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站
其他人编辑前请先到我的讨论页留言,由我进行编辑。请不要私自编辑,以免留下编辑历史。 |
中环 Central | |
---|---|
位置 | 香港中西区中环遮打道、毕打街及德辅道中地底 |
地理坐标 | 22°16′53.76″N 114°9′32.4″E / 22.2816000°N 114.159000°E |
车站类别 | 地底车站 |
途经线路 | 港铁港岛线及荃湾线 |
换乘交通 | 港铁机场快线及东涌线香港站、巴士、小巴、电车、渡轮、山顶缆车 |
车站构造 | |
站体类型 | 地底车站 |
出口数目 | 14 |
电梯 | 2 |
扶手电梯数目 | 38 |
车站色系 | 大堂及港岛线月台-砖红色 荃湾线月台-深咖啡色 |
站台 | 4 |
其他信息 | |
车站代码 | CEN |
历史 | |
启用日期 | 1980年2月12日 |
营运信息 | |
车站服务时间 | 0556-0114 |
列车服务时间 | 0606-0104 |
中环站(英文:Central Station)位于香港中环遮打道、毕打街及德辅道中,是港铁[1]车站之一,车站设有4个月台(即一个岛式月台和两个侧式月台)。
该站是荃湾线香港岛的终点站及港岛线中途站,并在环球大厦、干诺道中及交易广场地底以行人通道与东涌线和机场快线的香港站相连[2]。该站采用砖红色为主要色调,然而荃湾线月台则使用深咖啡色作为主要色调。
车站结构
车站楼层
其他人编辑前请先到我的讨论页留言,由我进行编辑。请不要私自编辑,以免留下编辑历史。 |
中环站设有5层,地面为车站出口,车站大堂及商店主要在中环站的L1、L2层。L2及L4层分别为港岛线3号月台(往柴湾)及4号月台(往上环),而L3层则为荃湾线的1号及2号月台(往荃湾)[2]。
另外,在L1层的遮打道大堂与车站出口之间还有一层阁楼,用以通往车站出口,港铁公司在车站该层开放了“艺术管道”[3]供艺术家提供一个展览场地。而在L2层的毕打街大堂设有行人隧道连接香港站东涌线大堂。
G 地面 |
- | 出口、环球大厦 |
阁楼 | J出口 | 艺术管道 |
L1 大堂 |
毕打街大堂 | 客务中心、车站商店、“e分钟著数”机 |
恒生银行、自动照相机、自动柜员机 | ||
遮打道大堂 | 客务中心、车站商店、自动柜员机 | |
L2 月台 |
遮打道大堂 | 客务中心、车站商店、恒生银行 |
自动售卖机、自动柜员机 | ||
毕打街大堂 | 客务中心、车站商店 | |
“e分鐘著數”机、“iCentre”互联网中心 | ||
收费区转乘通道连接香港站东涌线大堂 | ||
3号月台 | 左边车门将会打开 | |
路轨 | 港岛线列车往柴湾方向→ | |
L3 月台 |
路轨 | 荃湾线列车往荃湾方向→ |
1号月台 | 左/右边车门将会打开 | |
2号月台 | 左/右边车门将会打开 | |
路轨 | 荃湾线列车往荃湾方向→ | |
L4 月台 |
4号月台 | 右边车门将会打开 |
路轨 | ←港岛线列车往上环方向 |
车站大堂
其他人编辑前请先到我的讨论页留言,由我进行编辑。请不要私自编辑,以免留下编辑历史。 |
中环站共设有两个大堂:毕打街大堂与遮打道大堂[2]。毕打街大堂位于毕打街地底,因为港岛线需要而后期加建,而毕打街大堂同时亦连接遮打道大堂的上层[2]。其后又因机场铁路连接通道而作翻新及扩建,设有行人通道连接香港站的东涌线和机场快线相连。由于翻新后的大堂与香港站的设计相若,均利用白色的搪瓷板作为车站墙身,而非像月台以红色的马赛砖为主要墙壁,使乘客容易将两站混淆,以为到达香港站范围,但只是身处于中环站的毕打街大堂。
