh-my通过有望,现在就是研究一下通过后参数调整问题的时间,毕竟当前各种转换量还是非常大的,用bot势必要影响全局。--Yangfl(留言) 2018年4月14日 (六) 05:32 (UTC)
- (+)强烈支持恢复启用参数。--ZackTseng (Talk|Contributions)@ 2018年5月1日 (二) 06:59 (UTC)
- 以上关于启用zh-my的讨论是否已达成共识?-- Stang 2018年4月29日 (日) 08:34 (UTC)
- @Stang:应该是的。概观以上之讨论,至少绝大部分人同意启用zh-my参数。ŚÆŊMØŠĀ五四运动九十九周年了,知情权呢? 2018年4月29日 (日) 08:53 (UTC)
- 好吧。@Wong128hk:进行公示?-- Stang 2018年4月29日 (日) 09:35 (UTC)
- 现进行为期7天的公示,如有意见请速提出。-- Stang 2018年4月29日 (日) 15:46 (UTC)
(…)吐槽为何维基转换系统还是“马新简体”呢,讨论的旁边那栏应该有“马来西亚简体”选项了,另外各位如果有空不妨去找找马新用词差别,并加以转换,该有马来西亚IP阅览维基时默认使用马来西亚简体,阿卜杜拉是阿都拉不是人人都懂。 angys →讨留奖 2018年5月6日 (日) 15:17 (UTC)
- @*angys*:启用需时而且这也需要经过Phab进行操作,而其反应速度是以天计的。另外在相关Task也已经要求了你所说的问题。--1233( T / C) 2018年5月6日 (日) 17:17 (UTC)
- 再加上其亦要重新标记相关语种,故此有时间问题是正常的。--1233( T / C) 2018年5月6日 (日) 17:23 (UTC)
- 地区词预览小工具已将原本的“马星简体”分拆为“大马简体(zh-my)”和“星洲简体(zh-sg)”。不过由于zh-my目前仍未正式启用,故即使现在选择了“大马简体”来进行预览并不会有效,并会自动改用在参数设置所选择的地区词。--街灯电箱150号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18年5月9日 (三) 17:47 (UTC)
- (&)建议如果能每个地区的中文都能选[地区],然后才[繁简]就好了,因为每一个组合的中文都有人使用。Pigppp(留言) 2018年5月19日 (六) 17:19 (UTC)
- 这可能得去向mediawiki求添加功能了。--Yangfl(留言) 2018年5月21日 (一) 15:06 (UTC)
- 貌似半个月过去了,难道要下个月才会更新???——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5月23日 (三) 08:54 (UTC)
- 他们认为出现一些问题了,吧。详情不知道就是了--1233( T / C) 2018年5月29日 (二) 17:53 (UTC)
- (?)疑问,澳门繁体启用时似乎没那么繁杂?其它维基项目都已经有了zh-my“中文(马来西亚)”,不是只需本地管理员操作设定?——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6月3日 (日) 00:54 (UTC)
- 他们认为出现一些问题了,吧。详情不知道就是了--1233( T / C) 2018年5月29日 (二) 17:53 (UTC)
请各位主要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的用户留意,请充分谘询并尊重马来西亚及新加坡华语用户的意见。此处似乎只有User:白布飘扬一位马来西亚用户?我见到几个问题:
- zh-my的中文标签,User:1233提议用“大马简体”?应该使用“大马”,还是“马来西亚”呢?
