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上皇列表

维基媒体列表条目

此列表列举了中国历代太上皇的资料。

中国太上皇帝
详情
开国君主秦庄襄王(死后追尊)
刘太公(首位在世时被尊)
末代君主清高宗
建立前221年
终结1799年2月17日(末任太上皇清高宗驾崩日期)
1912年2月12日(清高宗后无太上皇不过君主制仍在可能有新太上皇直到清朝灭亡)。
居所各朝代不同
产生方式死后追尊、退位后被尊、自封和皇帝尊奉

列表

政权 姓名 继任或在位皇帝 关系 任期 受尊原因 结果
秦庄襄王
子楚
秦始皇
嬴政


前221年追尊 秦灭六国后,秦王政自称皇帝,尊其父庄襄王为太上皇[1] 追尊
刘太公 汉高祖
刘邦
前201年-前197年
共4年
有人告太公以“天无二日”,太公不能接受皇帝的朝拜,高祖因此特别尊其为太上皇[2] 前197年在栎阳宫去世
东汉时代勃海变民 盖登 165年 以迷信聚众,自称太上皇帝[3] 被汉军所杀
东汉时代沛国变民 戴异 166年 与广陵人龙尚等造作符书,自称太上皇[4] 不久被杀
东汉时代广陵变民 龙尚 166年 与沛国人戴异等造作符书,自称太上皇[4] 不久被杀
西晋 晋惠帝
司马衷
司马伦 侄孙

叔祖
301年
共3月
八王之乱起,赵王司马伦控制政府后更篡位自立,惠帝被尊为太上皇,时年43岁。司马伦为惠帝的叔祖父。[5] 同年,司马伦败死,惠帝复位
后凉 后凉太祖
吕光
后凉隐王
吕绍


399年
共数日
后凉王吕光病重后,似为避免诸子争位,故先传位予嫡子吕绍,自为太上皇帝,时年63岁[6] 传位后同年不久即去世,后来吕绍庶兄吕纂仍反,吕绍因此自杀
南燕时代泰山变民 王某 太平皇帝

王始

403年

共1月

王始在泰山郡聚众数万人起事,自称太平皇帝,尊父亲为太上皇 起事一月后,南燕桂林王慕容镇派兵讨伐并擒获了王始,将其处斩。临刑前,王始称“太上皇蒙尘在外”,下落不明。
北魏 北魏献文帝
拓跋弘
北魏孝文帝
元宏
(拓跋宏)
471年-476年
共5年
献文帝喜爱黄老玄学思想,对富贵非常淡泊,因此禅位于太子拓跋宏,自为太上皇帝,献文帝时年18岁[7] 传位当时拓跋宏只是5岁儿童,故政事仍决于献文帝,群臣尊为“太上皇帝”以区别于不治理天下的太上皇。476年,冯太后为报复情夫被献文帝所杀之仇,派人暗杀献文帝
北齐 北齐武成帝
高湛
北齐后主
高纬
565年-568年
共3年
臣属祖珽和士开欲施恩于太子高纬母子以求长久富贵,遂以追求尊贵为由怂恿武成帝传位给太子,自为太上皇帝,武成帝时年29岁[8] 传位当时太子高纬仍是9岁儿童,故政事仍决于武成帝,直到568年武成帝去世为止
北齐后主
高纬
北齐幼主
高恒
577年
共24日
北周大举进攻,北齐灭亡在即,577年,后主传位予太子高恒,自任太上皇帝,时年21岁[9] 传位后20日,命幼主高恒再传位予任城王高湝,后主被尊为“无上皇”;诏书尚未送达高湝,4日后,高纬已被北周军所擒,北齐亡
北周 北周宣帝
宇文赟
北周静帝
宇文阐
579年-580年
共1年
宣帝纵情声色,骄傲自矜,因此传位于太子宇文阐,自称“天元皇帝”,时年21岁[10] 传位当时太子宇文阐尚是7岁儿童,因此大权仍在宣帝之手,但之后仍然荒淫无道,不理政事,于传位后次年去世
隋炀帝
杨广
隋恭帝
杨侑


617年-618年
共4月
隋末大乱,李渊入长安,立炀帝之孙代王杨侑为帝,遥尊远在江都的炀帝为太上皇,炀帝时年49岁[11] 因遍地变乱,道路阻隔,实际上炀帝很可能不知道他被尊为太上皇,所以在江都还是以皇帝身分号令;618年,被宇文化及所杀。
唐高祖
李渊
唐太宗
李世民