遮打道大堂,由地铁修正早期系统至今早已兴建,位于遮打道地底,中环站是全港首个设有双层大堂的车站。中环站开放初期,上层大堂与下层大堂不设有非付费区连接,乘客需要经过付费区才可往返上下两层大堂。
直至2001年翻新后,地铁公司将通往3号月台至遮打道上层大堂的楼梯,重新划分为非付费区通道,方便乘客利用该通道连接的中环站非付费大堂上的下层。此外,地铁公司加入咖啡店、快餐店和书店,使车站成为车站购物街,增加地铁公司的非车务收入及便利乘客购物。
车站商店及自助服务
现时,中环站内提供不同类型的商店供乘客购物或进食,例如有7-Eleven便利店、面包糕饼店、咖啡店、书店、花店、恒生银行及DHL等零售业及其他服务[2]。值得一提的是,港铁的收费区是不能进食,因此大部份食肆均不会设在已付费区内。
此外,中环站也有不少自助服务设施供乘客享用,包括恒生银行及中国银行(香港)的自动柜员机、自动售卖机、自动照相机等[2]。近F出口的车站大堂更设有香港邮政邮箱[4],方便乘客在车站内投寄邮件。
在互联网服务上,现时中环站大堂及月台均设有免费由电讯盈科提供的Wi-Fi热点[5],乘客可在候车的时候透过手提电脑或个人数码助理(PDA)存取互联网。同时,港铁于3号月台的行人通道设有“iCentre”免费上网服务设施[6],使乘客可在该处浏览网上资讯。
另外,港铁于毕打街大堂L1层非付费区及L2层往返香港站的付费区行人通道内,各设有1部“e分鐘著數”机,供乘客购买网上服务及享用港铁友礼会的会员优惠[7]。
车站月台
其他人编辑前请先到我的讨论页留言,由我进行编辑。请不要私自编辑,以免留下编辑历史。 |
中环站设有4个月台[2],各月台均装设月台幕门。1号和2号月台共用一个岛式月台,处理荃湾线往荃湾方向的列车,建在遮打道的地底,由德辅道中伸延至会所街。月台并不设落客专用月台及调头隧道,列车到站后会在该月台同一时间进行上落客及调头,乘客可按指示于1号月台或2号月台乘搭荃湾线往荃湾方向的列车。同时,荃湾线设有停车侧线,路轨由月台延伸至德辅道中地底。
3号月台(港岛线往柴湾方向)和4号月台(往上环方向)设于德辅道中与毕打街交界的地底,由环球大厦伸延至历山大厦。这两个月台从上下把荃湾线月台夹在中间。这两个港岛线月台都是在路的北面设立的侧式月台,而3号月台则在4号月台之上(原由乃用以处理往来上环站之人流)。
车站出口
其他人编辑前请先到我的讨论页留言,由我进行编辑。请不要私自编辑,以免留下编辑历史。 |
中环站设有13个车站出口,出口主要连接中环建筑物及购物中心的地库或大堂,乘客可直接在车站通道穿梭中区主要建筑物及购物中心及车站大堂。车站大堂均设有指示牌显示出口周边的建筑物及设施列表[8]。
此外,部份出口邻近主要街道、中区行人天桥系统及公共运输工具车站,方便乘客转乘不同的交通工具。
毕打街大堂(L1)
遮打道大堂(L1)
遮打道大堂(L2)
邻接车站
其他人编辑前请先到我的讨论页留言,由我进行编辑。请不要私自编辑,以免留下编辑历史。 |
中环站是荃湾线在香港岛的总站及港岛线中途站,可以让乘客在荃湾线及港岛线进行转乘,往返港岛线的上环站、九龙及新界。另外,乘客可行利用行人通道步行至香港站转乘东涌线或机场快线列车。
| |||
|
| |||
|
利用状况
其他人编辑前请先到我的讨论页留言,由我进行编辑。请不要私自编辑,以免留下编辑历史。 |
中环站地处之中环为香港首要的商业中心区及各重要机关所在,周边主要为地标性建筑物、办公大楼、政府机构及总部等,再加上本身是荃湾线、港岛线及香港站的东涌线及机场快线的重要转车站,附近又设有各种交通工具以供接驳,因此车站非常繁忙,每天有约有22万人次使用本站往返香港各区[9],为整个系统第三繁忙的车站[10]。
另外,每当特殊的情况之下,部份荃湾线的港铁列车会在本站清客后,将会暂停服务,届时月台将会发出广播。
