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治中
张治中(1890年10月27日—1969年4月10日),字文白,安徽庐州府巢县人,国民革命军二级上将,曾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兼三民主义青年团书记长、新疆省政府主席,曾主导参与多次国共和谈。1947年在原籍安徽省巢县当选为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原为中国国民党党员,与政学系关系密切。1949年6月宣布脱离中国国民党,后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民革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于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任上病逝。
张治中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 |
任期 1965年1月5日-1969年4月10日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 |
任期 1954年9月27日-1969年4月10日 | |
主席 | 毛泽东 → 刘少奇 |
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军政长官 | |
任期 1948年8月12日—1949年6月12日 | |
继任 | 马步芳 |
第7任新疆省政府主席 | |
任期 1946年4月1日—1947年5月21日 | |
前任 | 吴忠信 |
继任 | 麦斯武德 |
第4任湖南省政府主席 | |
任期 1937年11月20日—1939年1月21日 | |
前任 | 何键 |
继任 | 薛岳 |
个人资料 | |
性别 | 男 |
出生 | 光绪十六年9月14日) 大清安徽省庐州府巢县洪家疃 | 1890年10月27日(
逝世 | 1969年4月1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 | (78岁)
籍贯 | 安徽省巢县 |
国籍 | 大清(1890年-1911年) 中华民国(1912年-1925年) 中华民国(1925年-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969年) |
政党 | 中国国民党(?年-1949年6月)投共[1]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年-1969年) |
获奖 | 中华民国青天白日勋章 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解放勋章 |
军事背景 | |
效忠 | 中华民国 |
服役 | 中华民国陆军 |
军衔 | 二级上将 |
指挥 | 国民革命军第五军 |
参战 | 淞沪会战 |
经历
|
生平
早年经历
张治中生于安徽省庐州府巢县洪家疃(今合肥市巢湖市黄麓镇洪家疃)。1916年毕业于保定军校3期步兵科,同期毕业有何键、夏威、叶琪、白崇禧、汪强 等。之后曾参加护法,并在滇军、桂军、川军中任连长、营长。
国民革命军经历
1924年,部分旧桂系部队离开根据地离开广东投靠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改编为建国桂军,由刘震寰主导在广州开办建国桂军军官学校,张治中任该校大队长,负责学官训练与教育。而后蒋中正招揽张治中到黄埔军校治学,由于建国桂军军官学校尚需主事者,因此初期张治中仅担任黄埔军校军事研究委员。在1924年底建国桂军军官学校停办,学生在1925年初并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后,张治中正式转换职务,成为黄埔军校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入伍生团上校团长,兼任前三期毕业生组建的国民革命军官团团长。除军校职务,张治中也是黄埔军校部队征伐中的重要参谋。1925年2月国民革命军东征战役中,张治中担任东征军总部上校参谋,替作战献策。东征胜利后,以黄埔军校军官毕业生为核心组建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师成立,师长蒋中正,张治中任该师参谋长兼广州卫戍司令部参谋长,得到蒋中正的器重。