- 请各位以中英文留言时,留意马来西亚人=Malaysians,马来人=Malays。华人是马来西亚人Malaysians,不是马来人Malays。
- zh-sg应更名为“新加坡简体”,而不是“星洲/狮城”。我所知的惯例是,在正式场合,新加坡官方普遍不鼓励使用国名“新加坡”以外的别称,如非必要不用简称,如用简称用“新”而非“星/星国/新国”。--Roy17(留言) 2018年6月2日 (六) 21:32 (UTC)
- @Roy17:除了“不转换”、“简体”(纯简体)、“繁体”(纯繁体)外,其馀五个选项均为四个字,假如其中的某一项多个字或少个字,在视觉上会很不舒服(别扭)。 -- By Jimmy Young. (Talk) 2018年6月15日 (五) 02:07 (UTC)
- 元维基使用的是大马简体。--1233( T / C) 2018年6月3日 (日) 07:39 (UTC)
根据之前的讨论,Wikipedia:字词转换处理、Wikipedia:繁简处理与Wikipedia:地区词处理皆为指引,不知何故现时只有维基百科:繁简处理挂有指引模板。现建议为Wikipedia:字词转换处理、Wikipedia:地区词处理加上指引模板。--Gakmo(留言) 2018年6月10日 (日) 18:09 (UTC)
- 我觉得这都是属于欣喜页的范畴,甚至可以转到help名字空间--百无一用是书生 (☎) 2018年6月11日 (一) 02:33 (UTC)
- 建议交予社群再讨论。Sænmōsà起舞弄清影 2018年6月11日 (一) 04:03 (UTC)
- "判断投票通过的一般依据是:在7天时间里,总共获得6名具备投票资格的维基人的支持,且反对票数不超过总票数的三分之一。"是否至今依然适用?--Temp3600(留言) 2018年6月12日 (二) 15:46 (UTC)
- Gakmo君,讨论未周,建议分拆讨论。--J.Wong 2018年6月19日 (二) 05:49 (UTC)
- 好的,改天再开讨论。--Gakmo(留言) 2018年6月22日 (五) 19:15 (UTC)
分拆讨论,待再次提案。--J.Wong 2018年6月23日 (六) 07:09 (UTC)
zh-my
之前讨论闲置太久被机器人移走了,继续跟进。——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6月16日 (六) 09:03 (UTC)
- 目前zh-my已经在其它维基项目启用,但仍然被中文维基百科blacklisted,是需要本地管理员操作吗?——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6月16日 (六) 09:03 (UTC)
- 不知道T193983这个任务是什么情况。——꧁༺星耀晨曦༻꧂(留言) 2018年6月16日 (六) 09:09 (UTC)
- 根据他们的回复,可能会在6月25日这个星期内启用,具体日期未定。——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6月23日 (六) 07:21 (UTC)
- 启用是启用了,可是出现错误........。--Justice305(留言) 2018年6月27日 (三) 02:19 (UTC)
- 什么错误?已经启用,可以去更新地区词模块。——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6月30日 (六) 06:24 (UTC)
- 启用是启用了,可是出现错误........。--Justice305(留言) 2018年6月27日 (三) 02:19 (UTC)
- 根据他们的回复,可能会在6月25日这个星期内启用,具体日期未定。——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6月23日 (六) 07:21 (UTC)
- 不知道T193983这个任务是什么情况。——꧁༺星耀晨曦༻꧂(留言) 2018年6月16日 (六) 09:09 (UTC)
错误报告
目前,预设为大马简体显示正常,但是从下拉菜单中选择“大马简体”进入网址格式为“https://zh.wikipedia.org/zh-my/XXX”的页面则无法显示:例如。——白布飘扬(留言) 2018年6月30日 (六) 06:37 (UTC)
- 已有报告,应该能够修复:请关注右面的任务。--1233( T / C) 2018年7月1日 (日) 02:30 (UTC)
大马简体与马新简体
公示期到达,没反对,"新加坡简体"就先保留原状。能不能用大马简体就要去phabricator查看了--Cohaf (请多多关注技术管理员课题)(留言) 2018年7月14日 (六) 10:27 (UTC)
- 下列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zh-my”正式启用,在下发现有“大马简体”与“马新简体”,为何不把“马新简体”中的马去掉,我倡议用“狮城简体”。新加坡的编辑也只有我一个 (应该吧??),我看应该无反对吧?不然就直接把“马新简体”除掉,毕竟我国的新闻媒体人大多都是来自大马或港台,大陆。我的华文老师在念书10年间,全都来自大陆或马国,我对“脸书”也不陌生,甚至主流媒体也说“脸书”。以上只是小的微小意见罢了。 --Cohaf(留言) 2018年6月26日 (二) 19:26 (UTC)\
- 请见Wikipedia_talk:地区词处理#zh-my,马新两国尤其在中文专有名词上有显著差异,如同澳门繁体与香港繁体以示区别。名称可以再讨论,目前zh-my参数使用上出现错误情形还待修正。--Justice305(留言) 2018年6月27日 (三) 02:17 (UTC)
- 现在已经改为“大马简体”和“新加坡简体”了。--暗中观察的RabbitMeow ∞ 与兔喵对话 回复请Ping我~ 2018年6月27日 (三) 07:54 (UTC)
- “新加坡简体”和上下文四字标示相比,实在太突兀,建议还是改成四个字为好。--Yangfl(留言) 2018年6月27日 (三) 10:21 (UTC)
- (+)支持以上但如何去掉一个字母??狮城简体?--Cohaf(留言) 2018年6月27日 (三) 11:06 (UTC)
- “又称为新嘉坡、星架坡、星加坡、星洲、星岛、星国、狮城、坡岛、猩咖波、石叻、叻埠、昭南等”,个人觉得星洲/星岛简体比较好听。--Yangfl(留言) 2018年6月27日 (三) 11:59 (UTC)
- 身为新加坡人的我认为狮城还是比较好,毕竟我国的半晚新闻名为
"狮城6点半"--Cohaf(留言) 2018年6月27日 (三) 12:04 (UTC) - 那(+)支持--Yangfl(留言) 2018年6月27日 (三) 12:53 (UTC)
- 身为新加坡人的我认为狮城还是比较好,毕竟我国的半晚新闻名为
- 以上除了新州,其它的无人在本国用了。更不要说昭南,那是日本占领新加坡时的名称,挺黑暗且令人伤感的。我原先来自金门的外婆经历了的时候的事情,70年过了,还会难过,说比炮仗还要可怕--Cohaf(留言) 2018年6月27日 (三) 12:12 (UTC)
- 对不起改名为《狮城有约》[1],但理由还是一样的。--Cohaf(留言) 2018年6月27日 (三) 14:20 (UTC)
参考资料
- ^ 狮城有约 - 8频道新闻及时事节目. Channel 8 News.