值得一提的是,乘客如果往返此站及葵芳站至荃湾站,往香港站乘搭东涌线再经荔景站转乘荃湾线所需时间会较直接使用荃湾线为快,但基于东涌线班次疏落及需要转乘列车,实际上直接乘坐荃湾线会较方便。
接驳交通
其他人编辑前请先到我的讨论页留言,由我进行编辑。请不要私自编辑,以免留下编辑历史。 |
由于中环站处于已发展的商业中心区内,该站并没有空地设立地面公共运输交汇处,但中环站落成初期亦有部份地铁接驳巴士路线[11]以中环站为终点站或以循环线形式运作,惟其车点只设于街道旁边巴士站。直到交易广场设有大型巴士总站,不少巴士路线迁往该处作总站,而接驳巴士路线只是途径中环街道中途站方便乘客转乘。随著港岛线落成,有不少来往中环至香港岛东面的接驳巴士路线失去原有功效,有不少巴士路线缩短或取消。
现时,仍有不少乘客在中环站步行前往交易广场公共运输交汇处或于德辅道中转乘巴士、小巴或电车前往香港中西区、南区;同时也有不少乘客前往海旁乘坐山顶缆车接驳巴士往返缆车站,或是步行至中环码头转乘渡轮前往离岛区、九龙半岛等地。
此外,由于地铁兴建机场铁路时,早己在环球大厦地底与建行人隧道连接香港站,现时有港岛线及荃湾线乘客利用行人隧道转乘机场快线或东涌线前往香港国际机场、青衣岛、大屿山等地,为中环站带来庞大转乘人流。
|
所有相片
其他人编辑前请先到我的讨论页留言,由我进行编辑。请不要私自编辑,以免留下编辑历史。 |
-
中环站B出口
-
中环站出口众多
-
翻新后的遮打道大堂
-
中环站K出口
-
毕打街大堂
-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筑群
历史
早期计划
其他人编辑前请先到我的讨论页留言,由我进行编辑。请不要私自编辑,以免留下编辑历史。 |
根据1967年发表的《香港集体运输研究》[12],中环站初期与上环街市站(即现上环站)计划为港岛线及观塘线间的转线站,而荃湾线则以金钟站为尾站。当时中环站的计划位置为租庇利街与毕打街之间的一段德辅道中地底,稍西于现在中环站的位置。
修正早期系统
其他人编辑前请先到我的讨论页留言,由我进行编辑。请不要私自编辑,以免留下编辑历史。 |
中环站于1980年2月12日因应地铁[1]修正早期系统由尖沙咀延伸而启用,成为修正早期系统的终点站,乘客可直接乘坐列车前往观塘,约需27.5分钟[13]。启用初期只开放1号和2号月台、位于遮打道车站大堂以及毕打街走廊层,而车站底层设有停车侧线,由遮打道月台延伸至德辅道中,车站当时共深25米,长380米[13]。车站当时更预留了部份结构以便未来的港岛线兴建。
由于修正早期系统当时是包括荃湾线的中环至旺角的路段,因此荃湾线在1982年5月10日通车时,中环站便成为荃湾线南端的尾站。
港岛线
其他人编辑前请先到我的讨论页留言,由我进行编辑。请不要私自编辑,以免留下编辑历史。 |
1980年,香港政府决定兴建港岛线,因此地铁[1]扩建中环站车站大堂并在德辅道中地底兴建2个侧式月台,并利用修正早期系统的预留结构与荃湾线大堂连接,扩建期间并无影响荃湾线的服务。在兴建港岛线的同时,中环站更加设4个新出入口,令当时中环站出入口加至13个[14]。
另外,由于83年3月动工的上环站至中环站的隧道工程需要迁移受影响的消防处大楼及上环街市[14],因而中环站的港岛线月台及上环站较其他港岛线路段迟1年开放,有关路段于1986年5月23日启用。
车站命名
其他人编辑前请先到我的讨论页留言,由我进行编辑。请不要私自编辑,以免留下编辑历史。 |
中环站在通车前后曾有多个名称,分别有3个英文名称:Chater(遮打)、Pedder(必打)和Central(中环),以及4个中文名称:遮打、必打、中环、中环西。现时,中环站一律更为“中环(Central)”。