1926年5月由蒋中正结合国民党内反中国共产党势力在国民党第二届二中全会整理党务决议案,成为中国国民党主席,6月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张治中担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副官处处长,主导国民革命军人事、编制,行政事务。
1926年北伐开始后,设立学兵团及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张任学兵团长及分校教育长。1927年四一二事件以后,张治中从武汉到南京,协助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军事训练处,后此单位扩编为军事委员会军事训练总监部;8月13日蒋介石下野后,张治中也随之失势辞职,1927年底出国考察5个月。
随著蒋中正在1927年底重回国民政府权力核心,1928年中考察回国的张治中也重新复出,起先担任军政厅厅长,随后出任迁校到南京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并担任此职务到1937年。
在担任中央军校教育长期间,张治中也曾多度重返前线担任军队司令官,也是在南京国民政府时代蒋中正倚重的高级将领之一。在1928年冯玉祥率领的第二集团军反抗南京政府时,张治中担任武汉行营主任,担负军事行政上的全盘业务。中原大战时,张任教导第二师师长,率部进攻开封冯玉祥部。1933年闽变,张任第四路军指挥平乱。与其他国民党将领不同,每次战事完结后张治中都会主动交出兵权,回到军校。
中国抗日战争
1932年上海爆发“一二八事变”,但由于中央群龙无首,没有一支中央军部队在上海。张治中对蒋介石建言:“我们中央的部队必须参加淞沪抗战支援十九路军,如果现在没有别的人可以去,我愿意去。”蒋介石当即同意。1932年2月14日,蒋介石命令由首都警卫军87、88师和教导总队组成第五军,以张治中为军长,增援19路军抗战。启程的前一天,蒋介石与张谈话,告诫张到达上海后,一定不能和十九路军搞摩擦,不要以中央军自居,一切要听十九路军蔡廷锴和蒋光鼐的命令,不能擅自做主。中日签署停战后,张立即投入京沪防守的计划工作。1936年,正式出任京沪警备司令。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张治中多次向宋美龄、何应钦力主和平解决西安事变。1937年4月6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张治中辞职照准,校长蒋介石派陈继承接任[2]:5399。
抗战开始后,张兼任第九集团军司令。8月13日,中日在上海爆发冲突引发淞沪会战。张治中任上海警备司令,指挥国民革命军的中央系部队在上海以攻势对抗日军。8月17日,张密电蒋及何应钦:
“特急。南京委员长蒋、部长何:……本军……按预定部署全部开始总攻击,最初目的原求遇隙突入,不在攻坚,但因每一通路,皆为敌军坚固障碍物阻塞,并以战车为活动堡垒,终至不得不对各点目标施行强攻。其各部激战斗终日之状况如次:1. 八十八师以主力由北分向日本坟山、八字桥、法学院、虹口公园攻击,往返争夺,伤亡甚重,仅法学院一处,已牺牲近一营之众。……2. 八十七师……对沪江大学、公大纱厂及引翔港镇方面,则激战终日,尚未得手……3. 本日我炮兵……因目标坚固,未得预期成果……4. 本日未闻敌兵舰炮声。5. 职……见空军动作亦甚敏捷勇敢。但敌高射枪炮似有电气装置,所构成之威力圈弹发如雨,其声之密胜年夜爆竹,我炮兵曾同时向其制压。本日……官兵伤亡数另呈。职张治中叩。……”[3]:292
之后,国军被迫从前线后撤,张改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兼省保安司令。蒋介石对张治中的淞沪战场上表现十分不满,初期蒋介石计划用十天消灭日本海军特别陆战队,当时日本海军特别陆战队仅数千人,蒋介石交代张治中指挥数万德械装备的精锐军队前去围歼,中日双方兵力十比一,但张以四个师围歼日军还是没有拿下来,蒋气得在日记写著:“撤张文白”,又责备何应钦无识人之明,即以朱绍良代替张治中[4]。
1938年11月,日军进犯湖南一带。当时中国的焦土政策规定日军进入城郊30华里以内时,即实施之,破坏任何可能对敌人有用的东西。但因讯息传递错误,和长沙民兵自卫队自作主张,在日军进攻长沙前即告焚城,11月12日上午,日军向岳阳以南离长沙还有250里的新墙河进犯时,译电员竟将前方电讯漏一“墙”字,致将“新墙河”变成离长沙仅有12华里的“新河”。首先得知此讯息的民兵自卫队在未接到指令的情况下,即擅自放火(即文夕大火),造成严重的人命财产损失[5]。张治中因而被革职,但在部下酆悌等3人的顶罪以及蒋中正的介入下,张治中并未遭到枪毙,仅获留任负责善后。但是由部下顶罪的行为使得张治中失去了军中威信,也不可能继续从事实质军职。事实上戴笠、陈诚都提及张治中“不切实际”,“尤其在抗战军事上,而湖南除出兵外,其他毫无成绩可言。”[6]