626年-635年
共9年
玄武门之变后,高祖失势,不得已传位,为太上皇,时年61岁[12] 传位之后即不接触政事,于635年去世
武周 武周则天大圣皇帝
武曌
唐中宗
李显


705年
共10月
正史唯一承认的女性太上皇[原创研究?]神龙革命后,武则天失势,不得已传位为太上皇,时年82岁,唐中宗和群臣尊她为“则天大圣皇帝”。[13] 神龙革命前即疾病缠身,传位当年(705年)十一月在上阳宫仙居殿去世。
唐睿宗
李旦
唐玄宗
李隆基


712年-716年
共4年
太子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对立,睿宗本来也无心帝位,故传位,为太上皇帝,时年51岁[14] 一开始还掌握部分决策权力,713年,玄宗在政争中铲除太平公主势力后,睿宗之权完全释出,716年去世
老子之父
李敬
祖先

后代
743年3月追尊 天宝二年,唐玄宗为祭祀玄元庙(老子之庙)而追尊[15] 追尊
唐玄宗
李隆基
唐肃宗
李亨


756年-762年
共6年
安史之乱,玄宗与皇室成员一同西逃,马嵬驿赐死杨贵妃后,玄宗逃向四川,太子李亨奔灵武(今宁夏灵武),并于该地即位,是为肃宗,尊玄宗为上皇天帝,将已失人心的玄宗权力基础架空,玄宗时年72岁[16] 玄宗只能追认肃宗的即位,还都长安后,于762年去世
燕光烈帝
安禄山
晋刺王
安庆绪
757年
共数日
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后,并未公布其死讯,只称传位于安庆绪,尊安禄山为太上皇,时年54岁[17] 次年安庆绪旋为史思明所弑
唐顺宗
李诵
唐宪宗
李纯
805年-806年
共4月
即位后积极改革时弊,惟因侵害宦官利益,不久又中风,因此被宦官所逼,让位于太子李纯,为太上皇,时年45岁[18] 传位后次年病逝,一说为宦官所杀
唐昭宗
李晔
李𥙿 900年-901年
共2月
李晔从流亡华州(今陕西华县)返回长安后,个性大变,喜怒无常,宦官刘季述王仲先等为求自保,故拥立太子李𥙿,李晔被幽禁并尊为太上皇,时年34岁[19] 901年,孙德昭等人杀刘季述、王仲先等,迎昭宗复位,李裕被改封为德王
闽国 卓某 卓俨明 945年
共3个月
后晋开运二年(945年)三月,在福州被拥立为帝的卓俨明从莆田迎接其父,尊为太上皇。时年不详[20] 当年五月,大将李仁达杀卓俨明及其父
宋徽宗
赵佶
宋钦宗
赵桓
宋高宗
赵构
1126年-1135年
共9年
1125年,后南侵,徽宗为息金国之兵,下诏传位太子赵桓,被尊为教主道君皇帝,其时为十二月二十四日,已合阳历1126年,5日后再被尊为教主道君太上皇帝,徽宗时年44岁[21] 传位后一度后悔,金兵第一次南下时,避往江南,谣传将复辟,后回汴京;1127年金兵二度南下攻陷汴京,徽宗被金国废为庶人并掳往北方,是为靖康之变,不过徽宗还是继续被逃亡江南的另一子高宗赵构遥尊为太上皇直到去世为止
宋高宗
赵构
赵旉 1129年

共1个月

1129年三月,苗傅刘正彦发动兵变,诛杀佞臣、宦官,逼迫高宗传位予年仅三岁的太子赵旉,被尊为睿圣仁孝皇帝,被软禁于显忠寺,隆祐太后垂帘听政,改元明受,高宗时年22岁[22] 四月,隆祐太后与宰相朱胜非联络各地将领进京勤王,苗、刘迫于形势,拥立高宗复位,恢复建炎年号,未几,兵败被杀;七月,太子赵旉夭亡
宋孝宗
赵昚
养父

