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前期的爵制基本沿袭北周,分王、郡王、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县侯、开国县伯、开国县子、开国县男九等。公爵为从一品,开国置国官,所置国官及其数量因所加散实官不同而不同[1]:
- 介、韩二国,置令、大农、尉(2人)、典卫(8人)、常侍(2人)、侍郎(4人)、庙长、学官长、食官长(2人)、食官丞(2人)、厩牧长(2人)、厩牧丞(2人)、典府长、典府丞、舍人(4人)等官。
- 公加上柱国或柱国者,置令、大农、尉(2人)、典卫(6人)、常侍(2人)、侍郎(2人)、庙长、学官长、食官长(2人)、食官丞(2人)、厩牧长(2人)、厩牧丞(2人)、典府长、典府丞、舍人(4人)等国官。
- 公加上大将军或大将军者,置令、大农、尉、典卫(3人)、常侍、侍郎(2人)、庙长、学官长、食官长、食官丞(2人)、厩牧长、厩牧丞(2人)、典府长、典府丞、舍人(3人)等国官。
- 公加上开府仪同三司或开府仪同三司者、国公无开府仪同三司以上官者,置大农、尉、常侍、侍郎、庙长、学官长、食官长、食官丞(2人)、厩牧长、厩牧丞、典府长、典府丞、舍人(2人)等国官。
- 开国郡县公加上仪同三司或仪同三司者,置大农、尉、庙长、学官长、食官长、厩牧长、典府长、典府丞、舍人(2人)等国官。
- 开国郡公无仪同三司以上官者,置大农、庙长、食官长、厩牧长、典府长、典府丞、舍人(2人)等国官。
- 开国县公无仪同三司以上官者,置大农、庙长、典府长、典府丞、舍人(2人)等国官。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推行《大业令》,旧有五等封爵全部削除,改行王、公、侯三等爵,不再开国,除国令改为家令外,其余国官均被废除[1]。隋末恢复旧制九等爵。
下表列出隋朝可考的公爵。
国公
开国郡公
开国县公
公
炀帝始封
楚公
楚公(606年—613年)[2]
|
由越国公改封,真食二千五百户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楚公 |
景武公 |
杨素 |
606年 |
|
2 |
楚公 |
|
杨玄感 |
?—613年 |
杨素子
|
伏诛,爵除
|
许公
许公(606年—618年)[3]
|
由褒国公改封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许公 |
恭 |
宇文述 |
606年—616年 |
|
蜀公
蜀公(607年—?)[4]
|
由赵国公改封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蜀公 |
德 |
独孤罗 |
607年追封 |
独孤信长子
|
2 |
蜀公 |
|
独孤纂 |
607年—? |
独孤罗子
|
梁公
梁公(607年—?)[5]
|
由莒国公改封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梁公 |
|
萧琮 |
607年—? |
|
2 |
梁公 |
|
萧钜 |
|
萧琮弟子
|
郕公
郕公(610年—615年)[6]
|
由申国公改封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郕公 |
明 |
李穆 |
610年追封 |
|
2 |
郕公 |
|
李浑 |
610年—615年 |
李穆第十子
|
伏诛,爵除
|
戴公
戴公(610年—?)[7]
|
由蒋国公改封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戴公 |
襄 |
梁睿 |
610年追封 |
|
2 |
戴公 |
|
梁洋 |
610年—? |
梁睿子
|
舒公
舒公(610年—?) [8][9]
|
由郧国公改封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舒公 |
襄公 |
韦孝宽 |
610年追封 |
|
2 |
舒公 |
戴公 |
韦匡伯 |
610年—617年 |
韦孝宽孙
|
莘公
莘公(610年—617年)[10]
|