1939年2月,张到重庆,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第一处主任,负责军事机要,成为蒋介石身旁的重要助手。1940年11月26日,张治中离开重庆,前赴江南九省视察,旨在推动各省加速组织三青团[2]:6420,并担任三青团书记长。
重庆谈判
1941年“皖南事变”后,张治中即代表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谈判。之后国共双方的谈判一直持续到抗战结束,张治中多次代表中国国民党。1945年日本投降,毛泽东首次飞重庆与中国国民党会谈。8月27日张治中与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一同飞到延安接毛泽东,在重庆代表中国国民党参与会谈九次。谈判结束后,周恩来提出,让毛泽东一个人回去不放心,张治中立即表示:“既然我负责把毛泽东接来了,我当然会把毛泽东安全的护送回去。”国共双方签署“双十协定”后,张再随机送毛泽东回延安。毛泽东对张治中说:“你为和平奔走是有诚意的。”张治中致蒋介石〈反对内战万言书〉称:“现在国际关系,虽然复杂,但无论何国,似均不愿于此时发生战争。我国如欲凭借任何一国之力量,企图促使国内问题之解决,自非任何友邦所希望。我国经历八年馀之苦斗,始获得今日之国际地位,如于抗战甫告胜利结束之今日,内部再有战争;且为一时不易结束之战争,国际友人对我国之观感如何,不难想像。我国经八年之长期抗战,民穷财尽。今战争结束,举国人民所欢欣仰望日夜祈求者,休养生息,恢复元气;倘战争再度爆发,必益增人民之痛苦,违反人民之愿望。今日人民之厌恶战争,渴望和平,将汇为不可遏止之时代巨流。以今日之国军士气与态度而论,亦不能继续作战,以职所接触之若干将领中,其不愿战争之心理,甚为普遍;且今日多数之国军,实亦不能作战。”[7]:735-736
之后美国特使马歇尔于1946年初来华,并与张治中、周恩来组成三人小组,负责国共双方军事整编。共产党方面给出的计划是将共产党军队缩减到20至24个师,但蒋介石仍然不满意,最后在马歇尔主持下蒋介石同意在原来方案12个师的基础上,再答应共产党多保留8个师。此间,张治中经常向马歇尔抱怨国民政府,为中国共产党宣传。3月初,军事调处三人小组飞延安,这也是张治中第三次到延安。在延安举行的欢迎晚会上,张治中发表讲话,表态渴望和平统一国家,拥护国共合作,“我张治中以人格担保,绝对努力的不折不扣的去执行我们签订的一切协定”“你们共产党将来写历史的时候,不要忘记我张治中三到延安这一笔!”3月27日,国民政府代表张治中、中国共产党代表周恩来和美国代表吉伦于重庆怡园正式签订关于派遣执行小组前往东北调处停止冲突协定[2]:8019。3月28日,国民政府特派张治中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西北行营主任[2]:8019。
1947年1月1日,国民政府主席西北行辕主任兼新疆省政府主席张治中奉召专机抵南京,1月2日见蒋介石,谈打破国共僵局问题,在座者有陈诚、白崇禧、陈立夫、张厉生、雷震等[2]:8254。1月16日,蒋决定派张治中携和谈新方案到延安商谈和平;和谈方案经由司徒雷登转交中共在南京代表王炳南,计有四项:就地停战、整编军队、恢复交通、解决地方政权等[2]:8267。
张治中赴延安,商谈和平统一,中国共产党拒绝接受[8]:50。2月1日,蒋在黄埔路官邸邀宴于右任、孙科、戴传贤、邵力子、王宠惠、吴鼎昌、张厉生、陈立夫、张治中等,就行宪准备工作交换意见[2]:8277。3月3日上午7时,中共代表董必武自上海抵达南京,车抵下关,遭中国国民党特务囚禁1小时;董必武回中共办事处后,即往访张治中,询问政府有无致中共人员撤离南京、上海、重庆三地之正式公函,及政府是否表示决心用军事方式解决国共问题[2]:8302。
1948年8月12日,蒋特派西北行辕主任张治中为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军政长官,冯治安、刘汝明、杜聿明为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2]:8657。下半年,中国国民党在军事、政治及经济上遭受严重打击。
新疆亲共
1944年,在苏联指使下,新疆发生“三区革命”,东突厥斯坦共和国成立。张治中奉国民政府之令前往新疆谈判,在谈判中,张治中同意新疆维族自治,选举新疆省参议会。在国民政府的诚意之下,新疆独立运动人士放弃原先主张,接受国府条件,推选自己的地方议会,施行地方自治。