1967年9月,费尔文霍士顾问工程公司[15]发表了一份有关香港在地底集体运输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研究《香港集体运输研究》[12],报告中提及在中环兴建一个车站,名为Central[12]。
1970年,顾问公司发表了另一份《集体运输计划总报告书》[16],在报告书中,位于中环遮打道地底的车站名为遮打(Chater),而位于中环必打街(今毕打街)地底的车站名为必打(Pedder)。
1979年,地铁[1]修正早期系统通车时,有关首日通车纪念特刊[17]提及到位于遮打道地底的修正早期系统车站(1号及2号月台)名为中环(Chater),而位于毕打街地底的港岛线车站名为中环西(Pedder)。因此,当修正早期系统于1980年2月12日由尖沙咀伸延至中环时,有关车站的中文名称命名为中环,而不是遮打。
而根据1983年香港政府出版的街道图[18],毕打街地底的港岛线车站命名为中环(Pedder),因此可以证明车站的中文名称统一为中环。
1985年5月31日,港岛线延伸至金钟站,地铁也同时为包括中环站的多个车站(另外还包括油麻地站、旺角站及美孚站)更名,中环站的英文名称Chater统一为Central[19]。当港岛线在1986年5月23日延伸到中环站时,全站英文名称已经统一为Central。
机场铁路连接通道
其他人编辑前请先到我的讨论页留言,由我进行编辑。请不要私自编辑,以免留下编辑历史。 |
为配合1990年代香港机场核心计划[20],地铁公司[1]在环球大厦及交易广场建造地底一条横跨干诺道中的地下行人通道,以连接中环站和香港站,供乘客从港岛线或荃湾线转乘机场快线或东涌线[21]。同时,地铁公司亦翻新及扩建旧有毕打街大堂,加设新闸机及商店,令乘客可享受更舒适的车站环境,工程于1998年峻工。毕打街大堂完成翻新后,与香港站车站设计近似,利用搪瓷板取代原有的马赛克墙身。
车站翻新工程
其他人编辑前请先到我的讨论页留言,由我进行编辑。请不要私自编辑,以免留下编辑历史。 |
2001年,地铁公司[1]为改善中环站车站环境,再度翻新旧有遮打道大堂,以配合毕打街大堂及香港站的一贯设计,部份马赛克墙壁改以搪瓷板为主。是次翻新除了加设一般商店外,还把咖啡店、快餐店和书店引入至地铁[1]范围,增加地铁公司[1]的非车务收入,吸引人流及方便乘客在车站购物。
此外,是次翻新工程亦将中环站毕打街及遮打道上下层的非收费区大堂连接,乘客再无须穿越地面繁忙的街道或途径收费区往来两大堂,整项工程于2002年4月完工。同时又于中环站月台引入8部公众电脑作为“iCentre”免费上网服务设施[6]及在J3出口的车站商店改为作“艺术管道”[3]方便乘客在车站内浏览万维网的内容及为艺术家提供一个展览场地。
2008年1月,港铁公司为现代化中环站的环境,将中环站大堂及港岛线3号月台沿用多年的地台更换为灰色地台,并且在部份位置更换假天花。
月台分布
其他人编辑前请先到我的讨论页留言,由我进行编辑。请不要私自编辑,以免留下编辑历史。 |
修正早期系统/荃湾线
月台 | 路轨 | 修正早期系统/荃湾线列车 往观塘/荃湾方向→ |
1号月台 | 左/右边车门将会打开 | |
2号月台 | 左/右边车门将会打开 | |
路轨 | 修正早期系统/荃湾线列车 往观塘/荃湾方向→ |
未来发展
将军澳线延线
其他人编辑前请先到我的讨论页留言,由我进行编辑。请不要私自编辑,以免留下编辑历史。 |
参考资料及注释
-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在两铁合并前,港铁及香港铁路有限公司的前称分别为地铁(地下铁路)及地铁公司。
- ^ 2.0 2.1 2.2 2.3 2.4 2.5 2.6 港铁公司. 《中環站車站指南》. 港铁公司. 2009. 已忽略未知参数