由沛国公改封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莘公 |
达 |
郑译 |
610年追封 |
|
2 |
莘公 |
|
郑元璹 |
610年—617年 |
郑译子
|
归李渊,复封沛国公
|
耿公
耿公(610年—?)[11]
|
由魏国公改封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耿公 |
|
王士隆 |
610年—? |
|
房公
房公(612年—616年)[12]
|
由宁陵侯进封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房公 |
|
苏威 |
612年—616年 |
|
除名为民
|
宿公
宿公(612年—618年)[13]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宿公 |
武烈 |
麦铁杖 |
612年追封 |
|
2 |
宿公 |
|
麦孟才 |
?—618年 |
|
葛公
葛公(612年—613年)[14]
|
以从征辽东之功封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葛公 |
|
赵元淑 |
612年—613年 |
|
伏诛,爵除
|
荣公
荣公(613年—618年)[15]
|
以破杨玄感之功封,食邑二千户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荣公 |
|
来护儿 |
613年—618年 |
|
滑公
滑公(613年—618年)[16]
|
由苑丘侯进封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滑公 |
|
李景 |
613年—618年 |
|
济公
济公(614年—?)[17]
|
由建安侯进封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济公 |
景 |
樊子盖 |
614年—616年 |
|
参考文献
- ^ 1.0 1.1 《隋书 卷二十八 志第二十三》
- ^ 《隋书 卷四十八 列传第十三》:“于是改封越国公……明年,拜司徒,改封楚公,真食二千五百户。”
- ^ 《隋书 卷六十一 列传第二十六》:“及帝亲总万机,召为左宫伯,累迁英果中大夫,赐爵博陵郡公,寻改封濮阳郡公……平尉迥,每战有功,超拜上柱国,进爵褒国公,赐缣三千匹。”
- ^ 《隋书 卷七十九 列传第四十四》:“可赠太师、上柱国、冀定等十州刺史、赵国公,邑万户……于是袭爵赵国公。以其弟善为河内郡公,穆为金泉县公,藏为武平县公,陀为武喜县公……改封蜀(国)公。”
- ^ 《隋书 卷七十九 列传第四十四》:“拜琮为柱国,赐爵莒国公……拜内史令,改封梁公。”
- ^ 《隋书 卷三十七 列传第二》:“大象初,加邑至九千户,拜大左辅,总管如故……六年,有诏追改穆封为郕(国)公,浑仍袭焉。”
- ^ 《隋书 卷三十七 列传第二》:“大拜大将军,进爵蒋国公……大业六年,诏追改封睿为戴公,命以洋袭焉。”
- ^ 《大隋丰宁公主墓志铭》:“公即太傅光禄大夫舒襄公之孙,左光禄大夫河南怀公之第二子也。”
- ^ 《郑故大将军舒懿公之墓志铭》:“年十二,封黄瓜县开国公。袭祖封郧国公,食邑万户。”
- ^ 《隋书 卷三十八 列传第三》:“进封沛国公,邑五千户……以译佐命元功,诏追改封译莘公,以元璹袭。”
- ^ 《隋书 卷六十二 列传第二十七》:“高祖受禅,进爵项城郡公,邑二千户……炀帝即位,追赠司徒、尚书令、灵豳等十州刺史、魏国公……改封耿公。”
- ^ 《隋书 卷四十一 列传第六》:“追赠其父为邳国公,邑三千户,以威袭焉……赐爵宁陵侯。其年,进封房公。”
- ^ 《隋书 卷六十四 列传第二十九》:“可赠光禄大夫,宿(国)公。谥曰武烈。”
- ^ 《隋书 卷七十 列传第三十五》:“辽东之役,领将军,典宿卫,加授光禄大夫,封葛公。”
- ^ 《隋书 卷六十四 列传第二十九》:“仁寿三年,除瀛州刺史,赐爵黄县公,邑三千户……封荣(国)公,邑二千户。”
- ^ 《隋书 卷六十五 列传第三十》:“以平尉迥,进位开府,赐爵平寇县公,邑千五百户……赉物三千段,进爵滑(国)公”
- ^ 《隋书 卷六十三 列传第二十八》:“是日下诏,进爵为济公,言其功济天下,特为立名,无此郡国也。”
参见