与中国共产党谈判同时,张治中亦负责谈判统一新疆的工作。1944年到1946年6月,张治中任全权代表多次赴迪化(今乌鲁木齐),在苏联领事调停下,与伊宁事变领导人谈判解决新疆问题。1945年9月13日,蒋介石召派张治中赴新疆处理“伊宁事变”,是日张治中由重庆飞抵迪化[2]:7826。9月14日,中国各战区、方面军自是日起开始解决除日军武装,至次年2月13日止缴械基本结束,总计俘虏日军128.3206万人;张治中在迪化会见苏联驻迪化代总领事叶谢也夫,征询对“伊宁事变”意见[2]:7827。9月16日,张治中晋谒蒋介石,报告解决新疆伊宁事变之途径,建议请苏联政府调解伊宁事变[2]:7830。9月20日,国民政府外交部向蒋介石请示后答复苏联驻华大使彼得罗夫,对苏联政府愿意协助伊宁事变表示感谢,并请苏驻伊领事代为通知与介绍伊宁领事代为通知与介伊宁事代表到迪化晋谒张治中,商洽进行和平解决办法[2]:7835-7836。1946年3月,张治中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西北行辕主任。5月,蒋介石任张治中为新疆省政府主席[8]:48。6月6日,“伊宁事件”最后协议在迪化签字,张治中下令释放全新疆之政治犯[2]:8070。
3月25日,新疆省政府主席张治中发表告民众书,重申彻底实行和平条款和施政纲领,民族平等团结[2]:8321。
5月,蒙古人民共和国军队进攻北塔山,张治中再度前往新疆处理此事。7月8日,中华民国外交部就外蒙军队入侵新疆制造北塔山事件,致苏联驻华使馆照会,提出抗议[2]:8380。
1938年任湖南省主席期间,张治中因失误导致“11.13长沙大火”事件而被革职,尹任先负责赈灾,并且带领张治中成为一名基督徒。在新疆期间,张治中拿出自己的薪金,帮助建造乌鲁木齐的基督教堂-新疆中华基督教会(今明德路教会)。新疆邮政总局局长李开焕及妻子翟明霞,用法币120万元(其中张治中将军捐赠100万)在迪化市明德路一号购买了平房院子一所,共有34间房,正式建立了新疆中华基督教会。
张治中在新疆任期内,已逐渐亲共,新疆省政府所任用的重要人员尽是中国共产党,如以屈武任迪化市市长,刘孟莼任新疆省政府秘书长。因此当时有人认为张治中为中国共产党长期之间谍。郭寄峤、上官业佑等,均提交中央举报,蒋介石亦密谕他人,注意张治中的行动[9]。1948年6月25日,蒋在西安召开军事会议,参谋总长顾祝同、西北行辕主任张治中、副主任马步芳、马鸿宾至西安出席[2]:8625。8月12日,蒋特派西北行辕主任张治中为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军政长官[2]:8657。
北平和谈
1949年1月,蒋介石下野,李宗仁代总统立即展开与共产党和谈。1月4日,南京报纸报导张治中向美国及苏联两国大使馆接洽,请安排与中共谈判[10]:21。2月1日,西北军政长官张治中下午抵达兰州,对记者谈话称:和平并没有绝望;自己为政府派定和平代表,愿为和平而努力[2]:8800。
3月3日,张治中携李宗仁函,商承蒋介石对“和平的条件和限度之意见”;并谓:“中共虽已微开和平之门,但前途困难重重。”[11]:1643月28日,张治中以其将赴北平,特电呈蒋介石,要前往溪口,“当面报告政府所定的和谈腹案”[11]:173。蒋介石说:“他来不来无所谓。”[11]:1743月29日,张治中往奉化溪口谒蒋介石,就和谈腹案向蒋请示;蒋向张治中表示:“为倡导和平,本人业已引退,因之对政治问题,不便表示意见。今后和谈大计,应由李代总统与何院长负责主持。本人甚愿以在野身份,尽力支持李代总统使和平早日实现。”[2]:8854蒋介石对他非常冷淡,“只邀他游览溪口附近的风景”[11]:174。
3月30日,张治中离开溪口[11]:174。张治中偕屈武回南京,将蒋之表示写成新闻稿发表,用以压摄中国国民党内派系;并与邵力子参加立法院秘密会议,报告溪口之行,博得赞同[2]:8854。行政院临时政务会议,通过加派刘斐为和谈代表,并指派张治中为首席代表[2]:8855。
李宗仁派出亲共人士如张治中、邵力子、章士钊、黄绍竑、李蒸、刘斐等6人为代表的和谈代表团,张治中任代表团长,于4月1日到北平进行和谈。4月13日,张治中由北平电李宗仁与何应钦,谓周恩来于今日面交“国内和平协定”一件,“内分八条,二十四款”[11]:182。张又上蒋介石一电报,谓到北平后,中国共产党言论态度,意在逼降,并劝蒋“毅然放下一切”[11]:182。4月20日,行政院院长何应钦对中国共产党所提八条二十四款,断然予以拒绝[11]:186。4月23日,和谈代表邵力子、张治中等投向中国共产党[11]:189。张没有回到南方,而是留在北平,于6月宣布脱离中国国民党[1]:392。
早在张治中赴北平和谈伊始,中共地下党便与张治中的弟弟张文心取得了联系,把张的家人转移出南京全部送往上海。到上海之后不久,在上海地下党的帮助安排下,张治中夫人洪希厚与妯娌郑淑华带着孩子们乘飞机飞往北平。
中共建国后至文革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治中先后曾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副主席、和平解放台湾工作委员会主任等职。1954年,他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9月,他出席第一次会议讨论宪法草案,期间并发言[12]。