养子
1162年-1187年
共25年
高宗一生波折起伏,身系宋朝皇室唯一血脉30馀年,在位许久已厌倦政事,收养的皇子赵眘年纪已大,故传位,为太上皇帝,时年56岁[23] 高宗退位后,还是有一定的权力,加以继位的孝宗相当孝顺,高宗在世的期间二人关系和睦,1187年,高宗去世
宋孝宗
赵昚
宋光宗
赵惇


1189年-1194年
共5年
高宗去世后,孝宗亦倦于政事,故传位予太子赵惇,尊为寿皇圣帝,时年63岁[24] 即位的光宗与孝宗不和,一直不去探望孝宗,1194年,孝宗去世
宋光宗
赵惇
宋宁宗
赵扩
1194年-1200年
共6年
光宗与孝宗不和,又受到李皇后的影响,长期不去探望孝宗,一直到病重去世及丧礼都是这样,因此孝宗丧礼后不久,在太皇太后的授意下,赵汝愚韩侂胄迎立光宗之子嘉王赵扩,并逼迫光宗退位,尊其为太上皇帝,光宗时年48岁[25] 1200年,光宗去世
西辽 西辽帝
耶律直鲁古
西辽帝
屈出律
岳父

女婿
1211年-1213年
共2年
屈出律是乃蛮塔阳汗之子,乃蛮为成吉思汗所灭,屈出律逃至西辽,西辽帝耶律直鲁古将公主嫁给他,但屈出律却叛直鲁古,发兵擒之,奉其为太上皇[26] 屈出律奉直鲁古为太上皇,直到直鲁古1213年去世
西夏 西夏神宗
李遵顼
西夏献宗
李德旺


1224年-1226年
共2年
神宗自号上皇,传子李德旺,时年62岁[27] 1226年,神宗去世
明英宗
朱祁镇
景泰帝
朱祁钰


1449年-1457年
共8年
1449年土木之变,英宗为瓦剌所俘,同年郕王朱祁钰即帝位,是为代宗(景帝),英宗被遥尊为太上皇帝,时年23岁[28] 1450年,英宗为瓦剌送回,被景泰帝幽禁于南宫;1457年,景泰帝病重不能临朝之际,被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拥护复辟,史称夺门之变。景泰帝被废为郕王,同年薨,谥号“戾”。[29]
清高宗
弘历
清仁宗
颙琰


1796年-1799年
共3年
为了不超过祖父圣祖康熙帝在位61年的纪录故传位予太子颙琰,尊为太上皇帝,时年85岁[30] 传位后仍掌握实权,甚至在宫内仍用乾隆年号直到1799年去世

参考文献

  1. ^ 史记·秦始皇本纪》
  2. ^ 《史记·高祖本纪》
  3. ^ 后汉书·卷七 孝桓帝纪》
  4. ^ 4.0 4.1 《后汉书·卷七 孝桓帝纪》
  5. ^ 晋书·卷四 惠帝纪》
  6. ^ 晋书·卷一百二十二 吕光载记》
  7. ^ 魏书·卷六 显祖纪》
  8. ^ 北史·卷八 齐本纪下》
  9. ^ 北齐书·卷八》
  10. ^ 周书·卷七 宣帝纪》
  11. ^ 隋书·卷四 炀帝纪下》
  12. ^ 旧唐书·卷一 高祖本纪》
  13. ^ 《旧唐书·卷六 则天皇后本纪》
  14. ^ 《旧唐书·卷七 睿宗本纪》
  15. ^ 《旧唐书·卷九 玄宗本纪下》
  16. ^ 《旧唐书·卷十 肃宗本纪》
  17. ^ 《旧唐书·卷二百上 安禄山列传》
  18. ^ 《旧唐书·卷十四 顺宗本纪》
  19. ^ 《旧唐书·卷二十上·昭宗本纪》
  20. ^ 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四 后晋纪五》
  21. ^ 宋史·卷二十二 徽宗本纪四》
  22. ^ 《宋史·卷二十五 高宗本纪二》
  23. ^ 《宋史·卷三十二 高宗本纪九》
  24. ^ 《宋史·卷三十五 孝宗本纪三》
  25. ^ 《宋史·卷三十六 光宗本纪》
  26. ^ 辽史·卷三十》
  27. ^ 《宋史·卷四百八十六 外国列传二 夏国下》
  28. ^ 明史·卷十 本纪第十 英宗前纪》
  29. ^ 《明史·卷十二 本纪第十二 英宗后纪》
  30. ^ 清史稿·卷十五 高宗本纪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