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宁
生平
年少时与华歆、邴原一起四处游学,称“一条龙”,并且与当时名士陈纪相敬交好。东汉末经历黄巾之乱和州牧割据,天下大乱,管宁打算向北而非向南避乱,以示不离北方故土之意;于是与邴原及王烈等人一起到辽东避乱。他们到时都受辽东太守公孙度欢迎,专门腾出驿馆来请他们居住,但管宁见过公孙度后却在山谷结草庐居住。他在当地只谈经典而不问世事,并引来大量同样是逃避战乱的人,于是管宁就开始做讲解《诗经》《书经》、谈祭礼、整治威仪、陈明礼让等教化工作,人们都很乐于接受管宁的教导,管宁于是颇受人们爱戴。即使公孙康意图任命管宁为官,助自己脱离东汉独立,都因为对管宁的敬重而不敢提出。后来曹操迎汉献帝后自任司空,曾辟命管宁,但遭辽东太守公孙康拦下不作通知。
后来中原渐渐安定,到辽东的人们纷纷回乡,惟独管宁仍不打算离开。黄初四年(223年),经司徒华歆推荐,魏文帝曹丕下诏召还他,管宁见当时的辽东太守公孙恭懦弱,而其侄子公孙渊有隽才,预料将来公孙渊会夺权,于是才与家属返回故乡。公孙恭当时亲自送他,又赠送了许多礼物;但到岸后,却连同以前公孙度、公孙康和公孙恭的赠物,全部送还。曹丕又下诏以管宁为太中大夫,管宁固辞不受。太和元年(227年),魏明帝即位,太尉华歆以患病为由请求退位,并让位给管宁。明帝不接纳,但接受推荐,下诏要任命管宁为光禄勋,更下令青州刺史派属官亲自到管宁家迎接,并准备车辆、侍从、厨子等接他上任。但管宁却上书委婉陈情,说自己德、功、才都不行,不能担负“栋梁之任”,又加年老身弱,恳求还乡。后来直至青龙年间,桓范举荐他[1],明帝也都多次征命,管宁都没有应命。
正始二年(241年),太仆陶丘一、永宁卫尉孟观、待中孙邕、中书侍郎王基等人向齐王曹芳推荐管宁,齐王下诏,以“安车蒲轮,束帛加玺”的礼节去请他。同年管宁病故,时年八十四岁。著有《氏姓论》。
性格
逸事
- 当时人称华歆、管宁和邴原为“一龙”,华歆为龙头,邴原为龙腹,管宁为龙尾。
- 世说新语:管宁与华歆共同在园中锄菜,见地有块金子,管宁照样挥锄视金与瓦石一样,华歆却拿起来看才掷到一旁去。又曾同席读书,有坐著轩车并穿著华丽冕服的人经过,管宁不作理会,继续读书,但华歆却放下书本出去看,管宁便把席子割开两边,分开来坐,说:“子非吾友也!”。此为割席断交的典故。
- 管宁从辽东回来时遇到暴风,其他船都沉没,只有管宁所坐的船安然无恙。当时正值夜晚,四周无光,船中人不知将船泊在哪里暂时避风,此时忽然望见有火光,船人于是朝火光驶去,到了一个小岛,但岛上并没有人,更加无火燃烧过的痕迹。
家庭
- 管邈:管宁之子,管宁死后拜为郎中,后为博士。
历史评价
延伸阅读
[编]
参考资料
- ^ 《艺文类聚》卷37引《魏桓范荐管宁表》:臣闻殷汤聘伊尹于畎亩之中,周文进吕尚于渭水之滨,窃见东莞管宁,束修著行,少有令称,州闾之名,亚故太尉华歆,遭乱浮海,远客辽东,于混浊之中,履洁清之节,笃行足以厉俗,清风足以矫世,以箪食瓢饮,过于颜子,漏屋蔽衣,逾于原宪,臣闻唐尧宠许由,虞舜礼支父,夏禹优伯成,文王养夷齐,及汉祖高四皓之名,屈命于商洛之野,史籍叹述,以为美谈,陛下绍五帝之鸿烈,并三王之逸轨,膺期受命,光昭百代,仍有优崇之礼,于大夫管宁,宠以上卿之位,荣以安车之称,斯之为美,当在魏典,流之无穷,明世之高士也。臣以为既加其大,不受其细,可重之以玄𫄸,聘之殊礼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