1965年后,“文革”发难时,张治中正在北戴河休养,周恩来考虑他性格刚强,对突然袭来的“文革”没有思想准备,怕他遭受红卫兵冲击而发生意外。于是,周恩来想法提前向他介绍“文革”发动以来的情况。他决定安排中共中央统战部派一位负责同志到北戴河,向张治中等爱国民主人士打招呼。同时,周恩来对张治中家也采取了保护措施,由北京卫戍区派1个连和1个营部住在张治中等爱国人士家的附近。战士们身穿便衣,佩戴红袖章,同前来的红卫兵周旋。
1966年8月底,张治中刚回到家,红卫兵就来“造反”、抄家,先后来过5次。红卫兵第2次来抄家时,竟然指著张治中的鼻子质问:“你是什么人?是什么历史?”张治中愤怒地从靠椅上颤抖著站起来说:“我的历史你们可以去问毛主席和周总理!”张治中的家被抄后,周恩来得知很气愤。在接见红卫兵代表时,他说:“你们年轻人不知道,张治中三到延安。重庆谈判时,张治中先生亲自迎送毛主席,保证了主席的安全。他是我们的朋友,不是敌人,你们不要再去了。”但在林彪、江青等唆使、纵容下,红卫兵们还多次要揪斗张治中,周恩来为了保护张治中,进一步采取措施,让国务院秘书长周荣鑫找一位负责同志把张治中,秘密护送到解放军三〇一医院,化名“林友文”,只允许张治中的秘书余湛邦同他联系[13]。
在周恩来的提议下,毛泽东批准了一个“一份应予保护的干部名单”,主要包括高级民主人士,宋庆龄被列为第一位,其他重要人士包括:郭沫若、章士钊、程潜、何香凝、傅作义、张治中、邵力子、蒋光鼐、蔡廷锴、沙千里、张奚若、李宗仁等。
逝世
1969年4月逝于北京,享年79岁。周恩来指示中央统战部举办告别仪式:“我参加,再通知其他张治中的党内外的老朋友。”4月9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举行了张治中遗体告别仪式,周恩来参加并鞠躬告别。骨灰安放于八宝山革命公墓。1975年底周恩来弥留之际,对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童小鹏叮嘱“张治中保护过毛主席,为我们做出了很大贡献。你们做统战工作的一定要照顾好洪希厚大嫂,还要照顾好他们的第二代,甚至还要照顾到他们第三代。”周恩来指示从自己存的工资里拿出了5万块钱委托童小鹏和时任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侯春怀将这笔钱交予张治中遗孀洪希厚。
著作
《张治中回忆录〉,中国文史出版社,1993
家庭
- 妻子洪希厚没有读过书,与张治中是“娃娃亲”。张治中不许妻子管钱,家庭经济完全由副官管理。育有二个儿子和四个女儿:
- 长女张素我: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张治中写信,从香港回内地工作。后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2011年12月初离世,享年96岁。
- 长子张一真:美国留学,婚后住上海,后随岳父和太太迁居台湾,直至他母亲洪希厚去世才回到北京奔丧。后移居美国,于2014年1月在家中安详过世,时年94岁。
- 次女张素央:曾在美国留学,在中国国家体委工作多年,曾任中国技巧协会主席和国际技巧联合会的执行委员,多次受到体委和国际技联的表彰。
- 三女张素初:在美国读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张治中写信,从美国回国,在外文出版社工作。
- 次子张一纯:北京市政协副秘书长,退休后在北京市港澳台办公室工作。2015年10月去世,约83岁。
- 四女张素久:张家最小的,比较活跃。现住美国加州,组织美籍华人一些公益事业活动,经常参加国务院侨办所组织一些活动。
艺术形象
- 2009年,建国大业
评价
白崇禧一生很少说人是非,但最瞧不起的就是张治中,北伐中汀泗桥之役,张治中突然当众下跪帮蒋介石擦拭染血的靴子,白崇禧说:“后来军中骂人不要脸、拍马屁,就说‘这家伙是擦鞋的’典故就是由此而来”[来源请求]。[14]北伐时,张治中身为师长攻徐州部队溃散,依军法须处死首长,张治中为了求免死,在火车站公开绑上白布跪地哀求蒋介石饶他一命,蒋介石看了他那个样子,可能一时心软,当场下条子“尚属知耻,记枪毙一次”[来源请求]。[15]这两件事,让白崇禧一辈子瞧不起张治中[16]。
因张治中脱离国民党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阵营,中华民国在动员戡乱时期称其为“张逆治中”,然而张至死亦未加入共产党。但是中国共产党则认为张治中是少数未与共产党兵戎相见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之一,人称“和平将军”,为解放军进驻新疆作出巨大贡献,积极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工作,在张治中等人的建议下五星红旗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来源请求]