- zh-my语言变体倒是出现了,但页面是404 Not Found。-- By Jimmy Young. (Talk) 2018年6月27日 (三) 17:19 (UTC)
- bug了,/zh-tw就行。--Yangfl(留言) 2018年6月28日 (四) 03:52 (UTC)
- 这是正常现象,站点配置修改请求并没有请求添加对zh-my的URL重写。——꧁༺星耀晨曦༻꧂(留言) 2018年6月28日 (四) 08:13 (UTC)
- zh-my 页面页面是404 Not Found问题依旧还没获得解决,情何以堪。--HelloEditorIsMe(留言) 2018年6月30日 (六) 11:14 (UTC)
- bug了,/zh-tw就行。--Yangfl(留言) 2018年6月28日 (四) 03:52 (UTC)
- 我觉得新加坡简体就可以了。 --达师 - 370 - 608 2018年6月28日 (四) 05:10 (UTC)
- 就一个选项突出,是不是有种钦定的感觉...--Yangfl(留言) 2018年6月28日 (四) 08:30 (UTC)
- 本名如此嘛,用别名“狮城”更突出且难懂。“新加坡简”会像是缺字。从认知度来说,突出也暂无大碍,可以当成(NEW)。[开玩笑的]--YFdyh000(留言) 2018年6月28日 (四) 16:20 (UTC)
- 我觉得没问题,就像京津冀、江浙沪、粤港澳一样,是用烂了的简称,而且本地人都知道。--Yangfl(留言) 2018年6月29日 (五) 06:37 (UTC)
- 就一个选项突出,是不是有种钦定的感觉...--Yangfl(留言) 2018年6月28日 (四) 08:30 (UTC)
- (-)反对使用“狮城”,因为也有其他地方简称“狮城”,产生歧义,当那个地方的人上来看到“狮城简体”定必引起误会,故绝对不建议使用。我认同“新加坡简体”就可以了,非要四个字不可的话那就用“星洲简体”,因为“星洲”应该没有歧义。--街灯电箱150号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18年6月29日 (五) 20:11 (UTC)
- (!)意见我本质上不反对用新加坡简体,但是新州有点怪。如果没任有意义保持原状也行。但命名不是最大问题,现在是大马简体根本用不了。--Cohaf(留言) 2018年6月29日 (五) 20:23 (UTC)
- 使用问题上面已经报bug了,除了催基金会快修外啥也做不了。下面就只是在讨论名字问题。--Yangfl(留言) 2018年6月30日 (六) 05:09 (UTC)
- 如无特别理由,请不要使用辨识度不高的别名。建议使用“新加坡简体”。不要拘泥于四个字这种事…… --🐕🎈(永不参与动员令) 2018年7月4日 (三) 02:30 (UTC)
- (!)意见:新加坡简体下,条目索斯机械兽III变成新马,有bug?-日月星辰 | 留言簿 2018年7月12日 (四) 11:38 (UTC)
小结
- 以上讨论结果的共识是保留"新加坡简体",公示7天,无反对就结束讨论。大马简体也可以用了--Cohaf(留言) 2018年7月6日 (五) 13:31 (UTC)
- 今天又试了一下,大马简体还是不能用。--Justice305(留言) 2018年7月12日 (四) 06:15 (UTC)
- 公示期到达,没反对,"新加坡简体"就先保留原状。能不能用大马简体就要去phabricator查看了。--Cohaf (请多多关注技术管理员课题)(留言) 2018年7月14日 (六) 05:26 (UTC)
- 本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大马简体的一些bug
有些页面不能正常转换,如意大利中“义大利语”无法正常转换为意大利语。
ps:已修复—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Dotalim0204(对话|贡献)于2018年8月28日 (二) 10:25 (UTC)加入。
请问模块(Module)内部的文字如何设置地区词
例如模块:RoundN内部对体育比赛轮次的描述应该设置地区词,但本人不知道应该如何设置。谢谢! Disarmament(留言) 2020年4月12日 (日) 02:36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