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泗橋戰鬥
汀泗橋戰鬥發生於1926年8月25日-28日,地點則是在中國湖北咸寧汀泗橋一帶,是國民革命軍北伐戰爭的戰鬥之一。
汀泗橋戰鬥 | |||||||
---|---|---|---|---|---|---|---|
國民革命軍北伐鄂南會戰的一部分 | |||||||
| |||||||
参战方 | |||||||
國民革命軍 | 吳佩孚部隊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陳可鈺、陳銘樞、張發奎 | 宋大霈、董政國、王夢弼 | ||||||
兵力 | |||||||
20,000+人 | |||||||
伤亡与损失 | |||||||
傷亡280 | 傷亡數百,被俘2,400 |
汀泗橋戰鬥的交戰雙方,一方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10師、第12師,另一方為吳佩孚部隊。吳佩孚所屬部隊退至賀勝橋,此戰鬥為北伐勝利的關鍵戰鬥之一。
汀泗橋戰場地型
汀泗橋前臨巨湖,東枕高山,西、南、北三面環水,粵漢鐵路自西南向東北縱貫期間。汀泗橋對於任何從南向北攻擊的部隊都是很難攻佔的。在1921年,湘鄂軍閥內戰時,趙恆惕率領的湘軍就是因為此天塹不能攻佔而最終战败的。
雙方陣形佈置
吳佩孚在鎮東高地布有重兵,包括其著名的“鐵衛隊”,並精心設置了防禦工事。
北伐軍第四軍副軍長陳可鈺第十二師第三十五團(團長繆培南)佈置在橋頭;第四軍第十二師師長張發奎 第三十六團(團長黃琪翔)佈置在橋右;第四軍第十師師長陳銘樞在三十六團右側;葉挺獨立團作為預備隊與張發奎一起留在第十二師師部,位於三十五團與三十六團中間。
在戰鬥期間,北伐軍第七、第八軍在戰場左翼壓制吳軍,使吳軍無法增援汀泗橋。
戰鬥過程
由於早先判斷橋前湖水較深,北伐軍不可能由此強攻,而後由第四軍政治部帶來的農民報告稱可以徒步涉水穿過流入黃塘湖的汨羅江,黃琪翔的第三十六團在農民嚮導的帶領下,全團涉過了齊胸深的汨羅江,在渡河期間,第三十五團佯攻橋頭,吸引吳軍注意,而在第三十六團全團渡過江並壓制住吳軍要塞火力後,第三十五團與葉挺獨立團就直接從橋面過江,追擊吳軍,第三十六團於8月26日夜至27日凌晨最先攻佔了敵軍在對岸的中央最高陣地數處,並於27日拂曉進攻吳佩孚的炮兵陣地。張發奎親督三十五團和葉挺獨立團於七時攻佔汀泗橋東北所有高地,並於中午十一點前佔領咸寧城。
戰果
吳佩孚部隊:死亡不詳(包括戰死三個團長,三十九個連長只剩五人,士兵死傷過半),被俘軍官157人,士兵2296人,損失:大炮4門,機槍九挺,步槍2000余,馬十四匹,軍用品無數。
北伐軍傷亡90人,其中大部分為第三十五團掩護的佯攻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