1938年任湖南省主席期间,张治中因失误导致“11.13长沙大火”事件而被革职,尹任先负责赈灾,并且带领张治中成为一名基督徒。在新疆期间,张治中拿出自己的薪金,帮助建造乌鲁木齐的基督教堂-新疆中华基督教会(今明德路教会)。新疆邮政总局局长李开焕及妻子翟明霞,用法币120万元(其中张治中将军捐赠100万)在迪化市明德路一号购买了平房院子一所,共有34间房,正式建立了新疆中华基督教会。张治中在解放后曾通过周恩来总理营救过基督教西北灵工团的新疆成员。
历史传记作家张戎指控张治中为共产国际派驻中国之间谍,受史达林指示挑起中日在上海的全面战争,以便将日本全面性引入侵华,无力再侵苏[17]。
参考文献
- ^ 1.0 1.1 李元平:《俞大维传》台北:台湾日报社,1992-01-05;(繁体中文),0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0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增订版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4-02-21.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李新总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韩信夫、姜克夫主编 (编).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华书局. 2011. ISBN 9787101079982.
- ^ 杨克林、曹红. 《中國抗日戰爭圖誌》. 广州: 广东旅游出版社. 1995. ISBN 978-7-80521-541-9.
- ^ 李玉等:《重探抗战史一:从抗日大战略的形成到武汉会战1931-1938》
- ^ 亲历长沙大火:译电员漏字酿惨祸. [2010-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20).
- ^ 陈诚,〈此次长沙大火不知委座合已不令军队执行而令地方政府准备〉
- ^ 张治中. 《張治中回憶錄》下冊. 北京: 文史资料出版社. 1985.
- ^ 8.0 8.1 陈布雷等编著. 《蔣介石先生年表》. 台北: 传记文学出版社. 1978-06-01.
- ^ 龚德柏口述:〈张治中的亲共与利共〉
- ^ 王景弘编译 (编). 《1949大流亡:美國外交檔案室密錄》. 台北市: 玉山社出版. 2011. ISBN 978-986-294-000-6.
- ^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蒋经国. 〈危急存亡之秋〉. 《風雨中的寧靜》. 台北: 正中书局. 1988.
- ^ 张希坡著.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创建史.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9.08: 657. ISBN 978-7-5098-0341-7.
- ^ 揭秘"救火隊長"周恩來如何在"文革"中苦撐危局【3】--周恩來紀念網--人民網. [2023-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1).
- ^ 北伐战争的湖北战场的汀泗桥之役是粤系第四军打的;蒋介石、张治中都未到北伐战争的湖北战场。
- ^ 从1926年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开始至二次北伐胜利,张治中历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副官长(1926年7月)、总司令部军政厅厅长(1928年1月)、中央军官学校教育长(1929年),未担任带兵主官上战场指挥作战。
- ^ 白崇禧晚年的一些故事 (PDF). [2019-05-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5-10).
- ^ 张戎 Jon Halliday <毛泽东 鲜为人知的故事> P204起
中华民国政府职务 | ||
---|---|---|
前任: 何键 |
湖南省政府主席 1937年11月-1938年11月 |
继任: 薛岳 |
前任: 吴忠信 |
新疆省政府主席 1947年-1948年 |
继任: 麦斯武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