|month=
(建议使用|date=
) (帮助) - ^ 3.0 3.1 港铁公司 - 最新改善服务 - 港铁艺术 - 艺术管道
- ^ 香港邮政. 郵箱位置表 - 港島區. 香港邮政. [2009-07-27] (中文(繁体)).
- ^ 港铁公司. 車站設施 - Wi-Fi無線寬頻. 港铁公司. [2009-07-27] (中文(繁体)).
- ^ 6.0 6.1 港铁公司. 車站設施 - iCentre. 港铁公司. [2009-07-27] (中文(繁体)).
- ^ 港铁公司. 車站設施 - 「e分鐘著數」機. 港铁公司. [2009-07-27] (中文(繁体)).
- ^ 车站出口列表的内容根据中环站车站出口指示牌排列。
- ^ 迪仔、SP1900. 《港鐵誌05》. 千九网. 2005. 已忽略未知参数
|month=
(建议使用|date=
) (帮助) - ^ 銅鑼灣站極擠迫 擬建地下街紓緩. 明报. 2007年6月28日 [2008年11月18日] (中文(繁体)).
- ^ 地铁接驳巴士路线是指路线编号后附以“M”英文字母的路线
- ^ 12.0 12.1 12.2 Freeman, Fox, Wilbur Smith & Associates. 《香港集體運輸研究》"Hong Kong mass transport study"(MTS-1967). 香港政府. 1967.《香港集体运输研究》是中文译名,文件只有英文版本。
- ^ 13.0 13.1 地下铁路公司. 《地下鐵路首日通車紀念特刊》"Offical Souvenir Book To Commemorate The 1st Day Of Running MTRC Trains". 地下铁路公司. 1979.
- ^ 14.0 14.1 地下铁路公司. 《地下鐵路港島綫首日通車紀念特刊》"MTRC Island Line opening commemorative book". 地下铁路公司. 1985.
- ^ 费尔文霍士顾问工程公司,Freeman, Fox, Wilbur Smith & Associates
- ^ 费尔文霍士顾问工程公司,Freeman, Fox, Wilbur Smith & Associates. & Hong Kong Government. 《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Hong Kong mass transit further studies"(MTS). 香港政府. 1970.
- ^ 地铁公司 - 《地下铁路首日通车纪念特刊》"Offical Souvenir Book To Commemorate The 1st Day Of Running MTRC Trains"(1979)
- ^ 地政署测量部. 《香港街道與地區。下冊,九龍及新界地圖及導遊指南》. 地政署. 1983.
- ^ The History - Hong Kong Mass Transit InfoCenter
- ^ 香港政府 - 香港机场核心计划
- ^ Greg Pearce. "Arup : Hong Kong station". Fellbach. 2001.
- ^ 路政署. 《鐵路發展策略2000》"Railway Development Strategy 2000"(RDS-2000) (PDF). 香港政府. 2000. 已忽略未知参数
|month=
(建议使用|date=
) (帮助)
外部链接
其他人编辑前请先到我的讨论页留言,由我进行编辑。请不要私自编辑,以免留下编辑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